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609章

作者:高月

  他建议用荆襄以外的六州换取汉中四州,但荆南和汉中的官员继续留任一届,河陇节度府依然要保留江夏和汉阳作为水军驻地。

  第三,关于荆襄水军,可另外进行谈判。

  双方协商了一个上午,有些事情必须要天子定夺,韦见素随即派人以八百里加急快报的方式送往长安。

  在正式迁都的前一天,韦见素的快件送到了天子李亨手中,

  今天朝廷休息,御书房的文书家具,都已经打包送走了,御书房已经全空了。

  文武百官和家眷分三批启程,五名相国已经走了两人,另外两人崔涣和杜鸿渐明天和天子李亨一起走,第三批是裴遵庆最后押阵。

  第二批是主力军,天子带着六成的官员和家眷启程,当然是水陆并行,人员坐船,物资陆运,

  天子李亨接到了韦见素的快信,他立刻找李辅国前来商议。

  李辅国看完了快报,对李亨道:“老奴听说梁崇义已经死了,整个荆襄和邓汝豫三州被河陇军实控,齐王肯把刚刚到口中的肥肉吐出来,很不容易,老奴建议如果齐王的要求不过分,陛下可以同意。”

  李亨迟疑一下道:“别的问题都不大,江夏也可以给他们,就是三点朕有点犹豫,一个是荆南六州和汉中四州的官员继续留任,另外一个是荆襄水军问题,还有就是关中驻军问题,朕有点踌躇。”

  李辅国笑道:“官员留任一届并不是吏权转移,应该是一些后续事情要处理,比如军队家眷转移等等,需要时间,再说荆州刺史是苏震,是陛下的妹夫,他坐镇荆州又有什么关系?况且这是相互的,他的人在荆南留任一届,那朝廷的官员也在汉中留任一届,都是一回事啊!”

  李亨点点头,“这样说起来问题也不大,都是文官,一届而已,朕可以接受,本来朕就打算用黔中道换荆南六州,他想要汉中,黔中道朕就留下了,那荆襄水军怎么说?”

  李辅国缓缓道:“荆襄水军这么多一直就存在,主要作用是保护航运,他们从江南采购物资,巴蜀的钱粮走长江运到汉中,都必须保证航行安全,老奴认为齐王保留水军不是针对我们,也不是要做什么小动作,还是出于保护航道安全的目的,将来,朝廷的江南钱粮走荆襄运输,也需要齐王的水军护航,否则遭遇长江水盗,问题就大了。”

  李亨叹息一声,“阿翁说得有道理,齐王从来没有破坏过朝廷的水运,相反,还提供保护,不像梁崇义和李希烈那样狼子野心,保留荆襄水军,对朝廷也有好处。”

  李辅国笑了笑又道:“其实陛下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忽略了。”

  “什么?”李亨一怔。

  “邓、汝、豫三州,它们可不属于荆襄,被梁崇义控制,现在被河陇军占领,陛下把它们忽略的话,以后会有大麻烦。”

  李亨点点头道:“其实朕没有忽略,只是没有重视,不过阿翁提醒得对,如果谈判失败,这三州对洛阳威胁太大,阿翁觉得这三州怎么处理?”

  “很简单,用荆襄水军换邓、汝、豫二州,不过老奴觉得,对方既然还要汉阳,那就索性要求对方也替朝廷官船护航,陛下可以授权韦见素同意。”

  邓州和豫州距离洛阳太近,李亨当然不可能答应,相比之下,汉阳在他心中就不算什么,他点点头,“就这么决定了,允许齐王保留荆襄水军和汉阳、江夏二县,但必须交还邓州汝州和豫州。”

  李亨又道:“还有就是关中驻军问题,李邺要求都不驻军,这怎么行?潼关和蒲津关要驻军,长安也要驻军,如果不驻军,怎么保护皇宫,保护皇陵?”

  李辅国点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这就要需要和对方谈判,讨价还价,老奴估计,齐王也知道关中不可能不驻军,他提出这个条件,其实是想让我们在别的地方让步。”

  “哪些方面让步?”

  “真正威胁陇右安全的是关内道,他应该是希望我们在关内道不驻军。”

  李亨踌躇不语,关内道如果不驻军,必然会导致河陇军向关内道渗透,最后虽然关内道还在朝廷手中,但驻军权被李邺拿走了。

  如果不给对方一点甜头,李亨又担心谈判失败,他心中患得患失。

  李辅国又劝道:“陛下,现在荆襄和邓、汝、豫三州都在李邺手中,甚至包括江南西道的岳州、鄂州和醴州,李邺之所以肯答应陛下的条件,完全是出于他个人对安西、北庭的感情,如果这次机会陛下不抓住,他完全可以实际控制安西和北庭,又继续向江南扩张,还会一口吞掉关中,陛下能拿他怎么样?宣布他为叛逆吗?恐怕诏书还没有出洛阳,河陇军就兵临城下了。”

  李辅国的话像针一样,句句刺中李亨的要害,他现在从骨子里害怕李邺不守规矩,否则他迁都做什么?

  李亨无奈,只得叹息一声,“让韦见素尽量争取吧!”

  要不然李辅国怎么会被称为阉党误国呢!

  在另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上,李辅国明明知道会出问题,但他并没有提醒李亨,给李邺留下了一个可利用的空档。

  那就是荆襄水军的人数限制问题,三万人是荆襄水军,十万人也是荆襄水军,但两者性质却完全不一样。

第1011章 有备无患

  李岱是第二批启程,裴三娘本身很不想去洛阳,天子也同意她来去自由,想去陇右也随她,但她也没有选择,她不想离开丈夫,那就只能一起去洛阳。

  裴三娘自从放开丈夫纳妾后,她又多了两个姐妹,一个叫武春晓,是裴三娘的贴身侍女,还有一个叫安小童,原本是教坊司的舞姬,算是一个名妓,从良做了李岱的小妾。

  加上药罐子蒋氏,李岱也算是有一妻三妾了。

  但有一点没有变,裴三娘在家里依旧是说一不二,连丈夫也必须听她的安排,三個小妾也没有谁会不满,大家都知道,王妃的地位是儿子给她的。

  好在王妃是刀子嘴豆腐心,只要不触犯她的底线,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甚至很滋润。

  王妃的底线就是她儿子,任何人不准在背后议论她儿子,更不得挑拨父子之间关系,其实这个底线就算不说,谁也不敢触动,那可是齐王啊!

  裴三娘家除了几个妾外,还有十五岁的女儿李芸,还有一个儿媳王氏和三岁的孙子李桐。

  另外,李岱女儿李芸也许了人家,是李岱好友,礼部侍郎王缙的孙子,虽然对方是太原名门,但李芸可是齐王李邺的妹妹。

  这次一共八口人一起迁去洛阳,那边宅子已经有了,占地三十亩的大宅,是武则天宠男张易之的宅子,天子赐给李岱。

  裴三娘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忙碌了,武士首领刘武通带着几名手下押送第一批物品去了洛阳,昨天刚回来,然后明天又要出发了。

  裴三娘虽然繁琐一点,事情总归能解决,真正头大的是李岱,他的家族怎么办?

  明天就要出发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解决办法。

  李岱坐在书房里发愁,他的东西都打包了运走了,书房内只剩下一张书案、坐榻和一个随身箱子。

  这时,妻子裴三娘出现门口道:“官人,颜主事来访,在贵客堂等候呢!”

  颜主事就是颜泉明,找自己必然有陇右有关,李岱连忙起身向贵客堂走去。

  颜泉明年纪不小了,已经四十岁出头,父亲颜杲卿和兄弟季明在常山被史思明残害后,他的妻子也死了,年方十岁的女儿被贼人卖进妓院,后来是李邺派人去寻找,把孩儿赎了回来,颜泉明感念亡妻,至今未再娶。

  虽然颜泉明的职务是河陇进奏院主管,和情报站主管都叫主管,但完全不是一回事,情报站主管只是从八品小官,而颜泉明是正五品上阶中散大夫。

  他出任进奏院主管之前,就已经是吏部司考功署署令,所以颜泉明官职在陇右,也是副司马级别了。

  之前,颜泉明的副手王甘被李辅国收买,颜泉明上书向齐王李邺请罪,但李邺没有责怪他,这不是颜泉明识人不明,这是人心叵测。

  相反,李邺极为看重颜泉明,颜泉明最大的品德就是清廉,一文钱的公款他都不会私用,去拜访叔父颜真卿,也是掏自己的钱坐牛车,从不用进奏院的马车,女儿女婿来长安游玩,他也是自己掏钱在进奏院客房订房间。

  在陇右每年的考核中,他德行年年排第一,无人能超过,仅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来,他妻子早亡,进奏院的斜对面就是教坊,附近还有好几座青楼,他从来不涉足,令他的手下们敬佩不已。

  李岱来到贵客堂,颜泉明起身行礼笑道:“打扰王爷了!”

  “颜主管不客气,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颜泉明笑问道:“王爷是明天出发吧!”

  李岱点点头,“我们随天子一起走,颜主管呢,也是明天吗?”

  颜泉明摇了摇头,笑道:“我们是第三批,不过我可能不去洛阳了,是另一个同僚,商贸署署令杨韶华出任进奏院主管,王爷应该认识吧!”

  李岱笑着点头,“他最早是我父亲的幕僚,我和他很熟,那颜主管改任何职?”

  “我还是留在长安,出任关中采访使。”

  李岱默默点头,这是儿子要为吞并关中做准备了。

  这时,颜泉明又把话题转到正事上,他取出一只皮袋,放桌上推给李岱,“这是齐王殿下让我交给王爷的东西。”

  “是什么?”

  “王爷打开看就知道了。”

  李岱开皮袋,里面竟然是厚厚一叠地契文书,他取出几份,顿时又惊又喜,“这是.这是洛阳的房契啊!”

  颜泉明笑着点点头,“都是洛阳的房契,一共十六套,大小都是一亩宅,是去年年底齐王殿下委托洛阳情报站的官员购买,当时很便宜,一座只要千贯钱左右,听说现在一亩宅已经涨到五千到六千贯了。”

  李岱想起来了,去年年底独孤明给自己提了一下,天子有迁都的想法,这是最早的迁都消息,只有极少数内部人知道,自己儿子便果断下手,居然买了十六座房宅,这简直太好了,解决了自己的大问题,来得太及时了,

  李岱点了点份数,有点奇怪问道:“怎么是二十一份?”

  颜泉明笑道:“还有四份是酒楼和店铺,另外还有一份据说是王爷家族之前的祠堂,齐王殿下一起买下来了。”

  李岱愣住了,家族在洛阳还有祠堂,怎么自己一点都不知道?

  他又连忙问道:“这是齐王自己掏的钱?”

  “齐王殿下说,是他祖父藏宝阁内的财富,可以算做族产。”

  李岱心中大喜,心中急着要去找族人了,颜泉明也知趣地起身告辞走了。

  这时,裴三娘走进来,见丈夫手中拿着一大叠地契,便奇怪问道:“这些地契是什么?”

  李岱叹息道:“这是邺儿考虑周全,去年就在洛阳购置了十六座一亩宅,又买了四座酒楼作为族产,今天颜主管送来了。”

  “这是邺儿掏的钱?”裴三娘追问道。

  “应该是父亲揽翠楼的财富,邺儿拿出一部分,也算是还给家族了。”

  裴三娘瞪了丈夫一眼,“揽翠楼是祖父给邺儿继承的,不是给你们家族,邺儿拿出来是他的心意,其他人不要贪得无厌,索要更多。”

  “哎!父亲的遗书有写,大家都知道,不会多说什么,夫人不用担心,我先去一趟祠堂。”

第1012章 关中僵局

  李岱派人去找李崤等人,他自己来到隔壁祠堂,正好看见四叔李林浩在院子里晒太阳,李林浩就是当初被裴三娘狠狠抽了一记耳光,掉了几颗牙的那位为老不尊者。

  李林浩当年是李岫的开路先锋,后来发现李岫不行了,他又是第一个把李岫踩在脚下,带着几户偏房集体回归东祠,李岱给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后,他更是变得赤胆忠心,跑回西祠,把最后一群族人带回东祠,李岫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

  这就是典型的势利小人,从古至今,哪个家族这样的人都有一大把,李岱为人厚道,不记仇,李林浩是唯一健在的长辈,他便给李林浩最高的家族补贴,每月三十贯钱,和他这个族长一样。

  “四叔,正好我要找你呢!”

  “哎呦,族长来了。”

  李林浩要起身行礼,李岱连忙扶他坐下,他也坐下道:“我想问四叔,我们家族在洛阳可有祠堂?”

  李林浩点点头,“那还是我少年时候,那时还没有迁都来长安,都城还在洛阳,我们家族主宅在劝善坊,旁边就是祠堂,很小,只有半亩地大小,后来听说连主宅一起卖了,开元年间我回去过一趟,那边已经是一座小道观了,叫什么名字我忘了。”

  “叫铁冠堂,对吗?”

  “对!对!就叫铁冠堂。”

  李岱刚才看了,地契上的名字就叫铁冠堂,占地两亩,还真是他们家族从前的祠堂。

  这时,李崤和李峻快步走来,他们二人是家族的骨干。

  “族长,有什么急事?”

  “关于洛阳的事情,四叔,你也来听听吧!”

  其实大家都不喜欢这个李林浩,倚老卖老,特别喜欢占便宜,生怕吃一点亏,看在他的辈分最大,也不想跟他计较。

  四人来到屋内桌前坐下,李岱取出厚厚一叠地契,“这是洛阳的房契,是齐王给家族购置的,一共十六座一亩宅,两座酒楼,两座南市店铺,还有一座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