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794章

作者:高月

  众人纷纷怒道:“杀千刀的契丹狗,欺人太甚,大将军,你说怎么办?我们听你的!”

  任天岭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任天岭又道:“当初投降契丹实在是没有选择,这个是背信弃义,冷酷无情的部落,我也提出了明确的条件,契丹必须帮我们复国,契丹也答应了,现在想来,完全就是一种欺骗,如果契丹真想帮我们复国,为何还要和日本军结盟?

  我无法容忍契丹人的欺骗,所以我想到了另一个方案,投降唐军,但我要得到你们的支持!”

  众人纷纷表态同意,唐朝本来就是他们的宗主国,投奔宗主国,那就不叫投降,而叫归顺。

  任天岭下定了决心,对众人道:“今晚我们就把契丹军全部宰了,然后南下投降唐军!”

  耶律叔刺等了约一个时辰,渤海军终于开始集结了,这时,一名任天岭的亲兵过来道:“大将军考虑了几个作战方案,请耶律将军前去商议!”

  耶律叔刺点点头,“我马上就去!”

  嘴上说马上就去,耶律叔刺心中却有点疑虑,他刚和任天岭大吵一场,如果任天岭主动妥协的话,应该是他主动来找自己道歉并和解。

  想了想,他便对迭刺峯道:“你先带弟兄去查看渤海军的士气和队伍情况,我很快写完军报,马上就来!”

  迭刺峯没有怀疑,躬身行一礼,“遵令!”

  迭刺峯带着一千契丹骑兵,前往渤海军的军队集结地,查看他们的士气和战备情况。

  耶律叔刺焦躁不安地等待消息,忽然,远处传来一片喊杀声,他大惊失色,连忙翻身上马,向渤海军方向探望,喊杀声就是从那边传来。

  这时,奔回来两名契丹骑兵,哭泣道:“耶律将军,大事不好,渤海军造反了,迭刺峯将军和一千手下被他们包围,已经被射杀大半,迭刺峯将军身中数十箭,目前生死不知!”

  耶律叔刺大惊失色,他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立刻调转马头便逃,数十名手下紧紧跟随他。

  “都是一帮背信弃义的混蛋!”

  耶律叔刺一边骂,一边纵马向北方逃去。

  任天岭杀死了迭刺峯和一千契丹骑兵后,立刻率领大军南下,他派一名心腹先去给唐军送信,表示自己愿意率领大军投降唐军。

第1337章 虚晃一招

  士兵将一名渤海军的汉人将领被带到郭子仪面前,躬身行礼,“卑职杨岩,是渤海军中粮官,奉主将任天岭之令前来和唐军联系,我们愿意投降唐军。”

  郭子仪点点头,“欢迎渤海军旧部归唐,但有些丑话我要说在前面,第一,渤海国不可能再恢复了,但唐军会给渤海国被屠杀的死难者讨回公道;第二,渤海国将士投降后,将成为唐军,随着战争结束,将士们也会陆续解甲归田,回家重建家园;军中的高级将领会前往长安演武堂进修,成为大唐天子的臣子。

  请转告任将军,就以上三点,如果能接受,明天上午,唐军接受渤海军投降。”

  杨岩点点头,“卑职明白了,立刻回去转告。”

  郭子仪淡淡一笑,“还有最后一点,如果不接受我的三个方案,不愿投降,那最后不要和唐军作战,去北方吧!我们这才北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渤海国讨回公道,如果反而和渤海国的军队打起来了,会让天下人耻笑!”

  杨岩深深行一礼,匆匆告辞走了。

  张典竖起大拇指赞道:“老将军最后一句话高明!”

  郭子仪笑了笑道:“其实他们已经没有选择了,给他们一个台阶,至少保住他们微薄的尊严吧!”

  杨岩赶回去给任天岭和众将说了郭子仪的要求。

  任天岭半晌长叹一声道:“王族都被杀光了,再建渤海国已经无从谈起,各位,我们还是务实一点吧!”

  众人心中激动,纷纷道:“只要能为我们被杀死的父母妻儿报仇雪恨,我们都愿意为大唐之臣!”

  这些将领的父母妻儿都在京城,包括任天岭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死在日本军队的刀下,要不是他们军粮断绝,他们也不会投降契丹,此时家仇国恨一起涌上心头,众人一致接受了郭子仪的三個条件。

  次日上午,在辽阔的草原,两支相对列阵,一队队渤海国军向唐军走来,他们将盔甲和兵器放在中途草地上,赤手空拳走来,随即被唐军骑兵领去另一块空地上,那边有蒸好的肉汤和馒头,每个一碗汤,两个馒头,都坐在草地上吃了起来。

  任天岭带着六名大将走上前,单膝跪下抱拳道:“卑职渤海国故将任天岭率领手下归顺大唐,愿为大唐皇帝陛下的子民!”

  郭子仪连忙道:“任将军快快请起,相信大唐绝不会辜负六万将士!”

  接受了六万渤海军的投降,唐军便没有再继续北上,这时,郭子仪已经得到消息,契丹各部已暂时放弃松漠府,迁徙去了北方。

  郭子仪便暂时率军返回柳城。

  契丹可以放在最后,等唐军平息辽东各部后,最后再讨伐契丹。

  他随即兵分四路,命令南霁云率三万军前去征讨新罗,又命张典率五万军南下征讨奚部,马璘率五万大军继续守柳城县,郭子仪则率包括六万渤海军在内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渤海国。

  四月中旬,大量药物送到了会川城。

  李晟命令曲环率领两万军队守会川城,防御吐蕃军对会川城的袭击,李晟则亲自率领四万大军渡过泸水,杀进了姚州。

  姚州是唐朝的称呼,在天宝前期,姚州改为云南郡,治所在安宁城,安宁城就是今天的昆明旁边。

  格局就很清晰了,唐朝设云南郡,朝廷管辖的地方在滇池一带,而南诏部落在大理,天宝九年云南太守张虔陀激化了民族矛盾,逼南诏造反,攻克安宁城,杀死张虔陀。

  当然,后来人都甩锅给张虔陀,认为他贪婪好色,逼反了南诏王阁逻凤。

  实际上,历史哪有这么简单,说到底还是利益争夺,南诏越来越强大,人口越来越多,对盐的需求极大,而云南的盐井是控制在朝廷手中,朝廷通过贩盐获利极大,但在南诏看来,这就是朝廷对他们的盘剥,双方矛盾日益加深。

  这时,吐蕃伸手进来,在背后怂恿并支持南诏,也正是在吐蕃的支持下,南诏王阁逻凤借口妻女被辱,起兵造反。

  如果没有吐蕃的支持,一个小小的西南部落怎么敢和庞大的大唐帝国对抗。

  说到底,南诏问题还是大唐和吐蕃对西南地区的争夺,

  唐军进入弄栋节度府,便已经接近南诏的腹地了,弄栋节度府就是今天的楚雄地区,最重要县城是姚城县,现在叫弄栋城。

  弄栋节度府是南诏都城羊苴咩城的东大门,由大军将蒙成进率领。

  蒙成进就是南诏王阁逻凤的兄弟,他率领一万军队镇守弄栋城。

  实际上,在唐军占领会川城后,南诏便进行了战略收缩,当然,这也是南诏的一贯招数,而且屡试不爽,一旦唐军南下,他们就把所有军队全部集中到羊苴咩城附近,然后利用优势兵力和远道而来唐军决战,同时要求吐蕃出兵,攻打会川城,切断唐军的后勤重地以及退路。

  最后再利用湿热的气候和艰险的地形来疲惫唐军,一旦唐军军心浮动、士气低迷且身体疲惫,南诏军就开始和唐军决战了。

  蒙成进还担负另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诱敌深入,把唐军主力引入地形复杂,重兵集结的羊苴咩地区。

  这天下午,唐军抵达了弄栋城,这里的天气确实很湿热,虽然才四月份,但每个士兵都是一身汗,好在每个士兵的肚脐上都贴了湿热贴,加上补水及时,身体都能适应这里的气候,每人还配备一个艾草包,用于防蚊,效果还不错。

  弄栋城也就是后世的姚安县,这里四面都是崇山峻岭,中间是一片面积广阔的高原盆地,县城就坐落在一条河边,县城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稻田,

  四万大军和三万头骆驼在一片空地上驻扎下来。

  李晟远远眺望弄栋城,完全就是一座中原的县城,不过有点旧了。

  官道穿城而过,必须攻下县城,才能继续向西走。

  城头上站满了守军,根据斥候的消息,县城内的守军约有一万人。

  “传令,全军原地休息,晚上攻城!”

  唐军现在已经有五架大型投石机了,就是需要临时组装。

  士兵纷纷取水烧水,埋锅造饭,骆驼也躺在地上休息,口中咀嚼着多汁的树叶。

  城头上,蒙成进注视着数里外的唐军,他心中十分警惕,侄孙凑罗栋已经从会川府绕道逃了回来,带来了唐军的一些重要信息。

  唐军擅长火攻,会川府就是被唐军无数支火箭烧毁,这让蒙成进心惊胆战,他首先让全城百姓全部撤离,各种物资也撤走了。

  一旦唐军开始火攻,他的军队也要迅速撤离。

  “大军将,根据探子禀报,对方没有携带攻城武器!”一名手下禀报道。

  蒙成进点点头,那就对了,对方一定是用火攻。

  他当即对副将杨茂生道:“你可率八千军队先撤,我率两千军队最后撤退!”

  杨茂生连忙道:“大军将先撤,卑职率一千人守城!”

  蒙成进也只是说说而已,他是主将又是王族,当然该他先走。

  他便叮嘱道:“我们的任务就诱敌深入,你不要逞强,也不要耽误,唐军一射火箭就立刻撤退!”

  “卑职明白!”

  蒙成进随即率领九千军队迅速撤离了。

  很快,李晟便得到了斥候的消息,敌军主力撤退了,他冷笑一声,对大将韩秋道:“安排弟兄射一支箭信入城,勒令城内军队天黑之前必须全部撤退,否则一个都别想活了!”

第1338章 按兵不动

  天刚擦黑,数万唐军兵临城下,这时,李晟得到消息,城内约一千军队已经开西城门撤退,城内目前是一座空城。

  不多时,几名斥候打开了东城门,李晟随即命令两千士兵进城彻底搜查,防止敌军在城内藏匿硫磺等引火之物。

  很快,有士兵回来禀报,城内没有发现引火之物,一切正常。

  李晟这才下令全军入城。

  县城内都是南诏民居,竹木架空结构,一条小河穿城而过,又在城内分成几条支流,所有民居都逐水而居,颇为干净。

  李晟当然有他的方案,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火烧姚城县,他是想夺取姚城县,给自己军队一个休息整顿的地方。

  南诏这种湿热之地,光有药材还不够,还要给士兵充足的休息,让他们保持充足的体力,是适应气候最好的办法,尤其姚城一带是南诏少有的高原盆地,这一带方圆数百里都是良田,一直被称为南诏粮仓。

  唐军把南诏粮仓占领了,又切断了南诏和东面昆州的联系,再过两个月粮食就熟了,到时候急的不是自己,而是南诏。

  这就是第三次唐朝和南诏之战的不同,也是主将李晟的高明之处,他一改从前唐军的急切,想速战速决的心理,反而在南诏打下一个产粮之地进行休养,准备进行长期作战。

  如果他留下一万军队,长期驻扎在姚城,不到一年,南诏就会不战而溃,向唐朝投降。

  李晟下令全军入城休息,士兵们一片欢呼,他们住进了干净舒适的竹楼,通风凉快,在上风向点上艾草蚊香后,一夜没有蚊虫骚扰,一夜睡得十分香甜,早上起来精神饱满。

  清晨,士兵们又沿着田埂奔跑,锻炼体力,骆驼从会川县将粮食物资一批批送来,数万士兵就在姚城县安安心心住了下来,尽管南诏都城距离这里已经不足两百里,但唐军丝毫没有西进的迹象。

  此时南诏已是一片混乱,唐军南征,南诏各地百姓纷纷涌向羊苴咩城和太和城,城内城外都人满为患,不仅居住拥挤,而粮食消耗巨大,让百姓和官员都怨声载道。

  城外,一支队伍护卫着王孙异牟寻巡视逃难来的百姓,走到哪里都是一群百姓围住他,述说各种不方便和不满,异牟寻头都大了,只得好言安慰,终于找到一个机会,便急匆匆骑马赶回城内。

  南诏王宫内,年近六旬的南诏王阁逻凤正在听取大军将阮少丰的汇报。

  异牟寻匆匆走进大殿,躬身道:“祖父,孙儿回来了!”

  阁逻凤点点头,“你回来得正好,情况有点不妙!”

  异牟寻现在不仅是王位继承人,由于阁逻凤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便渐渐把权力移交给了他,异牟寻现在同时也是南诏大元帅,掌握军政大权。

  异牟寻野心极大,他的梦想便吞并大唐的西川和播州,建立一個和唐朝抗衡的南诏帝国。

  他也犯下了所有小国都犯过的错误,畏威而不畏德,错把大唐的宽容当做软弱。

  他掌握军权后,便提拔了军队中的强硬派,把温和派赶出军队,导致南诏军成了对大唐最强硬的势力,由于强硬过了头,他们袭击了朝廷的找矿队,杀死了三百名护卫唐军,掳走了十几官员和工匠,最终触怒了唐朝,引来了唐军的大军压境。

  不过在异牟寻看来,这次南诏的危机同时也是南诏的机遇,如果能大败唐军,乘胜北伐,席卷整个西川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