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764章

作者:高月

  姚春山造蒸汽机也同样历经坎坷,很多原理明白了,但材料不到位,就造不出来,比如输送蒸汽的管子,还排蒸汽和煤烟的烟囱,最后是用白铅和铜合金做成了管子,白铅就是锌,唐朝已大量提炼,一般用来铸钱、佛像和装饰品,做成铜合金后延展性很好,合适做管子和烟囱。

  姚春山叹口气,对李邺和韦见素道:“年初时发生一次爆炸,炸死了两名工匠,已经完工的蒸汽机也被炸毁,这是我们最惨的一次。”

  “为什么会爆炸?”李邺问道。

  “大量蒸汽排不出去,锅炉承受不住就爆炸了,后来我们装了烟囱,装一个阀门,如果发现压力过高,就要及时把蒸汽排出去,所有经验丰富的锅炉操作工非常重要,我们在专门培养。”

  李邺默默点头,没有各种仪表,那就只能靠经验。

  旁边韦见素问道:“前后一共造了几台?”

  “回禀相国,一共造了七台,其实第四台就成功了,后来都在不断的改进,现在是第七台,卑职主要观察它能连续运行多久,昨天开始运行,这很重要,万一在海上坏了,那就麻烦大了。”

  “你觉得它最少能连续运行多久?”李邺问道。

  姚春山连忙躬身道:“回禀殿下,最少也要两个月,如果榫卯足够牢固,那么连续运行三个月以上也没有问题,甚至半年,卑职是按照最坏的结果来考虑。”

  李邺点点头,整个蒸汽机内部的零件都是用铜铸造的,和家具一样,蒸汽机最重要是坚固程度,目前没有螺丝螺帽,那么外壳只能尽量一体浇铸,然后里面的零部件依靠靠传统的榫卯技术,这样不会运行一段时间突然散架。

  李邺缓缓道:“希望明年春天,听到你们完全研制成功的好消息。”

第1289章 意外相遇

  目前辽东的局势极为紧张,虽然唐军还没有发动北伐辽东战争,但唐军在辽西走廊上的驻军带给了契丹巨大的压力。

  为了获得战争资源和战略空间,契丹便联合新罗和黑水靺鞨联合向渤海国发动了进攻。

  渤海军无力对抗三家联军,三战三败,西面的扶余府、郑劼府和长岭府被契丹攻占,南面的南海府和鸭绿府被新罗攻占,北面的怀远府、铁利府和安远府被黑水靺鞨攻占。

  渤海国已经失去了超过一半的国土,极度惶恐之下,国王大钦茂派出使者向日本国和唐朝求救。

  这天下午,在渤海国显德府南面的一条官道上,一辆牛车正急匆匆赶路。

  牛车内坐在一家五口,一对中年夫妻和他们三个孩子,中原男子叫高宏远,是龙原府的刺史,由于日本军队在龙原府登陆后,在龙原府大肆烧杀抢掠,高宏远的父亲也被日本军杀死,他和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在手下的拼死保护下才逃出城。

  高宏远是一名汉人,祖先是渤海高氏在营州的分支,他不敢去上京,带着家人直接逃往营州老家。

  除了一家五口外,还有一名赶牛车的老仆人,几名手下去抵抗追兵,结果没有再回来,估计也死在追兵手上了。

  这时,前面出现了一支商队,一名中年商人,带着五六名伙计和十几头毛驴,毛驴身上满载着货物,看他们的方向,正是向龙原府方向而去。

  高宏远心中不忍,连忙喊道:“停车!”

  牛车缓缓停住,他妻子吓一跳,“夫君,你要做什么?”

  “我去给他们打个招呼,要不然他们会被日本军队杀死的。”

  高宏远跳下牛车,挥手大喊道:“你们等一等!”

  商队走过来,为首商人打量一下高宏远,惊讶道:“兄台是汉人?”

  “正是,你们也是汉人吧!”

  高宏远见几人的相貌,不像是东胡人。

  为首商人点点头笑道:“我们是从营州过来,去龙原府做点小买卖!”

  高宏远连忙摆手,“去不得,去不得,日本军队在龙原府烧杀抢掠,极为残忍,杀人无数,你们去了肯定会被杀人越货。”

  商人笑道:“莫非兄台就是从龙原府逃出来?”

  高宏远的小儿子喊道:“我爹爹就是龙原府刺史。”

  商人连忙抱拳,“原来是刺史大人,失敬!失敬!”

  高宏远苦笑一声道:“我现在是弃官而逃,已经不是刺史了。”

  这时,一名伙计忽然道:“总管,就直接问他好了,我们不用去龙原府冒险了。”

  高宏远吓一跳,怎么叫总管?

  中年商人这时取出一块银牌笑道:“不瞒兄台,我们是唐军斥候,在下贾云,奉命去龙原府打探消息,不知刺史大人愿不愿给我们提供消息?”

  高宏远惊得目瞪口呆,怎么会在这里遇到唐军?

  他半晌道:“我当然愿意,只是你们怎么会在这里,难道唐军已攻占营州了?”

  “唐军还没有北伐,营州还是被契丹军占领,那边查得极严,我们是走另外一条途径过来。”

  这时,高宏远的妻子道:“夫君,问问他们能不能去平州?”

  高宏远连忙抱拳道:“我妻子是平州人,不知阁下能不能带我们去平州?”

  高宏远也是有疑虑的,毕竟现在契丹在和渤海国开战,营州被契丹人占领,他们去营州并不安全。

  贾云微微笑道:“兄台能证实自己是龙原府刺史吗?”

  高宏远点点头,从牛车里取出了他的刺史官印,以及他的牙笏和银鱼,他是渤海国正四品官。

  贾云大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连忙道:“这里不安全,会有契丹探哨,我们先去树林内稍微休息,晚上再走。”

  高宏远回去和妻子商量一下,夫妻二人都认为自己是汉人,应该去大唐更安全,他们有两个女儿,一個十五岁,一个十三岁,很容易被契丹军队侵害。

  高宏远连忙抱拳道:“那就烦劳贾总管了!”

  贾云大喜,立刻带着众人离开官道,前去不远处的一片松林内暂时躲避。

  果然进了松林没有多久,一支二十余人的契丹探哨骑马从官道上疾奔而过,将高宏远吓出一身冷汗。

  贾云低声道:“这里距离长岭府很近了,长岭府驻扎了三千契丹军,他们下一步会进攻显德府,所以一定会派探哨查看驻军等情况。”

  高宏远心有余悸道:“幸亏遇到贾总管,否则再晚一会儿就会遭遇契丹骑兵,这些契丹人很残忍,没有什么军纪可言,我的妻女肯定难逃魔掌,真是天意啊!”

  贾云笑了笑道:“我们可是关陇军,不是一般的唐军,请高刺史不用担心!”

  贾云又回头吩咐手下分干粮和水给高宏远家人。

  高宏远再三感谢,他又不解问道:“我们去平州,还是要穿过营州吗?”

  贾云摇摇头,“辽西走廊已经被契丹人封锁了,从陆路回不去,我们其实是从水路过来的。”

  “啊!你们有船?”

  贾云微微一笑,“等到了辽河,高刺史就看到了!”

  高宏远心中燃起了希望,这里距离辽河虽然还比较远,但至少不用去营州了。

  夜幕降临,贾云的手下找到一名当地农民,他们用牛车和十几头毛驴作为报酬,这名农民叫上儿子,父子二人便带着众人踏上一条废弃的官道,这条官道很隐蔽,完全被杂草覆盖,如果不熟悉,根本找不到,牛车和货物已经留在农民家里,高宏远和妻儿骑着毛驴,队伍一路向西而行。

  这条小路果然隐秘,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契丹人,甚至他们远远看到了契丹军队灯火通明的大营,但还是有惊无险地从契丹人大营北面绕了过去。

  队伍走了整整两天,一条宽阔的大河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这就是辽河了。

  贾云让人把十几头毛驴都给了父子二人,父子千恩万谢,牵着十几毛驴走了。

  众人在休息约一个时辰,两名手下找到了接应大船,指引着大船向他们休息处驶来。

  唐军的船只是一艘三千石车船,轮桨转动,快速行驶在宽敞的辽河中间,就算被契丹人发现,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船上有三十几名士兵,都手执工匠,警惕地站在船舷两侧。

  高宏远的妻儿和两个女儿都安置在船舱内,老仆也和船工们一起,众人逃了十几天,早就成了惊弓之鸟,直到这一刻,他们才找到了安全感。

  客舱内,高宏远给贾云缓缓讲诉日本军队的情况,龙原府就是图们江入海口,也是渤海国的海港所在地。

  日本军队选择龙原府登陆,意图也很明显,控制渤海国的海港和船只,

  “他们大概有三万军队,名义上打着支援渤海的旗号,刚开始还假装军纪严明,但当他们借口士兵生病,要送入城中治疗,骗开了庆州城门,凶残的本相就露出来了,三万军队杀进城内奸淫烧杀,整个庆州城沦为地狱,我有数十名手下,拼命保护我和妻儿逃出城,他们估计也死了。”

  “高刺史为什么不去上京?”贾云不解问道。

  高宏远叹口气,“渤海国朝廷都相信日本军队来救援,我若告诉他们日本军烧杀抢掠,他们绝不会相信,反而会把我以妖言惑众之罪处死。”

  “有这么严重?”

  高宏远叹了口气,“上京有日本使者,他们绝不会允许我破坏他们的计划,本来我就是杨承庆的派系,那些敌视他的大臣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杀我的机会。”

  贾云点点头道:“我们在觉华岛有后勤重地,我的船只目前就是回觉华岛,你们一家暂时住在岛上的寺院内,会保证你们的安全和生活,等我们大军北伐时,恐怕还有很多事情要麻烦高刺史。”

  高宏远默默点头,他也很希望自己能发挥作用,这样他的妻子儿女才会得到安全庇护。

  “我一定竭尽全力帮助唐军!”

第1290章 吕公群岛

  晴空万里,海面上波澜起伏,一支船队拉足了风帆,借助强劲的北风正劈波斩浪向南航行,这支船队由三十多艘海船和三艘军船组成,军船是护卫,保护商船不受海盗侵袭。

  唐朝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有官方贸易,也有私人贸易,主要以泉州和广州两大海港为基地,北方去新罗和日本,南方去南洋以及中南半岛,甚至更远的去天竺、波斯和大食。

  这支船队是去渤泥国和室利佛逝,渤泥国是今天的文莱,室利佛逝就是印尼,南洋盛产香料、染料、珍珠、象和金银,唐朝输往南洋,主要是茶、丝绸、瓷器、布匹、铜钱和各种手工业品。

  三十多艘大海船搭载了几百名小商人,船东本身只提供航船服务,不做贸易,船队定期往返于南洋和大唐之间,小商人们则租买船舱,搭船前往南洋贸易。

  为了保证安全,防御海盗,数百名小商人还凑钱请了水军护卫。

  当然也有财大气粗的大商人单独包一艘货船,或者索性就是自己的货船。

  商人们借助冬天的西北信风和第二年春天的东南信风,每年去一趟南洋,赚得钵满盆满。

  独孤晋阳四人搭乘其中一艘军船,他们地位崇高,像独孤晋阳曾任龙武军大将军,因祖母丁忧去职,父亲现在还是辅相兵部尚书,而元策现任左监门卫大将军。

  所以不管泉州地方官和军方将领们都对他们十分殷勤讨好,照顾得十分周到,虽然有点晕船,但并无大碍。

  船舱内,独孤晋阳和窦颖两个女婿正陪同岳丈元策说话,元策有点晕船,一直昏昏沉沉。

  元策微微笑道:“我昨天和张将军闲聊,他给我说,那座大岛不叫吕宋岛,而叫吕公岛,是三国大将吕蒙率军发现的,后人就用吕蒙的名字给它起名吕公岛。”

  独孤晋阳笑道:“吕宋岛是摄政王殿下说的,也可能是他来福建道巡视时,当地官员搞错了,给他汇报成吕宋岛,应该叫吕公岛才对。”

  旁边窦颖道:“岳父,是不是朝廷要占据吕公岛?”

  “应该是,吕公岛面积和江南差不多,不可能给我们,他们肯定要自己开发,还会驻军!”

  窦颖一惊,“驻军是不是为了监视我们?”

  独孤晋阳摇摇头,“就算没有我们,朝廷也会驻军,要反过来想,朝廷驻军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或者说是在维护秩序,防止自相残杀。”

  元策点点头,“晋阳说得有道理,只要我们坚持王国三原则,不僭越、不改年号、定期进贡朝觐,朝廷也不会和我们过不去。”

  这时,长孙曜一阵风跑进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张将军愿意带我们去海岛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