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209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而这一切也都是早就制定好的计划,联军一路顺利,直到函谷关下,才是停下来了脚步。

  这一路进军,好似旅游一般,联军士卒的锐气几乎已经尽了,戾气也没养出来,多出来的只有散漫与骄纵。

  还有诸国内部的一些争斗,毕竟这许多士卒隶属不同各国,经年久战,彼此深仇,难免多有摩擦。

  若非各国互不信任,各自为营,各自约束,真要合营一处,那可真是有大乐子看了。

  即便如此,也是摩擦不断,一路上处死上百人,才勉强压下,但是也绝说不上和谐。

  到了函谷关,春申君与庞煖率领诸位将领一同视察地形,没一个能笑出来的,除了燕国心中暗喜。

  诸国将领中许多人也不是第一次见到函谷关,但是还是为之绝望。

  秦国为什么运气如此之好,占据如此天险?

  函谷关是西入关中的必经之地。

  但是这一条必经之地实在是太难打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没有任何夸张可言。

  函谷关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人马难以通行。

  函谷关位于黄河南岸,是典型的沟壑丘陵地貌。自远古以来,这片区域就充满了巨大的冲沟,高达数百米,任何人想要通过,都必须在这些巨大的冲沟中翻来翻去。

  函谷关所在的函谷道就是一条巨大的冲沟,只是沿着这条冲沟可以较为容易进入西面的关中平原,于是这里就成了连通关中和中原的通道。

  这是天险,不是人多可以解决的,人再多也只能排成一竖排,最多每排几十人往上冲,这点人就是给人家送战功。

  也因此,函谷关是大秦的核心战略要地,山东诸国除了楚国之外,要想攻进关中平原,只能先叩开函谷关大门,但是楚国想要绕开函谷关,只能选择逆流而上攻秦,说实话,还不如想办法打函谷关。

  大秦也正是因为有函谷关,才不至于落得齐国一样的下场,应对山东诸国一直是游刃有余,战于国门之外,胜则攻城夺地,败则龟缩关中保存实力,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函谷关只被攻破过一次,是孟尝君率领韩魏两国足足耗了三年才攻破的,韩魏也是损失惨重。

  原则上来说,函谷关那一次是活活耗嬴的,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

  耗不起!

  人少打不过,人多耗不起。

  亲爱的读者们,推荐一本好基友精品良草:

  《洪荒神话:天河倒灌,我证水元!》

  书写另类洪荒,神道洪荒,太古大神归来,再证黑帝,重写洪荒传奇!

第314章 心怀鬼胎

  一群人面面相觑,庞煖身为联军统帅,缓缓开口:“诸位,都说说吧,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武襄君乐乘沉默不言。

  此次出征,赵国以庞煖为首,乐乘为辅。

  反正东边的秦国飞地已经拿下了,为了稳一手,赵悼襄王也把乐乘派了过来。

  春申君左右看了看,一言不发。

  魏国领军大将乃是魏国一位远方宗室,名魏兆,长出一口气:“想从函谷关过去是不可能的,人多使不上力。”

  “而且根据消息,函谷关是蒙骜率领十万大军镇守,面对蒙骜,不会有机会的。”

  姬无夜大咧咧说道:“打函谷关本将军是绝对不会打的,本将军不能让麾下儿郎白白送死。”

  雁春君长叹一声:“两位将军说的是,如此天险,实在可怕,如今既然已经将秦军堵在函谷关不敢出来,联军已经所获颇丰,耗在这里也没什么意义,人吃马嚼实在是难以承担,不若见好就收,大家分一分城池,撤军吧。”

  春申君、庞煖理都不想理他,这特么就是来捣乱的,纯粹捣乱的。

  秦军毫无损失,现在撤兵,分了城池有个屁用,前脚走,秦国后脚就夺回来了,联军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折腾损耗粮草,图什么?

  春申君缓缓道:“驻扎一军堵住秦军,换路吧。”

  庞煖点头认可:“事到如今,只好如此了,分兵吧。”

  姬无夜眼珠一转,问道:“这是进军关中的必经之路,换路能换哪里去?”

  “而且前方已经传来消息,秦王起兵四十万,厉兵秣马,兵力本就差距不大,秦军又是以守待攻,若是分兵被秦军伺机击破该如何是好?”

  魏兆点头认可:“姬将军所言甚是,分兵不是上策,换路更是不知该走何处。”

  雁春君也是认可:“是啊,不行就分一分城池回去吧,耗在函谷关这里毫无办法,每日里损耗太大了。”

  庞煖真是懒得搭理他,问向春申君:“春申君,若现在去武关,攻破武关,翻秦岭绕过函谷关可好?”

  春申君摇了摇头:“武关亦是大城,依山傍水,虽不如函谷关,亦是易守难攻,武关战略要地,秦国必然也是重兵把守,绝不可能轻易拿下。”

  “再者说,即便拿下,再往后这一路也太远了,路途也是艰难,粮草辎重跟不上。”

  庞煖缓缓点头,沉声回道:“若是如此,那就只有强攻河东了,拿下河东河内,绕道入蒲阪,向南渡河,可以直插咸阳。”

  “除此之外,再无它途。”

  春申君点了点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此次联军总不能无功而返,若是有机会直击咸阳那是最好,即便没有机会,可以拿下函谷关以东城池,再拿下河东河内,也足够了。”

  “如此上下一片,秦国也是元气大伤,再难东进了。”

  众人相互看了看,也是认可了这个方案。

  魏兆问道:“这确实是最好的了,但是有函谷关在后,如何分兵?”

  “函谷关这里可是蒙骜镇守,必须不给他任何机会,只要给他一点机会,咱们可就是进退两难了。”

  姬无夜接着说道:“怎么分也是问题,河内之地是由麃公领重兵镇守,这也是老将了,不派出重兵决计打不下。”

  “河东也不好对付,是王翦,他资历虽浅了些,但是先前几次战事,表现皆是极为出彩。”

  庞煖点了点头:“确实也是问题,如何分兵也是要好生商议一番。”

  雁春君叹道:“不行还是撤吧,分兵若是被秦军抓住机会夹击,也是祸事啊。”

  春申君瞪了雁春君一眼,雁春君不敢再说话。

  春申君言道:“先回大营吧,此事大家好好思虑一二再做商议。”

  一行人回去路上各怀鬼胎,个个表情深沉。

  雁春君自然是奉命捣乱的,自家人最好是一个也别死,最好什么损失都没有,敲敲边鼓可以,真让燕国顶在最前面,那可绝对不干。

  别说卖命,卖力也不干。

  魏兆自然是支持今天决定的方案,打下河东河内,最得利的自然是魏赵韩。

  魏国本就是借诸国之力对抗秦国,现在有望拿回河东河内,自然是赞成。

  不管怎么说,之前那都是魏国的城池,拿下来以后,魏国得利的机会是最大的。

  今日庞煖也是这个意思,借联军的力气为自家谋利。

  身为纵横大家,庞煖自然知道联军看起来人多势众,但是绝对灭不了秦国,本次的战略目标也不是灭了秦国。

  是从秦国身上剜肉壮大自家。

  入秦之路只有这几条,似这等国战,本就没得选,今日故意提出前两条选择,就是知道没人会同意,那就只剩下最后一条,也是对魏赵韩最有利的。

  韩国弱小,分他一点蝇头小利就可以打发了,至于魏赵之间,那就再各凭本事。

  哪怕平分也是不亏。

  战略要地楔下钉子,无论秦魏都不能轻易动手了。

  这买卖怎么做都是有赚无赔,这是庞煖出兵以前,就已经和赵悼襄王定下的大策。

  韩国也是同样的心思,三晋同进同退,即便韩国占得便宜最少,但是只要秦国无东出之力,对韩国来说,就已经是最大的好消息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也是魏赵顶在最前面,何乐而不为呢?

  他们想的都很好,唯独春申君最是不满。

  你们都很好,但是楚国的利益呢?

  本次攻秦,楚国的损失已经是最大的了,还承担了秦王最多的愤怒,结果还拿不到好处,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只是帮助你们打压秦国吗?这个虽然很重要,但是你们三晋如果占了便宜,魏韩壮大,这也不符合我大楚的利益啊。

  抑制饿虎,但是也不能养好群狼啊。

  既要压下秦国势头,又要三晋不能壮大,最好还要得些好处,不好办啊。

  春申君很是头疼,这个度该如何把握。

  河东必须打,但是怎么才能不让三晋壮大呢?

第315章 左右踌躇

  除非是诸国在河东与秦国死战,两败俱伤,但是这好像实在不太可能。

  三晋卖力可能,卖命是不可能的。

  对于这一点,春申君太清楚了。

  这次分兵,大楚到底是该留下堵着函谷关增援,还是跟着一起北上?

  若是跟着北上攻城,大楚除了损失一无所得,哪怕分下飞地,也断然守不住。

  这河东那是战略要地,又是繁华之所,多是大城,不好打啊,若是损失惨重,可就亏大了。

  可若是堵在函谷关,万一三晋急着去抢河东,留下兵卒太少,蒙骜率军攻出,打上了大楚,那不还是给三晋做嫁衣裳?

  哎呀!该死的魏国,愚蠢的魏国,若是不失河东之地,现在绕过函谷关,直插秦国关中腹地,怎么会有现在进退两难的状况?

  可以打秦国一顿撤兵,没什么损失,徒留秦国报复三晋该多好。

  春申君足足想了一夜,还是深觉事关重大,千里加急,秘密传信给楚考烈王,请楚考烈王给个主意。

  庞煖这边,虽然定下了思路,但是具体行动也是拿不定主意。

  分兵说起来简单,实际真不好分啊。

  如今大河上下与函谷关,秦岭武关连成一线,可互相支援,还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伏兵。

  一个不小心,背后杀出人来,就靠自己这群各怀鬼胎,只能打顺风仗的联军,怕就是极为不妙了。

  首先燕国肯定是靠不住的,直接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