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有,都是万石海船,吃水很深,进不了幼发拉底河,无法直达巴格达,大食商人很喜欢我们的大船,很大,很安全,广州和泉州的大食商人,都是乘坐大唐的船只过来的。”
李邺十分赞叹,不愧是历史上第一个去地中海环游的中国人,李邺沉思片刻道:“你回来时路过天竺,在朱罗国停留过吗?”
杜环点点头,“在朱罗国补给过两次,一个很古老的王朝,低层百姓太多,跟蝼蚁一样,养活上层的权贵,这个国家穷兵黩武,军队很庞大,有平底大船,能容纳四百名士兵,还能释放出希腊火,这个国家还盛产生铁,品质很高,市场到处卖铁器铁罐和铁剑,卖给大食。”
“后来杜参军又出去过吗?”
“卑职后来又去三次南洋,也去过吕公岛。”
李邺从书橱里取出一份很大的地图,在桌上铺开来,上面有大唐、南洋、中南半岛、天竺、波斯、大食、埃及和地中海诸国。
看得杜环惊讶无比,“陛下这是哪里来的地图?和卑职的路程完全一致啊!”
李邺微微笑道:“这是朕根据很多地图绘制而成,朕用雕版印刷了很多份,杜参军,朕想交给你一个任务!”
杜环心中激动,立刻躬身道:“愿为陛下分忧!”
李邺沉吟一下道:“朕有一个五年计划,第一步是真腊国和占婆国,你去过吗?”
杜环点点头,“卑职前年去过真腊国,那里盛产粮食。”
李邺缓缓道:“第一步是今年,朕想从真腊和占婆购买一批粮食,五十万石左右,缓解中原的旱灾,但朕听交州都督张伯仪上奏,经常有海盗袭击交州,每次上岸,人员财产损失惨重,这些海盗主要是来自朱罗国、阇婆国,他们以占婆国为基地,不断北侵,但实际上不是海盗,是装扮成海盗的正规军,占婆国也是是狼子野心,听说大唐内乱,想趁机吞并交州,所以他们纵容假海盗,所以朕决定打击海盗,灭了占婆国,由交州都督府统治,朕准备在占婆设立西海贸易署,就是为了把真腊和占婆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到大唐,这个贸易署署令就由你来出任。”
杜环躬身道:“卑职一定把事情做好!”
李邺点点头,“你要记住朕的原则,朕一般不会去盘剥低层百姓,他们已经够穷苦,没有什么可值得盘剥,朕灭的是国王和贵族,拿走他们的财富和土地,交给本地农民耕种,得到的粮食一半归他们,一半收租归朝廷,而真腊国我们暂时是靠贸易,用我们商品换取他们的粮食。”
占婆国就是今天越南中部,占婆国只是跳板,李邺的目标还是湄公河三角洲和洞里萨平原,这里的粮食一年三熟,也有足够的人口耕种,唐朝只要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过去,加上强大的军事控制,步步蚕食贵族和国王的土地,大量粮食运回大唐,就能弥补大唐的粮食缺口。
停一下,李邺又指着地图上的朱罗国道:“待控制了真腊后,第二步就是朱罗国,大概是从第三年开始,朕需要朱罗国两样的东西,一个是铁矿,一个人口,朕需要朱罗国的人口开发吕公岛,但不需要他们留下来,干五年后一换,所以必须要招募有家室的青壮男子,每月只需要三百文钱,对他们就是高收入了。
其次是铁矿,这是朕关注的重中之重,你需要在朱罗建立冶炼厂,把炼出的生铁运到大唐贸易城。”
杜环一怔,“请问陛下,大唐贸易城在哪里?”
李邺一指今天新加坡的位置,“就是这里,大唐会在这里买一块土地,建一座贸易城,会修建大量仓库。”
杜环想了想道:“卑职有一个建议!”
“你说,什么建议?”
“大唐如果要朱罗国的铁矿,必然会和朱罗国开战,只有击败朱罗国,才有可能夺取他们的铁矿。”
李邺点点头,“然后呢?”
杜环一指地图上的斯里兰卡道:“这里叫僧伽罗国,信奉佛教,和朱罗国很不一样,僧伽罗国已被朱罗国占领,但当地人一直在反抗,我们可以帮助僧伽罗人复国,这里就可以作为我们的中转补给之地,大量的朱罗国铁矿石运到这里来,在这里进行冶炼,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大量铁矿石运走。”
李邺沉思良久,点点头,“你说得对,先拿下僧伽罗国,作为我们攻打朱罗国的后勤驻军之地。”
李邺当即任命杜环为兵部郎中,带监察御史头衔,出任安南都护府长史兼西海贸易署署令,立刻前往南诏,从南诏出发去交州,同时从南诏调三千军队前往交州。
杜环在完成朱罗国方案后,他将远赴河中,接替李成华,出任河中宣慰使,主管河中事务。
李邺同时下令水军都督李成式率两万大唐水军从泉州港出发前往交州,准备打击海盗,发动对占婆国灭国之战。
自古统治者都有粮食不足焦虑症,李邺也不例外,发动这场安南战争,他要在年底前拿到百万石粮食,弥补中原大灾的损失。
第1405章 南洋宣慰
上午时分,一支骑兵队护卫着秘书监舍人杨铸抵达了云阳县,秘书监是直接为天子服务的部门,不属于朝廷管辖。
目前直属于天子,不属于朝廷管辖部门有三个半,一个是枢密院,调控各地驻军,一个是内卫,一个是秘书监。
再有半个就是御史台,御史台既向政事堂负责,也直接向天子负责,关键是看它们所办案子的级别,弹劾官员的级别,如果是弹劾宰相,那肯定是向天子汇报,如果是弹劾刺史,那就是向政事堂汇报了。
秘书监顾名思义就是天子秘书,同时掌管图书,还负责皇子教育。
以后还会陆续成立集贤院和龙图阁,里面的学士就是天子的秘书了,目前还没有成立,暂时由秘书监统管。
杨铸抵达云阳县衙,县令贺文生带着杨铸来到了县城东面的一座小宅前,这里就是杨良瑶的家了。
杨良瑶是个宦官,曾做到广州市舶监这样的重要职务,由于他是李辅国提拔的,所以清算阉党时,他也被牵连,罢免一切官职,革职为民。
杨良瑶便回到老家云阳县,置办一些土地房宅等不动产,靠收租过日子,他还有一个养子,目前养子经营一家酒楼。
杨良瑶才是三十五六岁,保养得不错,看起来还比较年轻。
听到外面的敲门声,他开了门,只见外面有大批骑兵和官员,他愣住了,“各位,有事吗?”
杨铸抱拳问道:“请问,你就是前广州市舶监杨良瑶?”
杨良瑶点点头,“我就是!”
杨铸道:“我是秘书监舍人杨铸,奉命接你进京!”
“我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杨良瑶一头雾水。
杨铸微微笑道:“有人向圣上推荐了你,圣上召见你!”
“啊!”杨良瑶一下子呆住了,半晌,他又小心翼翼问道:“是让我进宫当差,还是别的方面?”
“是岭南安抚使张使君向天子推荐你,不会让你进宫当差,请随我们进京!”
原来是张平推荐的,杨良瑶连忙道:“请容我稍微收拾一下,再给家人说一声,马上就好!”
杨良瑶跟随杨铸和护卫们沿着新修的直道一路骑马疾奔,在驿站歇息一夜并换马,次日一早继续出发,第三天上午抵达了长安。
杨良瑶换了一身白衣,下午时分,见到了天子李邺。
“老奴杨良瑶叩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内侍免礼!”
李邺皇宫的宦官已经不超过一百人,大部份都是老宦官,而且废除了宦官制度。
在这一点上李邺得到了所有文官的坚决支持,阉党集团把文官们都搞怕了,如果没有李邺上位,宦官专权至少要延绵上百年。
杨良瑶虽然是宦官,但他是特殊情况,就像郑和一样,是有作为的宦官。
李邺看了看杨良瑶笑道:“杨内侍保养的很好,现在还愿意去岭南的炎热之地吗?”
“回禀陛下,老奴无子无女,无牵无挂,就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没有白来世间一趟。”
李邺点点头道:“朕宣你来,就是想让你做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一旦成功,你将名垂青史,一万年后,你依旧是大汉子民眼中的功臣,但会有生命危险,你是否愿意接受?”
“老奴从不畏惧死亡,也不畏惧艰难,只要陛下相信老奴,老奴一定矢志不渝。”
李邺缓缓道:“朕想让你航海,带一支船队去寻找海外新大陆,寻找高产农作物,彻底解决几千年来的粮食问题。”
“陛下有方向吗?”
李邺点点头,从书柜中取出一卷地图,慢慢铺开道:“这是朕根据一些南洋土人的传说绘制的一幅地图,传闻南洋再南面有大陆,很多土人见过。”
杨良瑶指指南洋诸岛道:“这些地方老奴都去过,但都是在海岛北面,从未想过去海岛南面,更没有想过穿过海岛再往南走。”
李邺点点头,用木杆指着澳洲大陆和新西兰道:“这片大陆就和唐朝一样广阔,但上没有一个人,土人有自己的海岛,也不愿意去大陆上居住,还有这边的大岛,估计和河南道一样大,也同样荒芜一人,这是你的第一个任务,找到这两座大岛,同时磨练我们的新船。”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毛利人要在北宋时才抵达新西兰,更晚一些到澳大利亚,现在那边没有土人。
李邺又道:“我们现在有蒸汽轮船,烧煤和烧木材都可以,不用担心燃料问题,找到两块大陆并不是大难题,关键下一个任务,才是真正的挑战。”
李邺又指着地图北面道:“这边是我们新设的渤海府,沿着渤海府海岸一直向北走,会有一条海峡,但不用过海峡,而是一直沿着海岸向东走,大概走一个月就能看到一块新的大陆,相当于两个我们的大唐,那边有很多土人,据说是殷商灭亡时,很多殷商遗民迁徙过去,在那边生活了几千年,还可以继续向南走,几个月后又可以看到另一个大陆,那边同样有王朝,据说也是殷商王朝的后裔建立的,你可以多带一些礼物,一路和他们交换农作物,交换粮食和种子,那边的农作物都是我们这里没有的,然后再沿着原路返回,我估计要耗费一年的时间,所以沿途要建立一些补给点。”
杨良瑶默默点头,他感到了极大的难度,李邺又道:“你的任务不是占领土地,建立据点,而是建立航线,更重要是寻找农作物,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农作物和种子,至于建造城池,驻防军队,让后人去做吧!”
杨良瑶点点头,“微臣明白了陛下交代的任务,微臣需要时间准备。”
李邺把地图和一本册子递给他,“地图给你,朕所说的都在册子上,你去广州和泉州做准备,福建道观察使李泌和岭南道安抚使张平都会全力支援你,准备半年,所需要的一切财力物力由由内库拨付,明年先执行第一个任务。”
李邺随即封杨良瑶为南洋宣慰使、明威将军,在广州和登州分别成立南洋宣慰使司和东洋宣慰使司,并从内库拨钱二十万贯,调大船十艘,军队上千人。
杨良瑶在三天后带着一队士兵乘船前往广州,进行他的第一次远航筹备。
第1406章 四个选择
瀛洲河间县,数万顶大帐搭建在旷野里,一望无际,气势极为壮观,三十余万灾民目前就住在这片临时大帐内。
远处还有一座大营,那是一万军队的驻地,灾民大营内,到处是一队队士兵,维持着大营的秩序。
灾民署署令魏开疆正陪同着吏部尚书刘晏巡视灾民营,给他介绍管理情况。
“灾民营我们一共分成七个区,用壕沟和营栅分隔,大营内不能使用火,由我们统一供应热水和饭粥,违规用火要被严惩!”
刘晏点点头,这种大营的帐篷都是布帐,最怕火,一旦起火,火烧连营,至少是数万人的死伤,对用火的严格控制是没有情面可讲,一刀切是最好的办法,没收所有火具,不讲人情。
这是灾民署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当年他们从河北搬运灾民到河西,因为没有经验,没有控制灾民用火,导致半路上大帐失火,数十顶大帐被烧毁,死伤近百人。
有了这次血泪教训后,灾民署对用火的控制极为严格,所有火具都要上缴,胆敢私藏者,一旦被发现,重罚一万钱,也就是十贯钱,这对普通家庭可是一大笔钱,但效果立竿见影,从此没有再出现过一起火灾。
“疫情有苗头出现吗?”刘晏又问道。
“暂时没有发现,我们严格控制饮水和排泄,修建了大量茅厕,周围洒满生石灰,每顶大帐都配备了小便桶,士兵昼夜巡逻,除了发现偶然有孩童随地小便外,基本上没有发现随地排泄的问题,还有不准喝生水,我们每天都敞开供应烧开后的饮用水。”
刘晏其实也并不担心灾民管理问题,灾民署有丰富的经验和各种严格的制度,只要按部就班来做,基本上就不会出什么纰漏,关键是物资保障要及时,人力、财力、物力充足,救灾就会做得很好。
刘晏这次来河北主要是处理灾民的后续安置问题,把灾民安置到辽东。
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不是河北这边灾民出发就能解决,还有辽东那边要做好接受准备,比如灾民安置在哪里?土地怎么分配,房子怎么修建,道路交通情况如何等等。
所以兵部侍郎颜泉明又带着数十名官员赶赴辽东,负责协调辽东的接收安置问题。
刘晏又对魏开疆道:“目前有什么困难?”
“物资上的困难暂时没有,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民心不稳!”
“怎么个不稳?”刘晏眉头一皱问道。
“他们想回家乡,但家乡全部被淹了,有人回去看过,洪水消退后,土地都成了盐碱地,没有几十年休想恢复,他们也知道回不了家乡,所以隔三差五,他们都会跑来询问,将来怎么安置他们?”
“都是什么人跑来询问?”
“一群老人,大概有三四十人,据说都是推选出来的,倚老卖老就坐在官署门口,赶也赶不走。”
刘晏点点头,“我可以和他们谈一谈!”
话音刚落,一名士兵慌慌张张跑来禀报,“启禀署令,那帮老人又来了,在署衙大帐前又吵又闹!”
刘晏笑了笑道:“我去看看吧!”
治灾署在大营内也有临时官衙,由一百顶大帐组成,周围有一圈营栅,各种救灾粮食物资都在大帐内。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