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他半躺在虎皮上,眯眼望着两年侍妾跳舞,脑海却在考虑今晚的花样。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飞奔进大帐,急声禀报道:“启禀可汗,达达率领三万军杀进我们的王地,形势危急,王地紧急求救!”
沙吉腾地站起身,大惊失色,没想到兄长竟然趁虚而入,若不杀回去,自己的王地的两万户牧民就完蛋了。
他此时已经顾不上再和唐军作战了,他当即喝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军立刻掉头返回王地!”
第1446章 反向包围
余长阳得到消息,拔野古小可汗的军队撤退了,余长阳立刻掉头杀向八十里外的三万室韦军。
二更时分,余长阳率领一万骑兵靠近了室韦军大营,距离室韦军大营还有十里,唐军停止了前进,再继续向前就会被敌军探哨发现。
这时,唐军斥候送来室韦军驻军地图。
余长阳可不是新将领,他是不折不扣最早跟随李邺的三百名裴家亲兵之一,跟随李邺南征北战近二十年,他现在是将军都统制、冠军大将军、鲁国公,这次作为马璘的副将出征室韦。
余长阳没有能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还是因为他文化底子弱了,最早跟李邺时只是粗识几个大字。
但他资历和功劳足够了,对李邺也无比忠诚,所以他能封国公。
余长阳展开草图细看,三万室韦军靠河驻营,有营栅,有壕沟,有分布约五里的探哨,但东面探哨却不多,而且基本上都集中在河边,河面宽达五十丈,水很深,水流湍急,唐军不可能从东面涉水进攻室韦军。
而且五十丈的宽度,弓箭也射不过河,但室韦军不知道,唐军还有重弩和火炮。
以唐军现在的重火器,击败室韦军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要全歼敌军,不能让敌军逃走。这是唐军对付东胡人的原则,唐军不屠杀妇孺,但一定会在战场上将敌军斩尽杀绝。
余长阳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消息,同时派人在河面上搭建了一座浮桥。
四更时分,张典的消息终于来了,他们在室韦军北面四十里外。
张典同时派出一万军队向东部署,阻击敌军向东逃窜。
一南一北将室韦军包围了,余长阳命令大将刘威率领两千重弩手以及二十门火炮赶赴河对岸。
唐军并没有惊动河对岸的探哨,而是先用火炮攻击敌军。
火炮之前没有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主要一个原因是发射药火绳和炮弹火绳协同性太差,火炮手害怕炸膛,就把炮弹的火绳留得很长,导致炮弹拖着长长的火绳射出去,炮弹落地后,火绳就熄灭了,攻城也是,击中城墙时,炮弹倒是进城墙了,但火绳却被撞断了,导致十颗炮弹,一半是哑炮。
火器署根据反馈立刻进行改进,他们设计了一个纸筒,把发射药和炮弹紧紧包裹在一起,把两根火绳捻成一股火绳,点燃火绳后大炮先响,把炮弹推出去,这时,炮弹的火绳已经燃烧进了炮弹体内,炮弹在落地时或或者落地前爆炸。
但这样又有一个问题,因为是在炮口点火,这样导致炮弹直径会小于炮管,边缘不严丝合缝,泄露很多膨胀气体,导致炮弹射程不远。
当然,古代火炮一直就有这个问题,如果太严丝合缝,搞不好炮弹就会卡在炮管内,导致炸膛。
直到现在,三哥的大炮还屡屡炸膛,更不要说古代了。
所以,火炮射程能有七八百步就足够了,可以取代大型投石机,免去运输上的困难,非常便利。
二十门火炮安放在一处小山坡上,对准了六百步外的敌军大营。
两千重弩手埋伏在距离河边约百步处,而敌军的数十名哨兵就分布在河边,他们准备了二十几座干草堆,一旦发现敌情就立刻点火。
唐军当然也可以把这些哨兵全部干掉,但风险比较大,一旦被发现,就会导致整个计划落空。
所有没必要惊动哨兵,先用火炮轰击对方大营,重弩军上再冲上去。
“发射!”
刘威一声命令,士兵们同时点燃了炮口上的火绳,这时,岸边敌军哨兵也发现了唐军燃亮的的火把,有情况!他们纷纷点燃了草堆。
以此同时,两千重弩士兵一跃跳起,向岸边冲去,几乎所有事情几乎都在同时发生。
火炮轰然炸响,将炮弹推射出去,炮弹上的火绳在空中已经燃进体内,二十颗炮弹落进大营内瞬进爆炸了,火焰迸射、黑烟腾空,数百名士兵炸死炸伤。
整个大营内惊动了,室韦士兵们纷纷爬起身,两千重弩手很快冲到河边,一起举弩射向大营,瞬间,一千支箭雷在军营中爆炸,细小淬毒铁丸四散横飞,无数室韦士兵被毒弹丸集中。
这就是为什么先发火炮的原因,需要先惊动室韦士兵站起身,奔跑起来,箭雷爆炸才会大量杀伤敌军,如果敌军士兵都躺着的话,细小淬毒铁丸就没有效果了。
就在火炮炸响的一瞬间,八千唐军骑兵也疾速向五里外的敌军大营杀去。
这时,第二轮和第三轮火炮和箭雷在敌军大营中爆炸,炸得室韦士兵哭爹喊娘,哀嚎遍地,更要命的是,室韦军没有设羊马营,而是将战马直接拴在大帐旁,结果大营内剧烈爆炸使战马受惊了,在极度惊恐之下,战马纷纷挣脱缰绳在大营中狂奔,撞倒了无数士兵。
一万多匹没有携带骑兵的战马直接冲出了大营,四散奔逃,导致无数室韦军士兵变成了步兵,或者两个人合骑一匹战马奔逃。
这时,箭雷和火炮的进攻停止了,八千唐军骑兵掩杀而来,冲进了大营,室韦军大败,黑夜中,无数室韦士兵和骑兵仓惶向北奔跑,很多士兵和战马跑着跑着,便一头栽倒,他们之前都被淬毒弹丸击中,只是受伤,但现在毒性发作了。
唐军毫不留情地斩杀室韦士兵,无马的步兵几乎全部被斩杀,七千余室韦骑兵逃出二十余里,前面出现了拦截的唐骑兵,西面是滔滔河水,很多士兵又向东奔逃,结果东面也有一万唐军骑兵拦截。
一面是湍急宽阔的河水,其他三面都是唐军骑兵,最后的数千室韦骑兵被包围了,逃命无路,他们哀嚎着和唐军拼命,迎接他们的却是唐军骑兵的万箭齐发,里面夹杂着无数的单兵箭雷,爆炸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
经历了三轮射箭和爆炸,待硝烟散尽,战场上彻底安静下来了。
但战争并没有结束,余长阳又率领一万骑兵调头向南,向拔野古部的小可汗王地杀去。
唐军出兵帮助大可汗达达灭掉小可汗沙吉,按照双方协议,唐军将分到一半的牛羊和其他财物,而另一半牛羊、财物以及人口土地归大可汗。
草原上,号角呜咽、鼓声阵阵,两支六万人的大军正在草原上混战,两支拔野古部落都投入了全部兵力,都企图在这一战中彻底击败对方,
就在这时,一支万人唐军骑兵从东面杀来,直冲小可汗沙吉所在的中军身后,唐军骑兵在疾奔中发射单兵箭雷,一时间爆炸声四起,拔野古人从未见过这种可怕的兵器,所有人都吓得惊慌失措,小可汗的中军一片大乱。
沙吉见爆炸起此彼伏,他也吓得魂飞魄散,催马向西奔逃,正在作战的军队见主公逃亡,也跟着弃战奔逃,达达激动大喊,“我们的援军到了,给我追杀!”
达达的军队士气大振,奋勇追杀,小可汗军队大败。
第1447章 继续东行
南大洋深处的一座大岛,这里就是地图上的南大岛,后世的新西兰北岛。
十天前,探险船队便找到了南大岛,相比南大陆,这里的淡水资源更加丰富,气候更加湿润,到处是大片大片的天然牧场和一望无际的森林,这里各种资源都很丰富,尤其河流中的淡水鱼极为丰富,也也容易捕捞。
实际上,他们是从一条入海的大河逆行进入大岛,大河两侧都是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地,简直都是农业和畜牧业的沃土。
所有人都一致同意,先在南大岛建立定居点,并给定居点起名为新江宁,因为他们眼前是一条宁静的大江。
船队当即将携带的一百多只羊和二十几头牛全部放入草原,这是他们专门精心挑选,用于繁衍后代的优质牛羊,一共准备了两批,南大陆放了一批,这批是专门给南大岛准备的。
船队停泊在距离入海口约三十里的河边,众人在岸上扎下了上百顶大帐,远处,数百名士兵正在构筑板墙式大营,他们将修筑两座大营,在没有县城之前,板墙式大营就是居住点。
一顶大帐内,近两百名男女席地而坐,大概都三十岁左右,这些都是从各地挑选的死刑犯,本来应该是去年秋后问斩,但朝廷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如果他们愿意去海外定居,帮助大唐开始新的土地,那么他们将被免罪,几乎所有的死囚都签署了协议,愿意和朝廷合作。
当然,这些死囚犯也有所挑选,绝非那种十恶不赦的变态恶人,绝大部分都是贩卖私盐、私铸钱币的死囚,女的则是婆媳冲突杀人,或者饱受丈夫或者父亲虐待而杀夫杀父的女死囚,而且年纪都是三十岁左右。
一共一百八十八人,大部分都是成年人,孩子有四五十人,男女比例均等。
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是死囚犯,但女人不一定,大部分都是他们的妻子,真正的女死囚只有七十余人,其中二十几人带着她们的孩子。
单身男女在出发前就自愿结为夫妻,一起经历了几个月海上旅途,所有人都住在一条船上,彼此很熟悉了。
总管杨良瑶为人厚道,他没有强制把这些人放在南大陆,而是让他们自己选,结果所有人都选择了南大岛。
“你们也看见这片无人的土地,这座岛屿面积相当于好几个关中,南面可能还有一座面积相似的大岛,两座大岛都没有人居住,我们军队也探查过,没有老虎、狮子这样的猛兽,只有一些大小如狐狸的小动物,它们不会伤人,但会威胁羊群,所以狗的作用就出来了。”
杨良瑶笑眯眯继续道:“按照朝廷规定,每户给一千亩土地,一百年内不征任何税赋,你们可以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很多东西只能慢慢来,只能给你们十匹马和八头毛驴,有十几条狗,粮食和生活物资都有,但你们需要自己开垦土地种植小麦,我发现这里和大唐的季节是反的,大唐夏天,这里都是冬天,现在估计是秋天,你们要开始准备过冬了,砍伐木材、修建房屋,到明年会有第二批船队到来,运来更多的物资和人口。”
“杨使君,会有驻军吗?”一名男子举手问道。
“会有三百人驻军,还会留下三艘大船,可以作为仓库,如果遇到危险什么,还可以躲在船内,但应该不会有。”
“如果粮食不够怎么办?”有人担心道。
杨良瑶微微一笑,“除了种子外,我留下的小麦够大家吃一年,河里面的各种鱼极多,会是大家最主要的肉食来源,森林里还有大量的果子,可以尽情采摘,放不了就用来酿酒,或者做成果酱,我们还放了一百多只兔子,明年大家就可以大量捕杀兔子,肉能吃,皮毛用来做衣服和鞋子,还有白菜种子,我们士兵已经种了五百亩,大家冬天就有菜吃了!”
杨良瑶给每家每户都发了两顶帐篷,一顶夏帐一顶冬帐,冬天的燃料是牛粪饼,这可是草原的宝贝,名字不雅,但没有什么臭味。
安排完毕,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
几天后,所有成年男子自发地聚齐起来,召开了一次重要的议事。
他们选举出了一个让大部分人都信服的首领,首领叫杨继清,阆州普安县人,三十岁出头,出身一个铸钱世家,由于家族好几人都懂得铸钱技术,杨继清带领家族开始铸造私钱,很快便被同村人举报,内卫上门将整个家族都悉数抓捕,族人被流放云南,因为他是首领被判处死刑。
原本在去年十月杨继清就要被斩首示众,但他运气不错,遇到出海免死罪的机会,他果断签署了出海协议,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出海了。
杨继清领导能力很强,敢于冒险开拓,更重要是他为人仗义厚道,整个家族被抓时,他把所有罪责揽在自己身上,使得家族三十余口人只有他一人被判死刑。
杨良瑶见众人一致同意选杨继清为首领,他便任命杨继清为坊主,同时留下了一支十人的技术工匠队伍,都是随船的机关署和造船署的工匠。
有他们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主船上,四名官员正在做出一个重大决定。
桌上放着一幅地图,主官杨良瑶、护卫主将魏振滔、造船署署令王展、蒸汽机维护官员姚春山。
杨良瑶缓缓对三人道:“根据我们粮食补给和船只情况,我考虑继续向东航行,提前执行我们今年秋天的任务,我们前往新大陆。”
众人都一致赞成继续东行,王展仔细检查了大船,船体没有任何问题,姚春山也检查了蒸汽机,一切运转良好,而且他们拆除了留下的三艘大船的蒸汽机,作为备用,至于燃料不是问题,不一定用煤炭,木柴也可以,甚至可以用踩踏或者直接用船帆。
但唯一担心的就是淡水,杨良瑶指着地图道:“这幅地图目前都是很精准,我们可以先向北走,遇到到岛群后再折道向东,一路显示有很多岛屿,岛屿应该有淡水,而且只要我们抵达新大陆,再沿着海岸线北行,随时都可以找到淡水。”
“我们去新大陆的任务是什么?”魏振滔问道。
“天子交代给我的主要任务便是和当地土人交换农作物,用大唐的生活用品和对方交换农作物,收集农作物种子,而且当然土人有可能是我们的远房亲戚。”
“为什么?”
其他三人都很惊讶,他们一路上见到的土人多了,和大唐人没有半点关系。
杨良瑶笑了笑,“有可能是商朝灭亡时,很多商朝人逃亡过去,从渤海府再向北走,有狭长的陆地和新大陆最北面相连,我们回大唐也会沿着这条狭长的陆地返回。”
三人面面相觑,商朝灭亡时逃去的人,那不就是中原老乡吗?
当然,商朝距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更关心眼下。
“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三人一起望向杨良瑶,杨良瑶沉思片刻道:“三天后出发!”
三天后,四艘万石大船带着五百名士兵继续出发北上了,十五天后他们抵达了斐济岛,补充淡水后又掉头向东,穿过了汤加群岛,进入了茫茫的南太平洋。
在航行近两个多月后,淡水即将断绝的船队抵达了后世的圣费力克斯岛,岛上全是光秃的岩石,没有淡水,但他们在岩石下方的山洞内找到了一处很小的淡水潭,从而挽救整个船队,他们将这座岛命名为延寿岛。
又航行了十天,船队终于看到了一条漫长的海岸线,所有将士都欢腾起来,他们抵达了新大陆,这里就是后世的智利。
第1448章 党项之变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