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635章

作者:高月

  “马匪灭了,河西就安全多了。”

  李邺沉吟一下道:“这些马匪是回纥军,应该是从居延海那边过来的,但我觉得奇怪的是,居延海北面是思结部的地盘,回纥势力还在几千里外,回纥人怎么会出现在河西,太不合理了。”

  李泌道:“那说明草原发生变故了,回头卑职打听一下。”

  李邺点点头,又问道:“吐蕃那边有消息吗?”

  “没有一点消息,看明年开春吧!”

  这时,酒菜都送了上来,李邺给自己斟了一杯酒,举杯笑道:“这几个月辛苦大家了,我敬大家一杯!”

  众人喝了一杯,刘晏笑问道:“这次殿下巡视安西,感受最深是什么?”

  “感受最深就是太遥远了,很不利于我们控制,我这几天都在想,我应该修筑一条唐直道,然后打造专门的大型马车运送军队,保证十天内把军队投送到凉州,保证一个月内把军队投送到安西。”

  李泌想了想道:“如果专门修一条路不太现实,工程量太大,卑职建议不如就在原官道上改扩建,效果好,工程量也小,容易实现,殿下觉得呢?”

  李邺欣然道:“我正有此意!”

  这时,陈涣笑道:“殿下,关于安西,卑职提个建议,可以在金城县和敦煌县各修建一座大型中转仓库群,我们运往安西的物资,或者安西运出的货物都可以经过中转仓库,这样就能大大减少物质抵达安西的时间,也减少了各段运输的路程。”

  李泌和刘晏齐声夸赞,“好主意!殿下,陈司马这个方案非常不错,希望殿下能采纳!”

  在李泌和刘晏看来,陈涣这個中转仓方案要比齐王头脑发热想到的唐直道方案更切合实际,他们希望齐王殿下采纳这个方案,而放弃那个荒唐的唐直道方案。

  尽管李邺也欣然表态,会采用中转仓库方案,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唐直道方案,他很清楚这种遥远距离带来的孤立感,这种孤立感不解决,安西就会游离于帝国之外,时间久了,最终会脱离帝国。

  后世是用飞机和火车来缩短距离,但他现在办不到,那么只能用另一种办法,尽可能地缩短长安和安西的旅途时间。

  下午时分,李邺来到了军器署的弩院,军器署和火药火器署都是由兵部司直管。

  军器属下面有三个院,刀院、弩院和铠院,其中弩院是专门弓弩研发和制造,以及大型攻城武器研制。

  但弩院的优秀工匠也会做些别的研究,比如李邺这次带去安西的马车就是弩院造出来的,走了几千里,居然完好无损,可见品质的坚固耐用。

  弩院位于咸阳县,占地百亩,有几座大仓库和十几座建筑组成,还有几座大院子。

  其实弩院又细分为弓弩院和投掷院两座分院,一共有三十余名优秀工匠和几百普通工匠,还有上千名学徒。

  弩院的管事叫做吴岷,原是朝廷军器监的主薄,现在是一名六品官。

  军器监工匠们在安禄山大军攻入关中后,大量流失,后来又重新聚拢,其中四成回归朝廷,而六成流向河陇节度府。

  齐王殿下驾临,吴管事慌忙出来迎接,“卑职参见殿下!”

  李邺摆摆手,笑眯眯道:“不必多礼,我是来找王家父子,他们在吗?”

  “在!在!”

  吴管事连声道:“殿下请随我来!”

  李邺回头吩咐亲兵把马车赶进弩院,他们来到投掷院,片刻,吴管事带来三名工匠,老一点的五十岁左右,叫王平川,两个年轻人是他的两个儿子,王山和王海,都三十岁左右。

  王平川是朝廷军器监专门负责制作大型投掷武器的底盘,做了三十年,当然,他造大车也很厉害,安装投石机的专用马车也是他设计的。

  李邺府上的三辆马车就是王平川父子和十几名徒弟一起造出来的。

  王平川当然不是闭门造车,李邺那辆马车造好后,他步行跟随了一百多里,寻找里面的问题。

  “小人参见殿下!”

  王平川父子三人连忙给李邺跪下磕头。

  “王公不必多礼,请起!”

  李邺请他们父子三人起身,指着马车笑道:“这辆马车陪我去了安西龟兹,又回来了,历程数千里,我想你们肯定想看一看。”

  这辆马车当然不是杨玉环坐的那辆,而是其他二十辆马车中的一辆。

  王平川又惊又喜,连忙上前细看,他索性钻进了马车底部细看磨损程度。

  两个儿子也在仔细查看车轮的情况。

  好一会儿,王平川从车底爬出来,躬身道:“请问殿下,这辆大车应该走了山道吧!”

  李邺点点头,“翻越安西的阿尔金山,在山道上走了两天。“

  王平川笑道:“整个车子磨损不严重,就是车轮稍稍有点变形,这一般是翻山导致,稍微修整一下就行了,不过这种铁轮车走泥土地还比较舒适,但走硬石路反而比木轮更颠簸,当然,路面平整的石板路也很舒适。”

  “确实如此!”

  李邺笑了笑道:“我还有另外一件重要之事,我们去大堂再细说!”

  ====

  【不好意思,今天只有两章】

第1061章 权斗初始

  大堂上,李邺把自己绘制的一副草图挂出来,这是李邺昨晚自己绘制的大车草图。

  他亲自讲解,下面坐着王平川父子和十几名徒弟。

  “我这次去西域对长途跋涉感触很深,回来的时候,伤兵是坐在大车回来的,一辆大车内坐了十几人,我就有一种想法,能不能我们专门造一种运兵的马车,又宽又大又长,一辆大车能坐五十人,白天士兵可以骑马,夜里士兵在车里休息睡觉,昼夜不停行军,当然要每走一百里换一批战马。”

  王平川举手道:“殿下,据小人所知,夜里行军很正常啊!每个士兵带两匹马,白天骑一匹,夜里骑一匹,只要队伍最前面的人和马清醒,其他人都可以边骑马边睡觉,战马会按照队列的顺序走,绝不会有一匹马掉队,这样也能昼夜不停行军。”

  李邺点点头,“这种行军我知道,但速度太慢,我需要的是夜间奔行,而不是慢吞吞行走。”

  王平川沉思半晌道:“打造这种去安西的大车,木质肯定不行,必须要用铜铁,而且耗费巨大,因为不仅仅是运兵,更重要是运后勤补给,而且战马主要就靠夜间的缓行来休息,如果一直奔跑,首先战马就承受不住。”

  这时,大管事吴敏实在忍不住道:“王大匠,你只管造车就行了,别的不需要你考虑!”

  王平川这才反应过来,惭愧道:“小人多事了。”

  李邺笑道:“其实也不是多事,你确实提醒我了,铜铁耗费太大,会影响到其他事业,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我会考虑行军速度,关键是,大车能不能按照我的想法造出来?”

  王平川笑道:“问题不大,我们造大型攻城武器的地盘,都是有八对轮子,而且殿下说的这种宽长大车,和我们车载投石机的马车很像,那个也是三对轮子,比一般马车长了一倍,需要六匹挽马拉拽。”

  李邺点点头,“对!就是和那种车载投石机的马车很像,但我要的不仅是坚固耐用,还要舒适,就算大车不运兵,但如果是伤兵呢?骑不了马,肯定要坐大车,这就是我找你的原因,车载投石机的马车太颠簸了,我需要你改进!”

  王平川当即表态道:“小人明白!小人一定好好研究,最迟半年之内,一定拿出样车。”

  李邺又微微笑道:“如果这次能研制成功,我会考虑在军器署再成立一座车院,专门研究交通工具,王公会成为首席大匠!”

  虽然王平川的资历当不了官,但能成为首席大匠,那也是不得了,待遇之高,连署令都不一定比不上。

  王平川激动道:“小人一定竭心尽力,研制出殿下满意的马车!”

  在长安下暴雪的第二天,洛阳也下起了大雪,大雪纷纷扬扬,很快也让洛阳被大雪覆盖,成为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

  这段时间朝廷颇不宁静,主要是天子的身体出了状况,让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这天中午,李岱乘坐马车来到积善坊的积善酒楼,这是独孤家族开了酒楼,不过不是长安独孤家族,而是洛阳独孤家族。

  马车缓缓停下,李岱从马车里出来,几名护卫左右挡着他,这时,酒楼掌柜跑过来行礼道:“三爷在三楼的玉兰房等候,请相国随我来!”

  李岱现在是大唐左相国,地位崇高,连他身边的侍卫也增加到二十人,由刘武通统一指挥。

  李岱跟随掌柜从侧面楼梯上了三楼,来到一间雅室,直接推门进去了,独孤明已经在房内等候多时了。

  李岱抱拳笑道:“让兄长久等了!”

  独孤明虽然不任具体官职,但他也被封为梁国公,地位很高,尤其他实际掌握着独孤家族的财富和势力,所以朝廷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宁和阎王吵,莫与阿明争’。

  这个阿明指的就是独孤明,他掌握的独孤家将和隐翅两大势力,连阉党集团都对他忌惮几分。

  独孤明起身笑道:“其实也刚到,贤弟请坐!”

  侍女替李岱脱去外袍,坐下道:“今年雪很大,来得也比往年早,我有点担心阿邺会不会还在河西,那会被困住的。”

  独孤明想笑道:“不用担心,殿下已经回到长安了。”

  李岱大喜,“兄长得到消息了?”

  “昨天收到李泌的鹰信,殿下已经回来,所以我要给兄长说一声。”

  李岱点点头,“那我就放心了!”

  独孤明吩咐侍女上酒菜,不时,几名侍女送来了酒菜,独孤明给李岱斟了一杯酒,“听说裴相国打算辞相?”

  李岱叹息一声,“不知是谁传出的谣言,说齐王妃是裴相国的外孙女,说裴相国故意隐瞒,让天子震怒,所以裴相国打算主动辞相。”

  独孤明冷笑一声,“裴遵庆若真辞了相,就正中了阉党的下怀!”

  李岱立刻追问道:“这件事和阉党有关?”

  独孤明端起酒杯淡淡道:“首先我要告诉贤弟,这件事不是谣言,裴遵庆的女儿确实是齐王妃的母亲,她是我大哥的第二任妻子,生下新月后就因产褥热去世了。

  裴遵庆为此很生我大哥的气,认为他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女儿,两人翻脸了,一晃二十多年没有往来,裴遵庆也从来不问自己外孙女的情况,哪怕新月当了齐王妃,也没有往来。”

  李岱点点头,“原来如此,没想到裴遵庆和我居然还是亲家,这件事是阉党搞出来的吧!”

  “只能是他们,这件事并不是秘密,只要有心去查,就能查得到,关键是天子震怒,这才是谣言!”

  “什么意思?”李岱不解。

  独孤明冷冷道:“因为裴遵庆的女儿嫁给我大哥,证婚人就是天子,那是他还是太子,他怎么会不知道?”

  “或许他不知道新月是”

  独孤明摇摇头,“他知道,他还劝过我大哥和裴遵庆和解,这里面还有个缘故,新月当时叫朱雀,就是在皇宫里长大的,你可能不知道,当时的太子妃韦氏的母亲是裴遵庆的妹妹,所以太子妃还照顾过朱雀半年,直到烈凤收朱雀为徒,所以天子怎么会不知道,他又怎么可能为这件事震怒?这都是张皇后传出的消息罢了!”

  李岱点点头,“我想也是,现在天子病情不明,什么都是张皇后代传话,我也劝裴遵庆,暂时不要仓促辞相。”

  独孤明压低声音道:“如果裴遵庆辞相,极有可能会是李辅国出任右相。”

  李岱大吃一惊,“不会吧!”

  独孤明冷笑道:“李辅国谋求相国之位已经很久了,天子也答应过他,只是前太子坚决反对,李辅国才没有得逞,现在天子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张皇后手中,这個节骨眼上暴出齐王妃是裴遵庆的外孙女,就是阉党要拿这件事做文章,逼裴遵庆辞职。”

  李岱有点坐不住了,他连忙道:“我先去找裴遵庆,改天再和兄长聚会!”

  李岱起身要告辞,独孤明一把抓住他笑道:“我今天请贤弟过来,实际上就是想和贤弟谈一谈太微的婚事。”

  李岱笑道:“我完全同意,回头我给邺儿写封信,让他把妾杨氏向后移一位,次妃的位子让给太微。”

  独孤明古怪地望着李岱,“贤弟居然不知道?”

  李岱愕然,“知道什么?”

  独孤明摇摇头,“很抱歉,这件事我虽然知道,但我绝不能说,弟妹可能知道,贤弟回去问问她吧!杨氏的位子能不能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