藏国 第395章

作者:高月

  大将段白虎一脸疑惑道:“他们明明有五万大军,完全可以包围南阳。”

  “或许他们是希望我撤离吧!才给我撤离的机会。”田承嗣淡淡道。

  “怎么可能,唐军一向斩尽杀绝,怎么可能给我们撤离的机会?”

  田承嗣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原因,但事实如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城东或者城北撤离。”

  另一名大将张昊道:“将军,卑职认为应该是唐军不想攻城,不愿意损失太大。”

  段白虎沉吟一下道:“我倒觉得他们已经在半路布下了伏兵,等我们真正撤退时,拦截我们。”

  城头上的将领们争论起来,有的说是希望燕军撤离,有的说是有伏兵,撤离是陷阱,众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田承嗣一阵心烦意乱,转身下城去了。

  夜色刚降,唐军大营的战鼓轰隆隆敲响,营门开启,无数唐军带着二十头牛拉拽的重型投石机一架一架缓缓驶出了大营。

第622章 集思广益

  中军大帐内,唐军将领也聚集一堂商议攻城之策,帐中间摆放着沙盘,众人围在四周。

  李邺对裴琇道:“裴将军在南阳驻扎的时间最长,你先说说吧!”

  “遵令!”

  裴琇拾起木杆指着沙盘上的南阳城道:“南阳城周长约三十里,城墙高两丈八尺,护城河宽三丈,城墙三面高大坚固”

  “裴将军,为何叫三面高大坚固,不是四面吗?”大将叶枫忍不住插口问道。

  裴琇笑了笑道:“这就是南阳城的特点,三面坚城,一面腐朽,守过南阳城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吧!”

  众人都不解问道:“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

  裴琇一摊手,“这就要问节度使了!”

  众人目光都望向李邺,李邺笑了笑道:“这就是我建议攻打南城的原因了,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对方逃走,而是南城有结构上的缺陷。

  南城墙是百年来唯一没有修葺过的城墙,其他三面城墙都在三十年间陆陆续续重建,唯独南城墙没有再建,因为顺序问题,一段段城墙重建,南城墙在最后,在天宝年间申请再建,结果被一拖再拖,城墙已经腐朽不堪。”

  李泌恍然笑道:“节度使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是不是和杨国忠的空帐有关?”

  李邺点点头笑道:“一点没错,正是空帐的问题。”

  李邺见众人一头雾水,便笑着解释道:“南阳的城墙修缮好容易在前年被批准下来,结果朝廷根本没有钱,被我们大唐充满智慧的宰相杨国忠做了一个帐面工程,账面上的钱拨付出去了,工部的记录也显示竣工完成,一切都按照既定程序在帐上流转,唯独城墙没有任何改变,当然,不光是南阳,天下所有的县城都一样,都走了空帐。”

  众人这才明白空帐的意思,简直有点匪夷所思,但又和合情合理,前几年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起,哪里还有钱修城墙,想都别想。

  其实南阳的南城墙没有重修还有其他原因,李邺却没有说。

  当初李岱出任山南东道观察使,也考虑修葺南阳城墙,计划都列好了,准备以工代赈修建,但他任期时间太短,还没有来得及着手实施就被调回京城了。

  李邺接手荆襄后,他的思路又不太一样了,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防御南阳,他考虑的是鲁阳关、汉水和襄阳三道防御线,把有限的资金都用在刀口上,南阳城属于刀背,他就没有太关注了。

  但阴差阳错,燕军却占据了南阳城,他们并不了解城墙的历史和缺陷,就算发现了也来不及修葺,这就反而给了唐军一个机会。

  所以得知燕军拒守南阳而不是穰县,李邺也改变了战术,把原本准备携带的大量攻城梯改成了重型投石机。

  李邺又道:“这次我们攻打南阳城的策略就是要充分利用南城墙的腐朽,用重型投石机击毁城墙,然后杀进城去,和敌军进行巷战,这是总的策略,但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希望大家集思广益,把各种可能性都想到,尽量减少士兵伤亡。”

  李泌缓缓道:“我先提第一个细节,我们发现南城墙腐朽,对方也同样会发现,尤其我们攻打城墙,他们肯定会猜到我们意图,然后部署大量弓弩手,所以我建议,先用盾牌军冲在前面,迎接敌军的弓弩阻击。”

  “军师说得很好,大家再补充!”

  大将雷万春举手道:“卑职学过奔牛阵,能操纵牛群来冲击敌军,卑职建议先用奔牛阵冲击敌军。”

  这个建议不错,李邺笑问道:“奔牛阵怎么操控?”

  雷万春躬身道:“回禀节度使,牛群和羊群一样,也有头领,卑职特地去看过军营里的牛群,有一头很强壮的公牛,别的牛都跟着它,只要操控住这头公牛,再用点小技巧,奔牛阵基本上就能成功!”

  李邺点点头,“既然如此,奔牛阵就交给雷将军!”

  裴琇又补充道:“既然要用奔牛阵,那么护城河上搭建的木桥就得更加厚实。”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一个详细的攻城方案渐渐成型了。

  次日两更时分,南阳城下响起了轰隆隆的战鼓声,唐军大营缓缓开启,一辆辆投石机被健牛拉拽,缓缓从大营内出来,一支支唐军列队走在投石机两边,很快,三万大军排列在战场上。

  李邺立马在距离城墙五百步外,冷冷地望着南阳城。

  二十辆重型投石机已经准备就绪,在黑夜中俨如二十个身材庞大的巨兽,蹲在大地上,冷冷地望着城墙,在投石机前面是一块三角形的巨大挡板,三百步并不是安全距离,很多远程武器都能射到,尤其是居高临下,更占优势。

  南城墙上也聚集了八千士兵,同样,二十架中型投石机也排列在城墙上,它们主要投掷钧天雷,一旦唐军发动进攻,钧天雷就会在唐军的人群中爆炸。

  田承嗣在三天前也发现了城墙的严重问题,但他已经来不及修缮,但田承嗣经验丰富,他立刻命令士兵装了几万袋泥土,一旦出现危机就有泥袋堵城。

  真正让田承嗣苦恼地不是城墙,而是抓不到民夫,城内百姓都跑光了,剩下的几千老弱也被恼羞成怒是我安庆绪下令屠杀,使城内几乎没有一个民众,没有了民夫,一切后勤都要士兵自己动手,让士兵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就在这时,有士兵大喊:“对方投石机有动静了!”

  投石机巨大的抛竿已经向后拉去,投石机高达三丈,抛竿长约五丈,四头牛拉动绞盘,绞盘嘎嘎地转动,几名士兵将一块百斤重的大石抬到投兜内。

  随着主帅李邺的一声令下,二十部重型投石机同时发射,‘嘭!嘭!嘭!”长长的抛竿将巨石挥射出去,一块块巨石在空中盘旋,呼啸着射向城墙,投石机的目标就是城墙。

  “砰!砰!”沉闷的撞击声响起,每一击都重达数千斤,城墙剧烈晃动,尘土石块扑簌簌落下,西面一个薄弱处被砸了一个黑黝黝的大洞。

  巨石呼啸砸来,城头上的士兵吓得纷纷蹲下,但没有一口巨石砸中,全部结结实实砸在城墙上。

  田承嗣忽然明白过来了,对方是要砸垮城墙,他大喊道:“重弩发射,钧天雷发射!”

  城头上的五十架绞车弩也同时发射,每架绞车弩发射七支重弩箭,密集地射向唐军阵地,强劲的重弩矢噼噼啪啪射在挡板上和重型投石机上,与此同时,二十架中型投石机也发射了,将嗤嗤冒烟的钧天雷射向唐军阵地。

  “轰!轰!轰!”钧天雷连续爆炸,可惜距离不够,距离投石机阵地还有五十步左右爆炸,就算这样,还是把唐军惊出一身冷汗,唐军士兵大喊,纷纷趴下。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两头健牛受惊,猛地奔跑,将一架高高的投石机轰然拖倒,还有几头牛被重弩箭射穿了身体,倒在地上,李邺立刻大喊:“把牛全部拖走!”

  士兵们连忙把牛带走了,全部改成人力,每一家重型投石机都有数十名士兵举着大盾保护,士兵推动绞杆,又开始吱吱嘎嘎上弦,第二轮巨石发射上天,直奔城墙砸去。

第623章 夜战南阳

  “砰!砰!”巨石连续砸中城墙,发出巨大而沉闷的撞击声,城墙上又出现了五个大洞。

  城墙的西面是最最薄弱环节,也是整个南城墙最腐朽的地方,里面的木头和城砖都已腐朽不堪,城头忽然一片大喊,城头上的地面坍塌了一个大洞,十几名士兵躲闪不及,被大洞吞没了,地面还出现了几条巨大的裂缝。

  田承嗣大喊:“所有士兵离开西面城墙!”

  士兵们纷纷撤离西面城头,李邺看出了端倪,西面城墙出问题了,他当即令道:“集中进攻西部城墙!”

  投石机开始向西面聚拢,城头上的重弩箭和钧天雷接二连三射出,但在唐军严密的挡板和盾牌保护下,无论是重弩箭还是爆炸的铁钉都没有效果了。

  田承嗣发现唐军投石机向西面移动,他也立刻意识到了唐军的企图,他冲到城墙边大喊:“段将军,西城不支,你率后备军在西城布下弓箭阵,用泥袋封堵!”

  “卑职遵令!”

  段白虎高声答应,率领七千军开始迅速部署。

  与此同时,唐军的第三次发射,这一次,十五架重型投石机集中攻打西城墙,西城墙再也承受不起百斤巨石的连续撞击,轰然垮塌了,破旧的城砖和沙子倾泻而下,出现了一段长约九丈的缺口。

  李邺大喜,挥剑大喊:“杀进城去!”

  他早有部署,数百士兵扛着长木板奔在最前面,他们迅速搭建木桥,动作非常敏捷快速,只片刻,一座两丈宽的木桥出现在护城河上。

  紧接着是近百头奔牛,雷万春骑在牛王身上,他挥手一把匕首插在背上,牛王吃痛,“哞——”低吼一声,撒开四蹄狂奔。

  与此同时,士兵们一起向近百牛后背放箭,剧烈的疼痛使牛群开始奔跑起来,紧紧跟随着牛王。

  奔牛阵的关键就是控制牛王和方向,雷万春骑在牛背上,紧紧抓住牛角,控制着牛王奔跑的方向,无论牛王怎么甩头,他都纹丝不动。

  牛王冲进了城内,雷万春又一刀刺进牛背,一跃跳下了牛背,一个翻滚,藏身在一块大石背后。

  牛王被刺激得疯狂了,向前方的敌军冲去,后面大群奔牛,七千燕军士兵集结在断口附近,早已手执弓弩严正以待,突然闯进大群奔牛,黑暗中,燕军士兵还以为唐军骑兵,一起放箭,密集箭矢如雨点般射向百头奔牛。

  健牛纷纷中箭倒地,但还是有二十几头强壮的公牛冲了过去,挑翻了数十名士兵,一路狂奔。

  但就在牛群的背后,三千手执盾牌和短矛的骑兵在南霁云的统领下,风驰电掣般杀进了城内。

  这就是李抱真提出来的经典建议,夜黑中,拦截士兵必然会向牛群放箭,在放完箭后发现是牛群,燕军士兵必然会分神细看,等再上弦时就会耽误一点时间,只要抓住这极短的时间,就是他们突破的机会。

  南霁云一马当先,白马银枪如赵云再世,他的白马是将领选拔比武第一的奖品,是一匹千中挑一的拔汗那大宛马,只有三岁,白如飞雪,极为高大雄健,南霁云喜爱之极,连睡觉都舍不得放回马厩。

  南霁云眨眼杀到敌军,长枪挥舞,瞬间刺翻了十几名敌军,三千骑兵也跟着冲进敌军群中,唐军喊杀声震天,如潮水般跟随骑兵杀进城内。

  田承嗣急得直跺脚,挥剑大喊道:“全军下城迎战!”

  城头上的八千燕军士兵冲下城去,双方在南阳城展开了巷战,唐军主力几乎都出动了,只剩下数千人看守大营和投石机,其余唐军都从南城门杀了进去。

  南阳城内已经没有普通百姓,这对唐军士兵有利,如果城内有大量百姓,燕军一定会拿普通百姓为肉盾牌和唐军,使唐军束手束脚,现在南阳城内已是一座空城,唐军没有束缚,放开手脚和敌军激战。

  此时城内唐军人数是四万五千人,而燕军兵力只有一万五千人,唐军无论人数、训练还是士气上都超过了对方,这场巷战,唐军全面压制着对方,燕军士兵要么投降,要么在顽抗中被唐军杀死。

  激战的重点是县衙,县衙同时也是仓库,里面的粮草物资堆积如山,段白虎率领一千名燕军据守县衙和唐军对抗。

  李邺亲自率领三千军队攻打县衙,鹰扬郎将叶枫建议道:“节度使,不如用火攻!”

  李邺摇摇头,否决了他的建议,“里面的粮草物资都是我们需要的,一把火烧掉太可惜了。”

  “可如果对方守不住,他们会不会玉石俱焚,一把火全部烧掉。”

  这也是李邺所担心的,他沉思片刻道:“把那个投降的敌军文官找来!”

  不多时,士兵把一名燕军的文官抓来,是燕军中的行军司马,叫赵文同,冀州人,长得比较干瘦。

  他上前战战兢兢行礼道:“参见节度使?”

  “我来问你,县衙内的仓库你可知道怎么分布?”

  “小人知道,就是小人安排的。”

  “粮草物资是怎么存放的?”

  “回禀节度使,县衙一分为二,后面是县令的宅院,前面是县衙,中间有一道高墙相隔,粮草物资堆放在前面的县衙内,基本上每个房间都堆满了,后面宅院没有,一点都没有。”

  李邺又问道:“里面的士兵肯投降吗?”

  赵文同苦笑道:“这些士兵都不是幽州军,没有那么忠心,也没有那么凶悍,他们之所以不投降是因为他们的首领凶狠,所有队正以上将领都是幽州军士兵,节度使把他们首领干掉,再保证他们投降后返回家乡,他们肯定投降!”

  这个难度比较大,分不清谁是谁,李邺也懒得管他们是否肯投降,他想到了一个方案,用切香肠战术,将燕军一步步逼到后宅。

  他只要控制住县衙,也就控制住了里面的粮草物资。

  李邺当即挑选一百五十名比较灵活的重甲士兵,从三个方向冲进县衙,李邺则攀上一棵大树,居高临下向县衙内放箭,夜里刚五更时分,月色皎洁,月光反射着敌军士兵的盔甲,李邺张弓搭箭,一箭射出,一名士兵闷叫一声,从房顶上翻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