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634章

作者:高月

  连续两个白天加一个晚上,斥候都发现远处有不明骑士活动,但并没有发动攻击。

  次日晚上,队伍抵达了一个叫七里坡的地方。这里便是肃州和甘州的交界处,原本有一座戍堡,但戍堡现在已经废弃了。

  队伍是向东而行,而在南面有一条很长的山坡,足有二十余里,山坡并不高,最高处也就两丈。

  这时,一支八百人的马匪已经集结在山坡背后,为首之人正是长长的刀疤脸。

  此人叫莫贺辛顿,是一名回纥千夫长,李邺没有猜错,他们确实是回纥的一支精锐探哨,潜入河西走廊探查唐军的情报。

  但同时出于对唐军的憎恨,他们选择了马匪这个掩护身份,在河西走廊上残酷的杀戮平民和商队,虽然出现才短短几個月,但已经杀死了上千人,其中被他们糟蹋致死的女人就有数百人之多,极为凶狠残暴。

  这次他们发现了几个月来最大的猎物,一支庞大的队伍,光骆驼就有至少两万头,但军队却不多,要知道骆驼在草原也同样是很值钱的货运牲畜,如果能劫走几千头,这对回纥军的实力将是大大提高。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眼前的队伍是齐王的队伍,如果他们知道,他们只会更加疯狂,骆驼都不重要了,李邺的人头才是可汗真正渴求的战利品,足以让他们成为草原的第一勇士。

  莫贺辛顿盯着远处的队伍,他的目光同样落在二十几辆大车上,他是军人,他敏锐的发现二十几辆大车的位置,正好是整支队伍的中心部位,也就是说,这些马车才是队伍的重中之重。

  莫贺辛顿立刻有兴趣了,他很想知道马车里是什么,是某个大人物,还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这时,一名副将低声道:“将军,那些马车好像有骑兵护卫!”

  “我看到了,最多一百人!”

  莫贺辛顿当即立断道:“第一军跟我去抢马车,第二军去拉骆驼。”

  他举起长矛,大喊一声,“第一军跟我来!”

  副将也大喊道:“第二军随我冲锋!”

  两支马匪队伍冲上了斜坡,又沿着斜坡向下奔去,大喊大叫,风驰电掣般向一里的队伍扑去。

  “呜——”

  唐军的号角声吹响,前后各五百骑兵一起向队伍中部包抄杀来,而在马车前后的骆驼上,一千唐军士兵已举弩严阵以待,瞄准了疾速奔来的骑兵。

  李邺也骑在一匹雄骏的战马上,马上横挂他的蟠龙槊,手执太行弓,这是外公裴方赠给他的弓,是他先祖裴行俨留下的宝弓,开三石力,据说能射穿太行山岩壁,故得名太行弓。

  李邺眯着眼睛盯着疾奔而来的马匪,月光下,一名马匪不断挥舞长矛,奔在队伍的前面,虽然看不清他的脸,但李邺能感觉到他的气势,应该是对方首领。

  李邺抽出两支狼牙箭,一支箭咬在在口中,一支箭搭在弓弦上,忽然纵马疾奔,斜刺里拉弓如满月,两支连珠箭射向对方首领,箭速快如闪电,眨眼就到了对方眼前。

  这一瞬间,李邺忽然看清了对方的脸,左脸上一条长长的刀疤。

  莫贺辛顿忽然感觉到有箭矢射来,射向自己的脸庞,速度太快,他本能的一甩头,第一支箭被他躲过了要害,正中左耳,将耳朵射飞出去,还不等他惨叫,第二支箭已经到眼前了,他再也躲不开。

  “噗!”这一箭正中眉心,箭矢透脑而出,带出一股血浆,莫贺辛顿眼前一黑,张大嘴,直挺挺栽下战马,当场毙命,但他的尸体被战马拖着继续奔跑。

  “嗖——”一支火箭腾空而起,赤亮的光芒划过夜空。

  这是出击的信号,骑马躲在骆驼背后的唐军士兵一起举弩射箭,箭如雨发,向数十步乃至百步外的马匪疾速射去,马匪们措不及防,纷纷中箭落马。

  李邺和游牧骑兵交手的经验丰富,他知道只有第一次杀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弓弩能够发威,射杀敌军,但第二轮敌军有了准备,他们就会躲在马肚子下,弓弩的杀伤力就会大大减弱,这个时候必须迎战上去。

  李邺大喊一声,“杀!”

  一千唐军骑兵纵马奔出,挥舞长矛向敌军杀去。

  李邺也纵马杀进了敌群之中,他的蟠龙槊如死神的镰刀,所过之处,人头滚滚,肢体断裂,血浆飞溅,杀得马匪尸横遍地遍地。

  抢夺骆驼的马匪也遭遇了杀回来的五百唐军骑兵,双方展开激战,很快,另一批五百骑兵杀到,马匪顶不住,开始掉头逃跑。

  但在马匪们想不到的是,在斜坡上又出现了一千唐军骑兵,这是李邺的部署在外围的骑兵,就是要将马匪斩尽杀绝,不给他们逃命的机会。

  “呜——呜——”

  合围的号角吹响,三千骑兵从三个方向包围了残余的三百余名马匪,李邺下达了杀绝令,不留活口,全部杀绝。

第1059章 天子消息

  河西走廊上的马匪只是一段小插曲,并不影响唐军疾速行军。

  十月中旬,李邺的队伍穿过了河西走廊,向六盘关方向而去,李邺决定走泾原道,能节省三天时间。

  十月的最后一天,队伍终于从泾原道出来,而就在同一天,一场特大暴雪席卷了河西、朔方和陇右,在第二天晚上,暴风雪南下,同样席卷了关中。

  幸运的是,李邺的队伍在暴风雪来临之前,提前半天进入了长安。

  李邺站在书房窗前,喝着浓香的奶茶,望着天空一团团雪球被北风裹夹,在风中狂舞。

  这时,独孤新月走到丈夫身边,轻轻笑道:“上天也眷顾夫君,给了夫君回家的机会。”

  李邺点点头,“去年第一场暴雪我记得是十一月上旬,今年居然提前了,幸亏决定走泾原道,否则队伍就会被暴雪困在岐州。”

  “以后夫君还会去安西吗?”

  李邺苦笑一声,摇摇头,“不知道,但我要想个办法,尽量缩短长安去安西的时间,距离太远,对我们控制安西很不利。”

  “最好的办法还是设立驿站吧!”

  独孤新月笑道:“我听父亲说过,每隔百里设一座驿站,换马换人接力奔跑,昼夜不停,只要二十天就能到北庭,二十五天左右到安西,这是最快速度了。”

  李邺脑海里想到的却是蒸汽火车,但现在还不现实,铁产量达不到,技术水平也达不到。

  李邺笑了笑道:“你说的是送信,我在想如何运兵,这次我们用大车运伤兵给了我一个启发,可以造一种比较长的大车,每辆大车坐五十名士兵,然后用八匹挽马拉拽大车奔行。

  同时在沿途设立马站,每个马站有上千匹马,每到一站就立刻换马,士兵可以躺坐大车内,比较舒适。

  这样一来,用两百辆大车就能运送一万人,我估计也只要二十天时间,一万军队就能抵达北庭了。”

  “这和我说的设驿站不是一回事吗?”

  李邺摇摇头,“不一样,驿站是换人换马,马站只换马,不换人,主要方便运输军队。”

  历史上的蒙古骑兵创造了每天行军九十公里的记录,如果按照这个速度,骑兵从长安到北庭,二十天就够了。

  但那是要有在马上睡觉的习惯,昼夜不停行军,还要携带母马产奶为粮食,还要用马屎为燃料,还要一望无际的草原。

  所以蒙古军西征要大量破坏农业设施,就是为了把农田变成牧场,方便他们行军。

  但这种方式对唐军并不适合,对农耕民族还是用大车更方便,沿途进行补给,不仅运人,还能运载辎重粮草等等。

  独孤新月笑道:“那首先就得修路啊!修一条很平整的唐直道,一直通往河中,这得修很多年才行。”

  没有平整的道路,李邺的马拉列车方案就是空谈,不过话说回来,秦始皇考虑秦直道的初衷应该和自己一样,用最快的速度把军队送往边疆。

  秦国当时的做法并不是重新修筑一条路,而是修补当时已有的官道,把坎坷处找平,这样工程量降低了很多,否则以当时秦朝的国力,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大规模的修路。

  自己也完全可以采用同样办法,把现有的官道修复平坦,其实关键还不是道路,而是修建马站,必须有大量马匹。

  同时还有高效地标准化操作流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其次就是要有坚固耐用、术先进的大车,让优秀的工匠们想办法提高大车制造技术,减轻颠簸程度,还有行走的流畅。

  把这几样都做好,自己的想法应该能实现。

  李邺反复考虑,他最终做出决定,要将自己的思路变成现实。

  第三天清晨,下了整整两天的暴雪终于停息下来,长安变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士兵和百姓纷纷出门扫雪,清理街道和屋顶上的积雪。

  上午时分,李邺来到了自己官房,这是他时隔几個月后,重新回到正轨上。

  首先便是听取李泌和刘晏等人的汇报,了解这几个月发生的大事。

  “回禀殿下,这几个月还比较平静,入冬后,江淮和颍州的疫情已经结束,李相国回到了洛阳,另外,朝廷封朱泚为幽州节度使,范阳郡王,认可他对李怀仙的替代,李宝臣和田承嗣又派儿子入朝为人质,向朝廷上表谢罪,包括李正已也是,藩王之乱告以段落。”

  “李正已退出齐州了吗?”

  李泌摇摇头,“没有退出!”

  李邺不由冷笑一声,“气势汹汹上门,最后灰头土脸收尾,朝廷还真有脸面。”

  “这件事确实很窝囊,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应该监军向天子密报,郭子仪在兖州和郓州私下结交士族名望,让天子有了猜忌,而恰好这个时候,李正已上书请罪,愿再送一子入朝中为质,天子便借坡下驴,下旨召回了郭子仪军队,这里面显然有猫腻!”

  李邺点点头,“必然是李正已贿赂了阉党,监军才会发难,其实想想也很正常,朝廷命令郭子仪和李正已对峙,不准交战,闲暇之余,郭子仪和当地士族名望肯定会有交往,明明是想和当地士绅搞好关系,不影响驻军,可是监军只要换个说法,变成私下结交士族名望,罪名就来了,根子上,还是天子对大将的不信任。”

  刘晏也叹口气,“阉党真是朝廷的毒瘤!”

  “别的还有什么重要消息?”

  李泌想了想道:“还有就是.听说天子的身体出了问题。”

  李邺精神一振,这才是他最关心的消息,他连忙问道:“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是独孤明传来的消息,据说天子在内宫出现连续晕厥!”

  “什么原因呢?”

  “应该是过于沉溺于女色,据说天子迁都洛阳后,连续进行两次选秀,册封了两百多名嫔妃,就算铁打的人也受不了,何况天子的身体本来就弱。”

  李邺完全能理解,天子李亨在太子时期就倍受太上皇李隆基的打压,为了消除父皇的猜疑,他不得不自甘堕落,沉溺于酒和女色,同时也是用酒和女色麻醉自己。

  就算做了天子,很多时候为了排遣苦闷,也会本能地选用酒色,加上宦官和张皇后的怂恿,天子完全放纵自己了,去洛阳不到一年,竟然两次选秀。

  历史上,李亨就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和他沉溺酒色有极大关系。

  这时,李邺想到一件事,问道:“明年科举筹措如何了?”

  明年三月,长安将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科举,招募天下人才,更重要的是,这次科举同时也是一次试探,看看天下士族对齐王的认可程度。

  李邺极为关注此事,可以说是明年上半年长安最重大的盛事。

  司马陈涣负责这次科举,他点点头道:“方案已经草拟完毕,一旦殿下批准,就开始着实准备!”

第1060章 视察弩院

  中午时分,李邺请几名重臣到东市大门旁的小张记酒楼用餐,这是张平的酒楼,李邺也在其中投了三成的份子,已经是东市最大的酒楼,目前由张平的父亲老张负责经营。

  酒楼内生意极好,中午时分依旧喧嚣热闹,李邺带着几人从侧门进了酒楼,来到后院雅室内。

  很快,酒保先送来了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李邺笑道:“天气冷,大家先喝碗羊汤暖暖身子,他们家的羊汤可是一绝。”

  刘晏细细吮了一口,呵呵笑道:“放了胡椒!”

  李邺竖起大拇指笑道:“这是从南洋输入的胡椒,去羊膻味极好,还有高昌的胡葱、茴香,各种调料放得恰到好处,加上庆州的上等羊肉,然后小火慢炖两天,所以小张记羊肉汤成了他家招牌,老食客都要先来一碗。”

  众人喝了几口,纷纷暂不绝口,李邺点了十几样小菜,又上了羊肉饭和每人一小壶清酒。

  “听说殿下在河西干掉了猖獗的马匪?”李泌笑问道。

  李邺微微笑道:“本来我没有时间顾及他们,但他们自己不长眼,非要来招惹我,就直接把他们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