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邺点点头,“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好像是杜甫在荆州遇到了号称长安第一乐师的李龟年,李龟年在街头卖艺,杜甫很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现在这两人都在成都,被李白聘为成都太学教授。”
李邺欣然笑道:“还真是上天的安排,我还专门去找过杜甫,结果一家人不知去向,不料几年后又回到了成都。”
李泌也微微笑道:“估计是李白在巴蜀办学,举行科举考试,消息传开了,两人得到消息后前来投奔。”
“应该是!”
李邺又问道:“科举考试情况如何?”
“还在筹办中,预定下个月开考,估计会有五六千人参加。”
“这个人数还不错,比我预料的要多,我以为最多两三千人。”
“主要是各个县比较得力,不愧是天府之地,各个县组织士子,派车派船接送,所以规模就起来了。”
“还有什么?”李邺又问道。
“还有就是梁崇义之子在商州被我们的人乔装成梅花卫所杀,梁崇义一怒之下废除了大唐旗帜,换成了楚旗,这些楚旗他准备了很久一直隐忍不发,这次终于被激怒了,还要求所有州县官员去襄阳向他效忠。”
李邺沉吟一下问道:“他和李希烈有联系吗?”
“有!他给李希烈回了一封信,但内容不知,从他的公开表现来看,他非常认同李希烈的公开造反。”
李邺淡淡道:“事实上他也已经公开造反了,连旗帜都换了,自封为楚王。”
李泌想了想道:“卑职估计朝廷会装做没看见,梁崇义没有像李希烈那样吞并了朝廷七十万贯钱,朝廷还能忍受,而且朝廷军队也不可能两线开战,更重要是荆襄已经交给了我们,朝廷肯定不会再多事了。”
李邺点点头,“期待明年春天,我们能重归荆襄!”
第996章 视察工坊
一转眼,陇右的冬天又再次来临,第一场小雪飘飘洒洒落下。
天渐渐亮了,温暖的被子里,搂着杨玉环雪白细腻的娇躯,李邺也不舍起身。
杨玉环确实是一个堪称冻龄的女神,没有对比,就不会有这么深刻的感觉。
她的三姐杨玉珮这几年皮肤渐渐松弛,眼角的皱纹涂粉都难以掩盖,皮肤上的光泽也消失了,就像一颗光泽黯淡的珠子,原本那种成熟女人的珠光宝气渐渐消褪。
但杨玉环完全不同,皮肤依旧如羊脂般的光滑细腻,雪白如脂,充满了弹性,有一种丝绸般的光泽,脸上没有一丝皱纹,一双美眸如深潭,身体丰腴熟美,无比诱人,看起来就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不愧是千年一出的绝世美女。
“今天是休日,夫君就再睡一会儿。”杨玉环搂住丈夫的脖子,在他耳边娇声道。
李邺苦笑一声,“今天还有事,不能再恋温柔之乡了。”
杨玉环撒娇道:“好容易休日,人家就想让夫君多抱一会儿。”
李邺腹部火气燃起,翻身压住她笑道:“那就再行一次晨礼!”
杨玉环搂着丈夫的脖子,眼波流转,百媚横生,“贪吃鬼,奴家要被你折腾死了。”
很快,她眼光开始迷醉起来.
两刻钟后,李邺终于起身了,他穿上内衣,杨玉环连忙拉了一下铃铛,两名侍女飞奔进来,伺候主人起床了。
“玉环,你三姐孩子的病情好点了吗?”李邺问道。
杨玉环叠了一卷毛巾夹在腿间,躺在床上慵懒道:“应该好多了,这几天她都没来,我昨天派人去问了,孩子之前病情很严重,连阿姑都说可能保不住了,但用了夫君的救命药后,病情开始明显好转了,阿姑说只要一个月不出门,好好调养就能康复。”
杨玉珮去年也收养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半岁小娘子,取名杨文静,很活泼可爱,但一個月受了风寒病倒了,估计是得了肺炎,病情危重,连李腾空都认为孩子保不住了,但杨玉环送去一颗李邺的保命丹,孩子分三次服用后渐渐退烧,加上李腾空的全力救治,孩子开始好转了。
“我三姐说,要好好谢谢夫君的救命之恩。”
李邺连忙摇头,“要谢就谢你吧!和我没有关系。”
杨玉环掩口笑道:“夫君是害怕三姐以身相许吗?”
李邺眼珠一转笑道:“你三姐那么有钱,如果她肯捐点钱粮给慈幼院,我不反对!”
“好!我去给她说,她肯定愿意。”
李邺梳洗完毕,俯身重重吻了一下杨玉环,这才快步离去了。
杨玉环眉目含春,浑身娇软无力,吩咐侍女道:“安排热水,我要好好洗个澡!”
今天是休日,如果普通官员是难得的休息日,可对高官却无所谓休日了。
今天李邺要去刚落成的纺织工坊巡视,时间已经安排好。
几名高官在官衙汇合后,便乘坐几辆马车出发了。
陇右的纺织业一向比较落后,但制革业很发达,仅有的一些纺织业也主要是用羊毛织地毯,织造营帐。
这一次,李邺通过独孤业的关系,从河北赵州买来三千张织机,稍稍进行改造后,成立了官营布坊,招募手巧的工人织造棉布。
管事叫做张留臣,河北赵州人,跟随织机一起过来。
现在河西和朔方种植棉花的规模很大,接近五万顷,去年产量达一千二百万斤,已经完全满足了填充取暖所用,必须开始走上织布之路。
三千张织布摆放在五座仓库一般的大厂房内,三千名工人在操作机器,看起来都很熟练,厂房内一片机杼声响。
管事张留臣介绍道:“启禀殿下,织布不难,难的是纺纱,很讲究技术,首先是剥棉籽,现在是用水力轧棉机,两根铜棍转动,把棉籽挤出来,还不错,只不过还需要人工稍微清理一下,把残留物捡掉。
然后就是弹,用长弓加棒槌把棉花彻底弹松弹透,蓬松干净,一点疙瘩都不能留,这个必须男人来做,要很高的技术。
第三步就是卷棉线,这个也需要很高技术,必须松紧正好,粗细均匀,不能像蛇吃蛋一样,一坨一坨的,而且一定要细,纱线细,布料才会细,这是关键;第四步才是纺纱,必须均匀地纺在棉锭上”
“这里有纺纱工坊吗?”李邺问道。
张留臣摇摇头,“我们没有,但有三几家小的纺纱工坊专门替我们纺纱,刚开始不行,现在练了几个月,棉线品质越来越好,有一种脚踏式纺纱机,可以同时纺三根线。”
刘晏笑道:“张管事,有没有织好的布让我们看看。”
“有!有!请这边走。”
管事带着他们来到仓库,仓库内铺着木地板,非常干净,可以说一尘不染,要换松软的布鞋进去。
仓库内全是木架,木头打磨得很光滑,上面铺着皮子,然后一匹匹布整齐码放在货架上,棉布厚实洁白,纹均边直,一看就是上等的布匹,质感非常好。
张留臣很得意道:“我们还专门派人去高昌学习纺织白叠布,现在我们陇右织出的棉布比高昌布更细更好。”
“本钱呢?”
李邺问道:“一匹布的本钱有多少?”
“大概一贯三百钱左右!”
李邺心中迅速算了一下,现在一匹中原产的细麻布,市价就在一贯钱,江南产的丝绸,一匹要五贯钱,而棉布到市场上,至少要卖两贯钱,这个价格在细麻和丝绸之间,但品质要比细麻好,普通人家肯定还是选细麻布,但条件稍好的中等人家,应该就会选更加松软透气的棉布了。
旁边刘晏道:“这只是白布的本钱,如果加上漂染上色,本钱还会更高一些。”
对!自己居然把染色这一块忘记了,李邺又算一算,市场价格要卖到两贯五百文一匹了,真的只有富裕人家才买得起。
不过成本和产量有关,李邺问道:“现在每月的产量有多少?”
“三万匹左右,以后技术熟练,能提升到月产五万匹左右,卑职估计最后本钱能降到一贯钱。”
“这些工人一个月给他们多少钱?”李邺又问道。
====
【今天老高去搞驾照延期体检,折腾了半天,不好意思,今天只有两章】
第997章 迁都消息
管事张留臣躬身道:“启禀殿下,是按照上品布的纺织数量算钱,纺织出中品布不给钱,纺织出下品布还要罚钱,上个月最高一人拿到了八贯钱。”
“最低呢?”李泌问道。
“回禀长史,最低三贯钱!”
“不止吧”李泌冷笑道:“据我所知,还有拿到一贯钱的,十几个人还跑到节度府告状,说你盘剥他们。”
张留臣无奈道:“他们是被我开除后才去告状的,拿到一贯钱已经是很宽容了,一大半都是下品布,按道理每个人都得赔工坊十几贯钱,又懒又不肯好好学技术,卑职所说句句是实。”
“有个女人告你想欺辱她!”
“事实上我没有。”
张留臣一脸委屈道:“她被开除,在其他人的教唆下,她就这样污蔑我,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监察司派人来调查,也证明卑职清白。”
这种事情李邺懒得问,这里不像妓院,人身没有自由,这里离职很自由,想走就走,发生一些男女之事,基本上也是你情我愿,哪里会有什么强迫?
李邺关心的不是员工福利,他关心的是成本和产量。
一個月三万匹到五万匹,折合六万贯到十万贯之间,加上渭州的棉织布厂,一个月二十万贯,去掉各种制造本钱,最终能获利十万贯,能解决一部分军费了,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再去看看纺纱工坊!”
李邺又带着众人离开织布工坊,前往上一道工序,纺纱工坊走去。
十二月下旬,距离新年已经不到十天,一场暴风雪袭击了陇右,风雪肆虐,大雪下了整整两天两夜,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所有人都呆在家里,围坐在火炉旁,享受着热气腾腾的美食。
到第三天天色刚亮,河西、陇右和朔方都被厚厚的白雪覆盖,路上的积雪足有三到四尺深。
天色一亮,所有人都开始活跃起来,数万士兵开进城内,开始在大街上扫雪,必须要把积雪扫掉,一旦结冰,将寸步难行。
家家户户都爬上屋顶清除积雪,大雪把很多树木也压断了,士兵们把折断树木拖走。
城内倒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到处是一群群孩子在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
李邺也在府中陪着几个孩子堆雪人,孩子们都穿着非常厚实,戴着皮帽,侍女在屋檐下熬着红糖姜汤,一旦玩雪结束后,每个人都喝上一碗,防止寒气侵入肺腑。
其实不光是李邺的家庭,家家户户都一样,在没有抗生素的朝代,大家都非常小心,熬老姜汤防寒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常识。
“爹爹,我堆的像不像小白兔?”
大女儿星沙把父亲拉到自己的堆的雪人旁边,李邺蹲下打量一下笑道:“不像小白兔,倒像只小猪,你堆得太胖了。”
星沙拍手笑道:“我也喜欢小猪的!”
走廊上坐着三个女主人,都穿着厚厚的皮袄,身披大氅,笑吟吟地望着孩子们玩雪,清羽挺着大肚子,她怀孕已经七个月,明年二月就要生了。
这时,秋河跑到杨玉环面前,撅着小嘴道:“娘,这个小铲铲太小了,我想要个大的!”
杨玉环握着女儿冰凉的小手,笑道:“大的铲子你拿不动啊!”
“好吧!”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