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新年大朝大家早就有意见,但谁也不敢多说。
李邺把它改了,激起满朝文武的好评如潮。
第二个细规修改是上朝时间,传统的上朝时间是卯时正,也就是六点整,那就意味着五点就得起床,梳洗吃早饭,然后更衣出发上朝。
这主要是赶早朝,也就是朝会,朝会结束后大概八点半左右,不影响上午的处理公务。
但影不影响身体,皇帝就不会考虑了。
更重要是朝廷开朝会做什么,说白了就是上眼药,某某官员出列,直接上奏天子,你给自己上司汇报过吗?给宰相汇报过吗?
越过上司和宰相,直接上奏皇帝,这不是上眼药是什么?
如果真是国家大事,也轮不到小官上奏皇帝,而是应该宰相向皇帝汇报。
早朝更多是几个部门之间、几个势力集团之间互相攻讦,所以早朝自古以来做成的事情不多,惹下的矛盾却不少。
当然,皇帝喜欢这样,喜欢大臣们内斗,所以开早朝的真正目的,还是帝王挑起内斗的一种手段而已。
李邺也修改了,首先不是每天上早朝,正常上朝时间改为辰时两刻,也就是八点半。
政事堂的九名宰相和辅相每天早上会先齐聚政事堂,进行一些重大政事的讨论表决,然后各自回朝房,开始一天的行政。
当然,李邺的朝廷也有早朝,逢五开早朝,一个月三次,六点半左右开始早朝,到八点半结束。
但早朝并不是朝廷意义上的大朝,而只是中朝,五品以上官员参加,对重大决策进行讨论,最后投票表决。
像废奴、税改、救灾、出征辽东、南诏、西域等等,这些重大军国事务都是经过中朝讨论表决后才实施的。
这也是李邺设计的政治制度,对政事堂的一种权力节制。
李邺考虑的是百年后,如果将来自己一个子孙比较软弱,他登基后很可能会出现强势权相,权相欺上瞒下,做出很多对国家不利的重大决策,那么谁来制衡他?
当然,这种中朝制度也会造成拖沓扯皮,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美,关键是要给中高层官员一个表达权力的渠道,用匿名投票的方式,把所有中高层官员的意志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声音。
如果由白虎堂定性为重大军国事件的决策没有经过中朝的讨论表决,白虎堂合规审核那一关就过不去了,盖不了白虎堂的审核章,就形成不了律令,无法执行。
历史上的很多悲剧,明明早期可以避免,但因为当权者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最后导致大乱爆发。
书房内,李邺在给儿子李檀讲解一些必要的政治理念。
“治民如治川,如果洪水来临,已经没办法或者来不及封堵了,眼看要决堤,那我们该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是泄洪,找一处不是很重要的地方,把大堤扒了,让洪水汹涌流出来,这样就保住了人口密集、土地富饶的重要地带,今年的黄河改道,如果我们能早一点在棣州泄洪,富庶的博州和贝州就能保住了,教训深刻啊!”
李邺叹了口气又道:“同意的道理,一个地方遭灾,朝廷实际难以救济,那怎么办?那就要找一个富庶的地方把灾民泄过去,让灾民能有口饭吃,这样就能避免灾民在绝望中爆发起义,你明白了吧!为什么说救灾很重要,朝廷一定要快、要及时,这不光是让灾民的活命的问题,更重要是为了避免灾民发生严重的政治动乱,被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利用。”
李檀点点头,“父皇的教诲,儿臣明白了。”
李邺又笑道:“上次你问父皇为什么要征讨四周小国,是你们先生要你问的?”
“不是,是我们学堂在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无法理解,好多同窗学友都说大唐在耀武扬威。”
李邺沉吟片刻笑道:“长安人生病有个陋习,吃药后喜欢把药渣倒在路上,让路人去踩,他们的目的是让路人把病带走,自己的病就好了,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父皇也是做个比喻,就像把大唐的病情转给了四周小国,自己的身体就健康了。
首先我们大唐征讨四方并不是耀武扬威,而是大唐的财政在安史之乱后期就已经崩溃了,百姓已经盘剥殆尽,无法再承受税赋,怎么办?当时父皇用土地换财政的办法,给朝廷输了一点血,但远远不够,哪怕把整个河陇节度府的积蓄都拿出来,也填补不了朝廷财政的无底大洞。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外发动战争,掠夺其他小国的财富填补财政,这就是我们用战争手段把痛苦转嫁给了周围小国的王公贵族们,为什么朝廷上下都不反对对外征战,大家都有默契。
现在朝廷财政有了雄厚的根基,我们才能对大唐实施很低税率,免除了大部分税赋,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滋生人口,大唐才能迅速恢复中兴。”
说到这里,李邺叹息一声道:“父皇也知道这样做不仁义,但天下本来就是丛林世界,你要活下去,就必须吃掉更弱小的野兽,如果一味讲仁义,这个不忍吃,那个不忍杀,最后更强大的猛兽来临时,你已无力抵抗,之前那些弱小的野兽一定会跟随大猛兽一起把你吃掉,虽然他们也知道最后一定会被大猛兽吃掉,但他们顾不上以后,只管眼前能饱餐一顿。”
“父亲教诲,孩儿铭记于心!”
“还有废奴,父皇为什么铁了心废奴,父皇给你说两个数字就知道了,五年前,朝廷统计了人口,天下只有三千八百万人口,而天宝元年是四千八百万人口,足足减少了一千万。
但三个月前,朝廷又进行了人口统计,天下人口居然变成四千三百万,增加五百万人,你觉得是什么缘故?”
“废奴!”李檀脱口道。
李邺点点头,“从前年开始颁布废奴令,大量藏匿的奴隶被解放出来,如果再继续严厉执行,到明年年底,基本上就能恢复到四千八百万人口了,这里面有自然增长的人口,但更多还是藏匿的奴隶。”
李檀感叹道:“这样说起来,大唐之前隐藏了多少奴隶啊!”
李邺点点头,“就是这个问题,大唐蓄奴问题太严重了,豪门权贵、官宦士族、各地官府、寺院道观都在蓄奴,这里面涉及多少人的利益,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如果父皇不做,不解决,你和你的子孙也就更解决不了。
“儿臣明白了!”
李邺拍拍儿子的肩膀,“你现在渐渐长大了,以后每天去政事堂,听取政事堂大臣们议事,你会学到更多东西。”
“儿臣遵令!”
第1440章 岁末深海
广阔无垠的海面上,一支由十艘万石大船和一千两百人组成的队伍正在向东航行。
这支船队正是南洋宣慰使杨良瑶率领探险船队,从十月中旬出发,已经航行了两个半月,经过渤泥国、三佛齐等等国家,早就过了南洋诸国,现在在茫茫无边的南洋深处航行。
杨良瑶任务是寻找南大陆和南大岛,根据天子给他的地图,他已经处于南洋诸岛和南大陆之间,航行了数日,依旧没有看见任何海岸线的影子。
“使君,天空的云量比较多,前方恐怕有暴风雨,不如赶紧掉头向南!”
说话的是副将魏振滔,他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水军将领,一直负责护航南洋商船,被李成式推荐给了杨良瑶。
魏振滔也对探寻南大陆兴趣极大,毅然跟随杨良瑶踏上了充满风险的未知之旅。
杨良瑶抬头望向天空的云系,他们可以根据云的颜色和飞行速度来判断是否会有大浪凶险。
杨良瑶发现云的边缘略略发黑,且飞行速度远远超过正常,他也意识到了前方不妙。
他当即下令道:“传令全军向南航行!”
十艘大船都是蒸汽机船,驱动着铁制桨轮航行,动力确实强劲。
“呜——”
汽笛声响起,第一艘大船开始掉头,后面也看到了旗语,也纷纷跟随掉头。
这是东面天色已经变黑了,很显然,一场暴风雨正向西面疾速赶来。
发明蒸汽机的姚春山带着二十几名徒弟也在船队中,这是蒸汽机第一次用于远航,他作为技术维护,必须要跟随同行,长安的蒸汽机制造由他的徒弟魏金城负责,魏金城现在是机关署署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造蒸汽机的技术已经超过了师父。
另外,造船署署令王展也在船队内,他负责改造船体,安装蒸汽机,这次远航对他同样重要,他带着十几名学生跟随船队。
风云骤变,短短一炷香,东面数十里外的天空已经漆黑如墨,头顶的乌云疾速飞驰,渐渐聚合,海面大浪起伏,巨大的海浪拍击大船。
船帆已经卸下,大船左右摇摆,现在只是暴风雨的前兆,如果在暴风雨真正来临前找不到避风之处,他们就死定了。
这时,姚春山从船底飞奔上来,大喊:“传送命令,立刻关闭蒸汽机。”
杨良瑶也急忙下令道:“传令,关闭蒸汽机!”
十几名士兵向天空射九支火箭,意义就是关闭蒸汽机。
但根本没有用,火箭一射上天就被狂风吹走了,射了十几支箭都没有用。
“姚署令,不关闭蒸汽机会怎么样?”
“会爆炸,整个船都要炸毁!”
杨良瑶脸色大变,大喊道:“上桅杆传令!”
一名传令兵背着信号灯向桅杆上爬去,爬到一半时,一阵大浪打来,传令兵惨叫一声,被大浪卷入海中。
“再上!”
第二名传令兵艰难地爬上桅杆上的刁斗内,艰难抱着怀中的信号灯,信号灯是用玻璃罩罩住的酒精灯,光的很亮,穿透力强。
传令兵不断遮蔽和闪亮酒精灯,一连九次,过了一刻钟后,又再次发出信号,一共发出三次信号,其他船只能不能看见,只能听天由命了。
此时,天空完全漆黑如墨,狂风激起巨浪,巨浪滔天,在数十丈高的巨浪面前,万石大船就像一只蚂蚁,海洋发出嘶吼声,仿佛末日来临。
大船在海中剧烈起伏,左右摇晃,被海浪吞没,又露出头来,大唐优秀的造船技术在这一刻显示得淋漓尽致,始终保持完整,没有被撕裂成碎片。
“陆地!陆地!”
一名士兵忽然发现前方有陆地,激动得大喊起来。
蒸汽机已经关闭,锅炉里的热水也放了,数十名士兵拼命踩踏踏板,用人力驱动轮桨继续向前,他们渐渐靠近陆地,是一座大山,大船驶入了大山背后的山坳之中。
大山挡住了狂风巨浪,士兵们一片欢呼。
紧接着后面几艘船也跟着驶入山坳,杨良瑶紧张地数着入港的大船,三艘、四艘、五艘.六艘七艘
当第七艘驶入山坳后,后面再也没有跟随船只,杨良瑶一颗心仿佛沉入了海底。
这时,远处‘轰!’传来一声隐隐的爆炸声。
姚春山哀叹一声,‘一定是蒸汽机爆炸了!’
狂风暴雨肆虐了整整两天两夜,第三天上午,暴风雨终于停了。
失踪的三艘船或许还活着,但大家都知道,可能性极为渺茫,基本上可以认定三艘船沉没,三百多名士兵不幸葬身大海,杨良瑶带着剩下的九百多名士兵和工匠向死难者默哀。
又休息了半日,唐军才掉头打量这座海岛,凭他们的经验,海岛延绵不小,海岸线很长。
“使君,这会不会就是南大陆?”副将魏振滔问道。
杨良瑶摇摇头,“不知道,需要探查一圈!”
“那我去吧!”魏振滔当即道。
按照惯例,需要绕海岸一圈,来确认海岛大小。
魏振滔带着一艘大船开动蒸汽机,绕岛而去。
这时,杨良瑶见岛上椰子树极多,当即命令两百多名士兵去摘椰子,补充淡水。
杨良瑶坐在船舱内,打开地图细看,这是一份临摹的副本地图,天子给他的地图他当宝贝一样收起来了。
他们离开南洋群岛已经有好多天了,至少走了一两千里的距离。
他怀疑自己位于南大陆和南大岛之间,这里正好有一座岛,看起来不算小。
他又取出航海日志,准备记录这场暴风雨,他忽然一惊,今天竟然是正月初一了。
嘉兴三年正月初一,自己还没有和士兵一起庆祝新年呢!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嚷嚷声,一阵脚步奔跑声传来,很快有士兵禀报,“启禀杨使君,士兵们抓到十几个土人!”
他们一路上见到了太多的土人,基本上很淳朴友善,找到土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找到淡水。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