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716章

作者:高月

  高秀岩已是一名年近六旬老将,他最早是陇右节度府的大将,在陇右节府府呆了二十年时间,天宝八年,他拼死率领本部夺下了石堡城,也由此获得朝廷嘉奖,被封为云州都督。

  但这也是他噩梦开始地方,天宝十二年,安禄山出任河东节度使,高秀岩成了安禄山的部下。

  安禄山对高秀岩颇为笼络,让高秀岩对安禄山心怀感激,第二年安禄山造反,高秀岩也糊里糊涂跟随他‘清君侧、正朝纲’,直到发现安禄山是造反后,高秀岩才悔之晚矣。

  不过幸运的是,高秀岩遇到了李邺,蓝田县一战,高秀岩被俘,投降了李邺,他的人生从此开启了第二扇门。

  但当过叛将的名声一直压在高秀岩身上,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得到独自带兵作战的机会,要么是跟随李邺作战,要么是负责后勤,要么训练降兵,要么出任演武堂副教谕。

  而这一次,他已经五十九岁之时,李邺任命他为河东道南部防御使,率军两万堵住田神玉南下之路,他终于熬出了头。

  这时,副将陈密低声道:“将军,不如用投石机投掷长钉铁火雷,让它钉在城墙上。”

  高秀岩摇摇头,“既然城墙还能支撑,说明城砖也没有那么不堪,铁火雷不一定钉得上,还会落入水中熄灭,那就太可惜了,是用人到对岸点火。”

  高秀岩停一下又道:“准备三组弟兄上去,五千弓弩手在正南掩护!”

  “卑职遵令!”

  高秀岩随即又派大将赵奉先率五千骑兵迂回北上,切断了祁县守军的退路。

  很快,三组士兵在夜幕的掩护下向县城东南角方向奔去。

  每一组士兵由五人组成,每一组都拎着一只木箱子,箱子里是二十余斤重的铁火雷。

  五千名黑压压弓弩手在正南面奔跑,城头上立刻发现了奔跑中的弓弩手,敲响了警钟。

  “当!当!当!”

  城头上三千士兵集中在南城头,手执大弓严阵以待。

  只片刻,五千关陇军弩手奔到距离城墙两百步处,一起蹲下,向城头发射弩箭。

  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城头,压得守军抬不头,他们不得不离开城垛,在城头中部向外射箭,城头守军拿的都是守城弓,使用重箭,优点是箭矢重、穿透力强大,可以轻易普通皮甲。

  但弱点也明显,那就是射程短,杀伤距离只有百步左右。

  高秀岩早料到这一点,所以他派出的都是重弩手,使用蹶张弩,射程超过三百步,城头上的守城弓对他们没有半点意义。

  当然双方都是空射,城头守军不靠近城垛,关陇弩军的弩箭拿守军也没有办法。

  但重点不是弩军,而是东南角的三组火器营士兵,他们猫腰奔跑,很快到了护城河边,一组士兵无声无息下了水,另外两组士兵匍匐在护城河岸边,他们是备用,如果第一组士兵失败,他们再顶上去。

  五名士兵在护城河中潜游,河面上只有一只很大的木箱子在漂流,城门附近的弓弩大战吸引了所有守城士兵的目光,自然就不会注意护城河小小的异常,又是夜间,基本上不会有人发现。

  一般而言,这种偷袭被发现也是和守军注视人数有很大关系,一百名守军注视着河面,发现的概率大概有七成,三十名士兵注视河面,发现的概率就会减少为三成,如果只有几名士兵注视河面,被发现的概率也就微乎其微了。

  其实这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注视人数不断增多,这就是量变,但就有其中一人发现河中的异常,这就质变了。

  高秀岩派五千弩手攻城,就是为了减少东南角的守军,吸引剩下守军的关注方向。

  五名士兵爬上岸,贴身站在转弯处的东城墙下,东城头上肯定没有士兵,就算有士兵,也会走到十几步外的南城头观去看远处的激战。

  两名士兵用钢锥撬动城砖,果然城墙很腐朽了,一块块砖石被撬下来,很快就形成一个两尺宽的洞,另外三名士兵将铁火雷塞进洞内,此时铁火雷中已经不是火药了,而是炸药,虽然只是二十斤的铁火雷,但威力足以和几百斤的火药雷相比。

  为首士兵等四名同伴入水走远,他才甩燃一只火折子,点燃了火胜,迅速跳入水中,向对岸拼命潜去,

  “轰隆!”

  只见一道红光迸射,紧接着一声惊雷般的炸响,整个城墙都被炸飞,无数砖石飞向天空,浓烟弥漫,笼罩着城头。

  城头上,所有士兵都被惊呆了,无数士兵翻倒在地上,但眼中都是震惊之色。

  主将杜峰看得清楚,城墙被炸开一个巨大的缺口。

  他一言不发,转身就像城下奔去。

  这时,战鼓声‘咚!咚!咚!咚!’敲响了,关陇唐军如潮水般杀来。

  “杜将军跑了!杜将军跑了!”

  士兵们发现主将杜峰带着数百士兵骑马向北门方向奔逃,不由大喊起来。

  慌乱中,士兵纷纷丢盔卸甲,向北城方向狂奔逃去。

  他们本来就只有四千人,对面的唐军却有两万人,他们唯一的依靠就是坚固高大城墙,不料城墙在一瞬间被破了,不知是什么恐怖的武器,就像被天雷劈开一样。

  跟随城墙防线一起崩塌的,还是数千守军的心理防线,心理防线一旦崩溃,那就满盘皆输。

  关陇唐军杀进了城内,来不及逃走的两千多名士兵纷纷跪地投降。

  李邺已经不允许杀降了,开矿需要劳力,这些降卒将送往矿山服役三年,然后才会被释放回家。

  杜峰率领士兵从北城逃亡,杜峰经验丰富,也很狡猾,猜到了唐军会在北城外设伏兵拦截,他借口自己要接应后面的弟兄,便让一千七百余人先一步向北逃亡。

  他自己则率领二十几名骑马亲兵向西北方向的一条小路逃去,绕一个圈子逃回太原城。

  果不其然,一千七百余名士兵逃到十几里处便被杀出来五千唐军骑兵团团包围,骑兵们厉声大喊:“投降者可活命,顽抗者死!”

  一千七百余人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跪地投降。

  这一战打得非常漂亮,高秀岩不伤一兵一卒,便全歼敌军,夺取了祁县。

  两天后,荔非元礼率领三万大军也赶到了祁县,两支大军随即继续向北进军,按照李邺的部署,两支大军各自独立,荔非元礼率三万军围困太原西城,高秀岩率两万军围困太原南城,雷万春也将率三万军从娄烦关南下,包围太原北城,唯独留一個东城不围,给田神玉弃城逃命的机会。

  当然,田神玉可以从井陉逃走,但他的军队却逃不过数万关陇骑兵的追杀。

第1206章 固若金汤

  帅府大堂上,田神玉阴沉着脸听着大将杜峰的汇报。

  杜峰跪在地上极力描述那一雷之威,并非他守城不力,而是唐军借神鬼之力破城。

  “主公不知道那一下雷爆有多么恐怖,大地在摇晃,弟兄们站不住,全部跌倒,整个城墙坍塌了,浓烟冲上天几十丈高,神鬼之威啊!”

  田神玉当然知道那不是什么神鬼之威,就是关陇军的铁火雷,他们在飞狐县就用过了,被铁火雷破城也就罢了,但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四千军队最后只有这混蛋带着二十几人逃回来。

  “我来问你,明明有两千弟兄跟你逃出来,为什么只有你逃回来,其他兄弟呢?”

  “两千弟兄.两千弟兄被敌军拦截了。”

  “那你怎么能逃回来?”

  杜峰不敢看田神玉的眼睛,吞吞吐吐道:“卑职在后面等其他弟兄,听说前面被拦截了,卑职就走了小路”

  “放你娘的狗臭屁!”

  田神玉一声大骂,喝断了杜峰的解释,“分明是你贪生怕死,出卖了其他弟兄,自己逃回来了,你以为我不知道?”

  杜峰不敢狡辩,只得解释道:“敌人兵器太厉害,卑职必须要逃回来告诉主公。”

  “放狗屁,你出卖自己士兵,一心自己逃命,要伱这样的大将何用?”

  田神玉厉声大喝:“给我推出去,斩首!”

  “主公饶命!饶命!”

  杜峰平时人缘极差,关键时刻,,没有人替他求情,杜峰被拖下去,片刻,一颗人头送上来。

  田神玉指着血淋漓的人头冷冷道:“谁敢丢下城池,擅自逃跑,这就是他的下场。”

  众人凛然,原来杜峰被杀是他丢下城池逃命,想想也对,第一次丢下离石县逃命,第二次丢下祁县逃命,难怪主公不饶他。

  “大家听好了,关陇军留下东城门让我们逃命,但我们誓与太原共存亡,绝不撤退!”

  众将一起振臂高呼,“绝不撤退!与太原共存亡!”

  田神玉之所以不肯东撤,也是因为他在云州便暗中投靠了回纥,他很清楚,一旦他放弃太原城东撤,不等他撤到井陉,关陇骑兵就会把他的三万军队剿灭殆尽,就算他侥幸逃脱,逃到河北也一样会被李宝臣和朱泚踩在脚下。

  相反,如果他能守住太原城,熬到回纥援军到来,将来回纥很可能会扶持他为一方诸侯,就像隋末的刘武周一样。

  也正是想通了这一点,这大半年来他一直就在整军备战,储蓄粮食,修筑城墙,扩挖护城河,把太原城打造成一座固如金汤的坚城。

  八万大军包围了太原城,这天上午,三名主将站在高处,眺望着远处的太原城,高秀岩眉头一皱,“我记得太原城的护城河也就五丈宽,看看现在,至少有三十几丈吧!城墙也变高了,现在至少高四丈。”

  雷万春点点头,“根据之前的情报,太原城的防御改造从田神功时就开始了,你们注意一个细节,他们的城门不是正对护城河上的桥,而是斜向开的,这就没法用攻城槌撞城门。”

  “两位将军说得都对,我再补充一点!”

  荔非元礼在一旁道:“我出兵之前特地在兵部看了太原城的防御结构模型,是田神功送给兵部的,四座城门都有瓮城,瓮城正面和两侧都修建了箭楼,每座瓮城可以部署六千弓弩手,而且城内很可能有火油!”

  雷万春和高秀岩同时一惊,“怎么会有火油?”

  荔非元礼缓缓道:“就是当年仆固怀恩的一万三千桶火油,朝廷查获后没有送到长安,而是运往云州,防御游牧骑兵支援仆固怀恩,但游牧骑兵没有来,火油就留在了云州,最后被田神玉得到了。”

  雷万春点点头,“我想起来了,朔州刺史说过,田神玉向太原运走了大量军事物资,这里面应该就有火油。”

  三人商议片刻,决定把目前的太原状况写成详细报告,用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由监国定夺怎么攻打太原。

  为什么要向李邺汇报,因为雷万春、高秀岩和荔非元礼都各自是主将,李邺并没有任命统一指挥的主帅,这种情况下,李邺就是主帅。

  长安,大明宫的钟声敲响,只有‘咚!’的一声响,这表示正点,巳时正,也就是中午十一点。

  现在的重力钟还不是自鸣钟,旁边挂了一口铜钟,有专人负责敲钟。

  由于上朝的时间比较早,中午休息也比较长,有一个时辰,方便一些年纪大的高官回家午睡,今天中午,李邺请客,带着一群高官来到翊善坊的天然居酒楼吃午饭。

  几辆宽大的马车在百名侍卫保护下缓缓在酒楼前停下,李崤迎了出来,”欢迎各位高官光临小店,请大家入店!”

  大家从外面的楼梯直接上了二楼,进了最大的一间雅室。饭菜都已经摆好,是店里最有名的什锦饭,内卫已经试过毒。

  除了李邺有专门的位子外,其他人就没有那么讲究了,众人说说笑笑,随意坐下。

  裴遵庆笑道:“殿下是不是因为政事堂没有通过提案,特地来贿赂我们?”

  今天政事堂在讨论拨付给泉州一百万贯的提案时,意外地没有通过,被全票否决,倒不是大家反对这个方案,而是所有人都一头雾水,为什么要修建流求岛南部军城?

  而这笔拨钱中的另一個方案,改造万石大船倒是获得了一致支持。

  李邺微微笑道:“利国利民之事,不用贿赂大家!”

  李岱也笑道:“并不是大家反对,而是大家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说清楚了,真是利国利民之事,大家一定会赞成!”

  李邺点点头,“是我考虑不周,大家先用餐,下午我给大家详细说一说!”

  财权是朝廷最重要的权力之一,为了保证大唐的财政的安全,李邺和政事堂通过了支付权限制度,左藏库三十万贯以下的支出,政事堂可以直接批准,不需要经过李邺的批准。

  同样,内库三十万贯以下的支出,李邺也可以直接批准,不需要经过政事堂同意。

  但三十万贯以上的大额支出,无论朝廷左藏库,还是李邺的内库,都需要政事堂和李邺的同时签字批准才能实施。

  左藏库和内库都属于大唐国库,内库并不是李邺的私人金库,而只是君相分权需要,才设置的两个财政库。

  左藏库主要来源于税赋,内库主要来源于战争的战利品,像阉党的财富、李希烈的财富等等,都是左藏库和内库对半分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