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还有禁宦令,李邺和朝廷一拍即合,吸取阉党专权的惨痛教训,从根子上把宦官禁止了,现在的宦官可以继续用,但新的就不会再有了。
招收宦官目的主要一些重活女人做不了,但实际上招募健妇一样能做,唐朝的健妇个个体格强壮,力大无穷,一般男子根本打不过她们。
所以大明宫的两千名宫女中,健妇就有五百人,她们做饭、抬重物,干粗活,样样精通。
还大明宫的安全,外围是内卫负责,宫内有五百名武艺高强的女护卫,尤其龙首原的居住区,女护卫就有三百人,还有一个公孙大娘坐镇,她和十名徒弟专门对付顶级高手。
从前大明宫的安全由侍卫负责,前后招募了近万名侍卫,每个月的俸禄福利开支都要七八万贯,实际上最没有意义,侍卫们每天无所事事,就是简单的巡逻站岗,真正来了刺客,他们起不到半点作用。
所以把侍卫裁掉,每年可省百万贯钱。
还有李邺的一万亲卫骑兵,他们现在改制为龙武军,负责皇城安全。
顶层制度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李邺的子孙不敢乱改了,最多是动一些小手脚,比如增加一点人数,增加点工钱,最多也就这样。
内宫总管是赵保忠,是名老宦官,他之前是兴庆宫的总管,现在跟着过来,成为内宫总管,但他主要负责太极宫。
而大明宫这边是副总管吴大娘,她是李邺目前的内宅管家,独孤明月非常喜欢她,坚持要把她带走,李邺索性就封她为内宫副总管。
大明宫占地很大,后宫居住区主要集中在太液池东南的龙首原上,这里的宫殿群占地几百亩,主要由六大宫殿区组成,蓬莱殿、紫宸殿、绫绮殿、浴堂殿、宣微殿、温室殿,每个殿都是一组建筑群。
这里面紫宸殿是天子便殿,是天子的御书房所在,也叫内朝,天子处理政务,召集重臣商议军国大事,以及天子中午休息,都在紫宸殿。
紫宸殿北面是皇后的蓬莱殿,天子的内书房也在这里。
如果大臣有事夜里求见,那就不能走正门,而是要从西面的右银台门进来,穿过翰林院到麟德殿。
麟德殿是天子夜里处理政务并接见大臣的地方,那里也有座书房,是天子的外书房。
而其他四处宫殿区就是嫔妃们的住地了。
杨玉环和清羽的关系不错,两人住在浴堂殿,沈璃和独孤太微住在绫绮殿,还有一个沈珍珠比较独立,她带着儿子和木大娘住在温室殿。
沈珍珠被封为良媛,不过她对身份地位已经不看重了,她只想要儿子,找一个地方安安静静抚养儿子。
李邺把她带到大明宫,也主要是不想让自己儿子成为私生子。
木大娘则随遇而安,只要给她一个念佛的地方,她住哪里都行,所以温室殿不远就是明德寺,这是一座尼姑寺院,主要供奉观音菩萨,这让木大娘十分欢喜。
李邺带着家人搬到了大明宫,他并没有休息,家人各自去收拾自己的住处。
他又回到了自己朝房,他的朝房就在紫宸殿,但不在李隆基和李亨的御书房,而是在外面的一座院子里。
他回到朝房坐下,杜佑躬身道:“刚才韦相国说有要事求见。”
李邺点点头,“宣他来见!”
李邺喝了口热茶,又翻了翻桌案上的奏折,其中一份奏折引起了他的兴趣。
是工部上了一本奏折,工部在平州发现了安禄山的铁矿和冶炼地。
李邺仔细看奏折所附地图,果然是后世的迁安,矿石船运载铁矿石沿着栾水南下,到千金冶城进行冶炼。
安禄山军队装备十分精良,他最精锐的拽落河骑兵清一色的铁盔铁甲,连战马也披有铁甲。
他的兵器一部分是朝廷输送,一部分是自己打造,更重要他养军队主要靠开矿炼铁,卖到河北各地,获得大量利润。
以前的高句丽人就是专门给他采矿炼铁。
平州便是后世的唐山,著名的钢铁之城,盛产煤和铁,历史悠久,尤其迁安铁矿埋藏浅、品相高、储量大,易于开采,成为全国的四大铁矿。
工部的意思,就是想大量开采迁安铁矿,那里同时产煤,直接用煤来炼铁就方便了。
用煤炭炼铁,到宋朝时才全面推广,唐朝时是部分用煤冶炼,大部分还是用木柴,但木柴消耗太大,炼一千斤生铁要八千斤木材,所以唐朝森林砍伐得非常严重。
李邺当政后,他强力推行了三个转变,一个木器向铁器转变,一个木燃料向煤燃料转变,再有一个便是麻向棉的转变。
这时,李邺想到一个问题,他过两年准备去天竺攫取铁矿,肯定要在当地炼成生铁后再运走,但天竺有煤吗?
好像有不少,而且都是露天煤矿,但品质比较差,不过可以试一试,如果不行就把矿石运到南洋冶炼,苏门答腊岛上就有高品质的煤矿。
不过古人有言,‘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意思就是背着柴禾到百里外去卖,运粮食去千里外售卖,获得的微薄利润连运费都不够,得不偿失。
所以把铁矿石运到南洋去冶炼,确实有点得不偿失,还是要想办法在天竺本地冶炼。
这时,从事在门口禀报,“韦相国来了!”
“请他进来!”
李邺随手在工部的奏折上画了一个圆圈,表示准奏。
奏折放到篮子里,还要记室参军杜佑盖摄政王印后才能生效。
这时,韦见素匆匆进来,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相国免礼,请坐!”
韦见素坐下笑道:“殿下今天乔迁新居,感觉如何?”
李邺笑着摆摆手,“我还没有感受呢,估计差不多吧!和兴庆宫没有什么区别。”
“人多了,规矩恐怕也会多一点。”
“这个倒是!”
“另外,我们所有官员都希望殿下多纳嫔妃,殿下这一脉太薄弱了,对社稷不利啊!”
李邺点点头,“这个慢慢来吧!不急这一时。”
韦见素取出一份奏折递给李邺,笑道:“这是政事堂草拟的六个年号,最终的年号由殿下决定。”
年号当然有表达的深意,像武则天的年号经常换,其实就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李邺之前已经向政事堂表达了自己的意念,‘吉庆呈新,中兴社稷’,年号就要根据这个意义来决定。
李邺打开奏折看了看,一共五个备选年号,嘉庆、嘉兴、仁和、天兴、隆庆,他一眼就看中了‘嘉兴’,虽然这是一个地名,但却也是他最理想的年号。
第1300章 最后警告
李邺倒没有急切做出决定,他把奏折合上笑道:“我考虑考虑!”
韦见素又微微欠身道:“启禀殿下,微臣还有一事禀报!”
“相国请说!”
韦见素缓缓道:“是关于废奴制,这几天出现了很多动向,有积极的动向,但也有让人警惕的风头。”
李邺点点头,“都说说看!”
“首先是裴尚书,他家已经开始去奴,动作很快,也很彻底,郭子仪家也开始了,然后苏家和杨家据说也开始废奴了,这两天有十几位大族家主来找我,都在打听废奴的消息。”
“那相国怎么说?”
“我当然告诉他们,不要妄听传言,一切以法令为主!”
李邺点点头,“这样说没问题,但我不解,废奴的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
韦见素笑道:“这种涉及无数人切身利益的事情,怎么可能保得住秘密?应该在政事堂议事之前就传出去了,否则没有那么快。”
“说说让人警惕的风头吧!”
韦见素点点头,“还是有关废奴,有人又开始串联,准备用集团的力量来对抗废奴。”
李邺冷冷道:“还是宗室?”
“一点没错,宗正寺卿李系告诉微臣,有宗室子弟向他告密,宗室有人在秘密串联,想掀起一场大规模的反对废奴运动,据说和李岘、李琳有关,殿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李邺明白韦见素的意思,距离自己的登基大典还有一个月了,还是有人不甘心,想利用废奴事件最后搏一把。
“我知道了,辛苦相国继续筹办典礼,这件事我会让内卫盯住。”
韦见素起身告辞走了。
李邺在房中负手踱步片刻,他需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片刻,他对从事道:“宣内卫李都统来见我!”
虽然他承诺过,不用内卫监视大臣,但他办不到,如果没有内卫,李璘集团、李瑀集团根本不可能那么容易铲除。
不多时,李成华匆匆走进摄政王官房,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李邺缓缓问道:“据说最近宗室有串联现象,你们发现了吗?”
“有了一点苗头,大该是从前天开始,前天和昨天,大概有七名宗室去拜访了宁王。”
宁王李琳是目前唯一一个仍保留亲王爵位的宗室,李邺保留他,也是不想彻底和宗室翻脸,一旦翻脸,那就是屠杀了。
“李岘也是其中之一吧!”
“他是第二个去的宁王府。”
“是谁把他送出府门?宁王吗?”李邺又问道。
李成华摇摇头,“不是宁王,是宁王的一个幕僚,卑职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是叫冷月先生吧!”
“对!就是这個人。”
李邺点点头,“这个人我认识,人还不错,你去和他谈一谈,请他转告宁王,宗室皇族已经站在悬崖边上了,再走一步就会粉身碎骨,告诉他,这不是忠告,是警告,等我下手的时候,就别怪我言之不预!”
“卑职遵令!”
“然后我让你查李岘的事情,有进展了吗?”
李成华点点头,“有点眉目了,但卑职要抓住证据才行。”
“要尽快!”
李成华躬身行一礼,匆匆去了。
李邺重重哼一声,他原本不想收拾宗室,可如果这帮人一再犯贱,那就别怪他心狠手辣。
黄昏时分,平康坊内人头涌动,热闹异常,自从唐军扫除藩镇,收复幽州后,天下人心大定,很多拼命存钱避灾的富裕人家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重新享受生活。
大量钱财重新流入市场,长安的商业再度繁华起来,平康坊是最能体现大唐政局的窗口,如果平康坊冷清,那就说明大唐政局动荡,经济凋敝。
如果平康坊繁荣热闹,那就说明大唐形势蒸蒸日上,在走上坡路。
现在平康坊已经没有坊墙了,长安城也取消了宵禁,基本上每家酒馆、青楼都营业到凌晨,酒客和恩客们也都吃饱喝足,玩乐尽兴,半夜才离去。
此时,平康的安国大酒楼内灯火通明,每一间雅室内都坐满了宾客,欢声笑语,喧嚣热闹。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