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辛云京躬身道:“保家卫国,是卑职的职责!”
李邺笑了笑又问道:“最近吐蕃军有变化吗?”
辛云京沉吟一下道:“前不久卑职得到一个消息,是个商人告诉我的,不知真假,据说马重英率领吐蕃军去攻打天竺去了。”
李邺笑道:“辛将军久在陇右,怎么看这个消息?”
“殿下,陇右的老将都知道,吐蕃人一直就是用天竺人来练新兵,让新兵去对阵比较弱的天竺军队,卑职觉得如果消息是真,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吐蕃缺粮,到天竺抢掠粮食去了,第二就是吐蕃朝廷的新兵出来了。”
“你说得有点道理,如果是马重英统领,那就是吐蕃赞普的直属军队,估计吐蕃赞普也趁机利用我们削弱吐蕃贵族的势力。”
“殿下,天宝十三年是吐蕃最羸弱之时,现在已经过去四年,当时的少年长大了,新兵肯定出来了,去天竺练兵完全合理合情。”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按照你的经验,吐蕃新兵到投入陇右战场,还需要多少时间?”
“至少还要两到三年,吐蕃军的特点是先打弱小,然后驱使其他弱小民族的军队替他打头阵,殿下也看到了,我们对阵的基本上都是吐蕃汉人、吐谷浑人,真正的吐蕃人并不多,如果有一天我们对面出现大量的天竺士兵,卑职一点都不奇怪。”
李邺点点头,“马上到冬天了,我们很快就会有一批河北新兵,八到十万人左右,好好准备练兵吧!”
辛云京大喜,他对新兵期待已久。
辛云京走了,紧接着李泌笑眯眯走了进来,李泌是陇右留守,官员们不可能全部都跑去安置难民。
“恭喜殿下喜得贵子!”
李邺笑着点点头,“中午叫上王监使一起吃饭,我请客!”
李邺请他坐下,李泌沉吟一下道:“前天接到刘晏从朔方送来的碟文,难民总人数可能会突破一百五十万,让人始料不及!”
李邺点点头,“其实也很正常,河北从来都是大唐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一百多年来都是大唐税赋之冠,虽然经过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屠杀、破坏,人口消亡过半,但底子很大,出现一两百万的难民也不奇怪,只是大家都成了惊弓之鸟,听说回纥军队要来抢掠人口,便把他们吓坏了。”
李泌叹口气,“但这么多人,我们粮食恐怕不够啊!”
李邺沉吟一下道:“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好在这些百姓都是秋收后逃亡,手中多少有一点粮食,之前我让陈涣估算了一下,到明年夏天收获时,这期间我们大概需要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我测算也是需要这么粮食,但问题就在这里,我们一共两百万石粮食,还要去掉军粮,我们最多只剩下一百二十万石存粮,缺口至少在五十万石左右,补这个缺口,殿下有想法吗?”
李邺淡淡道:“实际上的缺口远不止五十万石,明年我们还要开战,缺口大概在八十万石粮食,关陇贵族会支援我五十万石,然后江南的粮食会运来四十万石,另外,军师要考虑一块很大的收入,那就是战争红利。”
“殿下是指洛阳?”
李邺点了点头,“我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最大的一块收入就是战争红利,军师想一想,大唐积累的财富被安禄山掠夺一空,后来我收复长安,太子收复洛阳,并没有多少钱财,这些钱财到哪里去了?
被安庆绪搬到相州去了,最后落在史思明手中,一部分在幽州,但大部分都在洛阳,史思明在哪里,钱财就在哪里?还有洛口仓和黎阳仓的几百万石粮食,也囤积在洛阳,所以明年这个大桃子我一定要摘到。“
李邺要比李泌多了上千年的历史积累,他看得更透彻,更深远。
比如李邺知道二战时,日本把中国几千年积累的财富都抢掠一空,还有东南亚的财富,美国为什么后来出兵?他们就是盯上了这笔财富。
日本辛辛苦苦从中国掠夺的财富,大部分又被美国掠夺走了,当然,一部分还留在日本,才奠定了二战后美日繁荣强盛的基础。
李泌叹了口气,虽然在道义上欠缺了一点,但要迅速强大起来,一些捷径必须要走。
中午时分,李邺在黄河酒楼请李泌和王昌龄小酌。
王昌龄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便没有去灵州,但作为河陇监察使,王昌龄也派了几名手下前往灵州监察难民事宜,一是监察是否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二是监察官员和军队是否滥用职权侵犯灾民。
王昌龄主动替李邺将酒杯满上,问道:“难民怎么安置,殿下考虑过吗?”
李邺点点头,“我考虑在朔方安置五十万,河西安置三十万,其余都安置在陇右。”
旁边李泌道:“朔方安置五十万,殿下也考虑丰州吗?”
李邺摇摇头,“朔方不光是灵州,当然灵州是重点,灵州的绝大部分耕地面积都闲置了,把它们全部开垦出来,养活百万人一点问题没有,还有北面的丰州、南面的盐州和东面的夏州,那么多适耕土地,陇右更不用说了,气候温和,降雨湿润,土地肥沃。”
王昌龄沉吟一下道:“一百五十万人口,压力还是大了点,但考虑到将来大部分人还会返回河北,可以做别的事情,不一定都要务农。”
李泌笑道:“其实我是建议好好利用他们开发丰州,效仿东汉设立民屯,几百户人家设立一个民屯点,开垦几万亩土地,这几百户百姓实行互助,一起建房,互相照顾,如果不愿离去,就直接把土地分给他们,实行免税,我觉得光丰州就能容纳二十万人,设立三百个民屯点。”
“那有没有合适的官员,谁来执行这个方案比较好?”
“卑职推荐辛云野,他文武双全,能独当一面。”
辛云野是辛云京的三弟,目前任河陇节度府参军,李邺对他也十分器重,辛云野现在也在灵州安置灾民,李邺欣然道:“可以试一试!”
这时,酒保又送来一瓶渭南烧春,这是陇右最好的酒,一名在剑南烧春铺酿酒三十年的老工匠回家乡渭州后,带着儿孙徒弟自己开了酒铺,酿出的烧酒不亚于剑南烧春,深受好评。
李泌给李邺斟满一杯酒笑道:“试试陇右的烧酒,不比剑南烧春逊色!”
李邺一饮而尽,喉咙火辣辣的,果然是蒸馏酒的滋味。
这时,李邺忽然想起一事,笑着对李泌道:“你替我找一名会做烧酒的大工匠,高价招揽,如果还不干就给他做官,我在延州搞到了一批火油,需要用酿烧酒的技术把它进行提纯。”
第856章 巡视难民
李邺在家里呆了半个月,又再次启程前往灵州,目前河北难民问题是陇右的重中之重,李邺在看望了自己的新生的儿子后,又起身前往灵州。
这一次他依旧是带着清羽同去,清羽骑马跟随李邺,没有乘坐马车。
四天后,李邺抵达了丰安镇,丰安镇隶属鸣沙县,一直是朔方节度府的采矿重地,目前有近两万人在这里采矿。
一个是铜铁矿的铜铁矿,还有一处露天煤矿。
丰安镇就是今天的宁夏中卫县,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品质也极高,朔方节度府派军队在这里小规模开采煤矿,主要是用作冶炼燃料。
李邺站在高处,望着远处数千人在挖掘煤炭,将一筐筐煤炭放在大车上,再由大车运往数里外的黄河边。
李邺在路上一直在考虑难民的过冬问题,把难民暂时放在灵州也是他们再三考虑的结果,把难民直接带回陇右不现实,主要时间上来不及。
而灵州百姓在安史之乱后,朔方军被调走,他们没有了安全感,跟随天子大量南迁关中和汉中,现在灵州人口稀少,正好可以安置百万难民,考虑灵州连后来的几百万西夏国人都能养活,安置百万难民问题也不大。
但最难的就是今年冬天,朔方的冬天很寒冷,被大雪覆盖,怎么熬过今年冬天是重中之重。
过冬的关键就是取暖,取暖就需要燃料,木材、牛粪、骆驼粪都是燃料,李邺又考虑到了煤炭,烧煤无疑是最好的,方便、干净,做成煤球或者蜂窝煤更是方便。
但烧煤也有问题,那就是不能在房间里烧,会中毒,只能在外面做饭,当然,安全问题可以宣传,让大家明白会中毒,自然就不会在大帐内烧煤了。
这时,亲卫首领王松骑马奔来请示,“殿下,我们还去照壁山吗?”
“想去铁矿看看吗?”李邺笑问旁边清羽道。
“我跟着夫君,我自己无所谓。”
李邺便对亲兵道:“这次就不去了,直接去灵州!”
一个时辰后,队伍再次起身前往灵州,三天后,李邺一行抵达了灵州。
灵州这几个月的变化着实让李邺叹为观止,先是在两万士兵和五万民夫的努力下,在灵武县周围构筑了十座板墙式军营,每一座都十分庞大,周长近二十里,可以容纳十万人以上。
板墙式军营不像城墙还要厚度,它不需要厚度,就是用木头为骨架,用泥土加上麦秸夯制而成,晒干后非常结实,它最大的作用不是为了安全,而是抵御寒风。
大家都有经验,只要冬天没有风,虽然气温很低,但在温暖的阳光下,也并不觉得寒冷,可是一旦有了强劲寒冷的西北风,会把人冻僵。
所以构筑板墙式军营,无疑是最快捷也是最实用的办法。
远处还在构建几座新的板墙式军营,目前灵州已经超过百万难民了,十座难民大营比较拥挤,需要增加新的难民大营。
可能在中原,百万难民也最多盖三四座大营就顶天了,每座难民营拥挤不堪,屎尿横流,垃圾成堆,脏乱污浊到极点,一方面是接收方的财力问题,无法承受这么多难民,但更重要是态度问题,地方官府都是被动接收难民,能接收就不错了,想住好一点,怎么可能?
但河陇这次接收难民是主动接收,一方面是要解决河陇人口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获得兵源,再一方面主公李邺也能因此赢得天下名声。
名声太重要了,刘备当皇帝天下归心,一点阻力都没有,你让刘表或者刘璋登基当皇帝试试看,口水不淹死他们才怪,这就是天下名声不够。
宋江文不行武不就,资历也比不过林冲,凭什么当梁山老大,靠的就是及时雨的名声,靠的是他背后站着一个团队,靠就是晁盖受伤后,他在病榻前哭了三天,死活也不肯请医生的心黑毒辣。
目前朔方这边是刘晏负责,陈涣负责路上的难民通道。
刘晏和李抱真陪同着李邺巡视大营,大营内又用木栅栏分成十个区,大营内便出现了横街和竖街,和县城没有什么区别了。
“启禀殿下,这次我们把所有的家底都用上了,二十多万顶大帐,基本上能保证一户人家一顶大帐,我们还进行划区管理,在每个区内设置了围厕和垃圾点,每帐都有马桶,严禁随地大小便,一旦发现就会被鞭抽三下,我们每隔十天,就要用生石灰水洒一遍大营,还有,严禁喝生水。”
李邺点了点头,四处打量,一支支巡逻队在大帐之间穿行,大帐排列都很整齐,不过大帐前都晾满了衣物,但还是显得比较挤。
“如果着火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
刘晏连忙道:“殿下,大营严禁用火,这是从襄阳以来的惯例,食物和饮用热水都统一安排!”
“热水可以敞开用吗?”李邺笑了笑问道。
刘晏摇摇头,“没有那么多木材!”
李邺笑道:“这次我来灵州,特地去了丰安镇煤场,是露天采煤,产量很大,每天能采煤十几万斤,以后你们用煤炭来烧水,这样热水就能敞开用了,尤其是冬天,热水很重要。”
刘晏大喜道:“殿下这个提议太及时了,现在树木很难采伐了,燃料比较紧张,卑职还在发愁,如果需要,卑职可以组织几万名砍伐树木的青壮去采煤炭。”
李邺欣然道:“那当然好,人越多,产煤量越大,还可以用煤粉和黄泥、麦秸粉以十比三的比例混合做成煤饼,回头我的亲兵会教你们怎么做,把煤粉也充分利用起来。”
走出了一座木栅区域,李邺看见前面大街上排了很长的队伍,全部都是青壮男子,便问道:“那边是在做什么?”
李抱真躬身道:“回禀殿下,那边在招兵!”
李邺眼睛一亮,他这次来灵州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看军队招募情况。
他连忙问道:“现在招募到多少军队了?”
“才几天就超过五万了,照这个趋势下去,超过十万完全没有问题,报名很踊跃,很多都是从前的唐军士兵。”
李邺的目标是招募八万军队,如果超过十万,当然也不错,剩下的可以用作民团士兵,在丰州的组团中,他们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李邺欣然道:“我们看看去!”
众人催马向募兵点奔去
第857章 意外之喜
募兵点摆着一排桌子,有文官在登记,旁边还有测试点,合格了才能进行登记,所以排了两队,一队进行测试,一队测试合格后,进行登记。
测试由一名校尉带着十几名士兵负责,测试有两项,一个身高测试,低于五尺五寸就不合格,当然身材不够,有特殊才也可以提出来。
比如天生神力,比如水性极佳等等,可以单独测试。
第二项测试就是举重,标准是六十斤举过头顶,其实只要不是特别羸弱的书生,大部分人举六十斤都没有问题。
这时,李邺看见一个身材特别矮小的人在哀求,看身高也就一米四左右,距离最低要求一米六五差得太多,这个人不光长得矮,相貌也稚嫩,简直就是八九岁的孩童。
不管他怎么哀求,都被军士一口回绝,后面的人还取笑他。
“喂,小孩,回去喝奶吧!这里不是你来的地方。”
周围一片大笑,李邺心中一动,对亲兵道:“把那个小矮子带过来!”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