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必须不惜一切代价!
至于为何不分兵少一些去夺回武阳,这个想法只在脑海里存在了一瞬就被燕春君丢弃了。
面对战斗力远胜燕军的赵军,对面还都是当世名将,分兵就是死路一条,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现在只要武遂拖到可以夺回武阳,那就值了!想要两个都要,怕就是最后都没了!
雁春君狠劲还是有的,而且不得不说,决断是正确的。
李牧留守的虽然只有五千人,但是武阳毕竟是大城坚城,跟随李牧的都是麾下精锐,不是轻易可以击败的。
雁春君夜里到了武阳,只是简单休息,连夜攻城,即便如此,赵军硬是靠这座刚刚拿下的新城,守了一天一夜,直到次日夜间,方才弃城逃跑。
双方都是死伤惨重。
至于武遂那边,李牧没有管雁春君,两个人还是很有默契的。
李牧收拢散兵,整合军士,回头又攻向了武遂。
武遂燕军本就在赵军这几日日夜猛烈攻城下,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在看到后方有人杀来,就已经是士气沦丧,一片混乱。
等到雁春君带着大部队离去,只留下了这五千人,虽然雁春君把一切都赏赐了,但是有命拿没命花啊。
还是基本都绝望了,不过还有最后一线希望,两天,只要两天,守住两天就可以撤退!
这是唯一支持他们的信念,守住两天,可以撤!
在守城将领身先士卒,不眠不休,拼死一搏带领下,才守了一天一夜。
乐乘乃当世名将,老辣至极,岂能抓不住时机?
在看到李牧计成以后,立刻强力攻城,不惜一切代价!
片刻不休!
终于,在武遂守城燕军看到身后又一次杀来的李牧,彻底崩溃。
守城将领一声叹息,让兄弟们都逃了,自刎殉城而亡。
希望自己一死可以保全家人。
燕国啊、燕国。
武遂城,破。
当武遂无法成为拦截赵军铁骑的阻碍,那燕国就好像对色狼敞开怀抱的美人。
接下来,就只有苦苦捱着了。
幸好雁春君在当机立断下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保住了武阳城,同时急信燕王喜,武遂失守。
这导致李牧在拿下武阳城之前,多少收敛点,虽然只有一点。
现在的赵军也需要修整一番再进攻,先前在不惜一切代价的情况下攻城,实在也是损失惨重。
至于齐军,现在则是想着怎么拖后腿比较好了,想不到赵军竟然真的可以攻破武遂,这么一来,燕国可实在难熬了,总不能真让赵国占大便宜吧?
那比自己赔了还难受!
燕王喜在收到雁春君的消息以后,人都要麻了,破口大骂雁春君,干什么吃的!竟然能丢了武遂!
那是费了多少的心血才夺回来的呀?
这才几年又丢了!
但是燕王喜来不及愤怒与责罚了,事已至此,赶紧补救才是正途,急忙又是尽起全国可用之兵,他现在只庆幸,幸好春耕已经过了,要不然还不知要损失多少。
紧急又征召了十万大军,由燕丹率领急忙奔赴前线,布防沿线城池,不能让赵军再前进了。
另外紧急向秦国求援,秦国濮阳有王翦率大军镇守,只要支援,可直捣赵国腹心,赵军必回援。
在得知赵国会攻伐燕国的时候,燕丹就已经主动请缨想要镇守武遂,但是燕王喜没同意,老规矩派了雁春君,不过现在也没办法了,只能让燕丹也一起去顶上。
在去支援的路上,燕丹也是满肚子的火气,日防夜防,防太子更甚防贼!
现在好了吧,让那个废物王叔守武遂,现在又丢了吧?那个废物岂能托付重任?
也不看看对面领军将领都是什么人,雁春君怎么可能顶得住?
在燕丹顶到前线以后,武遂长城上下,沿途防线,在李牧的快马加鞭肃清下,基本已经全部崩坏。
雁春君只有防守之能,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看着李牧来去如风,把这些年辛苦建设据点,沿途精心布置的防线挨个拔除。
在燕丹紧急增兵暂且守住方城与涿城一线后,然后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顶不上去啊。
李牧骑兵迅疾如风,在这无险可守的路途上可谓是任其纵横,分兵守城以后,就靠这些没什么士气的步卒,想要突破李牧亲自率领的精骑支援到武阳,这实在不太可能。
现在是只有防守之力,绝无进攻可能,哪怕是往前突进去支援,也是难之又难。
赵齐联军本就人数占优,野战对方有大量精骑,硬拼是完全不行的。
虽然武阳乃是大城,粮多兵也不少,可以顶一段时间,但是也绝对顶不了太久。
毕竟打仗还是要看士气,兵无战心,士气沦丧,战力实在堪忧啊。
雁春君这边都已经要急死了,武阳为燕下都城,一时半会自然不缺粮草物资,并且人口众多,加上收拢的溃兵,如今守城人数都多达十余万,但是这些人一个个垂头丧气,毫无战意。
雁春君只能眼睁睁看着李牧去拔掉所有据点,摧毁所有防线,不断有溃兵逃到武阳来,不接收还不行,可是接收了,既是影响士气,又会加大粮食损耗。
一根筋变成两头堵啊!
至于出城野战,不可能,完全不可能,守城都怕城破,还主动出门,那不是找死呢。
一时间雁春君和燕丹是真的都有些麻了,面对李牧率领的北地铁骑,若是无险可守,那是真的难捱。
如今貌似赵军放慢了攻势,双方对峙,实则不过是赵军已经占据了主动权,在稳扎稳打。
如果真就眼睁睁看着赵军稳步推进,过不了多长时间,方城与涿城以西又都要丢了。
被围困的孤城武阳又能撑多久?
雁春君非常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如果这次又被打到方城以下,自家王兄肯定会宰了自己,谁也救不了自己。
想到这个下场,雁春君打了个寒颤,咬了咬牙,大开府库,亲临城头,衣不解带,吃住都在城头。
他一辈子也没吃过这苦,现在被死亡逼迫,也真是被逼出来了。
这一番作为也确实提振了一下军民之心,暂时稳住了城内动荡的人心。
另外雁春君也积极与燕丹联络,商讨如何是好。
第482章 虫豸啊虫豸
雁春君也敏锐的发现了齐军的吆喝不卖力,把这一点也告知了燕丹。
燕丹敏锐的察觉到,想解如今之难,还是要一步步来,第一步先劝退齐国,没了齐国,赵军就没有兵力优势。
据悉乐乘与李牧一向不和,且挑拨二人关系,领军大将若是不和,必难再进!
就在赵国趁机攻燕以后,很快消息传遍各国,楚幽王鼻子都要气歪了,好啊,赵国可真行啊!
大家刚坐在一张桌子上,你就先偷偷开吃了,吃的还是自己人!
不是说好打齐国魏国吗?你直接拉着齐国打燕国了!
魏景湣王也是一声冷笑,哼,就知道你们这群货色靠不住。
早就知道你们想借着合纵的名头壮大自身,这还没正式开始呢,就已经忍不住了。
嬴政早就知道赵国联合齐国攻燕之事,他一手策划的,他能不知道嘛。
现在也是时候下场了。
赵悼襄王在收到拿下武遂的消息后,一跃而起,好!
随即立刻派出使臣前往楚魏两国。
燕国必然向秦国求援,秦国也必然支援,濮阳有王翦大军,数日便可攻入赵国,赵国若想守住战果,必须求援。
虽然赵悼襄王也知道楚国魏国心中必然不满,但是已经合纵了,只要愿意付出代价,让他们帮忙抗一抗是可以的。
赵悼襄王派使臣携带重金游说两国,两国虽然没有直接拒绝,但也没有同意,待价而沽的意思很明确。
赵悼襄王正要再派使臣,姚贾主动请缨,赵悼襄王大喜过望,当即同意。
姚贾先去魏国,联合魏庸,进言魏景湣王,言说只要魏国楚国帮助赵国抵抗秦国,在攻燕以后,会配合两国攻齐,赵国所有收获尽归魏楚两国。
而且不需要魏国真的和秦国开战,只要挡住秦国就好。
魏景湣王犹豫不绝。
姚贾又马不停蹄去了楚国,言称只要楚国出兵挡住秦国,楚国若攻魏,赵国也会帮助楚国挡住秦国。
亦或事后伺机攻齐,赵国也会鼎力相助,并且所有收获尽皆归楚,赵国分文不取。
楚幽王也是犹豫不决,这种空头支票,未必可靠啊。
就在此时,姚贾言称,为表合纵诚意,赵悼襄王可为合纵长,请楚国令尹李园为主事人。
如此两国绑定,以正友好。
楚幽王大喜,这倒真是好事一件,赵国愿意做这个出头羊,何乐而不为呢?
合纵之事,虽然是赵国提起,然而却是赵楚两家协力方能定下,合纵之事终有一天要公示于天下。
谁是合纵长谁就必将面对秦国大部分的怒火,赵国现在本就是挡在秦国最前面,由赵国做合纵长是最好不过的了。
反正楚幽王不敢当这个合纵长,前几年他父亲为此吃过多大的亏,他心里是有数的。
现在赵悼襄王愿意自己背下这个锅,这可真是好事一件,而且是让楚国令尹为实际主事人,也确实可以看出来赵国的诚意。
但是楚幽王要求赵国先公布合纵之事,只有做成既定事实,楚国才会出兵帮助挡住秦国。
姚贾满口答应。
随即姚贾又马不停蹄到了魏国,继续苦言相劝魏景湣王,合纵已成,早晚要战,踌躇不前,只能左右皆失。
然后姚贾又把赵悼襄王为合纵长,李园为主事人的事说了,说明楚国已经愿意出兵相助,魏景湣王这才放下心来,同意出兵相助。
随即姚贾又赶紧回赵复命,赵悼襄王心中早有准备,深叹一声,想要得到什么总要付出什么。
随即公示天下,赵、楚、魏、齐四国结为合纵联盟,共抗天下乱局!
赵王为合纵长,楚国令尹李园为主事长官。
派出使臣四方传檄。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