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高适明白了,又仔细看了看,叹息道:“做这个也不简单啊!”
管事点点头,“做一颗活字至少要半年时间,要反复油浸、晾干、打磨,木活字才会稳定,不会热胀冷缩,陛下说,最好用铜活字,现在在研制之中,应该能搞出来。”
这时,高适忽然想到一事,问道:“一份报纸中肯定会有大量重复的字,怎么办?”
管事从旁边抽屉里取出一大盘字坯,笑道:“回禀高使君,这是已经完成的字坯,需要时可以临时追加,事实上,我们准备了很多常用活字,每个字都有二十个,如果还不够,再追加就是了。”
王缙在一旁道:“这个就是陛下先办旬报的意图,让大家对活字印刷熟练起来,用旬报来练手,否则旬报用雕版也可以!”
管事点点笑道:“王尚书说得对,确实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排字很耗费时间,至少要几个月才能熟练起来,我们准备培养十几个排字工,让每个人都做到手快如飞,而且活字印刷是第一次,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改正错误,几年后,活字印刷就能大规模运用了。”
从印刷馆出来,高适沉吟一下对王缙道:“我建议在学校培养活字印刷的学生,以免将来允许民间办报了,大家措手不及,卡在印刷这个环节上。”
王缙点点头笑道:“这个问题陛下已经想到了,等第一份《嘉兴朝报》印刷出来后,在角落里刊登一个消息,有兴趣的印刷商人可以来报馆报名,然后约个时间,一起去参观活字印刷过程。”
“我明白了,这个办法不错!”
王缙笑了笑道:“接下来就是开始筹备了,可能需要高使君制定一个方案,需要多少人,多少财物、官署等等,另外,韦相国给使君安排了一名副手,叫卢大慧,崇文馆主薄,就是负责印刷书籍,他比较专业,能协助高使君把事情做好。”
高适笑着点点头,“这太好了,否则我真是一团雾水,不知从何着手?”
九月的长安已经有七分凉意了,但泉州依然是夏日般的炎热。
杜环和三千军队一起抵达了交州,使交州总兵力达六千人。
交州自古就是中原王朝极为重视之地,古人深知冲积平原的土地最肥沃,最适合人居住。
所以岭南地区最肥沃的两块土地便是珠江三角洲和红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便是交州,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河内。
早在赵佗建立南越国之时,交州便是南越国最重要的农耕区之一。
隋唐时期建立安南都护府,交州又得到进一步开发,就在中原深受安史之乱暴虐之时,交州也没有被波及,反而还有不少汉人逃到交州。
不过安史之乱从另一个侧面影响到了交州,那就是大唐财政困难,无力维持交州的驻军,使交州兵力从一万人锐减到一千人。
兵力减少的恶果很快便出现,一是被南诏窥视,几十年来南诏一直窥视交州的土地和出海口,几次要出兵占领,但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如果李邺没有发动南诏战争,交州迟早会被南诏出兵占领,但现在南诏没有这个机会了。
其次便是山越、南蛮的入侵,在唐军保持强大军力前,山越人、南蛮人从不敢轻举妄动,但自从守军锐减后,山越人、南蛮人不时下山掠夺财物和人口,令交州百姓苦不堪言。
再其次就是海盗侵袭,来自苏门答腊和天竺海盗不时杀进交州沿海,奸淫烧杀,无恶不作。
好在李邺成为监国后,待中原局势稍缓,他便派大将张伯仪出任交州都督,并增兵两千,效果立杆见影,张伯仪主动率军打击山越南蛮,杀敌数千人,救回了被掠走的数千人口。
张伯仪又在红河入海口附近设下埋伏,待数百海盗杀进河口,一千唐军切断了海盗的退路,将数百海盗斩尽杀绝。
海盗再也不敢深入腹地,只能在沿海骚扰。
当杜环带着三千军队再次到来,张伯仪便意识到,大唐彻底反击的时机到来了。
主帅房内,作为天子的钦差大臣,杜环在给众将讲解天子的意图。
“天子和朝廷的战略意图都很明确,第一要保护交州战略之地,平息匪患;第二是拿下占城国,并以占城国为根基,经略真腊的良田,朝廷要粮食。”
张伯仪沉吟片刻问道:“请问杜使君,有水军支援吗?”
杜环点点头,“大唐水军三百艘战船很快就会支援!”
张伯仪大喜,有水军就好办了,盘踞在占城的那帮海盗一定要一网打尽。
张伯仪随即安排本地官员陪同杜环查看交州的情况。
本地官员叫做杨生智,祖父开元年间来交州出任一任小官,生了五个儿子,每个儿子又分布生好几个孙子,短短三代,就成了交州的大家族。
杨生智目前出任交州都督府户曹参军事,对交州的民生情况非常熟悉。
杜环骑马在田埂间缓缓而行,这里是交趾县南面的水田,也是交州最大的水田地带,绿油油的水田一眼望不见边,杨生智指着水田笑道:“交趾县周围的水田有六千多顷,城东、城西和城南三片,比较均衡,我们实行轮耕制,耕一年、休两年,每年只耕种两千多顷。”
“一年耕种三季?”
杨生智点点头,“一年三熟,一亩地能产一千五百斤稻米。”
“这样产量很大啊!两千顷良田一年有两百多万石了。”
杜环惊叹一声道:“交州有多少人口?”
“交州十五六万汉人,三万户人家,大部分都以种田为生。”
“这样平均下来,每个人每年有一百多石粮食,粮食非常充裕啊!”
杨生智苦笑起来,“杜使君说得是最好的年景,如果没有南蛮人和海盗骚扰,大家一起努力,能产很多粮食,但问题是海盗和南蛮一来,百姓都跑光了,他们就抢粮食、抢耕牛、烧房子,一年能种一季就不错了,这么多年来,粮食只能勉强够糊口。”
“以后不要担心这个问题了,这次会把海盗斩尽杀绝,还会把视汉人为敌的南蛮人和山越人也一样杀绝,这是天子的旨意,不会给南蛮人和山越人宽恕的机会,寄希望于他们变得和善是不可能的,只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
杨生智点点头,“这才是务实的做法,这些南蛮人不懂得什么叫仁义,只懂欺软怕硬,你强大的时候他们不敢来惹你,你稍微弱了,他们立刻拎着刀来了,他们杀了多少汉人,糟蹋了多少女人,我们都恨之入骨,只有把他们斩尽杀绝才能替死去的同胞报仇!”
第1421章 南征林邑
三天后,大唐水军都督李成式率领三百艘战船抵达交州,大船驶入红河,靠岸而停,交州百姓从未见过这么庞大的船队,纷纷跑来参观。
当他们听说这支船队用来打击海盗,数万民众顿时欢呼起来。
这次船队有二十艘万石战船、一百艘五千石战船和一百八十艘三千石战船,水军两万人。
在最大的万石战船上,张伯仪给众人介绍占城国的情况,“隋朝时,占城国叫做林邑国,被隋炀帝灭了,北部归朝廷,设立了九真郡和日南郡,大唐设立安南都护府,除了交州外,原来南部两郡扩大为爱州、驩州、唐林州、罗伏州等四州。
但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收缩,只保住了交州,其他几州都被占城国吞并,少量汉人逃回了交州。”
李成式不解问道:“我地图上标注的是林邑国,倒地是占城国还是林邑国?”
“一回事,我们叫做林邑国,占城是他们的都城,所以他们又自称为占城国或者占婆国,我们可以统一一下,都叫林邑国。”
李成式点点头,“这样就对了,否则会搞混淆,另外这个林邑国的军队实力如何?”
“大概有五万军队,有一万头大象,战斗力也就那么回事,但这个国家很好战,就在前几年,真腊国发生内讧,分裂城水真腊和陆真腊,水真腊军队被击败,军队败退到真腊河三角洲。
林邑国发现这个机会,
他们立刻和朱罗国联手攻打水真腊,几乎将水真腊灭国,最富庶的真腊河三角洲被他们占领了,他们得到朱罗国的帮助,水军比较厉害,现在还有朱罗国驻军!”
杜环精神一振,连忙问道:“张都督的意思是说,林邑国还有朱罗国的军队?”
张伯仪点点头,“确实如此,我也是因为天子决定攻打林邑国,特地派人扮作商人去林邑打探情况,去了两个月,刚刚才回来。”
张伯仪一指地图道:“你们看交州南面为什么是细细一条,这是因为只有沿海有点平地,向西都是莽莽大山,几千里大山被古老的森林覆盖,我们陆军可以沿海一直南下,有我们以前修的官道,我打算率领五千军队南下,带十天干粮,在日南郡最南面有一座天然海港,水军可以和我们同步而行,在天然海港汇合,卸下补给,林邑国的都城距离海港不到百里了。”
李成式欣然道:“就这么决定,不过这片海域我不熟,我需要一名向导!”
张伯仪笑道:“我给你一名老渔夫当向导,他对这片海域非常熟悉,还去过三佛齐国。”
休息两天后,三百艘战船浩浩荡荡出发了,沿着海岸线向南而去。
与此同时,张伯仪率领五千骑兵只带了十天的干粮,轻兵简行,大军同步南下了。
众所周知,越南北部的河内地区千年来一直属于中原王朝,玩《三国演义》的游戏还有个交趾。
事实上,两汉隋唐的地图上除了交州外,下面还有一条细细的尾巴,因为越南中部是一条南北向的大山脉,只有沿海有长长一条平地,所以在两汉乃至隋唐的地图上,交州都有一条尾巴。
这条尾巴的边界到哪里呢?到岘港,也就是张伯仪所说的天然海港,两汉在这条尾巴上设立了九真郡和日南郡。
从岘港向南不远就是林邑国,但最南面富庶的真腊河三角洲属于真腊国。
不过林邑国因为耕地不多,而九真郡和日南郡的平地很多,林邑国便一直贪图两郡的土地,国王胡犹达便趁唐朝爆发安史之乱,被迫从安南撤军的机会,率军大举北上,吞并了九真郡和日南郡,因为交州还有一千驻军,胡犹达不敢北上,他又掉头南下,兵指真腊南部。
另外,林邑国和朱罗国勾结已久,朱罗国甚至派出一支水军长驻林邑国,伪装成海盗,不断侵扰交州和崖州。
而就在这时,真腊国发生内讧而分裂,分裂成水真腊和陆真腊,两个真腊国不断发生战争,几年前一场大战,水真腊被击败,丧失了北面的大部分土地,残余势力逃到了真腊河三角洲。
林邑国看到了机会,林邑国立刻决定向水真腊残余势力发动进攻,同样好战的朱罗国也派出一万军队和百艘战船支援林邑国,水真腊国军队不敌两国联军的进攻,撤退到最后一个据点婆罗提拔城。
由此,河网密布,土地肥沃的真腊河三角洲被林邑国军队占领。
唐军一里南下,沿途百姓都是中原王朝的属民,被林邑国占领后被迫接受统治,税赋沉重、深受盘剥。
唐军的回归让沿途百姓欢呼雀跃,纷纷走上官道,箪食壶浆,热烈欢迎唐军到来。
而沿途的林邑国官员和军队不敢抵抗,望风而逃。
十天后,唐军抵达了天然海港,也就是后世的岘港,再向前八十里外便是林邑国的都城占城,也叫占婆。
唐军水军已经先到一步,两军随即汇合,在岸上空旷处扎下大营,让士兵休息,同时派斥候探查占城的情况。
目前占城有驻军三万人,国王胡犹达的注意力一直在南面,他在考虑怎么攻打水真腊的最后一座城,没想到唐军居然从北面杀来,距离他只有八十里了。
胡犹达大惊失色,他知道占城矮小破旧守不住,他一方面让贵族向南面撤退,另一方面他亲自率领三万军,驱使一万头大象前来和唐军作战。
这时,唐军得到了消息,林邑国军队竟然出战了。
唐军当即派出两万军出战,张伯仪为主将,李成式为副将,为什么张伯仪兵少反而为主将,原因很简单,张伯仪的资历比李成式深得多,军阶比李成式高一级,他曾经是李光弼的副将,李光弼病逝后吧数万军队交给他,投降李邺后,受命去恢复交州。
张伯仪与时俱进,很了解唐军目前各种先进的火器。
这次水军到来,带来三样唐军士兵最喜欢的大杀器,一个是爆裂箭,一个是箭雷,一个便是铁火雷,另外还有一种大杀器,就是火炮,这可是水军海战的利器。
唐军来到一片旷野里,远处七八里外是大片树林,这时,唐军已经感觉到了树林内的巨大动静,尘土飞扬,大地在颤动。
五千唐军中,有三千人是从南诏调来,他们都参加过最后的南诏大战,有经验。
大将魏羽林立刻对张伯仪道:“启禀主将,这是敌军的大象前锋,应该有上万头,我们在南诏战胜过。”
张伯仪点点头,他知道林邑国军队有一万头大象,都是驱赶大象在前面奔跑。
他立刻问道:“怎么战胜大象!”
象群畏惧烟火和箭雷,用箭雷和火油袭击,然后用爆裂箭在后面追赶射击,象群必败。
张伯仪点点头,“传我的命令,倒五百桶火油,两千重弩手准备!”
第1422章 海上遭遇
“嗷呜——”
象群的叫声此起彼伏,终于从树林中冲了出来,铺天盖地的象群声势浩大,后面跟着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三万林邑国军。
象群越来奔越近,距离唐军已不到三里,张伯仪高声令道:“点火!射击!”
唐军点燃了火油,五百桶火油被点燃,立刻熊熊燃烧起来,赤焰升腾,浓烟滚滚。
紧接着四千重弩手一起发射,两千支箭雷射出,在旷野里一片爆炸,对付象群,交州人也有经验,就是敲锣打鼓恐吓,大象怕光怕声响,尤其害怕强烈的声响。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