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86章

作者:高月

  两人神情肃然,崔圆被齐王殿下免去了益州刺史之职,改任剑南节度府长史,直接进入核心了,让他们二人比较困惑。

  李邺缓缓道:“崔圆原本是杨国忠的心腹,又被太上皇重用,他在天子当太子之时,曾协助杨国忠打压太子,所以天子对他十分仇恨,他自己也心知肚明,只能效忠于我。

  但他在巴蜀人脉很广,对巴蜀两道的官场了解很深,对我们继续掌控巴蜀官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可以给你们先透一个底,我会安排内卫秘密监视崔圆一年,他如果确实对我忠心,我以后还会继续重用他,你们和他关系相处融洽就行了,别的不用你们考虑。”

  段秀实和陈涣一起点头,“我们记住了!”

  这时,李邺取出一份‘关于取消所有苛捐杂税,免剑南道和山南西道田税和户税一年’的齐王令草案递给陈涣,“去安排抄写数百份,统一加盖我的大印后发放到各州各县,必须要落实到县,记住,这是齐王令,不是剑南节度府的指令。”

  “卑职明白!”

  陈涣大喜,这份齐王令他等待多时了,他连忙接过草案匆匆去了。

  李邺这才起身笑道:“老段一起和我去仓库看看吧!”

第968章 撤离巴蜀

  从官衙出来,两人骑马而行,段秀实问道:“殿下计划何时回金城?”

  “就这两天吧!”

  李邺笑了笑道:“等谈判结果出来,我差不多就可以返回金城了。”

  停一下,李邺又嘱咐道:“巴蜀这里你要尽快熟悉情况,一个是西面的吐蕃,一个南面的南诏,尤其要破解南诏和吐蕃的勾结,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也需要果断和魄力,尤其时机到来时,一定要果断抓住机会。”

  段秀实沉思一下问道:“殿下说的时机会是什么?”

  “两家的联盟破裂!”

  李邺微微笑道:“天宝年间的南诏战争把南诏逼向了吐蕃,但吐蕃的扩张欲望太强,迟早会对南诏提出领土要求,盟约必然破裂,南诏会向我们求助。

  当然,这个破裂也可能发生在几十年后,所以也不能墨守成规,关键是要熟悉情况,要了解透彻,然后你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出兵,原则是我们一拉一打,拉南诏,打吐蕃,逐渐恢复天宝元年的格局,一定要吸取当年的教训,既不可太残暴,也不可过于宽仁,软硬兼施才是王道。”

  “卑职明白了!”

  段秀实可不年轻了,已经四十五岁,他是第一次独当一面,坐镇巴蜀,名义上是节度副使,但实际上就是节度使,段秀实也踌躇满志,一心想做番事业,名垂青史。

  历史上,段秀实大部分岁月都在安西和朝廷默默无闻,直到在朱泚叛乱时,已经年迈的他慷慨赴死才是名垂青史的一刻。

  李邺和段秀实来到仓城,仓城是李璘新建,紧靠新宫,占地面积广阔,足有上千亩。

  里面修建了大大小小仓库有近百座,光粮食就有五十余万石,这是李璘从各州搜刮来的粮食,铜钱四十三万贯,还有百万两白银和二十余万两黄金,除此之外,还有兵甲、帐篷、布匹、绸缎、药材、油料、糖料、食盐、铜铁、茶饼等等大量物资,光细料布匹就清点出了六十余万匹。

  都说巴蜀富庶,从他们缴获的财富物资就能看出来,这些财富只是各地官府的财富汇拢,还有更多的天量财富藏在民间豪门大户府中。

  李邺来到一座很小的仓库前,发现仓库贴着封条,便问仓曹参军道:“这座仓库怎么回事?”

  仓曹参军叫做裴玢,是李邺舅父裴伽的次子,一直是军职官员,这次他随军南下,出任剑南节度府仓曹参军事。

  裴玢连忙道:“这座仓库在账簿外,卑职刚打听清楚,正准备向殿下汇报!”

  李邺听说在账外,也有些奇怪问道:“是怎么回事?”

  “这是蜀中第一大茶商刘光的财产,去年他因领导反对李璘的茶税事件,刘光全家二十七口被流放戎州,家产被没收,这座仓库就是抄没他家的全部财产。”

  李邺见仓库还贴着李璘的封条,有些不悦道:“李璘已是阶下囚,还贴他的封条做什么?”

  裴玢脸一红,连忙道:“卑职这就更换封条!”

  “不用再封了,有财产清册没有?”

  “有!”

  裴玢连忙找出一份清册递给李邺,李邺看了看,铜钱十四万贯,白银八万七千两,黄金九千两,珠宝首饰三千件,上等绫罗绸缎七千匹,细布六万四千匹,还有房宅三座,店铺十四家,茶园二百顷,农庄一座。

  估计还有不少珍玩被李璘吞没了。

  李邺暗暗吃惊,一个大富商居然积累了这么多财富,可见巴蜀民间殷实,他回头问段秀实道:“这个刘光释放了吗?”

  “殿下下达了赦免令,他和家人也在赦免令中,顾及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但他的财产由殿下定夺。”

  李邺当然不会迂腐到把财产全部归还,他当即下令道:“房宅、店铺,茶园和农庄可以还给他们,其他财物没收进军库。”

  “卑职遵令!”

  李邺来到了东面十几座仓库前,这才是他今天的重点,这就是太上皇李隆基带来巴蜀的财富,和历史上李隆基仓惶逃出长安不同,这次李隆基逃出长安前后有五天时间,这五天时间他分两批将大量的皇宫财宝运到巴蜀。

  第一批运来了两千六百大箱,第二批是他随身携带的三百余箱心爱的财宝珍玩,加起来近三千箱,占整个皇宫财富的六成左右。

  实际上,安禄山在长安抢到的财富并不多,他抢到的财富主要来自洛阳。

  很巧,在仓库前正好遇到了长史崔圆,崔圆目前已不再是益州刺史,被李邺任命为剑南节度府长史,益州刺史由长史钟辉接任。

  钟辉就是当年的河中都督府司马,他是独孤烈的人,回朝后,因为李邺去了荆襄,使得独孤烈对李邺略有些不满,所以独孤烈便把钟辉安排出任益州司马。

  前年钟辉升任益州长史,没想到又遇到了李邺,李邺便提拔他为益州刺史,而益州长史由李邺前记室参军温景年出任。

  另外,成都府尹也是李邺极为看重的职务,必须由自己人担任,这个职务他给了大舅裴伽。

  这实际上也是刘晏和朝廷后期谈判时追加一个条件,益州、蜀州和成都和官员由齐王任命,天子李亨也答应了。

  目前蜀州已并入益州,这样益州的管辖范围扩大,和成都府就不会出现职能重叠了。

  崔圆快步走上前,躬身道:“参见殿下!”

  李邺微微笑道:“崔使君怎么也在仓库?”

  “卑职就是来找殿下!”

  “有什么事?”

  “殿下返回陇右,要带走的财物是走水运,还是走蜀道北上?卑职要提前安排了。”

  李邺想了想道:“原本是考虑走水运,但路途太遥远,路上也不安全,就走陆运,由骆驼运载北上,另外铜钱和粮食都留在巴蜀了,不再带走!”

  段秀实和崔圆大喜,一起躬身行礼,“感谢殿下成全!”

  李邺笑了笑道:“然后就是所有的黄金和白银,还有皇宫三千箱财宝我要带走,别的就不带了,当然还要保证士兵路上补给,对了,糖料要带走。”

  崔圆连忙道:“殿下放心,卑职一定会安排妥当。”

  李邺想起一事,又吩咐段秀实和崔圆道:“还有一件事重要之事,太上皇的灵柩要发往长安,我决定走水运,要千万注意冷冻遗体,成都应该有专门的店铺吗?”

  崔圆连忙道:“有好几家,他们经验很丰富,卑职可以把他们都集中起来,一起送灵回长安。”

  李邺点点头,“走荆襄水路,我会派三千军队护卫,这件事麻烦崔长史多多尽心!”

  “卑职一定办好此事。”

  李邺笑道:“至于李璘全家就走陆路押送吧!省得梁崇义打他们的主意,段使君,你来安排。”

  段秀实点点头,“卑职明天就安排,另外,殿下不是答应一部分皇宫财物”

  李邺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这个我回去再考虑,伱就不要管了。”

  段秀实连忙答应,李邺心知肚明,他这个时候送一批财物回去,十有八九是给太上皇陪葬,这种事情他可不想干。

第969章 寿宴趣事

  两天后,李邺得到谈判完成的消息,他也正式启程返回陇右了,李邺留下五万军队坐镇剑南,他亲自率领六万大军和四万头骆驼北上。

  四万头骆驼携带路上粮食补给,三千大箱皇宫财富以及一百二十万两白银黄金,还有就是三十万斤糖料。

  糖料是巴蜀著名特产,自从熬糖技术几十年前从天竺传到巴蜀后,巴蜀南部大量种植甘蔗,以至于大唐的大部分赤糖都产于巴蜀。

  蔗糖料目前还是奢侈品,市场上价格高,所以这批三十万斤赤糖李邺要先带走。

  其实他还准备带走铜铁、油料、茶饼、布匹、绸缎等等物资,只是数量太大,实在带不走,只能等下一次了。

  段秀实、崔圆、陈涣、白孝德等文武官员将李邺送出十里,李邺率大军浩浩荡荡北上了。

  长安,谈判结束后,天子李亨为表彰李邺收复剑南道和山南西道,又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封赏,李邺兼任剑南节度使,加封太师,李邺的父亲李岱被封为安阳郡王,母亲裴氏封郡王妃。

  李泌封校检吏部尚书,刘晏封校检户部尚书,陈涣封校检太常卿、岑参封校检刑部侍郎、王维封御史中丞,以及白孝德、辛云京、段秀实、荔非元礼、荔非守瑜、雷万春、南霁云、裴琇、李抱真、卫伯玉、王汝孝、高秀岩等十二人皆封大将军。

  同时又封雷万春为荆南节度使,管辖峡、秭、荆、岳、鄂、沔六州,这个荆南节度使封得比较勉强,李亨并不情愿,可如果不封,雷万春搞不好又要向东扩张,所以赶紧把他的管辖范围确定下来,不准他继续扩张。

  天子李亨的政治意图也很明显,把河陇的重要官员纳入朝廷体系,让他们不仅效忠于齐王,也效忠于自己。

  宁王府今天格外热闹,府中举行大宴,庆贺宁王李琳六十岁寿辰。

  长安各个权贵高官前来祝寿的宾客有数百人之多,大堂上坐在十几名官员,都是高官,包括安阳郡王李岱、相国裴冕、李岘,还有太傅独孤烈、驸马独孤明,工部尚书颜真卿,当然还有主人李琳,兄弟李瑀。

  另外还有两名特邀客人,一个是刘晏,一个是乔彬,乔彬无论资历和官职都还差一点,按理他没资格坐大堂,但李琳是看着他长大,所以特地让他坐在最后。

  寿星李琳住在正中间,左边是大学士、安阳郡王李岱,右边是相国裴冕。

  众人相谈甚欢,这时,李琳问刘晏道:“请问刘尚书,太上皇的灵柩什么时候能到长安?”

  刘晏迟疑一下道:“这个我还真不太清楚,乔司马,你有消息吗?”

  刘晏又问乔彬,乔彬连忙欠身道:“回禀司马,回禀王爷,太上皇灵柩应该到荆州了,估计还有十天左右能到长安。”

  “乔哥儿,灵柩是走水路吗?”李琳惊讶问道。

  “正是,听说有二十几名专门的送灵师照管,三千水军护送,估计十天后能到长安。”

  “十天能到吗?”

  “差不多,荆州从襄阳水路三天,襄阳到上洛县水路两天,上洛换陆运,不快不慢到长安正好五天。”

  旁边裴冕听李琳叫乔彬为乔哥儿,他好奇问道:“王爷和他认识?”

  李琳呵呵一笑,“我怎么会不认识,他是我大管家的儿子,我看着他长大,他的官名还是我起的。”

  裴冕听说是管家的儿子,心中顿时轻蔑了几分,又干笑一声问道:“请问乔公子在陇右官任何职?”

  “回禀相国,卑职出任关陇节度府仓曹参军事。”

  “出身可有功名?”

  这时,刘晏微微笑道:“裴相国可能不知道,乔彬同时也是我的副职,出任节度府副司马,在我们陇右绰号乔财神,我们所有的钱粮物资都在他手上,他若不签字,我连一文钱都领不出来,连齐王殿下的私人财库也是由他掌管。”

  众人顿时一片惊呼,对乔彬不由刮目相看,李琳又低声对裴冕道:“我认识齐王,就是他引荐的。”

  裴冕顿时明白了,原来这位乔司马是齐王的发小,难怪受重用,他干笑两声,“乔参军这么年轻就出任高职,前途无量啊!”

  乔彬欠身不卑不亢道:“卑职才疏学浅,蒙齐王不弃,委于重任,卑职只能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事,以齐王知遇之恩!”

  李琳点点头,“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