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354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由此可见,赵姬出身大概率不会很低,起码不是普通的舞姬,更不是什么娼妓。

  3、子楚是35岁没得,也就是赵姬当寡妇的时候,也就是30出头,绝对不会超过35岁,大概率是30~33岁。

  在此之前,也没有任何污点。

  而且还有一点,赵姬守寡的时候嬴政继位,身为秦王,肯定是事务繁忙,当时那个特殊的环境,乱七八糟的事肯定很多,也就是这种情况下忽视了赵姬。

  缺爱的女人会自己找爱的,而当时赵姬的权力是极大的,秦王尚未亲政,王太后权力极大(凤印是可以调动军队的),可以参考宣太后(只论权力,不谈能力。有宣太后权力一半都很夸张的。)

  之后和吕不韦那点事,也不能说人家YL或者S啥的,毕竟也算是前夫哥。

  即便是算上嫪毐,她这一辈子满打满算,也就3个男人,有一说一,这跟YL和S绝对是沾不上关系的。

  请注意,赵姬在跟随他们三人每一个的时候,都跟别人没牵扯,不是同时勾搭着几个人。说不上从一而终,但是绝对算不上YL。

  这个年纪的女人,加上她大概率缺爱缺安全感的经历,孤单寂寞找个依靠,或者说找个男人不是什么过分的事。

  当时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宣太后芈月也照样有找男人生孩子经历,这不是什么不允许的事。

  4、最大的问题就是嫪毐。

  她跟嫪毐孩子都生了两个,嬴政不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嬴政都没说啥,直到嫪毐越来越过分,甚至造反了,才彻底动手干掉嫪毐。

  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秦国的政治体制,可以确定,嫪毐在秦王面前是没有任何反抗余地的。造反不可能成功,纯属是嫪毐极其愚蠢,不自量力,如果只是当一个普通的男宠,啥事也不会有。

  同样,如果赵姬不是遇见了嫪毐这个坑货,她大概历史上不会有这种恶名。

  历史上没有写赵姬任何主动作恶的事,她就是典型的小女人,对自家男人好,啥事都随自家男人,根本不管对方做什么事,凤印都给嫪毐了。

  历史书也没有写过是赵姬支持嫪毐造反,嫪毐是从赵姬手里得到了权力,但是嫪毐的权力根基是赵姬。

  也就是嬴政亲政后,太后和相国的权力都被收回。也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下,嫪毐不愿意放弃权力,才猪油蒙了心想要造反。

  当然,里面也可能有嬴政别的算计,但是从没有写过是赵姬支持嫪毐造反的。

  资治通鉴原文很明显:‘毐惧,矫王御玺发兵’

  史记原文:‘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

  一个‘矫’字很明显。

  赵姬并没有支持嫪毐,甚至是不知情的,因为赵姬和嬴政母子感情是还可以的。

  这一点史记和资治通鉴可以侧面证明,他们母子关系挺好,没想象中那么差。

  而且自幼患难,她没理由想要干掉自己儿子,再者说她身为太后,她的权力来源是嬴政,她哪怕不聪明,也不至于傻到这个地步。从史料来看她先前的作为,包括之后的作为都看得出,她是个正常人。

  干掉嫪毐的当年,嬴政把赵姬赶到雍地的萯阳宫居住,但是没多久,就在当年!就给接回来了!

  如果真是赵姬支持嫪毐,不可能当年就给接回来,而且请看资治通鉴下文:

  ‘王自驾,虚左方,往迎太后,归于咸阳,复为母子如初。’

  再看史记原文:

  ‘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这可都是同一年的事。

  母子两人有感情的,大概率赵姬真不知道嫪毐谋反这事,之后才知道的。

  别说有人劝,嬴政这人,他要不愿意,谁劝也不好使!

  综上所论:赵姬的刻板印象YL,S,狠毒等,都经不起推敲,主要还是被太多文学作品引导的。

  什么事儿都怪到一个普通的女人头上,未免也有失公允。

  赵姬这人不聪明,政治觉悟低,但是并不坏,也不YL,也不S,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人。

  典型的缺爱缺安全感的小女人,她缺一个真正爱她,保护她,不瞎折腾的人。

第465章 燕巢幕上,鱼游釜中

  韩王安,嗯.韩国的意见并不重要,不过还是说一下。

  韩王安心里更凉了,他已经可以明显看到韩国的结局了。

  楚王也是一代英豪,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儿子?

  你看看寡人,寡人的儿子韩非,那是何等人中之龙?

  然后他也去后宫了,最近新纳了好几个美人,得过且过吧,开心一天是一天。

  燕王喜心情也是颇为忧愁,这个老狐狸不是看不清天下的形势发展,他的心中也极为悲观。

  但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坚持发展,坚定守住,万一就有什么变局发生呢?

  万一秦王暴毙呢?秦国也换上像楚王悍那种货色的君主呢?

  只有赵悼襄王,他现在是既喜且愁。

  愁的自然也是对抗秦国少了一大助力,喜得是没了楚考烈王和春申君这一对君臣,那和楚国的联合,自己可以掌握主动权啊!

  现在他对姚贾可是抱有极大地期待,姚贾如果可以说服楚国抗秦,那么赵国立刻就可以联合楚国动手发展自身。

  攻秦的胆量是万万没有的,但是借着攻秦的名义吞并诸侯的胆量是有的,而且很大!

  姚贾自然不会闲着,像他这种人,永远是闲不下来的,他永远沉迷于弄潮的危险之中,危险的感觉,对困难的挑战总是让他飘飘然。

  眼见楚国明面上差不多安定下来,姚贾便又一次求见楚王悍,也就是楚幽王。

  姚贾预料的没有错,此时的新君,包括新令尹李园,也都想做出点事情,威慑内外。

  族灭春申君倒是简单,但是带来的潜在后果是可怕的。

  虽然目前的楚国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是实际上,凡是非楚国公室出身,大贵族出身之人,尤其是外国臣子,皆是寒蝉凄切,心灰意冷。

  即便是楚国老牌贵族,多数未曾参与此事的亦是为之心寒。

  包括楚国平民百姓,亦是为之哀痛。

  楚幽王杀了春申君的影响是剧烈的。

  楚国权力结构剧烈变动,春申君于楚国为令尹二十余年,用人无数,李园采用如此残酷的手段上位,必然也是要清洗春申君之势力,换上自己人。

  彻底洗牌楚国的政治格局,必然带来剧烈的混乱。

  楚幽王和李园就是在这混乱中掌握权力。

  但是除了楚幽王可以掌握权力,对楚国来说就再也没有好处了。

  但是楚幽王表示没有关系,寡人掌握权力是最重要的,楚国是可以再建设的嘛。

  春申君之死,令楚国极多人才奔逃他国,尤其是去秦国的最多,嬴政对此表示感谢。

  同样即便留下的人,面对如此恶劣的政治环境,也不怎么考虑卖力了,只考虑保住自身。

  不止如此,春申君一直开发建设吴越地区,大力发展经济,并且于军中也是威望极高,这一搞,经济和士气全完了。

  春申君二十多年下来,无论军中亦或朝堂,不知提拔过多少人,无论是否真是春申君的人,现在也莫不是人心惶惶。

  朝堂剧烈的人事变动,必然导致许多政策和正在推进的工程完蛋,不是短时间可以恢复的,几年也缓不过劲来。

  毕竟干掉春申君,那么他的政策怎么能接着用呢?哪怕是好的。

  同样,这样残酷的清洗与剧烈变动,也只会引起更大的报复,现在楚幽王势强,但是不意味着仇恨会消失。

  没几个人愿意放弃富贵和身家性命。

  在政治中,敌与友本就不好分辨,并且转变极快。

  大家都是败则怀恨在心,暂且退让,静待时机,翻盘则趁势追击,而胜利之后的报复,最次是对等,正常是要加一等。

  无论是为了自己富贵与身家性命,亦或是为了恩义,再或者就是不愿为暴君效忠,这些潜在的反对力量,不可小觑,然而却难以分辨剔除,只能任由他们暗地里壮大,直到楚幽王和李园露出弱点。

  对吧,负刍。

  政治是一门艺术,可以杀戮,但是不是一味地杀戮。

  屠刀之下只有笑脸和忠诚,但是你最好永远握紧屠刀,睡觉都睁着眼。

  对于楚国上下如今死气沉沉,压抑无比的低沉气氛,楚幽王不是没有感觉到,虽然他现在沉浸在做王的兴奋之中,大权在握,任他作为。

  他也很清楚,现在有必要做点事情出来,按照传统,继位就要对外干一场,把威严立起来,用战争统合势力。

  他现在对内只是纯粹的使用暴力与血腥震慑住了群臣,这可不是长久之计,起码想要好好治理楚国,想要楚国变得更加强大,这样是完全不行的。

  去年他和弟弟又狠狠漏了一次屁股,现在又血腥掌权,也急需做出点成就来。

  不过看了一圈,硬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秦国肯定不行,去年他已经被打怕了,秦军摧枯拉朽的攻势实在太可怕了,他只要想一想后背就出一身冷汗,就目前楚国这情况,绝对不能与秦国为敌。

  前段时期诸国派使臣前来吊唁,秦国态度还挺好,现在秦楚双方关系还行,绝对不能得罪秦国。

  他还专门请秦国使臣给芈云送信一封,好好安慰了芈云,信中重点强调了自己对于两国友好的殷殷期盼。

  这和秦国的关系一定要交好啊,秦国不能惹啊。

  至于齐国,楚幽王想了想去年傻弟弟因为攻齐才引得秦国下场,也放弃了这个想法。

  至于韩国,那是重要的缓冲带,还是秦国的小弟,也没法儿动,即便是吃了也吃不多少,而且一定会引得秦国下场,也是绝对不行的。

  楚幽王看了一圈儿,发现还是只能打魏国,前年吃下大块的土地,去年全丢了回去,还丢了那么大的面子,这新仇旧恨,不能不报吧。

  不过魏国也不好欺负啊,毕竟底蕴在那摆着呢,而楚国经过前两年几场大战,现在也实在有些虚,想要攻魏的话,国内贵族也未必支持。

  就在楚幽王忧虑此事的时候,摸透了楚幽王心思的姚贾上门了。

  姚贾先是拜访了李园。

  自从姚贾入楚,这几个月以来,那是人尽皆知,在楚幽王继位之前,即便李园忙碌不堪,但是姚贾依旧在超高的交际能力和金能力下,与李园见过数次。

  姚贾自然知道当时的李园没心情想别的,所以也压根儿没谈什么正事,只是聊了些风花雪月,混了个脸熟。

  如今时机成熟,姚贾才上门拜访,老规矩,语出惊人。

  姚贾入门行礼,李园请其坐下后,姚贾说道:“恭贺大人升任令尹,自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园止不住笑意,正要说话,姚贾已经接着说道:

  “令尹大人虽位高权重,然而在下却实在为令尹大人担心呀,令尹大人可知自己如今好似燕巢幕上,鱼游釜中?”

  李园笑意僵了一下,心中不喜。

  这段时间他升为大楚令尹,狠辣手段无人不惧,还没有人敢如此对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