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紧接着是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火药箭先后射出,整個城内烈火滔天,浓烟滚滚。
所有城头上的士兵都惊得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忽然有人大喊,“仓库被点燃了!”
凑罗栋急得跺脚大喊:“快去救火,必须保住军粮!”
无数南诏士兵向仓库飞奔而去,就在这时,有士兵跑来禀报,“殿下,吐蕃军开西城门撤退了!”
凑罗栋一下子惊呆了,早上还信誓旦旦说要一起并肩奋战,现在居然丢弃他跑了,这一刻,凑罗栋整个心都凉透了。
大将军刘沙罗急道:“殿下,唐军还没有完全部署完成,所以吐蕃人抓住机会跑了,我们也赶紧撤吧!等唐军部署好就来不及了。”
凑罗栋又看一眼仓库,仓库已经被滔天大火吞没了,没法救了,没有了军粮,他们也支撑不了三天。
又看了看城内,唐军射出了五轮火箭,整个会川城内已是一片火海,上万百姓在南门处哭喊着要求开门逃命。
“殿下,下令撤吧!”所有将领一起大喊。
凑罗栋心在滴血,他只得长叹一声,“开东城门,传令全军撤退!”
南城门开启,上万百姓蜂拥逃出城去,东城门也开启了,一万七千军队仓惶撤退。
李晟早已得到消息,吐蕃军他不管,有曲环收拾他们。
他当即下令道:“传令一万五千骑兵追击,杀无赦!”
唐军一万五千骑兵发动了,在皎洁的月光下疾速向南追杀,南诏士兵顿时大乱,争先恐后逃命。
但他们跑不过唐军骑兵,很快被骑兵追上,唐军骑兵一路斩杀,毫不留情,也不接受投降,全部杀无赦,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很多逃亡的南诏百姓也死在乱军之中。
凑罗栋心惊胆,斗志全无,数十名亲卫骑兵保护着他一路狂奔,天快亮时,他们渐渐抵达泸水,忽然有从泸水逃来的士兵大喊,“殿下,南面有唐军骑兵,渡口的两千士兵全部被杀!”
凑罗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眼看着南面黄尘滚滚,杀来一支军队,亲兵首领当即立断,他立刻兵分两路,带着大部分亲兵簇拥着假王爷向东面小路逃去。
而凑罗栋和几名亲兵脱去盔甲,逃向不远处的村庄,他在赌唐军不会烧杀劫掠,他就能逃过这一劫。
第1328章 惊闻漏洞
曲环率领一万军队就埋伏在会川城以西五十里的官道旁,这是一个绝佳的伏击地点,一面是悬崖,下面是滔滔泸水,另一面是高山,森林密布,中间只有一条宽约数丈的官道,这一段路足有二十几里,只要被包围,插翅难飞。
三千吐蕃士兵从会川城逃出,一路向西逃跑,中午时分,又累又饿的吐蕃士兵终于出现在这条官道上。
三千士兵正吃力地奔跑,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巨响,只见几棵大树倒下,拦截在官道上。
不等他们反应过来,山上响起一阵梆子声,顿时万箭齐发,强大的弩箭射穿了吐蕃士兵的皮甲,官道上一片惨叫,吐蕃士兵纷纷中箭倒地,一万支箭对三千士兵,完全是压倒性屠杀。
仅仅两轮箭后,原本三千的军队,只剩下几百人还在狂奔,而且大部分都中箭挂彩。
第三轮万支箭矢密集射向奔跑的几百人,最后一片惨叫后,官道上安静下来,只剩下痛苦的呻吟声。
曲环一挥手,一千多名唐军士兵冲下去,用长矛将受伤未死的吐蕃士兵全部刺死,三千多具尸体抛进了滚滚的泸水之中。
韩秋的五千军队不仅杀死驻扎在泸水岸边的两千南诏士兵,同时也攻占了极为重要铁索桥,保住了唐军主力进入南诏腹地的重要通道。
但李晟并没有急于南下,大军驻扎在会川城,耐心等待药物的到来。
长安,政事堂的小范围调整结束了,韦见素再留任一届右相中书令,张立以及其他辅相也继续留任,除了李泌,李泌出任浙东道、福建道两道观察使兼福州刺史,原福建道观察使张平出任岭南道观察使兼广州刺史。
刘晏上位出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由工部尚书萧华接任,礼部尚书张镐改任黄门侍郎,主管白虎堂。
刑部尚书裴遵庆改任礼部尚书,独孤烈和段秀实都继续留任原职不变,御史大夫颜真卿入相,出任刑部尚书。
随着政事堂的稳定,朝局也迅速稳定下来。
三月,一年一度科举即将拉开序幕,今年的科举堪称空前绝后,近十万士子齐聚长安,争夺一百二十个科举名额,其中进士科六十人,明经科四十人,算学科二十人。
这里的算学科特殊一点,需要在工学院以从九品工事郎的身份带俸进修五年,五年后直接升为从八品上阶,这比进士科和明经都要好。
进士科考中授官是正九品上阶,明经科是正九品下阶,五年后进士科官员升一级为从八品下阶,明经科官员升一级为正九品上阶。
都要比算学科官员的从八品上阶要低一点。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这样按部就班升官,大部分人都会有跃升的机会,直接从八品跳到七品,否则一级有正从上下四个等级,要熬到什么时候去?
甚至有的人政绩突出,或者后台很硬,就会连升数级,做官十年后就升为刺史。
距离科举很有两天,李邺应礼部尚书裴遵庆的要求,紧急召开了政事堂议事。
圆厅内,裴遵庆起身对天子李邺道:“启禀陛下,这一届参加科举的人数为十万四千五百人,长安已经住不下了,不得不分流其他县份,但录取一百二十人还是从前两三万考生时定下来的,大概两百人录取一人,现在已经突破十万人,再用一百二十个名额确实太少了,差不多快一千人争夺一個名额了。”
李邺点点头,对刘晏道:“关键是吏部这边能拿出多少名额?”
刘晏苦笑一声道:“现在各个亲王府、公主府都撤销,还有节度府改都督府,大量官员要转职,几年都不用举行科举了,如果现在还要再增加官员,那就只能开源!”
“如果开源,相国这边有方向吗?”李邺回头问韦见素。
韦见素点点头,“就是上次微臣和陛下谈过的,辽东新州县、教育和农业,这三个开源方向。”
李邺沉思片刻道:“除了这三个开源方向外,朕一直还有一个想法,要扩大朝廷对县一级的掌控,现在每个县都有官、吏、差、役四级官,而朝廷对县只管到令、丞、尉、簿四名官员,到吏这一级朝廷就完全失控了,这也就意味着权力的失控。
朕考虑,能不能把吏这一级定为从九品下阶,纳入吏部的管辖范围,各位觉得如何?”
在坐这些高官都是人精,一听便明白了,天子这是要一箭双雕,一是要增加官员人数,二是夺权。
从汉朝到现在,各县吏一级官员都是地方豪门世家掌控,也显示了地方豪门世家对县级权力的影响。
历朝历代并不是不想管,主要距离太远,朝廷有点鞭长莫及,同时也会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所以朝廷反复考虑,都没有把朝廷权力下沉。
但天子显然早就有这个考虑了。
裴遵庆率先反对,“陛下,县吏升级牵涉太大,关系到无数地方豪强的利益,陛下损害了地方豪强的利益,必然会引来对抗,导致我们很多措施都无法真正推行下去,微臣建议陛下慎重考虑。”
颜真卿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军政议事,但并不怯场,他立刻道:“陛下有这个想法是好事,现在朝廷很多措施难以推行,或者推行下去就变味了,根本原因还是朝廷对县的掌控弱了一点。
比如户税认定,其中有一条,如果已缴纳了户税,那么田税可免,这就导致很多豪强地主为了逃田税,他就让县衙认定自己家里只有一子,象征性交几贯钱户税,几十贯甚至上百贯的田税却逃掉了。
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做,因为认定户税的县吏是他们推荐的人,这些县吏根本不怕被免职,免了一个,豪强地主再推荐另一个。
县令可以把责任推给手下县吏,他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装作不知情,这样给朝廷带来多大的损失?
所以一定要把县吏任免权掌握在朝廷手中,县吏不敢这样肆无忌惮造假了。”
李邺眉头一皱,“颜尚书说的是哪里的事情?”
颜真卿躬身道:“是河东道的事情,是之前有人举报,御史台还在调查核实,估计很快就有调查报告给陛下!”
李邺点点头,“大家继续说!”
户部尚书萧华道:“陛下,大唐一千五百个县,就算平均一个县提拔四名吏为官,那就新增六千名官员,每人每月五贯钱俸禄,一个月就三万贯,一年不到四十万贯,从财政上考虑,但朝廷倒是可以负担,但问题是,现在的文吏怎么办?”
韦见素摆手道:“这个倒问题不大,可以一步步来,先把年纪大的退仕,然后不再增加新人,用科举士子去填补,但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和地方豪强肯定会有冲突,如果殿下一定要做,微臣觉得可以试点一年,在关中试点,把从九品下阶提升为从九品中阶,把两名一级吏提升为从九品下阶。
然后增加一个学正和农正,也是从九品下阶,这样每个县就新增四个名额,如果把州学的助教也升为从九品下阶,而把县学的助教升为一级吏,这样就解决了今年科举扩招的名额。”
还是韦见素稳重,李邺很赞同韦见素的思路,他点点头问刘晏道:“按照韦相国的思路可以增加多少名额?”
刘晏想了想道:“回禀陛下,如果只是关中试点,增加学正和农正两个从九品官职,保证能有八十个新增名额左右,但一级吏提升等级,涉及到目前在任官员,不能肯定有多少?”
李邺便一锤定音道:“一级吏就暂时不考虑,只确定学正和农正,今年录取名额一共为两百人,增加的八十人都列为明经科。”
第1329章 触怒龙颜
韦见素匆匆来见天子,今天政事堂议事天子提出的这个县吏升级方案没有事先和他商量,这让韦见素很意外。
李邺知道他要来,便微微笑道:“请坐!”
他又对韦皋道:“去把张相国也请来!”
李邺对韦见素笑道:“县吏升级虽然没有事先和相国商量,但相国也不用恼火,最后不是没有施行嘛!朕抛出来只是想试探一下大家的口风,也并没有说要立刻推行。”
韦见素点点头,“陛下有这个想法是对的,当年武则天也是打算升级县吏,但很快各地大云寺就传来失火的消息,她投鼠忌器,升级县吏只好不了了之。”
“意思是,韦相国同意县吏升级?”
韦见素缓缓道:“微臣只同意一半,一级吏可以升级,二级吏则不能动,这也算是照顾到了地方豪强的利益,不能真把他们的利益一撸到底,那会出大事的,另外,微臣还是坚持,先在关中试点一年,如果行得通,就在各地推广。”
县吏中的一级吏,是指两名押司和学正,两名押司分管六曹,而六曹、捕头和牢头则属于二级吏,二级吏和地方豪强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事实上,能拿下一级吏,朝廷就算大胜了。
李邺点点头,“相国写一个详细方案,朕好好考虑一下!”
这时,张立匆匆赶来,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李邺便不再谈县吏之事,他取一份奏折道:“这里是户部关于废奴令的初步草案,朕仔细看过了,总得来说很不错,有很强的操作性,但这里面只提到奴隶,没有提到贱籍,比如提到了官奴转化为平民,但官奴中的教坊和乐师怎么办?如果他们都转化成平民,那和目前存在的贱籍又怎么区分?还有罪犯问题,很多被流放的罪犯都是没为官奴才流放,他们又怎么处理,草案上也没有写。”
贱籍主要是指沦落风尘的人,娼妓、皮条客、舞姬、歌女、乐姬、乐师等等,她们社会地位很低,年老色衰后往往嫁给商人,或者内部消化,乐姬最后都嫁给乐师,
或者给有钱人做小妾,这还是运气不错的。
张立负责废奴之事,他问道:“依陛下的意思呢?”
李邺缓缓道:“依朕的意思,索性趁这个机会,彻底废除贱籍、商籍、军籍和罪籍,都统一称为平民。”
张立沉吟一下道:“但事实上,人们对风尘女人存在着很强的歧视,认为她们低贱。”
李邺摇摇头道:“百姓歧视那是民间之事,但官府不能歧视,律法上不能歧视,张相国啊!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都是朕的子民,难道朕的子民还有谁高贵,谁低贱的区别吗?”
张立脸一红道:“微臣明白了,是微臣没考虑清楚,把官府的治理和百姓的喜好混淆了。”
李邺把草案递给他,“修改完后政事堂再讨论一下,如果政事堂通过,朕就批准了!”
实际上,现在拿出的草案只是废奴令的第一步,首先是取消大唐各地的奴隶市场,其次各地官奴全部转为平民,再其次,十六岁以下的奴隶全部要转为平民,十六岁以上则是下一步的事情。
废奴令也要一步一步来,可一但颁布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不执行或者阴奉阳违将被问罪,杖一百并流放三千里。
谏院会派出大量官员去各地巡视,接受百姓投书举报,一但出现举报,内卫就要介入了,一但确定,内卫将直接抓人,如果涉及官员,就会通知监察御史。
可以说环环相扣,以保障废奴令得到切实执行。
李邺把草案给了张立,但并没有让他们退下,他话题一转道:“今天颜尚书举的例子,两位相国怎么看?”
韦见素心中暗暗苦笑,他知道户税改革是天子最关注的法令,任何人敢弄虚作假都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在政事堂上天子没有表态,但他心中肯定早就怒火万丈,绝对不会放过此事。
韦见素叹口气道:“殿下,这些小民不懂天子意志,只是想占便宜,虽然犯错,但请求殿下饶他们一命!”
李邺没有立刻表态,又问张立,“张相国认为颜尚书的描述是真的吗?”
张立缓缓道:“微臣出身低层小吏,很了解低层的情况,这种事情发生很正常,没有发生才奇怪,估计不光是河东道,几乎所有地方的士绅豪强都在利用这条漏洞。”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