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裴琇大喜,这一刻他已经等待多时了,他当即抱拳道:“卑职遵令!”
次日一早,裴琇率领一万五千大军率先杀往甘州,两天后,李邺率领五万大军也浩浩荡荡向甘州杀去。
五天后,李邺大军也抵达了张掖,张掖城已被撤退的吐蕃军抢掠一空,尤其粟特人的财富被抢掠最惨,原本吐蕃人答应不抢掠他们,但最后吐蕃人还是背信弃义,对他们下手了。
这当然是换主帅的缘故,马重英想长期占领河西走廊,便对粟特人采取了笼络策略,保护他们的财富,只奴役汉人和抢掠羌人的牛羊,不幸的是,抢掠的牛羊还是被唐军拦截下来。
马重英下台,尚结赞接任主帅,他可不管什么长期策略,粟特人的财富正好可以给贵族们交差,他便下令将张掖粟特人的钱财抢掠一空,使河西粟特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多少年积蓄的财富都被吐蕃抢光了,让无数粟特商人悲痛欲绝。
当然,不仅仅是粟特人的财富,所有的官衙都被烧毁,所有大宅也被洗劫一空,包括裴三娘买的一座大宅,里面的家具、大水缸以及各种日用品等等全部被抢走。
城内的普通百姓也同样难逃一劫,尽管吐蕃人无法携带更多的物品,但并不代表他们会放过普通百姓。
只不过普遍人家的家居物品他们看不上,只把铜钱、首饰、布匹等财物全部抢走。
李邺骑马进了张掖城,城内一片狼藉,很多人坐在家门口哭泣,裴琇叹口气道:“不光抢走财物,很多青壮男子和年轻女子也被抢走了,这些痛哭的都是家人被抢走。”
李邺沉思片刻道:“连甘州都撤军了,那么肃州、瓜州和沙州的吐蕃军应该也撤离了,否则他们就没法返回吐蕃。”
“殿下说得和安老爷子完全一样,安老爷子也是这样认为,其他三州的吐蕃军必然已全部撤尽。”
“哪个安老爷子?”
“就是李抱真的父亲安齐管,卑职入城时就见到了他。”
李邺点点头问道:“那裴家还有人吗?”
“听说小叔在甘州,不知他躲在哪里去了。”
小叔就是老三裴俊,是侍妾所生,在家族中地位稍低,老家主裴方带着长子裴伽率军去灵武勤王,老二裴健则带着其他裴家人及时撤去了巴蜀,裴俊是留守,吐蕃攻下张掖后,他便不知所踪。
李邺当即道:“我先见一见安老爷子!”
第791章 交换俘虏
安齐管年约六十岁,是一个干瘦的老头,曾任河西节度府司马、肃州都督,因身体不好,便退仕在家养病,李抱真便是他的小儿子。
安齐管同时也是粟特人长老会成员,算得是粟特人领袖。
见到李邺,他便忍不住老泪纵横,“一场浩劫啊!上一次被吐蕃人抢掠屠杀还是开元十五年,三十多年来,张掖又一次遭遇这样悲惨的命运,殿下,一定要帮帮我们。”
李邺再三安抚他,保证一定会向吐蕃军讨回公道,好一会儿,安齐管的情绪才平静下来。
“我们长老会八人,被吐蕃军杀了五人,简直惨无人道,还有那么多青壮男女被掳走,这些孩子是我看着他们长大,可是.”
“安老曾是肃州都督,知道酒泉那边情况吗?”
安齐管叹口气:“一样的,可能就沙州和瓜州好一点,没有被抢掠,那两州的吐蕃军撤到肃州后,才接到陇右的命令,要把河西全部抢光后再撤退,再回去抢已经来不及,所以对肃州和甘州抢得特别狠。”
“他们都已经从大斗拔谷撤退了吧!”
“是的,大斗拔谷还有他们的驻军,他们不肯放弃大斗拔谷,估计对河西还有野心。”
李邺沉吟一下道:“这些被抢掠的财富和青壮男女是否还留在大斗拔谷内?”
安齐管摇摇头,“他们已经吸取教训了,财富和人都不可能留在大斗拔谷,一定是送走了,钱财是没有希望再追回来,肯定已经运回高原,但人可能有希望救回来。”
“为什么人还有希望?”李邺不解问道。
“其实驻扎在河西的吐蕃军都是吐谷浑人,全部都是,财富是归吐蕃贵族,但奴隶则归吐谷浑,我听他们首领说的,我们八个长老会成员去和他们交涉,要求他们放人,他们的万夫长说,这些奴隶不会送去高原,会安置在西海周围放牧,随后发生激烈争吵,吐蕃军万夫长就翻脸了,杀了五个长老,其他三人被赶出军营。”
李邺沉吟一下道:“只要人还活着就行,我手上正好有一万多吐谷浑战俘,可以把人交换回来。”
安齐管顿时激动得握住李邺的手,“殿下简直就是张掖百姓的再生父母啊!:”
“安公太客气了,这是我必须做的,现在我需要一个人去和吐蕃人通个气,不知有没有合适的人?”
安齐管点点头,“那就我去吧!他们之所以没有杀我,没有掳走我的家人,就是因为我姓安,吐谷浑人多少会给点面子。”
李邺却不肯答应,“安老不能再犯险,您若出什么事,我没法向您儿子交代!”
安齐管却执意要去,“我一把老骨头,能为张掖再做点事,死也瞑目了。”
李邺无奈,便给尚结赞写了一封信,派一小队斥候护送安齐管去大斗拔谷。
李邺随即派李西岳率一万骑兵赶往广武县战俘大营,把一万三千名吐蕃战俘押解来张掖,这一万三千多战俘是凉州和会州的驻军,也是吐谷浑人。
用一万三千多名吐蕃军战俘换张掖和酒泉的百姓,这笔买卖相信尚结赞一定会答应。
大斗拔谷位于张掖的东南方向,是祁连山的一道天然裂口,是沟通河湟谷底和河西走廊的捷径,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和商业价值。
甘州的一万吐蕃军队并没有南撤到鄯州,而是奉命严守大斗拔谷。
大斗拔谷长约七十里,道路极为狭窄,最窄处只有数丈,最宽也不过二十余丈,两边都是千丈悬崖,整个山谷就像被一刀劈出来的通道。
唐军和吐蕃军争夺大斗拔谷已有数十年,里面稍宽处修筑了三座军城,双方反复修葺,固若金汤,扼守住了大斗拔谷,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万军队当然不可能全部驻扎在三座军城内,大部分驻扎在大斗拔谷南面出口外,守住了出口。
但山谷内的三座小军城也同样极难攻打,如果要强行攻打,不付出几千人阵亡的代价,休想拿下三座军城。
但如果攻得有策略,也可以不伤一兵一卒夺取它们。
开元十六年,唐军便以不伤一名士兵的代价,夺取了大斗拔谷。
在山谷入口处,也有一队吐蕃军游哨,监视河西走廊的动静。
上午时分,一队三十人的唐军斥候护卫着安齐管靠近了大斗拔谷的入口,他们立刻被吐蕃巡哨发现了,吐蕃巡哨纷纷翻身上马,警惕地望着他们。
安齐管对唐军斥候道:“你们在远处等我,我上去和他们说!”
为首斥候迟疑一下道:“不如我用箭把信件射给他们。”
安齐管摇摇头笑道:“如果射箭信有效,那就不需要我跑一趟了,罗校尉不了解他们,这帮人很粗野,不识字,他们会把箭信撕得粉碎,必须要和他们交谈,让他们知道这封信的重要。”
“但如果他们伤害安公,我们可没法回去交代?”
安齐管笑道:“我有办法让他们不伤害我。”
他从马袋中取出一面旗帜,插在大旗之上,将旗帜展开,竟然是一只展翅雄鹰。
“这是吐谷浑人信仰的神,萨满教的起源,他们看见这面旗帜,就不敢伤害我,哎!我也是后来才想到。”
安齐管有点伤感,对唐朝斥候道:“你们就在这里等着,我马上就回来。”
安齐管举起萨满神旗,催马向谷口处奔去,很快,吐蕃游哨迎了上来,他们看见了旗帜,立刻收起兵器,高声喝问。
安齐管用羌语和他们说了几句,把装着信件的木盒子递给他们,为首骑兵首领打开木盒看了看,便将信件收下,又指着旗帜说了什么,安齐管把旗子给了他们,吐蕃游哨举起旗帜调转马头而走。
安齐管这才返回了唐军之中,斥候校尉罗平迎上前道:“他们去送信吗?”
“他们说被掳走的人都在鄯州,他们会马上把信送给都督,能不能交换由他们都督决定。”
旁边一名斥候笑道:“那面旗帜还真有效果!”
安齐管微微笑道:“那当然,他们不敢在萨满神面前随意杀人,会冒犯神明,但如果是你们过去,再扛十面大旗也没用。”
“我们走吧!”
校尉罗平率领手下,护卫着安齐管向张掖而去。
几天后,尚结赞接到了大斗拔谷送来的信件,是李邺的亲笔信,用吐蕃文写的信,下面还有印章。
李邺愿意用一万三千吐蕃战俘交换被掳去的河西百姓,这个交易尚结赞当然愿意,掳掠的河西百姓是给吐谷浑人的奴隶,和他关系不大。
但一万三千名吐蕃战俘却对他非同小可,河西的损失他就能全部挽回,这就证明了他比马重英强,这对巩固他的地位意义重大。
他当即下令将掳掠的一万五千余名张掖和酒泉的青壮男女全部送回去,又命令副将论莽热负责交换战俘。
十天后,在大斗拔谷入口处数里外,双方各扎了大营,唐军押解一万三千吐蕃战俘到了大营,这里包括凉州和会州的吐蕃军,一共一万三千五百人。
吐蕃军也押解着一万五千七百多名掳掠的百姓抵达大营,唐军这边由河西留守裴俊负责,裴俊一直藏身在甘州删丹县,听说外甥李邺率大军抵达甘州,他也随即现身。
裴俊是裴三娘的兄弟,年约三十六七岁,一直出任甘州都督府录事参军,十分精明能干,他精通吐蕃语和羌语,由他出面和论莽热谈判,最合适不过。
双方很快便谈妥了交换办法,约定三千人一批同时释放。
广袤的草原上出现出现壮观的一幕,三千名河西百姓哭喊着向唐军大营奔去,另一边,三千名战俘也欢呼着奔向吐蕃大营。
两个时辰后,最后一批人质交换完毕,吐蕃军队拔营退回了大斗拔谷,两万唐军也带着一万五千多名河西百姓返回了张掖。
得到被掳走亲人被唐军救回的消息,张掖城和酒泉城顿时满城欢腾,首先在张掖城外,数万急切的百姓出城寻找自己的儿女。
第792章 大斗拔谷
【这章漏发了,老高真的很抱歉!】
===
一连几天,张掖城都沉浸家人团聚的喜悦之中,虽然失去了财产,但比起亲人的获救,财产又不重要了。
军营的中军大帐内,攻打大斗拔谷的作战前部署正在紧张地进行。
“大斗拔谷战略意义重大,一旦我们拿下大斗拔谷,就等于将一把匕首顶住了吐蕃军后背,迫使吐蕃军不敢向东发动攻势,金城县的安全就得到了充分保障。”
中军大帐内,李邺站在沙盘前,对十几名将领介绍目前的局势,“尚结赞现在最急切的事情就是打通鄯州和灵州的通道,其他陇右地区他并不是很急切,而金城县正好扼在鄯州和灵州之间,就成了吐蕃军最大的障碍。
其实马重英也是为了打通这条连接河湟和灵州的生命线,才发动了对金城的战役,轮到尚结赞,就算他再否定马重英,他也绕不开金城县。”
裴琇沉声道:“拿下大斗拔谷,吐蕃军就不敢轻举妄动。”
“一点没错!”
李邺笑道:“家门口蹲个贼,你怎么放心出远门?当然,我们不是贼,只是打个比喻。“
众人都笑了起来,李邺把木杆递给旁边裴俊,对众人笑道:“裴长史年轻时守了十年的大斗拔谷,让他给大家介绍一下大斗拔谷。”
众人顿时刮目相看,看起来一个儒雅的文官,居然守了十年的大斗拔谷。
裴俊接过木杆笑道:“殿下有点夸张了,我是做了十年的大斗拔谷防御使,但并不代表我天天呆在那里,只是唐蕃战事紧张时,我才会呆在那里,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在张掖,不过我确实比较了解大斗拔谷,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裴俊指着沙盘上的一条裂谷道:“这就是大斗拔谷,这条峡谷真是祁连山的一线天,很长很窄,千回百转,两边是千丈悬崖,长七十里,宽从两丈到一百余丈,里面有几条暗河,是山谷内的重要水源。
整个山谷有三处比较宽敞,位于谷口、谷中和谷尾,唐军和吐蕃军都在这里修建了军城,用石头砌成,反复修葺,内部结构非常完善了,而且都是居高临下,十分险要,很难攻打。
但夺取大斗拔谷就是攻打这三座军城,拿下这三座军城,就拿下了大斗拔谷,其中最关键就是中部的祁连军城,也是最大最难攻打的一座。”
议事结束,众人都散去,李邺还在注视着大斗拔谷内的军城。
裴俊微微笑道:“开元十六年,你外公率一万军攻打大斗拔谷,未伤一兵一卒便夺取了大斗拔谷,就是这一战,奠定了他在河西的地位。”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