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742章

作者:高月

  这时,南城门也发生一次剧烈爆炸,城墙被炸开一个丈许宽的大洞。

  “火雷砲准备!”

  火雷砲就是一座体型巨大的卧弩,专门用来投石,所以叫石砲,精度很高,但射程不远,现在基本上不用来投石了,改用来投射铁火雷,便改名火雷砲。

  一座重型火雷砲轰隆隆向前推进,两侧数十名士兵手执大盾掩护,后面几名士兵在推动火雷砲缓缓前进。

  城头上的士兵已经意识到了危险,上千支箭矢如雨点般射向火雷砲。

  李宝臣也急了,大喊道:“速在城门处堆积大石!”

  士兵们一时找不到千斤大石,便迅速将几百块用来守城的礌石堆砌在城门洞内,每颗大石有五六十斤左右,在城门洞内堆得满满当当。

  这时,火雷砲已经抵达距离城门百步外,士兵迅速调整望山,将一颗三十斤重的钉雷装上投射口,并点燃了火绳。

  “发射!”

  为首校尉一声令下,火雷砲飞射出去,在空中抛出一个优美的线条,‘砰!’一声,正中城门,牢牢钉在城门上。

  只片刻,“轰!”一声巨响,城门被炸开一个大洞,露出里面的石块。

  紧接着又是一颗铁火雷射出,再次在城门上爆炸,剩下的城门被炸得粉碎,灰白色的大石全部暴露出来。

  郭子仪看得清楚,他当即令道:“调一万弩手压制住城头,用大型铁火雷炸开城门!”

  大将陈华率领一万弩手冲上去,万箭齐发,密集的箭矢射上城头,城头上士兵不得不蹲下,被压得抬不起头。

  这时,一辆马车拉着一颗重达三百斤重的铁火雷疾奔,三名士兵在马车紧紧按住铁火雷,眼看要接近城门。

  李宝臣看得清楚,喝令道:“丢百坛火油下去!”

  士兵们蹲在地上,向城头外面扔下上百只陶罐,火油四溅,流淌满一地,紧接着扔下几支火把,火油被点燃了,城门前顿时燃起熊熊烈火。

  “冲进去!”

  赶车士兵瞪着血红的眼睛,没有一丝停止马车的念头,他拼命挥鞭抽打马匹,马匹发疯似的向前奔跑,长嘶一声,冲上了吊桥,直接冲进烈火中。

  三名士兵抱着铁火雷跳入火海,脚下和身边都是烈火,身上也被火点燃了,他们毫不畏惧,抱着三百斤的铁火雷冲上去,将铁火雷紧紧贴在大石上,这时,火绳被烈火整根点燃,眼看就要爆炸,三人一动不动,将铁火雷死死顶在大石上。

  “轰隆!”

  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三名士兵被炸成碎片,但巨大的冲击力也将所有大石喷射出去,数十丈长的城墙也轰然坍塌。

  “杀啊——”

  大将马燧率领一万骑兵向坍塌的城门冲去,直接从缺口冲进城内,

  后面是副将马璘率领的五万大军向东城杀来,吊桥两边也搭上木板。

  先锋骑兵率先杀进城内,紧接着五万大军也杀进了县城内。

  正如郭子仪的意料,城内两万守军都是忠于李宝臣的部下,他们坚决不肯投降,双方在河间县城展开了残酷的巷战。

  河间城内各处都在爆发激战,四座城门大开,唐军不断将普通百姓成群结队送去城去。

  这也是有效的巷战手段,把百姓源源不断送出城,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普通百姓的伤亡。

  但经常会遇到敌军用普通百姓来做人质,威胁唐军士兵,这种情况唐军不会受到挟持,直接杀上去,人质能救则救,救不了那就只能玉石俱焚。

  巷战的残酷就在这里,所以一旦爆发巷战,普通百姓都会伤亡惨重。

  河间县城内有两个硬骨头,一個是仓城,修建了四丈高的城墙,周围也有护城河,由三千士兵站着内城上守卫。

  虎贲中郎将陈华率领一万士兵负责攻打仓城,仓城没有城门,只有一道水门进出。

  唐军很快便找到了应对之策,由于仓城是依城而建,那它的另一半就是城墙。

  士兵们纷纷奔上城墙,两千士兵从城墙上攀着绳梯下城,另外两千士兵则从背后向三千内城墙上的守军放箭。

  很快,唐军便控制了仓库,十几名士兵在内城墙上打了一个洞,将一颗八十斤重的铁火雷塞进洞中,点燃了火绳。

  只片刻,只听惊天动地一声爆炸,“轰隆!”

  很薄的内城墙轰然坍塌,一千多士兵坠落,大部分都被城墙埋住。

  唐军尝到了甜头,接二连三用同一招,片刻,连续四声爆炸,整个内城墙都坍塌了,不等士兵爬起身,唐军乱箭齐发,断绝了他们活路。

  还有另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便是成德王府,由马璘率一万人攻打,成德王府占地两百亩,位于城北,李宝臣和他的家人都躲在府内,有五千精兵护卫王府的安全。

  马璘看了片刻,当机立断下令道:“准备投石机,火烧王府!”

  一百多架小型投石机被搬来了,唐军士兵还带来数百坛火油,随着马璘一声令下,一只只燃烧的火油陶罐被抛进府内、

  燃起了熊熊烈火,烈火迅速将王府内部点燃了,随着第二轮第三轮的火油燃烧,火势更猛。

  数千士兵一起发射火药箭,火药箭的燃烧性更强,仅仅一轮箭罢,整个府内都被烈焰吞没了。

  五千士兵始终没有杀出来,他们选择了效忠,和王府共存亡。

  此时李宝臣生命垂危,他在城门爆炸时被城上的砖块和泥沙掩埋,右腿和脊椎骨都摔断了,被士兵从泥沙堆里刨出来。

  他已经无法走动了,只能等待死亡来临。

  大火烧了一天一夜,占地两百亩的王府最终被烧成的白地,包括李宝臣和他妻儿在内,五千士兵全部被烧死,无一活命。

  巷战打到次日上午,也终于结束了。

  两万成德军士兵全部阵亡,唐军没有接收战俘,投降士兵全部处死。

  这场巷战,唐军也付出了六千余人伤亡的代价,百姓上午也超过万人。

  战后,李邺重赏了四名在炸城门时阵亡的士兵,赶马车的士兵也没有逃出来,每人重赏一千两银子,给了他们家人。

  这时,赵县也传来消息,赵县守军一万五千人开城投降。

  雷万春和李晟的八万大军包围赵县,赵县主将许崇俊被哗变士兵所杀,全军出城投降。

  随着赵县投降,河北两大藩镇田承嗣和李宝臣先后覆灭。

  唐军二十余万大军继续推进北上。

  两天后,二十余万大军抵达了拒马河,在拒马河南岸扎下了大营。

第1252章 回纥入幽

  幽州自从五代石敬瑭出卖给契丹后,便脱离了中原长达数百年,一直明朝建立,幽州才终于回归朝廷。

  事实上从唐朝灭高句丽开始,幽州就开始发生很多变化,大量高句丽人被安置在幽州。

  加上安禄山开始经营幽州后,幽州就成为了天下各地流窜大盗的天堂,在这里,一切罪名都可以被洗掉,换一个合法身份重新生活。

  幽州也同时成为东胡人的天堂,高句丽人、契丹人、奚人、渤海国人,大量异族人在这里成为职业军人,他们家眷在这里定居。

  就在唐军夺取河间县,灭亡李宝臣的同一时刻,十二万回纥大军和后勤牧民也从居庸关进入了幽州。

  加上朱泚的四万大军,幽州总兵力达十六万之众,再加上虎视眈眈的契丹军和高句丽人,幽州此时就是一个燃烧的大火炉,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幽州上空,大战随时有可能爆发。

  事实上,从安禄山的后期开始,幽州百姓就生活在不断的战争之中,大量百姓逃亡,幽州人口凋零,而蓟县,也就是幽州城内的居民,剩下不到十万人,比最多时的三十万人,足足减少了七成。

  南面的拒马河是河北和幽州分界线,同时也是李邺的底线,他绝不允许回纥大军的铁蹄踏过拒马河一步。

  幽州城城门大开,朱泚亲自陪同登利可汗以及一万护卫军进城。

  城门处敲锣打鼓,热闹喧阗,中轴线范阳门大街两边,家家户户都被强迫焚香跪拜,迎接回纥可汗进城。

  回纥大军缓缓进城,列队在范阳门大街上行军,登利可汗见两边百姓战战兢兢,匍匐低头,心中颇为满意。

  他便对朱泚笑道:“我等我大军灭了唐朝,你去长安做皇帝,幽州就归我了,可好?”

  朱泚谄笑道:“若能全歼唐军,莫说幽州,整个河北都给可汗!”

  “好!我们就一言为定,黄河以北皆归我!”

  朱泚脸色微变,他说的河北是指河北道,可不是整个黄河以北,不过转念一想,若能得到大唐半壁江山,又何必在意黄河以北的土地?

  他连忙陪笑道:“不光黄河以北,长安和洛阳的金帛女子,小人全部奉给可汗!”

  登利可汗哈哈大笑,拍拍朱泚的肩膀,“朱将军还真是善解人意,希望你能记住今天说的话,你若能兑现,我保你的朱氏王朝国运昌盛,我们两家永结同盟!”

  “卑职一定言而有信!”

  不多时,队伍来到了燕王宫,这是安禄山给自己修建的皇宫,后来史思明又接着修,王宫占地约五百亩,安禄山拆除了洛阳的太庙和其他建筑,把建筑材料运回范阳修建起来。

  朱泚自称燕王,这座皇宫就叫燕王宫,不过朱泚没有住在里面,一直空着,登利可汗对这座皇宫很满意,当即向朱泚索要了这座皇宫,改名为可汗宫。

  他安排随军前来的二十几個妃子住在皇宫内,他自己也住在里面,享受着皇家气派。

  当天晚上,朱泚下令杀羊十万头,准备美酒五万坛,招待远道而来的回纥大军。

  幽州城城东有一家客栈,叫做顺风客栈,在幽州城也颇有名气,能排进前五。

  客栈掌柜叫王宝福,四十岁左右,矮矮胖胖,脸上总是堆着笑容,一看就是善于和气生财的生意人。

  但实际上,王宝福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唐军情报斥候,他在幽州已经呆了五年,一直负责收集幽州的情报。

  傍晚时分,一名身穿长衫的瘦高男子从一辆牛车上下来,直接来到客栈,瘦高男子叫符元圭,相州安阳人,目前出任范阳军仓曹参军事,他早在三年前就被王宝福策反,效忠于关陇军,现在是效忠朝廷了。

  符元圭算得上是范阳军文官的二等核心人物,一等核心人物是五名幕僚,他们掌控了幽州的政务、吏权、财政、刑律和转运,朱泚有什么事都和他们五人商量。

  符元圭是五名核心中的财政幕僚王祖佑的心腹手下,有什么事情都是王祖佑告诉他,今天他得到了重要情报,便立刻赶来见王宝福。

  伙计直接把符元圭带到后院,王宝福正在掌柜房内写一封信,伙计探头道:“主管,王参军来了!”

  “快快请进!”

  符元圭走进房间笑道:“回纥人来了,我估计掌柜会很忙!”

  “还好,我的第一封快信已经发走了。”

  王宝福起身给他倒了一盏茶,笑眯眯道:“倒是你过来,肯定有好消息!”

  符元圭捧起茶盏坐道:“今天一早,王祖佑传达了命令,向易县运输二十万石粮食和其他物资。”

  王宝福沉吟一下问道:“朱泚的军队要进入易州,回纥军也一起吗?”

  符元圭点点头,“易州那边山地太多,不利于骑兵作战,我估计回纥军的后勤会进入易州,然后朱泚会出兵一部分,协助回纥军作战。”

  “还有什么重要情报?”

  “还有就是,朱泚的大军开始集结了,估计今天就要南下,回纥大军也一样。”

  王宝福当即写了第二封信,交给一名伙计,让伙计赶往拒马河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