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第652章 人才难得
实力才是地位最好的解释,江夏一战后,洞庭湖周围以及湘江沿岸的州县纷纷有动静了,各地州官、县官成群结队来汉阳觐见鲁王李邺,就如同他们之前结队去觐见永王李璘一样。
一连七八天,李邺都在接见官员,尽管他心中十分厌烦了,但他还是得打起精神接见这些官员,他也知道这些官员是依附强者,并非依附自己,但这是官场的定律,李邺也无所谓,只要这些官员准时将税赋钱粮送来就足够了。
这天上午,他在接见郴州刺史和长史,郴州位置紧靠岭南,十分偏远,但郴州有好东西,它有唐朝的三大银坑之一,桂阳银坑,年产白银数十万两,还有铜矿,产量也不小。
刺史姓蒋,开元二十年进士,他告诉李邺,十天前就动身了,直到今天才抵达汉阳,其间还翻山越岭,历经艰辛才来到汉阳。
蒋刺史和韩长史再三邀请李邺去郴州视察,李邺当然明白他们的用意,是让自己去实地解决问题。
“郴州没有河流和外界联系吗?”李邺笑问道。
“有河流!”
蒋刺史连忙道:“郴水流经郴州的大半地区,最后注入湘江,但问题是,郴水有一段河道无法通航,最长时有三百里,历届官府陆陆续续清理,现在大概还有五十里左右无法通航。”
“什么原因不能通行呢?是山区河水的落差吗?”
两人摇摇头,“倒不是河水落差的问题,而是郴水的河水普遍太浅,河道中全是巨石,连竹排筏都不能走,前面治理好的可以行船了,但最后这一段必须要肩扛人背过去,如果能把这最后一段河道解决了,那至少可以用船只把各种物资运出去、运进来。”
“那为什么官府不组织民夫把最后一段河道中的巨石清理搬走,河道不就彻底疏通了吗?”
蒋刺史叹口气道:“开元年间,郴州的州县官府组织几万民夫动手疏通河道,用了三年才把巨石清空了大半,可天宝二年一场山洪爆发,又将我们辛辛苦苦搬走的巨石又重新冲回河道中,对于官府而言,三年算是白干了,可民众却认为这是天意,是上天不允许他们搬走石块,后来我们又组织人力,就没有人肯干了,根本就组织不了民夫,如果强征,则会爆发官民打斗,会出人命的。”
李邺笑道:“既然民夫不愿意再搬运石头,那我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让我的军队替你们清理河道吧!”
“不!不!”
蒋刺史连忙摆手,“不敢麻烦殿下,其实民夫可以征集,关键是要给钱给粮,要筹集很大的一笔钱粮,但我们官府连俸禄都快发不起,哪里去筹集钱粮?”
李邺这才明白,他们其实是来问自己要钱粮的,李邺微微笑道:“郴州是产银之地,难道还没有钱?”
“殿下不了解啊!如果我们不经朝廷批准,擅自开矿,我们的官帽就到头了,再说,就算开矿也要有本钱,我们连本钱都拿不出来。”
李邺点点头,他沉思片刻道:“这样吧!以江汉节度府的名义开矿,本钱我们出,你们负责出矿山,主要是开采银矿,在郴州就地冶炼,我来安排冶炼工匠,最后得到的粗银,我们三七分,地方官府拿三,节度府拿七。
然后我拿钱粮来购买你们的粗银,这样伱们手中就有了钱粮,开始着手清理河道,一定要把水运打通,这是你们的最大政绩。”
“殿下能不能先预支给我们一部分,清理河道实在拖不下去了。”两名官员小心翼翼地恳请道。
“可以,我先预支给你们两万贯钱和一万石粮食,但我丑话说在前面,我会派人查帐的。”
两名官员大喜,一起站起身感谢节度使的全力支持。
两名官员告辞走了,李邺摇摇头,他很理解这些官员的难处,守着宝山却不敢动,更重要是,就算有矿也换不他们所需要的粮食物资。
就是清理几十里的河床而已,近百年一直拖到现在也得不到治理。
这时,亲兵在门口禀报,“启禀殿下,军师来了,有急事求见!”
“请他进来!”
片刻,李泌走了进来,他前些天回了一趟襄阳,了解襄阳情况,昨天又返回汉阳。
“殿下,官员都接待结束了吧?”李泌走进来笑道。
李邺苦笑道:“最后还有道州和连州,明天一起接见,就结束了!”
“殿下,有件重要之事,季广琛派次子来见殿下,有封信他要亲手交给殿下。”
李邺一怔,季广琛派儿子来见自己,为什么?
李泌看出主公的疑虑,笑了笑道:“刘巨鳞都彻底投效殿下,何况季广琛?”
李邺点点头,“人在哪里?宣他来见我!”
片刻,季春之被带来内堂,他躬身行礼,“小民季春之参见鲁王殿下!”
“你父亲有信给我?”
季春之从怀中取出信,呈给李邺,李邺接过信笑问道:“听说你父亲改任洪州刺史?他是否打算跟永王东去?”
季春之沉声道:“我父亲的去或者留,都在殿下的一念之间。”
这句话回答得有水平,李邺打开信细看,他着实震惊,李琳准备将七百万斤粗铜和五十万两粗银运走,有这么多吗?
李邺看完信笑道:“你父亲还有口信给我吗?”
季春之摇摇头,“我父亲要说的都在信中了。”
李邺微微笑道:“回去转告你父亲,能得他的投效,李邺深感荣幸!”
季春之激动地行一礼,“小人这就回去禀报父亲。”
“休息一天吧!明天再出发回去。”
“小人可以在路上休息,还是今天就走,感谢殿下接见!”
季春之再三行礼,告辞退下了。
李邺把季广琛的信递给了李泌,“着实让人惊讶,豫章县居然会有这么多铜锭!”
李泌看完信微微笑道:“这些矿产品其实都是权贵们的财富,并非朝廷所有,囤积居奇,这是权贵们一贯作风,一点都不奇怪,结果被李璘全部没收,应该是太上皇安排的,估计李璘是打算铸钱为军俸,但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季广琛居然把这么重要的情报告诉了殿下,这应该是他的投名状吧!”
李邺点点头笑道:“人才难得,这份投名状我收下了!”
第653章 拦路抢劫
李璘终于出发了,十五万大军带着三千辆满载粮食的大车浩浩荡荡向东进发,李璘当然有他的计划,他是合法的江南西道节度使,目前他只是失去了西面的一半州县,但东面的一半还在他手中,他现在只是把节度使官衙迁徙到宣州,而并非放弃江南西道。
宣州是江南西道最东面的一个州,宣州边界距离太湖只有一百五十里,最东南的宁国县距离杭州只有三百里,最东北的粟水县到江宁县只有百里。
可以说,宣州就是一个极为完美的跳板,他的十五万大军合法合理地屯兵于宣州,随即可以拿下江南东道的核心,从江宁县到余杭县。
当然,这是两位军师早就给他策划好的方案,只是李璘一直踌躇不定,而现在被李邺逼迫而不得不东迁,可一旦李璘东迁到宣州,他夺取江南东道和淮南道的野心也就彰显无遗。
李璘的大军走陆路离开洪州,与此同时,他的水路船队也出发了,大大小小一共两千艘船只,里面大部分是民船,但也有五百艘中型斗船,两千艘船只分为三批出发,最前面是粮草船,约有一千艘,都是民船,第二批便是运载粗铜和粗银的战船和一部分民船,约七百艘,第三批是运载兵甲物资的战船,约五百艘。
一共两千二百艘船只,但只有三千水军负责保护,这三千水军主要是针对沿途渔民和水贼,并不是对付李邺的水军,李璘心知肚明,就算是三万水军护卫,也不是李邺水军的对手,双方战船实力的差异太大了。
船队沿着赣江向北而行,先后进入了鄱阳湖,天刚亮,第一批船只抵达了湖口。
此时,李邺亲自率领数百艘战船已经等候在湖口了,茫茫江面上,李邺站在一艘万石战船的船头注视远处湖口方向,天刚亮,江面上还有一层薄薄的雾气,使远处的湖面若隐若现,实际上,他的船队距离湖口还远,他们看不到湖口,湖口出来的船队也看不到他们。
鄱阳湖此时的官方名称应该叫做彭蠡湖,但管辖它最大的县叫鄱阳县,所以鄱阳县百姓也叫它鄱阳湖,算是一个民间称呼吧!
这艘一艘快船疾驶而来,有斥候首领上了船,单膝跪下禀报,“第一批船只已经开始出湖口,延绵近十里,近千艘左右,都是三百石的平底货船,分为三队,三艘首船都有两千石左右。”
李邺得到了季广琛的情报,他知道里面的很多细节,第一批船队全是粮草,它们其实是试探船,只有这支船队平安过了湖口戍,后面的第二批和第三批船队才会继续北上。
实际上,李邺对第一批船队的粮草并不感兴趣,他的目标是第二批和第三批船队。
李邺点点头,“继续监视,随时报告!”
“遵令!”
斥候首领行一礼,匆匆乘船去了。
这时,李泌对李泌微微笑道:“殿下不担心这是季广琛的苦肉计?假装投降殿下,送来一个错误情报,使运载铜银的船队成功逃脱!”
李邺沉吟一下道:“军师觉得季广琛用计可能性有多大?”
“两成左右!”
李邺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没必要装大气!”
他当即回头令道:“虞宝生将军听令!”
“卑职在!”水军将领虞宝生闪身而出,
“余将军可率百艘艋艟快船和三千弟兄前往彭泽县,在彭泽县拦截第一批船队,将船队带回汉阳!”
“遵令!”
虞宝生接过一支令箭走了。
彭泽县在东面,距离湖口还有百里左右,在百里外拦截船队,完全不影响后面的行动。
一支百艘战船组成的船队向东面疾驶而去,他们会先一步赶到彭泽县进行拦截。
李邺很看重季广琛当然是有原因的。
季广琛和别的刺史不一样,别的刺史只是见风使舵,自己实力超过了永王,他们转变方向投效自己。
可一旦朝廷军队到来,自己撤走,这些刺史又会转而投效朝廷。
而季广琛和刘巨鳞不一样,他们二人是向自己表示效忠,如果自己离开荆襄去陇右或者河西,他们也会跟着自己一同前往。
看重归看重,但李邺也并不想冒风险,季广琛文武双全,颇有智谋,他确实有可能是假降,骗过自己,使宝贵的铜银能顺利东去。
既然军师提醒了自己,李邺决定再上一道保险。
李邺继续耐心等待,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到了下午时分,斥候来报,第二批和第三批船队同时驶近了湖口,即将从湖口出来。
李邺当即令道:“全军出动,收缴敌军的船队,若有抵抗者,格杀勿论!”
江汉军的船队由五十艘五千石的大船和四百艘艋艟快船组成,刚刚走了百艘艋艟快船,现在还有三百艘。
这三百五十艘战船满着一万五千水军,对付敌军船队绰绰有余了。
船队出动了,向湖口方向驶去,果然,距离湖口不远,他们见到了第二批船队,都是五百石左右的斗船,足有五六百艘,和季广琛的情报完全一样,那么这些斗船都被临时用作货船,运载粗铜的粗银。
李邺对这批粗铜极为看重,七百万斤粗铜,精炼后能得到六百五十万斤精铜,正好可以铸造一百万贯钱,加上四十万两白银。
现在银价还是很贵,依旧保持在一比四的高位上,这就相当于自己得到了两百六十万钱,可以养十万大军九个月左右,如果把它作为官方贸易的本钱,那就更可观了。
永王军的五百多艘战船发现了江面的战船驶来,立刻敲响了警钟。
“当!当!当!”
韦子春大惊失色,连忙喝令道:“船队掉头,驶回鄱阳湖!”
他是想让船队逃回赣水或者余水,随便找个地方藏匿起来,对方不一定能找到它们。
数百艘斗船开始掉头,但已经来不及了,数十艘五千石战船横插而来,在他们前方一字排开,截断了他们的退路。
江汉军的三百艋艟战船也冲上来了,斗船上的三千水军张弓放箭,但没有什么作用,双方的战船在水面相撞,江汉唐军大喊:“唐军不杀唐军,投降者免死!”
他们一边大喊,同时纷纷跳上对方船只,人数比是三比一,永王军根本不是对手,纷纷跪下投降。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