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296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面对齐国,楚军一向是不把他们当回事儿的,这段时日的势如破竹,更是让他们士气骄纵。

  再加上打到平阴城下后,楚军本就有了见好就收的打算,军容更是涣散。

  谁能想到,秦军竟然会出现在平阴城下啊!按理说支援也没这么快的呀。

  有心算无心之下,一场突袭,城下的这五万大军,瞬间溃败。

  随后率大军而来的王翦,在轻松收回平陆三座城池以后便止步不前,等待田单的到来。

  秦国是帮忙维持平衡,他们互相消耗的,不是真的来帮他打仗的。

  至于原本笑看着弟弟吃瘪的公子悍,他现在也笑不出来了。

  万万想不到,秦国竟然也会帮魏国,这两家不是死敌吗?

  先前只卖点军械粮草还可以说得过去,可是现在直接下场,这真是完全预料不到。

  当然,预料到也没用,楚军战力和秦军不是一个档次的。

  更是想不到,只有防守之力,没有进攻之能的魏军在秦军的协助下也出城突袭了。

  这段时间公子悍在襄陵城下与魏军僵持,也没什么大的战斗,在秦军突然加入战场,魏军又突然出城突袭下,瞬间也是败退。

  双方兵力相差仿佛,然而士气差距太大,士卒战力差距也大,楚军本就打不了逆风仗。

  至于支援,弟弟那边好不容易才收拢溃军,现在只能据城而守,根本没有支援的能力。

  即便有,公子悍也很清楚,自己这个好弟弟绝对不会来。

  自己都没有支援弟弟,弟弟肯定不会来的,反正换自己,自己是不会。

  公子悍虽然并未轻敌,然而这硬实力毕竟差距过大。

  不止是被打退,连带襄陵旁边的雍丘和承匡都丢了,还倒赔了两座城池。

  这下子楚国真的是赔了城池又折兵。

  折的还不少。

  在楚考烈王收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人都麻了。

  一场趁火打劫,欺负病患的战事,怎么会发展成现在这样?

  你们即便打不赢,也不至于打成这个样子呀!

  心中大骂负刍蠢货,齐国再怎么好欺负也是大国,更是有着秦国撑腰,你怎么敢不请示你老子我,擅自攻伐齐国的!

  秦国那是好惹的吗?没有机会还好,有了机会他们能不抓住吗?

  儿子悍的想法和见死不救,楚考烈王自然也是看的清清楚楚,也是心中大骂,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先想办法解决问题。

  形势糜烂至此,楚考烈王头痛不已。

  急忙调春申君去往前线,接管前线所有事宜,不能让这两个蠢儿子这么搞下去了。

  除了自己亲征,也就只有春申君有这个能力和威望去撑住前线的烂摊子了。

  楚考烈王一边再征兵十万,一边派人急召春申君,现在这形势,已经不能大意了,一个不小心整个楚国都会损失惨重。

  春申君配合楚考烈王做戏,被赶回封地后,他也一直没闲着。

  在吴地一直努力开发建设,并且与百越人斗个没完,毕竟楚国所有的开发,都是在占据百越的生存空间。

  百越人此起彼伏的捣乱,也让春申君一直焦头烂额,这还没完。

  让他头疼的还没完,去年也不知道从哪又跳出来了一个什么闽越君,虽然实力不强,人也不多,但是手段狠辣残忍,也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更奇怪的是,他手下竟然还有一批能人。

  他也很奇怪,明明是一群蛮子,但是无论政军的组织结构都是意外的缜密,领头将领更是非比寻常,不说是用兵如神,也算得上是运筹帷幄,用兵有方。

  真是邪门,越人蛮子,还能出这种人才?!

  这些也都导致春申君难以踏实开发封地,在他收到楚考烈王的急令以后,深叹一口气。

  如果他在朝内,一定劝阻大王不能让两位公子同时领兵,他们现在争太子之位争的头破血流,又怎么能托付军国大事呢?

  两位公子一起出兵,莫说是齐心协力,不扯后腿就不错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即便倚强凌弱,形势大好,但是兵败如山倒,一个不小心,大好的局势瞬间就会变得糜烂。

  即便是大国,也经不起大败。

  一次大败足以元气大伤,二次大败就会沦为小国,甚至亡国!

  但是现在也没有办法了,春申君急忙放下手头的事,越人之乱不过疥癣之疾,不足为虑,现在的大问题是魏国与齐国。

  在楚考烈王紧急调春申君上前线的时候,前线的战事还没完呢。

  停都没停,甚至说只是个开始。

第406章 麻了的春申君

  在田单收到楚国攻齐的消息以后,毫不犹豫的立刻撤兵回援。

  在田单回到齐国,与王翦完成交接以后,王翦就利落的撤军了。

  剩下的就是齐国和楚国的事了。

  公子负刍这一路楚军早已经被击溃,如今大军损失惨重,士卒毫无战心,守的城池也只是刚刚拿下的齐国城池。

  如果田单这都收不回来,那他也没脸活着了。

  至于公子悍那一路,如今已经退守阳夏,据城而守。

  王贲在解了魏国之围以后,也是利落的撤兵了。

  此时魏国来劲了,如今楚国大败,两路大军皆是惨败,正是收复失地的好机会。

  魏景湣王下令全军出击,趁势攻楚,一定要把去年丢的都给收回来!

  因为公子负刍的愚蠢操作,魏景湣王果断派出使者,要与齐国合盟,趁这个机会共同攻伐楚国。

  齐王建欣然同意,令田单除了收回失地,务必也要多打下几座城池!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呀,趁火打劫的事情谁能忍住不做呢?

  大好的形势,大好的机会,这可必须抓住啊。

  这时候魏庸也是真上心了,局势已经不一样了呀!

  大王承诺的封地,有机会拿回来啊!画的饼现在可是真有机会变成真的能吃的饼了。

  立马主动请缨,愿意亲往前线督战。

  他的心思魏景湣王自然明白,犹豫再三,也同意了,魏庸接连立下大功,不可不赏。

  若是能将失地收回,正好作为他的封地,也算是封赏了。

  反正收回了也是面对楚国侵略的第一线,以后魏庸也只会更用心应付楚国,怎么都不亏。

  而且魏庸如此看重封地,也侧面显出了他没有太大的野心,这也更让魏景湣王心里踏实了些。

  此时的魏庸身为相国,亲临前线,憋屈了许久的魏军转守为攻果然也是士气大振。

  魏庸本就一直以主战闻名,他虽然人品不行,但是能力是有的,

  而且知道魏庸人品不行的人,也没几个是魏国的人。

  即便是知道,说了也没人信,再加上魏庸此时确实也是为魏国谋利,就更不会有人说什么了。

  魏庸放弃了攻伐阳夏这座大城,调转枪头,兵分两路,一路顺睢水而下,去拿相城,一路自缗城出击,去拿方与!

  自缗城出击的这一路,也是为了与齐军配合,截断公子负刍退路。

  公子悍那边此时已经安定,但是他也不敢再出击,况且此时他还想看自己弟弟再多吃点亏!

  把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演绎的淋漓尽致。

  既然大家都败了,那谁败的更惨,自然另一方就更有优势了。

  再者说,形势糜烂至此,本就是你负刍的责任。

  你要不想着投机取巧去攻打齐国,至于引的秦国下场吗?至于造成如今这么严重的后果吗?

  公子负刍对于现在的形势也是看得清楚,心中更是后悔不迭,一念之失,悔之晚矣。

  面对魏国齐国的夹击,只靠几座新打下来的小城,就自己手下这些残兵败将,根本不可能守得住。

  现在尽量减少损失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输的已经够难看了,绝不能全军覆没,否则对楚国来说,折损十万大军也是伤筋动骨,自己的太子之位就更没希望了!

  公子负刍当机立断,立刻撤军,毫不留恋,放弃了所有新打下的齐国城池,退守方与,坚守方与挡住魏国进攻。

  自己虽然败了,但是自己不能再跟着丢城失地了。

  自家哥哥不支援,父王也会派人支援,只要守住,支援到了就不怕了。

  齐国收回城池是不会有太大的进攻欲望的。

  主要还是魏国。

  但是魏国现在也只能打顺风仗,只要大部队增援到达,魏国也难以推进。

  公子负刍只想着自己挡住魏国,不能丢地,死守方与。

  然而应对齐国这边的防守就力有未逮了,田单在收回所有城池后,当机立断攻入鲁地,一连拿下九座城池,最重要的阳关,城父,郕都拿下来了,一直推到了曲阜,这才见好就收,停了下来。

  这一次一向挨打的齐国算是扬眉吐气了,扩地近两百里。

  额,也不能说是扩地,只能说收回了以前的土地城池。

  齐王建眼看如此顺利,收获如此巨大,紧急征召的十万大军原本觉得用不上了,现在也全都派上了,紧急让后胜率领着支援田单,一定要守住战果。

  至于魏国这边,公子负刍想的很好,死守方与,但是他靠着毫无士气的残兵根本守不住,虽然还有几万人,但是毫无战斗意志。

  魏军就不一样了,挨打挨了那么久,可算能打回来了,士气非常高昂,而魏庸更是卖力。

  他为了自己封地,当然愿意拼命了。

  负刍在硬抗了十来天以后,终于是扛不住了,方与本就不是大城,更是去年刚拿下来的,在魏庸不计生死,不择手段的强攻下,根本守不住。

  只能一路退到彭城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