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至于一些奇珍异宝之类的,那肯定没平民的份,都是大王的,冯承辉和吕蜴也只留下了一些大众货用作以后赏赐使用,其余的全部交给少府运往咸阳。
少府带领的诸多商队,早就看着这庞大的财富红了眼。
这一趟下来,即便大王再怎么要求让利,依旧是泼天的富贵啊!
无数的牛羊和奴隶,还有着数百年积蓄的奇珍异宝,虽然大头是朝廷和少府的,但是这些移民手里的已经足够多了。
再说了,少府不也要处理嘛?
哪怕中间多过一手,也是泼天的富贵啊!
至于融入的羌人,冯承辉和吕蜴也都要求他们说秦人的话语,全部打散编户,当然,部落大小首领也都给了官职和封赏,他们现在也是不敢有任何意见。
不过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给他们,羌人所有待遇和秦人一样,虽然战利品没他们的,但是分户以后,每家给了一头牛,十只羊,两匹马,他们原先的财产还是他们自己的。
对于投靠的羌人,转变为秦人需要时间,调教他们也需要方式。
不能太厚待,以免基本盘秦人不满,也不能太亏待,免得失去了羌人投靠之心。
要给甜头,不能给大头,既要让他们过上比以前好太多的生活,也要让他们向往成为真正的秦人。
同样,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也是为了吸引还没投靠大秦的羌人。
对于失去权力的部落首领也是给予了高额赏赐。
目前还没有给脸不要脸的。
当一切尘埃落定,建设的浪潮就立刻开始汹涌拍起。
冯承辉和吕蜴等人分好人员资源,分别开始筑城。
他们充实的生活要开始了。
在确定月氏人彻底被击溃,开始西迁以后,大军也逐渐分批回撤。
西域已定。
接下来的只有建设了。
就在嬴政磨刀霍霍准备杀向河西走廊的时候,中原各国也没闲着。
赵悼襄王派人前往燕国游说合纵一事,燕王喜这个老狐狸,听闻四国都已经联盟,当场就同意了,然后立刻密信秦国告知此事。
信里当然也是说只是做做样子,咱们秦燕两国姻亲交好,绝对不可能和那群混账一起攻伐秦国的,秦王请放心,我们燕国和齐国不一样,齐国他可是加入合纵了。
燕王喜也没忘了顺带埋汰齐国一下。
这老狐狸虽然不知道赵国楚国打的什么心思,但是他骑墙骑惯了,都已经四国联盟了,无论如何都先加入进去,随大流嘛,具体要不要卖力再看具体情况。
然后让他火冒三丈的事就出现了,在他同意后,第二波使者带着赵悼襄王的手书就到了。
说得好听,什么路途遥远,不用燕国出兵上前线,只需要燕国提供物资就行了,仗,赵国替你打了。
燕王喜当时在心里就破口大骂,@#&%*。
反正骂的很难听。
欺负人啊这是,现在赵国打的什么主意,他算是知道了,这是借合纵之名,成他自己之实。
嘿,现在只是诸国确定了合作联盟的意向,还没定下合纵长和主事人呢,你就已经想从盟友的碗里往自己碗里扒拉了,想的倒是好。
虽然原本也不对这什么合纵抱有任何希望,但是也难免心中哀叹。
但是最终还是那句话,早死与晚死,肯定选晚死,万一呢?万一就有转机呢?
燕王喜当场拒绝,没有人,从来没有人,可以轻易占他的便宜!
任是使臣威逼利诱,燕王喜充耳不闻,直到使臣出言不逊,燕王喜也硬是忍下了杀心,没把事情做绝,只是乱棍打了出去。
赵悼襄王大怒,立刻派姚贾联系齐国,燕国不愿为合纵事业出力,未免燕国背后捣乱,攻燕,来不来?
齐王建还真不想出力,这个破联盟的所有事,他都不想出力,攻燕得利最多的是赵国啊。
现在燕齐并不接壤,哪怕分了一些城池,终究也是守不住的。
但是在后胜和姚贾的劝说下,还是让田单带了五万人意思意思,不过也专门交代了,出工不出力,架势不对就撤。
这次可没办法借道大秦了,幸好齐赵两国也接壤,绕了半圈去打燕国。
齐王建也要求此次出征,赵国要提供一半粮草,赵悼襄王也咬着牙同意了。
赵悼襄王自然知道燕王喜不可能那么轻易同意,对于燕王喜,他自认还是有所了解的。
燕国这根刺儿一直扎在赵悼襄王心尖上,无论有事儿没事儿,但凡心脏还在跳动,都能感受到一阵阵刺痛。
不报此仇,他简直死不瞑目。
燕国无论如何也要打的,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他个人心理,都必须打,赵国只有灭了燕国,才是真正的高枕无忧,有那广大生机。
他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去年一年没有动兵已经是难得的休养生息,前年也只是小打小闹。
如今借助合纵之势,名正言顺,还能拉上齐国一起,裹挟诸国,这样的好机会岂能不动手?
尤其是得知秦国派大军去西边讨伐蛮夷去了,虽然不知道为了什么这么大张旗鼓,但是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好机会啊。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出兵!
赵悼襄王令武襄君乐乘率领十万大军,攻向燕国,另召李牧领精骑三万协助攻燕!
庞煖去年就已经死了,他毕竟也年纪大了,世事看的分明,大秦必将一统天下,他终究不能报知遇之恩了。
郁郁而终。
烈丈夫生于世,恩怨分明。
恩之大,莫过于知遇之恩。
此再造之恩,不能报之,大憾也。
他已经尽力了。
赵齐联军,壹拾捌万人,浩浩荡荡杀向燕国,然后又被堵在了武遂这个老地方。
在燕王喜将赵国使者乱棍打出的时候,燕王喜就非常清楚,又要开战了。
燕王喜不会给的,只要给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终究到自己忍无可忍,可那时候,此消彼长,如何是好?
主要是,不给,赵国也没辙。
这两年燕王喜可是痛定思痛,又一次把武遂和燕长城再加建修筑,他也知道和赵国的纷争是不会停休的,也早已做好战争的准备。
起兵十五万,令雁春君镇守易水两岸武遂武阳两城,已经做好了应对赵军来攻的准备。
面对武遂这座坚城,虽然这次燕王喜没有亲征,派的是雁春君,但是乐乘也没好办法。
至于田单,笑话,他可不会为了赵国拼齐国的力量。
田单最多出出主意,攻城是一个人也不会派的。
壮壮声势就行了,还真能为你们拼命了?你敢逼我,那现在咱们就先干一场。
乐乘当然不敢在现在这种情况和齐军打起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壮壮声势就壮壮声势吧,总比没有强,毕竟多出五万人呢。
雁春君倒是一直派出使者在劝乐乘撤兵,他是真不想打,燕国的初春,依旧是寒风凛冽,士卒作战意愿低下,战斗力实在堪忧。
关键时刻,还是李牧。
常言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
自前年攻燕被阻于坚城,李牧深知与燕国之战绝不会如此轻易罢休,日后必然还有大战。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
做好准备,机会来的时候才不会措手不及,功劳自然也是唾手可得。
这两年李牧派出心腹精骑,以及商队,将燕国武遂武阳,涞水易水上下全部摸了个通透。
第481章 一根筋变成两头堵啊!
此番燕国抗赵,虽然也是早有准备,但是毕竟没有倾尽全国之力,防线过长,终有防御薄弱之处,于一些险要隐蔽处,更是防守薄弱,甚至无人防守。
李牧率领两万部族,翻山越岭,自浊鹿翻过了太行山脉,绕到了武阳后方!
乐乘田单率领大军于易水武遂对峙,燕军兵力本就大半被牵制于此,武阳本就是第二道防线,防守更是懈怠,李牧神兵天降,夜袭破城,自突袭开始,不过用了三个时辰就拿下了武阳。
李牧深知兵贵神速,只令士卒尽快用食,稍加休整,留下了五千人守武阳,亲率一万二千人急行军杀往武遂。
武阳距离武遂不过数十里,天色未亮便行军,正午便到了武阳。
在李牧发动此攻势前,就已经和乐乘商量好了,这几日日夜猛攻,绝对要打下燕军士气!
他二人虽然不合,一向深有龌龊,但是现在还是团结一心,毕竟第二次携大势攻燕,若是还没有任何成果,那可真是无法交差了。
面对后方烟尘,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大部队敌军,雁春君大惊失色,这几日他本就被赵军的猛攻搞得焦头烂额,此时竟然又得知武阳失守,险些没昏了过去。
燕军面对这前后夹击的形势,更是士气沦丧。
不过雁春君终究不是纯粹的草包,当机立断,身后的敌军不管从哪来的,但是终究人数不多,而且自己竟然还没收到自己人传来武阳失守的消息,是赵军赶来的溃兵才确定的消息。
这说明这支部队人不会太多,最多不过一两万人,并且必然是突袭,突袭之后必然是连夜赶来,此时必是疲惫之师。
如今守是肯定守不住了,那就只能尽量减少损失了。
武遂在易水之前,武阳在易水之后,二者皆是重城,相辅相成互为犄角。
然而武遂若失,武阳尚可存,武阳若失,武遂终究必不得存。
此时两面夹击,士气沦丧,毫无战心,只怕等不到援军收回武阳,武遂也要丢了。
雁春君咬了咬牙,选出了五千精锐,大开府库,尽皆发给了这五千人。
留下这五千人死守,告诉守城将领,两天,只要守住两天,就可以弃城逃跑,而且有功无过,绝对大赏!
就算是死了,封赏也会给到家人。
但是如果守不住,诛灭全族!
守城将领咬着牙,拼了命的守住乐乘不惜代价的强攻。
雁春君随即率领大部队出城攻向李牧,李牧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就用这点疲惫之师阻挡燕军大部队,当即便撤退。
不过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只要武遂丢了,武阳孤城一座,无险可守,还是可以再拿下的。
而且没了武遂与沿线的长城,他的骑兵,也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雁春君一路杀向武阳,也并没有追李牧的散兵,现在夺回武阳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