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晟冷笑道:“相信历史绝不会再重演,我虽然只率五万军队南下,却有着强大的武力,颠覆南诏人和吐蕃人想象,如果他们识相,早点投降,或许能免除灭国之忧!”
中午时分,参谋郑绪匆匆找到了李晟,“参见将军!”
郑绪就是张立的幕僚门客,南诏清平官郑回的侄子,之前就是他在政事堂作证,他被李晟任命为幕僚参谋,随军南下作战。
李晟正在看地图,他指着地图笑道:“怎么太和城标识是都城,羊苴咩城也是都城,到底哪个是都城?”
郑绪躬身道:“太和城是都城,羊苴咩城是一座新城,它虽然不是都城,但王宫、官署和驻军都在羊苴咩城,人口也是羊苴咩城最多,所以羊苴咩城才是事实上的都城。”
“原来如此!”
李晟又笑问道:“那里四五月份气候如何?我看诸葛亮攻打南蛮的记载,渡过泸水后满地瘴气,到处都是原始森林,汉军极为不适应。”
郑绪连忙道:“那是蜀汉时期了,差不多过去一千年,完全不是一回事,南诏人口众多,若都是原始森林怎么养活?现在那边除了山区外,平原地区都是农田,也是一个个小城和村落星罗棋布,不过卑职确实要提醒将军,那边天气湿热,让人很不舒服,如果不适应的话,真的很容易生病。”
李晟点点头,“我知道,第一次大唐和南诏战争,就是因为唐军不适应天气,大部分都生病了,有什么办法避免吗?”
郑绪连忙道:“这就是卑职准备向将军建议之事,如果将军要渡泸水进入南诏腹地,那必须要配备药物,据卑职所知,汉族商人去南诏都事先准备了药物,去那边身体不适,吃点药就好了。”
李晟最担心就是士兵不适应气候,听说有药,顿时大喜,急问道:“在哪里有药?”
“卑职认识一个药铺掌柜,卑职可以去问问!”
“我和你一起去!”
李晟满怀希望,带着曲环和行军司马李苗跟随郑绪来到了越嶲县内的一家药铺内,这是一家汉人开的药铺,叫做百草药铺。
听说唐军主将来了,药铺掌柜连忙出来迎接,把李晟一行请到里间就坐。
郑绪笑道:“大军南征,需要防湿热之药,上次掌柜给我推荐那几味药,再给将军介绍介绍!”
掌柜点点头,“将军稍等片刻!”
掌柜跑去拿药,不多时,拿来几种药,放在桌上笑道:“这是商人们最喜欢的云南三宝,一個防中暑和瘴气的醒脑丹,另一个防毒虫的百毒散,还有一个是防湿热导致胸闷难受的去湿贴,其他还有防蚊虫叮咬的艾草包等等。
这里最受欢迎的就是百毒散和去湿贴,尤其是去湿贴,它是膏药,贴在后背上,整整一天一夜身体都很通透,商人们都叫它神贴。”
李晟大喜,“这三种药有多少?”
“小店都是一套卖的,一套三种药,能用二十天,五百文一套,如果量大还可以便宜。”
李晟大喜,“我要十万套,能搞到吗?”
掌柜吓得差点趴下,“将军太吓人,小店说的量大是指一两百套,小店全部存货只有几百套,一千套都拿不出来!”
李晟笑道:“我知道你不会有,但你告诉我,有没有办法?”
掌柜苦着脸道:“药材倒是足够的,但没有那么多人手啊!把全县的药师集中起来做,也要做一年才行。”
曲环忽然道:“人手问题不大,把药材和配方给我,我可以动员剑南各州各县,还有山南西道的各州各县,一两个月就能完成,快一点一个月就可以了,”
这是个好办法,李晟随即对行军司马李苗道:“你负责搞到配方和药材,立刻送去成都,曲江军会交给官府安排制药!”
“卑职明白!”
李晟又问掌柜,“确实能买到足够的药材吗?”
掌柜点点头,“我们越嶲县就是最大的南诏药材集散地,南诏过来的药材大量囤积在我们这里,然后贩卖到巴蜀、长安和南方各地,上百座仓库里都堆满各种药材,要多少有多少!”
“配方呢?容易搞到吗?”
掌柜笑道:“将军不用担心,这些都是常备药,不是什么秘方,配方每家店铺都有,我可以分文不取提供给将军。”
李晟点点头,“你店里的云南三宝,有多少我全部买了。”
李晟可以让大军等一等,但斥候需要这种药。
去湿热的药材要过泸水后才需要用上,攻打南面会川府不用。
备药的任务交给司马李苗,李晟随即率领五万大军挥师南下,目标是泸水北岸的会川都督府。
会川都督府就是今天的会理县,是南诏的北大门,同时也是南诏军队向北袭扰唐朝的据点,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从会川向西可以前往剑川都督府,一旦唐朝渡过泸水进入南诏,吐蕃军就会迅速从剑川杀来,占领会川府,切断唐军的退路。
此时,会川都督府约有南诏和吐蕃联军约两万人,对唐军的到来严阵以待。
目前南诏国内也是有几大派系,首先是南诏国王阁逻凤,他属于中间派,一方面他和唐军两次大战,杀死唐军数十万人,他对大唐极为害怕,所以毫不犹豫拥抱吐蕃。
但随着吐蕃对南诏压榨日趋沉重,阁逻凤又想借唐朝的力量摆脱吐蕃,所以他在几年前立南诏德化碑,表明自己叛唐是迫不得已,他愿意和唐朝修好。
李邺登基,阁逻凤又特地派使者前去祝贺,他想借李邺登基这个机会,缓和与大唐的关系。
清平官郑回是对唐友好派,极力劝说阁逻凤对大唐友好。
不过南诏有六个清平官,也就是六个宰相,郑回只是其中之一,他的力量还是不够,对唐强硬派还是占了南诏主流,尤其有吐蕃在后面支持强硬派,光靠郑回一人有点独木难支。
对唐强硬派中,又以世孙异牟寻为代表,他年轻气盛,野心勃勃,主张夺取剑南南部的所有土地。
所以发生南诏军袭击唐朝探矿队绝非偶然事件,可以视为国王阁逻凤派使者去祝贺李邺登基后,强硬派所采取的对冲措施。
但也正是南诏吐蕃联军对唐朝探矿队的袭击,引发唐王朝对剑南南部安全的担忧,也就导致唐朝借此机会出兵南诏,坚决维护剑南南部的安全。
第三次大唐和南诏之战也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第1327章 火攻会川
五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汉人欢欣雀跃,拥戴朝廷大军到来,南诏官员和百姓望风而逃。
这天上午,唐军距离会川府不足五十里。
此时,李晟已得到斥候从多方打听到的消息,会川府大约有军队两万人左右,其中有吐蕃军,人数在三四千左右。
李晟同时得到了关于城池的详细情报,会川城是唐朝修建来防御南诏,在十年前南诏又进行了翻修,城池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光护城河就宽达十丈。
不过县城并不大,县城内的房屋十分密集。
城内的百姓基本上九成都是南诏人,唐朝百姓逃的逃,死的死,所留下的唐朝建筑也基本上被铲除,换成南诏人的民居风格。
南诏人的建筑风格,李晟一路上已经见得多了,官道两边都是,基本上都是竹木结构架空房屋,看起来倒是很简洁舒服,通风好,也比较凉快,但这种建筑最怕一样东西,那就是火。
李晟已经有了作战方案,他当即下令军队原地休息,扎下一座行军帐。
李晟随即派人将副将曲环请来,不多时,曲环赶到行军帐,躬身施礼道:“将军找我?”
李晟点点头,指行军帐内的沙盘道:“我们目前距离会川县还有五十里,一旦敌军撤离,吐蕃军必然会沿这条官道撤往剑川府,将军可率本部一万军队在半路截杀,务必全军,不留战俘!”
“卑职遵令!”
曲环接过军令去了,李晟又对大将韩秋道:“敌军大败,必然逃往江边渡河,将军可率五千骑兵先一步到江边清理接应军队,一旦敌军败退,你立刻北上拦截,我也会在后面追杀。
“遵令!”
韩秋也带着五千骑兵绕道先行,李晟随即喝令大军再度出发,浩浩荡荡杀向会川府。
这次李晟率领五万大军南下,另外还有两万头骆驼。
五万大军中有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兵,曲环带走了一万步兵,韩秋带走了五千骑兵,李晟手中还有两万步兵和一万五千骑兵。
当天晚上,大军抵达了会川城。
会川都督是阁逻凤的次孙凑罗栋,他也是唐朝探矿队被袭击的始作俑者。
凑罗栋年约二十五六岁,他看到的大唐都是虚弱、无能、内斗,加上他又是王孙,渐渐养成了他极为骄慢的性格。
他从骨子里看不起唐军,所以当他得到消息,五万唐军南下杀来,他一点都不在意。
清平官尹仇宽劝他把军队百姓撤退到泸水以南,他却傲慢道:“我有坚固的城池,有猛虎一般的一万弓箭手,唐军有什么?他能攻过十丈宽的护城河?”
他一口回绝了要求他撤军的建议,不过在尹仇宽再三请求下,他终于同意可以把百姓撤走,没有了百姓,他可以甩开膀子和唐军大战。
一连几天,数万会川城的百姓被撤离到泸水以南,城内渐渐空虚,只剩下不愿撤退的一万余百姓以及一万七千南诏军和三千吐蕃军。
吐蕃军主将叫论德灵,是吐蕃剑川都督的乞藏遮遮的副将,他率三千人配合南诏军守会川。
所以当尹仇宽劝说凑罗栋撤退时,论德灵却在背后怂恿凑罗栋对抗唐军。
他一句话就超过了尹仇宽苦苦劝说的几百句话。
“王上之所以看不上使君,源于使君尚无军功建树,若不战而逃,让王上怎么看?让南诏军民怎么看?”
这一句话就让凑罗栋下定决心和唐军决战到底。
皎洁的月光下,唐军三万五千人抵达了会川城外三里处。
这次唐军没有携带任何大型攻城器械,只携带了两架大型投石机,拆散了携带,在攻城时再临时拼装。
李晟站在高处,打量着不远处的会川城,城墙确实高大坚固,但那又如何?
城内竹木房屋密集,夜风强劲,正是火攻良机。
他当即下令道:“传来五千重弩手准备出战!”
五千重弩手携带了两千五百部大黄弩,准备用来射箭雷,不过攻打会川城李晟并不打算使用火雷,以免打草惊蛇,他打算使用火药箭,向会川县城纵火。
大黄弩为七石重弩,靠一个人是拉不开,必须两个人躺下一起用脚蹬上弦,它能将一支三尺重箭射到七百步外,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
距离城池约两百步,这里是安全距离,南诏弓箭的距离最远也只有一百五十步左右。
五千骑兵分列成五排,每排五百人,两人一组,他们在嘉州已经训练了一个多月,早已得心应手。
唐军每一组重弩士兵甩燃了火折子,将火折子插在地上,每支火折子的燃烧时间可让他们射出五支箭,足够用了。
唐军刚到就进行了部署,城头上守军也慌了,两万大军纷纷上城防守,紧张望着两百步外的唐军。
凑罗栋盯着下方的唐军,对方在自己弓箭的射程之外,不好办,但他们在干什么?
南诏大军将刘沙罗低声道:“殿下,这应该是唐军的重箭,射程极远,他们的目标不是我们,而是县城!”
凑罗栋心中一惊,连忙回头向城内望去,他当即令道:“所有百姓全部撤到南面去!”
但来不及了,他的命令刚下达,唐军就开始发射了。
一名名士兵用火折子点燃了火绳,两千五百支火药重箭同时发射了。
嗤嗤燃烧的箭矢如疾雨般射上天,迅速越过城头,铺天盖地向城内射去,南诏人房子的顶部都是干草,被火药箭点燃,开始迅猛燃烧起来。
火药箭最大的优势就是纵火,火焰喷射,燃烧时间长,很容易将竹木点燃。
凑罗栋眼睛瞪大了,竟然是火箭飞进城内,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唐军居然用了火箭。
紧接着第二轮两千五百支火药箭呼啸射来,再次点燃了更多的竹木楼,整个县城北部全部燃烧起来,没有撤走的南诏百姓吓得纷纷向南面奔逃。
但火借风势,到处是点燃的茅草在飞扬,越来越多的竹木房屋被点燃,大火已经燃烧到县城一半了。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