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郑回起身告辞,走出大帐遇到了闻讯赶来探望的侄子郑绪。
他连忙把郑绪拉到一边低声问道:“李将军建议我们拿出诚意,他的诚意是指什么?”
郑绪沉吟一下道:“二叔,诚意就是阁逻凤要去长安请罪,毕竟阵亡了二十余万唐军,他难辞其咎!”
“还有呢?”
“还有就是,南诏王室搬回太和城居住,最好什么财物都不要携带,不要为钱财丢了性命,这次攻打南诏,朝廷耗费了近五十万贯,如果本钱收不回来,那南诏就肯定不会存在了。”
郑回点点头,他坐上马车返回都城。
这时,大部分百姓都已经逃亡,四座城门处显得有点冷清了。
郑回的马车一路回到王宫,便立刻被侍卫带到大殿。
心急如焚的阁逻凤连忙问道:“怎么样?”
郑回苦笑一声道:“对方主将李晟唯一的明确表态,就是不会伤害南诏的普通百姓,其他他都态度不明。”
“什么意思?”阁逻凤满心焦虑追问。
郑回叹口气道:“就是他做不了住,王上的命运以及南诏的命运,都由大唐天子决定,南诏朝廷要暂停一切运转,由唐军进行军管,王爷,其实这是好事!”
“为什么说这是好事?”
旁边清平官尹仇宽道:“这就说明唐朝对南诏开战并没有冲着灭国而来,如果要灭国,早就会交代唐军主将,他也就不会再请示大唐天子!”
阁逻凤心中顿时燃起一线希望,连忙道:“那我们该怎么做?”
郑回道:“李晟给我们一个建议,要我们拿出诚意,微臣建议王上去长安请罪,微臣愿意陪同。”
清平官尹仇宽也道:“微臣也同意王上去长安请罪,微臣也愿意陪同!”
阁逻凤长长叹了口气道:“好吧!我愿意北上长安请罪,带上阿思和蒙边父子二人!”
阿思是阁逻凤的三子,阁逻凤原本就犹豫把王位传给三子,还是传给长孙?后来他决定传位给长孙异牟寻,现在长孙异牟寻阵亡,另一个孙子凑罗栋也死了。
阁逻凤没有选择,只能把王位传给阿思,然后把阿思父子也一起带去长安,蒙边是阿思的长子,阁逻凤就考虑把他留在长安做人质了。
李晟占领了羊苴咩城,下令全城实行戒严,又开始清点南诏的国库,其中的三十万贯铜钱全部赏给三军将士,其余国库内各种财物,包括金砂七十万两,白银三百万两,铜锭一千万斤,以及大量贵重药材、兽皮、象牙、宝石、香料、名贵木材等等财物不计其数。
泸水盛产金砂,后来又被称为金沙江,他们抓捕了数万汉人,成为矿奴,成年累月替南诏开采金砂和铜银矿,这些财富全部被收入国库。
可以说,除了粮食和盐以外,国库内的所有财物都将作为战利品送回长安。
而且唐军有专门的运输工具,一万三千多头大象,这是唐军俘获的战象,它们和骆驼一起,将财物驮运到泸州,再从泸州上船通过长江水运到襄阳,再到长安。
一万三千头大象留在巴蜀,出任码头搬运工。
唐军占领羊苴咩城三天后,南诏国王阁逻凤带着王后、儿孙以及十几名大臣在两千唐军的护卫下,离开南诏,前往长安,向大唐皇帝谢罪。
与此同时,唐军解救了被抓的十几名工部探矿官员和工匠,以及近四万名汉人矿奴,给了他们粮食和路费,派军队护送他们返回了各自家乡。
唐军在南诏大胜的消息通过鸽信几次辗转传到了长安,长安上下顿时一片欢腾。
大家还在等着辽东的想消息,没想到南诏的胜利消息先传来了。
这是继天宝年间两次南诏惨败后,唐军终于扬眉吐气的一次,全歼南诏国二十余万军队,国王投降。
一连几天,朝廷里的官员都在兴奋地谈论南诏之事。
对于天子李邺,他更关心自己的灭国方案是否有效,也就是少量军队携带先进的火器,是否能战胜一個中等强国。
答案是完全可以,虽然这里面有李晟个人能力问题,但曲环在会川全歼五万吐蕃军也一样证实这一点。
目前会川全歼五万吐蕃军的详细消息没有传出去,只是有些传言,吐蕃军在泸水遭遇地震,损失惨重,但具体情况,朝廷这边也在等详细汇报。
这时,侍卫在书房门口禀报,“陛下,两位相国和萧尚书求见!”
“请他们进来!”
听到户部尚书萧华也来了,李邺隐隐猜到了他们的来意。
不多时,韦见素和张立两位相国走进来,后面跟着户部尚书萧华,三人一起行礼,“参见陛下!”
“三位爱卿请坐!”
李邺笑眯眯请他们坐下,又让茶童上茶.
韦见素笑道:“殿下应该知道我们为何而来吧!”
李邺笑道:“朕知道你们肯定不是为了南诏之事而来。”
三人哈哈大笑,“陛下猜得真准!”
韦见素搓搓手道:“攻打南诏,朝廷贡献也很大,陛下可不能吃独食哦!”
李邺指指三人笑道:“朕就知道,你们这帮老财不会忘记了,鸽信上确实有记录。”
“多少?”三人异口同声。
四人对望一眼,一起仰头大笑,四人的表现确实有点滑稽。
李邺取出鸽信递给了韦见素,韦见素展开,顿时惊叹,“黄金七十万两,怎么会?”
“应该都是砂金,朕早就听说泸水及其支流盛产砂金,那边还有白银和铜,所以还有白银三百万两,铜锭一千万斤,确实很富庶,如何?按照老规矩分帐!”
老规矩就是金银对半分,一半进内库,一半进左藏库,然后铜铁归朝廷,其他珍宝归内库。
韦见素捋须欣然道:“就按照规矩吧!咱们一言为定。”
第1344章 童奴事件
萧华先告辞走了,但韦见素和张立留了下来,南诏王已经北上来长安谢罪,他们需要了解天子对南诏的态度。
韦见素道:“陛下,如今南诏已是案板上鱼肉,陛下考虑怎么处置呢?”
李邺笑了笑道:“朕想听听两位相国的意见?”
韦见素微微笑道:“诸葛亮在北伐前南征蛮夷,还是以安抚为住,但现在又不是三国时代了,渡泸水南下也不算什么禁忌,南诏也是以农耕为主,并非踪迹不定的游牧胡人,比较容易管理,所以灭了南诏,建立州县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呢!留下一个无害的南诏替我们管理各民族,微臣觉得也是一个良策,关键是要平衡得失!”
“依张相国之见呢?”李邺又问张立。
张立躬身道:“微臣认为,韦尚书意见中的无害南诏极为关键,南诏汉人不多,几乎都是夷人蛮族,有的汉化好一点,基本上和汉人无异了,但有的还处于荒蛮时代,如果朝廷直接设州县,其实并不好管,卑职还是赞成河西的都督州模式,少数民族自治,但朝廷在关键城池驻军,整体属于朝廷。”
李邺点点头,“两位说得很对,和朕的想法基本上一致,朕提出四点意见,然后政事堂按照朕的四点意见进行讨论,拿出一个方案来!”
“陛下请说!”
李邺缓缓道:“第一,原则上南诏王国可以保留,但不能有军队,军队只能是朝廷驻军;第二,恢复天宝九年以前的边界,朝廷设立姚州和昆州,任命刺史官员,管理汉人聚居区;第三,南诏继承人在登位之前,必须在长安生活;第四,朝廷可以不在南诏自治地区征税,但南诏一切矿藏归朝廷所有,包括盐井在内,南诏的盐价也要跟巴蜀统一。”
李邺提出的四条方案完全符合了唐朝利益,尤其不准存在军队这一条,实际上就排除了南诏重新崛起的可能,南诏最后成为了一个代理人,替唐朝管理南诏地区。
韦见素和张立告退了,李邺负手站在沙盘前久久不语,南诏问题是任何一個唐朝统治者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它实际上是唐蕃争斗的外延,入侵西川一直是吐蕃窥视大唐的一条线,除了陇右、河西、安西之外,西川就是吐蕃东侵的第四个点,而控制南诏就是吐蕃入侵西川的一部分。
但吐蕃对西川和南诏的投入远远不如陇右地区,这次丢掉了南诏,又在剑川损失了五万生力大军,至少十几年内,吐蕃不敢再染指西川了。
不过李邺的目光并不仅仅是南诏,他的目光还投向了更遥远的南方。
在中南半岛的腹地,那里有一片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土地肥沃,水热丰富,那片广袤的土地可以养活上亿人口。
从南诏向南推进,有山脉和原始森林阻挡,显然不太现实,李邺目光又投向交州,交州是红河三角洲,是一处肥沃的冲积扇平原,同样水热充足,但面积稍微小了一点。
但最大的好处,它是唐朝的领土,可以以它为根基,在出海口的下龙湾建立一支庞大的水军基地。
沿着海岸线向南走,很快就到了湄公河三角洲,从这里一路向西北,都是一望无尽的平原,水热充足,可以一年出产三季水稻。
李邺怎么可能不动心?
但这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大业,至少要花二十年的时间,大唐才能彻底吞并这片富饶肥沃的土地。
李邺取出一支红旗,插在交州土地上.
这时,韦皋在门口禀报,“陛下,内卫李都统求见!”
李邺点点头,“宣她觐见!”
不多时,李成华匆匆走进来,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什么要紧事?”
李邺知道,李成华求见自己,必然是有急事。
“回禀陛下,内卫在查处长安最大的地下奴隶市场时,发现一个触目惊心的事件,这个地下奴隶市场不仅把国外的人口卖到长安,还把大量唐朝的人口卖到国外,尤其是女童,已经延续二十年,被卖的女童数量达到惊人的地步。”
废奴制的一个重点,就是关闭各地的奴隶市场,但官方或者公开的奴隶市场容易关闭,难的是地下奴隶市场。
地下奴隶市场一直就存在,主要是为了逃税,它每年买卖的奴隶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了公开的奴隶市场。
长安的地下奴隶市场几乎人人皆知,有好几个,最大的一个在西市,像日本国和新罗国偷渡来的年轻女子,就是通过长安西市地下奴隶市场卖到长安各大妓院。
所以废奴令颁布后,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比如青楼妓院,现在就没有什么卖身这一说了,契约一年一签,妓女一年契约期满,想走就可以走,根本不用赎身,老鸨敢阻拦,被告到官府,打板子都是轻的,判流放三千里,基本上就是去戍边了。
所以妓院要留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待遇和分钱,以前妓女陪睡是没有钱的,只能靠恩客给一点额外的赏赐,攒一点积蓄。
现在不行了,妓院受客人五百文钱,至少要分一半给妓女,还要管妓女吃喝住宿,管脂粉衣服,待遇若不好,妓女期满后就直接跳槽了。
所以废奴令对于明面上的奴隶容易处理,难的是一些见不得光的地下人口买卖。
他们不可能执行废奴令取消人口买卖,这就需要靠内卫来严厉打击。
从前西方胡女来大唐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人口贩子从波斯买下的奴隶,然后再转卖来大唐,随着唐朝废奴,这种方式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消失。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粟特各国的少女自发来长安打工,这就和现在人去西方打工一样,来长安、洛阳干十几年,攒一笔钱回家乡嫁人。
这种方式其实是主流,这股向往东方繁荣之地的风潮延续了整个盛唐近百年,直到吐蕃占领河西和安西后才渐渐消退,根本原因还是唐朝的衰落。
李邺支持的是这种方式,不管是来自西方的胡娘,还是来自新罗、日本的少女,李邺都希望是以自发的方式前来,大家高高兴兴打工,高高兴兴回家,不要留下屈辱和泪水。
所以打击黑市的奴隶买卖,李邺一直便态度鲜明,不容含糊,没有什么变通的说法。
“你是说发现大量的汉人女童被贩卖去西方?”
李成华点点头,“正是!而且时间延续了近二十年,最近几年还有越演愈烈的迹象。”
这时,李邺忽然想到了当年在康国遇到的小娘子小康,就是被她舅舅卖给胡人,被胡人带到康国。
李邺眉头一皱道:“再详细说说,怎么发现的?”
“回禀陛下,有一个叫徐武亮的奴隶贩子,在废奴令颁布后,还继续偷偷买卖奴隶,被内卫抓住,为了减轻罪行,便向内卫交代了贩卖女童的情况,从天宝年间就有了,安史之乱那几年最为猖獗,这几年稍微少了一点,但还是存在。
据他交代,一共有五六个团伙,他们从偏远山区买来女童,以培养乐姬的方式在乐坊内进行培养,等长到十二三岁,就以学习胡旋舞为借口,把这些少女送去西方,每卖一人都能净赚百贯以上,远比把她们卖给长安洛阳的买家要赚得多。”
“卖了多少人了?”李邺质问道。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