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只是本还打算若是攻秦还可以得些军功吗,现在大头全是人家的了,这样的好机会千载难逢啊。
结果散了朝,赵悼襄王便将郭开和乐乘叫到了一起,将昨日之事完完整整说了一遍,两人心中也是有些倾佩,这老头还真有些见识。
同时赵悼襄王安抚乐乘,告诉他不让他主持攻秦一事是为他好,与强秦相争岂是易事?即便一时得利,后续报复怎么办?
庞煖乃是楚国来的,若是可以让楚王做出头鸟最好,最差也是魏国做出头鸟,然后把楚国带上,一国承担秦国的仇恨总是不够,两国正正好。
后续自然可以借庞瑗的身份,把事全推楚国身上,无论如何都不亏。
至于军功,要知道大赵是要兵分两路,东西并进的,原本燕国分给秦国的那十五座城池还要拿回来的,乐乘攻东方岂不美哉,安全无忧,战功更是稳稳的大功。
两人听了赵悼襄王的算计,极为佩服,乐乘更是感动至极,这是大王为自己考虑啊。
郭开不由得心生警惕,以后要小心一点了,自家大王可是越来越厉害了。
这不行啊,快要历练出来了,郭开暗暗下定决心,等这段时间过去了,一定要给大王后宫多塞点美女,这不能让他学聪明啊,一定要用温柔乡锁住他。
不过这事不能自己做,王后容易恨上自己,看能不能教唆王后自己往后宫拉人固宠,郭开细细考量起了这事。
果不其然,如庞煖所料,没过两日,楚王密使便到了,赵悼襄王对此更为佩服。
不得不说,娄安果然口才了得,即便早有准备,赵悼襄王还是差点被说动心了,最后还是硬掐着大腿打哈哈过去了,言说自己年少,资历浅薄,不敢担此大任,并且反将一军,请楚王为合纵长,给娄安吓得不行,狼狈而逃。
虽然明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但是赵悼襄王还是心里极其可惜,深感不甘,只能无奈叹息。
赵悼襄王的做法,也彻底打消了楚考烈王算计赵国的主意。
楚考烈王感叹一声,都不傻啊,这个出头鸟都不愿意做啊。
既如此,还是要让魏国顶上,反正魏国已经被秦国打的这么惨了,本就是血海深仇。
第267章 魏:非让寡人出头?好!投了!
而且现在你魏国本就是最危险的,我们楚赵是帮你,你怎么好意思让我们出头,你自己出头才是最应该的。
魏景湣王看着赵楚的回复,一声冷笑,真以为寡人傻?
寡人是急,但是覆巢之下无完卵,你赵楚岂能不急?
既然已经同意合纵攻秦,这本身就是已经表明了态度,既然已经表明了态度,还想让寡人出头,没门。
还说把河东之地全还给寡人?用你们还?那本就是寡人的!
真以为寡人只想攻秦吗?父王说过了,秦国最先要灭的只会是韩国和赵国,至于之后才轮得到其他。
你赵国只要不傻,不可能不急,并且只会更急,寡人的大魏也许会有损失,但是你赵国有倾覆之危,看谁更急。
至于楚国,呵!近几年丝毫无损,与秦国交好,现在竟然急着攻秦,到底在担心什么,谁能看不出来。
寡人要不趁这个机会毁了你们秦赵,秦楚的关系,那才是放过了天大的好机会。
魏景湣王想了半天,还是将魏庸叫来,商议一番到底如何是好,怎么才能将这个锅甩给赵楚两国。
自从继位以来,对魏庸毫无升赏,但是魏庸却毫无怨言,并且和往常一样,实心用事,渐渐又打消了魏景湣王的疑虑,父王看人也有失误的时候,魏庸这样的臣子,明显是好臣子,再能装,也不至于能装这么多年吧?
他年纪大了,家小都在大梁,位极人臣,更是大魏公室,没道理心有不轨啊。
逐渐又恢复了对魏庸的信任和重用。
魏庸到了以后,态度越发恭谨,他也知道大王找自己什么事。
在魏王有了合纵攻秦这个念头的时候,魏庸就已经派人给秦国送信了,根据他对诸国的了解,别说灭了秦国,即便是重创秦国,怕是也难。
那位秦王,怎么看也不像是好对付的王啊,上次合纵伐秦,秦国遭了重创,这才几年,秦国声势反而更重了。
既然如此,那就必须通风报信,而且要快,要不然以后还怎么合作?
并且魏庸对于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司马之位,更是再也不提。
现在做了大司马掌管军权,接下的可是烫手山芋,只会吃力不讨好。
而且魏庸敏锐的感觉到魏景湣王对自己的一些疏远和警惕,他估计定是先王交代了什么,现在不再想着大司马的位子,一则是不沾烫手山芋,二则表示自己绝无二心。
臣兵权都不想要,能有什么二心?
魏景湣王请魏庸坐下,直接问道:“大司空,楚赵都同意合纵攻秦,但是都想请寡人做这个合纵长,大司空怎么看。”
魏庸大惊,忙劝道:“大王,决计不可,当今秦王乃是有仇必报之人,若是大魏挑起事端,担任诸国合纵长,后续秦国必然死命报复大魏,徒使楚赵坐收渔翁之利。”
“秦国虽然是猛虎,但是赵楚也是饿狼,如今虎狼暂时沆瀣一气,必须挑起虎狼之争,避免直接面对猛虎,如此方为万全之策。”
魏景湣王连连点头:“大司空所言甚是,寡人也是这般认为。”
“寡人今日请大司空过来,就是为了商议该如何是好,有什么计策可以逼得楚赵做这个出头鸟。”
魏庸微微一笑:“大王,臣有一策。”
魏景湣王喜上心头,急忙问道:“大司空请说。”
魏庸自信一笑:“谈和!”
“和秦国谈和。”
魏景湣王先是一愣,眉头紧蹙,沉吟数息,抚掌大笑:“好,大司空所言甚是,谈和。”
魏庸笑道:“楚赵现在稳坐钓鱼台,不过是笃定大魏在秦国强攻下最是心急,但是只要大魏做出谈和之举,甚至愿意割地谈和,并且是和秦国合盟同攻赵国,无论如何,大魏就是不和秦国打了,看他们还坐不坐得住!”
魏景湣王点了点头,下了狠心:“好,就这么做,不信他们不急,哪怕割让一些城池。”
魏庸说道:“大王勿虑,割让城池谈和不过是托词,签订盟约自可拖延,为的是逼迫楚赵带头合纵,诸国合纵攻秦,纵是灭不了秦国,秦国关东之地也要全吐出去,现在积蓄保存实力,秦国败退之时,都会回来的。”
魏景湣王连连点头,很是赞同:“就按照大司空的计划做。”
“大司空觉得与秦国谈和一事交给谁更好?”
魏庸犹疑道:“这个,若是想让秦国相信此事,自然还是要请朝中更倾向谈和的人去谈,臣相信大王胸中自有韬略。”
魏景湣王沉吟一二:“那就让吕辽操办此事吧,他一向最为亲善秦国,与秦国吕不韦更是同乡,一向主和,就交给他吧。”
“大王圣明!”
‘对喽!让吕辽去就对了,后续翻脸,他岂能不死?’
吕辽乃是魏国御史,位高权重,大魏朝堂主和派之首,一向与魏庸不和,此人虽是主和,但是却对魏王一直忠心耿耿,是魏庸在朝堂很大的一个绊脚石和政敌。
此人主张采用合纵连横手段抗敌,尤其是不能轻易招惹秦国,最好借秦国之力瓜分各国的政策。。
因为主和,此人一直不受魏安釐王喜欢,但是魏安釐王是知道此人的忠心,也是用来维护朝堂和谐的一块基石。
无论主战主和,双方都要可以克制住才行,一旦彻底失调,必然是大患。
吕辽正是魏安釐王留下的一个限制主战派的绊脚石,毕竟目前大魏朝堂表面的主战派太强了,尤其是魏庸,他岂能不留下后手钳制魏庸。
但是魏景湣王不太能深切了解这个道理,魏景湣王虽然能力不行,但是却是坚定地主战派,故而一直极其厌恶主和一派,尤其是吕辽。
魏庸岂能不趁这个机会铲除此人?
果然,在稍加引导下,大王就想到了吕辽。
而以自己对吕辽的了解,他必然是不会推辞此事的,这种谈和之事,他也无法推辞。
只要吕辽接下此事,就是必死之局,魏庸已经为他安排好了死路。
第268章 热闹的甘泉宫
不出魏庸所料,在魏景湣王透露出想要趁着秦国暂时安宁的时机,与秦国谈和的想法,吕辽立刻大加赞同,并且主动请缨想要负责此事,魏景湣王自然而然的将此事交给了他处理。
但是却刻意没给他签约之权,并且将谈和条件说的比较模糊,说了必要时可以割让土地,但是没说割让多少,更没说是哪。
吕辽遇事只能请示,来回路远,时间好拖延。
但是大喜之下的吕辽并未细想,只以为是大王想通了,合纵之事谈不成,只能谈和。
毕竟秦国太强了,谈和也没什么丢人的,得了喘息之机,先有时间休养生息,有了时间才有机会静观其变,诸国纷争,不能急于一时,谁也不知道大变何时到来。
诸国谁家没有强盛一时过?哦,韩国没有,韩国不算。
还不是转瞬成空,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万万急不得,在不利的情况下越急越容易出错。
吕辽开开心心的前往秦国谈和,这次大王都愿意割地谈和,诚意是十足的,如此重任交付自己,自己一定要谈好,大魏损失越小越好。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了秦王政四年的秋天。
在嬴政贪恋的辛勤努力下,芈云已经又有孕了,至今已经两个月了。
这一次芈云是又喜又烦,欲哭无泪,这刚刚和大王在一起还没多久,就又怀上了。
难道受宠多真的这么有效吗?
除了她还有嬴馨,这傻丫头在尝试各种方法后,也终于如愿以偿。
两人基本是前后脚,没差几天。
这下子她也是踏实下来了,嬴馨对这个孩子抱有极其大的期待,她坚定地认为,这是秦赵两国和平的开始。
还有就是公孙丽,她还要更早一点,但是也差不多,三女应该都是在同一月有孕。
这段时间嬴政倒是没有多么忙碌了,毕竟没什么大事,大事在后面呢。
嬴政冷眼看着诸国上蹿下跳,每次看到最新的情报,都要被他们各怀鬼胎的操作逗得发笑。
再一次验证了,即便是毁灭也无法让所有人团结起来这个真理。
今年是不可能打起来了,一是事情难谈,二是大灾还没缓过劲来,还没有大举起兵的元气。
哼,你们不打,寡人还不会放过你们呢。
要不给你们浇点油加把火,就你们这些货色,什么时候才能联合起来,才能上门来挨打?
现在就在等加火的时机,燕赵开战就是时机。
也就在这时,吕辽作为魏国使臣,为两国友好合盟而来。
嬴政略一思考就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
而这次魏庸竟然没有传来消息,打的什么主意,嬴政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嬴政心中一声冷笑,骑墙的蠢货,满是私心,随你吧,有治你的时候,哭的机会也不会给你。
至于魏王,该陪你演出的,寡人一定给够面子,反正也是无聊,陪你魏国耍耍。
嬴政高规格接待了吕辽,心中也是可惜,此人虽是亲秦主和,但是却是对魏国忠心耿耿,实在可惜了。
寡人不杀了,让他死自己人手里吧。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