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亲兵跑了上去,不多时将矮小男子带了上来,看见他正面相貌,李邺笑了起来,还长着胡子,这可不是孩子,而且他不是侏儒症,看起来一切都很正常,就是一个八九岁孩童。
听说岐王殿下要见他,他吓得上前跪地磕头,“小民张麦子叩见岐王殿下!”
声音可不是孩子,李邺便对亲兵道:“去把内卫李统领找来!”
亲兵催马飞奔去了,李邺问此人道:“你叫张麦子,哪里人?今年多少岁?”
“小人是恒州真定县人,今年二十五岁!”
“为什么想从军?”
张麦子叹口气道:“小人没有本事,身材又小,干不了活,被家人嫌厌吃白饭,我认识一个同乡,身材就比我高一点点,但他就被军队录用了,我就想来碰碰运气。”
李抱真低声对李邺道:“他说的那人我知道,个头很矮,但水性厉害,据说能沉水一炷香,被特招了。”
不多时,李成华带着几名手下骑马而来,在抱拳行礼,“卑职参见殿下!”
李成华自然是来排查难民中敌军探子,但百万人口,排查谈何容易。
李邺指了指旁边矮小男子,“这个人二十五岁了,有点特殊,你们需要吗?”
李成华看了一眼矮小男人,眼睛一亮,笑道:“内卫当然需要,仇玄也需要,不过先给我们吧!”
“伱们把他带走吧!”
矮小男子得知自己被内卫看上了,他心中激动,给李邺磕了一个头,跟着几名内卫士兵走了。
李成华却没走,她要向李邺汇报,李邺点点头,“这里不方便说话,去军营吧!”
在十座难民营外,也有一座军营,数万士兵驻扎在这里,李邺来到刚刚搭建起来的王帐,清羽正在内帐铺床。
“成华姐姐来了!”清羽连忙跑出来拉着李成华的手。
李成华以前是女兵首领,和清羽她们很熟,李成华笑道:“你师父和几个师姐都在呢!我上午还见到她们。”
“原来师父也在!”
清羽目光期待地向丈夫望去,李邺笑着对李成华,“既然你多了这句嘴,那就要负责把她送去探望师父,再负责把她送回来。”
李成华忍住笑道:“卑职保证护卫妥当!”
李邺点点头,“内卫有什么发现吗?”
“有!卑职发现难民中混迹有契丹人和奚人,还有不少粟特人,人数还不少。”
李邺一怔,“他们都是什么人?”
“他们和普通汉民一样,都是拖家带口来的,好像都是从深州一带过来的,为什么深州会有契丹人和奚人,卑职也不清楚。”
“审问过他们了吗?”
“今天刚刚发现的,还没有来得及审问。”
李邺又问道:“别的疑点呢?”
“别的疑点也有,有一些河北官员,还有一些豪门大户,他们也都是拖家带口,卑职重点在鉴别那些官员。”
李邺点点头,“尽量暗中调查!”
“卑职遵令!”
李邺见刘晏来了,对李成华和清羽笑道:“你们去吧!早点回来。”
清羽欢喜跟随李成华走了。
这时,刘晏走了进来,笑问道:“殿下计划在这里呆几天?”
“三四天吧!”
李邺笑道:“告诉你一件事,王妃生了一个儿子,我后继有人了。”
刘晏惊喜道:“好事情啊!恭喜殿下了。”
李邺微微笑道:“等儿子满两个月,我摆满月酒,给大家看一看。”
“第一个就是嫡子,这就是世子了,起名了吗?”
“我父亲给他起名李晋,晋朝的晋,等满月后,再上报朝廷吧!”
李邺请刘晏坐下,刘晏将一卷文书递给李邺,“这是卑职拟定的难民初步安置草案,请殿下过目!”
李邺接过文书,细细看了起来。
清羽没想到能在难民营遇到师父,高兴得抱住师父的手臂跳起来。
清羽的母亲在她两三岁时就去世了,父亲李白把她交给了李腾空,一直养到十七岁嫁给李邺,在清羽心中,师父就是自己的母亲。
李腾空揉揉她的小脸蛋,怜爱道:“你不照顾王妃,到处跑做什么吗?”
清羽笑嘻嘻道:“我要照顾夫君呀!是大姐让我跟夫君来的。”
“张口夫君,闭口夫君,羞不羞?”
李腾空见清羽的脸色有点不太好,便笑道:“坐下,让师父给你把个脉。”
清羽乖乖坐下,笑道:“我也感觉身体不太舒服,可能是一路鞍马劳累吧!”
李腾空脸色渐渐严肃起来,问道:“这段时间,你是不是感到胸闷恶心呕吐?”
“有一点。”
“告诉王妃或者你丈夫了吗?”
清羽摇摇头,李腾空叹口气,“真是傻孩子,跟我走,去找你丈夫。”
清羽又忐忑不安地跟随师父回了军营,正好李邺送刘晏离去,李邺看见了李腾空,连忙上前行礼,“阿姑怎么在这里?”
“废话!哪次难民少得了我?”
李腾空指指大帐,“傻小子,跟我进来吧!”
进大帐坐下,李腾空肃然对二人道:“幸亏今天清羽遇到我了,她的脸色不太好,你怎么不关心妻子?”
李邺吓了一跳,“阿姑,清羽身体怎么了?”
“说你是傻小子就是傻小子,清羽有身孕了,大概两个月左右。”
李邺半晌合不拢嘴,两个月,正好就是在长安的那段时间,播种成功了。
清羽也瞪大眼睛,惊喜道:“师父,我真的怀孕了?”
李腾空点点头,“我诊脉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错过。”
清羽偷偷握住丈夫的手,用指甲在他手心上写了‘长安’两个字,李邺捏了捏她的手,表示认可。
李腾空懒得理睬他们的小动作,严肃道:“作为从医三十年的医师,我交代你们两件事,第一,从现在开始,不能再有房事,孩子会流产的;第二,清羽最好能坐船回去,实在不行就坐马车,但不能再骑马,也很容易流产。”
李邺连连点头,李腾空又开了一副安胎药,这才起身走了。
李腾空身影刚离开,李邺便高兴得一把将清羽抱起来,高声大笑道:“我们播种成功了!”
“你在说什么播种?”李腾空又探头回来问道。
第858章 难民座谈
李邺在朔方呆了三天,走访了不少难民,询问他们的情况,关心他们疾苦,每到一地都引起了难民们的巨大反响。
第四天,李邺准备回程了,上午时分,刘晏在李邺的要求下,安排了最后一场座谈。
二十几个老人被请到大帐,这些老人都是李邺随机抽取的,基本上都六十余岁了,每座大营都有两名老者作为代表。
李邺对众人笑道:“今天请各位老丈来就只是聊一聊,大家不要担心什么,畅所欲言,相信大家心里都有话想说,尽管说出来,错过了今天,以后想说可能都没有机会了。”
沉默了片刻,一名老者举手道:“岐王殿下,小人先说两句吧!”
“请问老丈哪里人,怎么称呼?”
“小人是冀州堂阳县人,姓孙,家乡人都叫我孙牛头,我这人特别倔。”
李邺笑道点点头,“孙老丈请说!“
“是这样,小人昨天看见大门处贴了一份通告,说去丰州开荒,每户授永业田一百亩,免税二十年,请问殿下,是真的吗?还有别的什么条件?”
李邺微微笑道:“授永业田百亩,免税二十年,这是最基本的,如果老丈有儿孙在我军中从军,授田就是两百亩,免税三十年,如果立下军功,终身免税。”
“但朝廷会不会承认殿下的方案呢?”
李邺点点头,“这个问题问得不错,其实你不用担心,既然是授田,那你必然会拿到地契,这是朝廷统一的地契,就算是大唐没有了,换了一个王朝,你的地契同样有效。
为什么这样说,很简单,任何一个王朝都需要有人垦殖边疆,需要维护边疆的生机,必然会优待边疆的百姓,伱的百亩良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为你承担了守护边疆的责任,所以得到了奖励。”
孙老头点点头,“小民明白了,那么是不是丰州安全不太好?”
李邺笑了起来,“从隋朝到今天,丰州百姓从未被异族掳掠和屠杀,在丰州北面一千里内,都是唐朝的势力范围,生活着和唐朝友好各个小部落,像思结部、仆固部、拔野古等等,他们就像大唐的屏障。
一旦强大部落南侵,这些小部落就会首当其冲,朔方军就会得到消息,开始北上部署抗击入侵,同时把百姓向南迁徙,所以大家不要担心,有的时候,边疆比内地更安全,像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河北、中原惨遭摧残,大家才会逃到陇右来。”
孙老头不吭声了,他家世代是佃农,土地是几代人的梦想,这次终于看到希望了,他们全家都不想放过这次机会,大儿子和小儿子一分家,那就是两百亩土地啊!
这时,另一名老者举手道:“殿下,小人是赵州人,姓郭,小人的老妻身体不太好,很害怕冬天,眼看冬天要来了,不知殿下有没有什么帮助大家过冬的举措。”
在朔方的百万难民已经渐渐形成一个共识,帮助他们、让他们离开河北避难的是岐王,而不是陇右官府,更和朝廷无关,所以都会说,岐王怎么样怎么样,如果感觉不满,背后骂的也是岐王。
李邺点点头笑道:“现在已经是初冬时节,百姓过冬其实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大家想必都已经发现了,从昨天开始,热水敞开供应,以前是烧木材,木材比较少,总是燃料不够,现在改成了烧煤炭,陇右就盛产煤炭,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每个区几百口铁锅一起烧水,昼夜不停,我们有充足的煤,大家就不用担心燃料问题,只是怕引起火灾,所以不允许私人用火。
第二,从明天开始发放羊皮,每户人家三张羊皮,家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会多一张,一张羊皮好几贯钱,一百五十万人口,这就是上百万贯钱,任何官府、朝廷都不可能拿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诚意,爱护百姓的具体表现。
第三就是营帐,营帐有两种,羊皮帐和羊毛帐,皮帐要暖和很多,但我们数量也不多,我们会优先照顾老弱,老丈和妻子身体不好,过两天就会有人来登记,你们住的大帐就会改为皮帐,当然,皮帐要小得多,但暖和。”
李邺的回复得到一片热烈的掌声,众人也开始活跃起来,不断提出各种问题,李邺耐着性子一一解答,座谈会开了整整一个上午,中午又请老人们吃了羊肉面片,这才派人送他们回去。
下午,李邺要启程回金城县了,他这次回金城县是坐船回去,正好六百艘车船要运粮前往金城县,其中有一艘两千石的主船,便临时改造成岐王坐船。
从灵武县到金城县,这条航线唐军已经走了很多趟了,大量物资都是从水路运来的,对水文情况都很了解,本身水面比较平缓,没有什么旋涡暗流之类。
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动力问题,一路上都是峡谷,大大小小的峡谷有十几个,两岸是荒无人迹的悬崖峭壁,根本无法行走,没法拉纤,只能靠船只自身的动力,顺水还好一点,如果逆行,一般都是大型皮筏子挂起风帆,靠风力驱动。
至于陇右这边很少有船只,都是用皮筏子,那只是习惯问题,还有造船技术等等不足,用皮筏子比较简便,但不等于船只不好。
现在有了车船,就解决了动力问题,车船的出现,在陇右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车船已经往返过三趟,这条路线轻车熟路,在轰隆隆的波浪翻滚中,船队离开了灵武县,向南方驶去。
次日上午,船队在一座宽阔的大峡谷中航行,李邺负手站在站在甲板上,望着两岸陡峭高耸的山体岩壁,黑黝黝的山体岩壁上长满了粗大的藤蔓,俨如无数条巨蛇缠绕在一起,这里不知几千年几万人没有人类涉足了。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