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248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这一千金是送给后胜,一千金是送给齐王建为酒资。

  七星龙渊宝剑也是赠给齐王建。

  七星龙渊乃是诚信高洁之剑,收下此剑的齐王建如果不表示表示,那可就太不礼貌了。

  更何况,还有后胜呢,他们可都不是那种收钱不做事的人。

  不怕让齐国趁火打劫占便宜,只要能让楚国少占点便宜。

  果然,在嬴政的大手笔之下,后胜拍着胸脯表示秦国的事就是他的事。

  齐王建也是欣然同意,只要秦国攻打魏国,齐国一定帮帮场子。

  唯独怎么应对楚国,嬴政现在还有些犹豫。

  如果打楚国不太符合现在的战略规划,但是如果不打,秦国就是丢尽颜面。

  毕竟合纵带头的可是楚国。

  而且只要大秦和齐国联合攻打魏国,楚国也必然趁火打劫攻魏,这算是占秦国的便宜。

  想一想就更来气了。

  嬴政料定,楚国现在肯定也怕大秦的攻打,更肯定楚国想要和大秦缓和一下关系。

  嬴政也在筹划,能否趁着这个机会既把面子找回来,又不让楚国占什么便宜,最好是让楚国给秦国打工。

  毕竟现在攻楚实在是不符合大秦的吞并大战略。

  楚国迁都也快完事了,再等等吧,看看楚国的动态。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急。

  如果不能确定自己做对,那么让自己不要做错,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选择。

  既然现在很明显更应该着急的是魏楚,那大秦就可以稍微再等一等。

  就在嬴政等待时机的时候,一封请求立后的奏疏令嬴政微微皱起了眉头。

  是宗正副手宗正丞赵显上的奏疏。

  大秦的宗室。

  这个身份没问题,地位也是不高不低。

  而且也很合理。

  如今嬴政已经满了二十岁,妃嫔也有了好几位,出身高贵的也有好几位,子女也是不少了,按理说为了朝纲稳定,早就该立后了,也该立下王储了。

  但是也不是说这道奏疏就没私心了。

  私心太明显了。

  很明显,合纵刚结束没多久,在他们看来,目前楚赵都没希望,那身份最合适的自然是秦女了。

  尤其是姜芷刚刚诞下公子,这可太合适了。

  立后加立储。

  嬴政犹豫就犹豫这个。

  从道理上来说,立秦女确实合适,冯家女也合适。

  冯家世代忠秦,朝堂势力虽然不错,但是也算不上权倾朝野,即便立姜芷为后,也不用担心外戚之患。

  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的话,反而是嬴馨更为合适。

  中原本就是三晋最大,而三晋当中,现在是赵国最强了,魏国没有合适的人员,魏纤纤身份不行,韩国太小,也就只有赵国了。

  立嬴馨的好处主要有二。

  一是可以大大缓解与赵国的仇恨,减弱赵国反抗之心,更有利日后统治。

  二是日后一统天下,新的帝国,母仪天下的是六国之女,非是秦女,乃是中原之女,如此更是利于七国融合。

  如果立的是秦女,王储也是纯正的秦人血脉,这以后的其他国民该怎么想?

  立秦女自然是更稳了自己的基本盘,也是公室与秦人乐意看到的。

  但是会更失六国士子之心,而自己的基本盘,根本不差一个秦女,已经足够稳了。

  一统之后便不能再分什么秦人、楚人、魏人等,但是地域之别,派系之别会永远存在。

  秦吞六国,六国之民本就心有不安,秦国之民也难免有所骄横。

  若是立秦女,下一代君主是拥有着纯正秦人之血的皇帝。

  也将会难免更加偏向于秦人,这绝不利于七国之相互融合。

  感谢

  @组距呼呼

  打赏支持

第356章 后宫的暗潮

  楚国是不合适的,一则难以服众,南北差异太大,文化差异也大,为楚国失去三晋和齐燕之心,更是太亏。

  二则容易有外戚之忧,反客为主之患,即便大开杀戒,也只会闹得朝堂不稳,容易留下隐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给这个机会。

  再说了,若是大开杀戒,外戚杀了个干净,这王储的位置还坐的稳吗?

  另外灭楚时候还要有大动作,儿子还有别的用处。

  即便再生一个,总不能一个于朝堂为储,一个立于楚国为王。

  其余国民该怎么想?这么搞必出乱子。

  新的帝国必须考虑融合的问题,而融合必须需要时间。

  很多事当然也可以任性,但是任性必然会带来后果,处理不好就是隐患,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这种国本之事,靠杀人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

  无论是立后还是立储,都不是一件小事。

  要么就别立,立了就不能轻易废,后宫废一个后,前朝就要死一群人,整个帝国朝堂都要动荡几年。

  立后不立储也不行,除非王后无子,有儿子不立储,王后睡觉都睡不着。

  嬴政想了半天,留中不发。

  寡人如今春秋鼎盛,急什么,以后再说。

  如果立后的人选不好选,那么不立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先看看哪个儿子比较出色吧,这也是加分项。

  嬴政将请求立后的折子留中不发,这让许多别有心思的朝臣都是拿不定主意。

  但是既然已经有人开头了,管大王什么心思呢,先上折子再说,有枣没枣,打两杆子试探一番。

  这种正经事又不怕犯什么忌讳,反正只是请求立后又没说什么人选。

  接下来数日,零零散散便收上来几十道,嬴政全部留中不发。

  前朝主要是试探,而且也并不是心思很重,还是那个道理,大王对于朝堂的掌控力太强,而且太年轻,年富力强的时候,春秋鼎盛,急什么?

  而这件事在后宫才是真正暗潮涌动。

  那些身份低的连想都不想,肯定没她们的希望,心态还好。

  但是芈云、芈烟、嬴馨、公孙丽、姜芷、魏纤纤、包括还大着肚子的紫女,那可都是暗自急得不行。

  芈云芈烟还有嬴馨虽然觉得合纵是楚国赵国不对,但是大争之世,今天打明天好是很正常的,大王的气已经消了,现在又没有在打了,大王也依旧宠爱,机会虽然小了,但又不是没有。

  而芈云芈烟脆弱的姐妹情,在这一条消息下也暂时破碎了。

  芈烟虽然觉得自己不如芈云,但是,楚王不是她父王啊!

  无论机会大小,只要有就要争啊!

  别说现在还没儿子,以后可以生啊!

  自己年龄才多大,不怕生不出来儿子,只要成了王后,有儿子那就是嫡子!

  别管排第几,嫡子就是嫡子。

  芈云虽然有点儿不自信,但也很自信,扶苏毕竟是长子!自己也是大王的第一夫人!

  懂不懂在男人心中,第一夫人和长子的重量啊!

  自己可是已经为大王生下一儿一女了!

  大王又不是不宠自己和孩子,自己希望大大的。

  嬴馨虽然一向天真单纯,但是她不傻,她只是善良。

  为了秦赵两国,为了儿子,怎么可能不争呢?

  她也觉得自己希望很大,毕竟嬴政对她忽悠的太狠了,在嬴馨看来,这都是嬴政对她的爱,对秦赵两国友好的期盼。

  姜芷胸有成竹,从道理上来说,肯定是自己最合适,但是还是心有不安,毕竟那几个狐媚子实在受宠,而且自己儿子也只是排行第四。

  公孙丽聪慧过人,自从彻底倾心嬴政以后,如果说对后位没想法那是不可能的,那可是正妻!

  什么夫人美人,说到底也是妾室。

  而且,还要为儿子考虑呢!

  谁不想自己儿子以后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子。

  魏纤纤虽然觉得自己希望不大,但是她入宫及早,也受宠爱,怎么可能不想想。

  紫女则是觉得自己也有机会,毕竟自己父亲现在可是国尉尉缭,整个鬼谷派都是自己后盾,入宫就一直受宠。

  她也是最急的,因为她现在还没生,若是生下的的也是公子,那机会可就大了,她可要玩命争了。

  紫女也在庆幸,索性大王留中不发,自己也快生了,只要在等等,如果自己生下的是公子,那就是天命啊!

  后宫的暗潮涌动,嬴政都不用想都能知道。

  如果立后这事后宫美人都不上心,嬴政才要真的怀疑不对劲。

  有些美人也在暗施手段了,现在是谣言满天飞,都不知道是谁放出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