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虽然没有直接说是合纵抗秦,但是全天下只有七国,刨去微不足道的韩国,以及正在挨打的燕国,抗的到底是谁?已经是一目了然。
魏景湣王在看到两大出头羊都已经出头,自己才出手,但是也很谨慎,只是令魏兆领兵八万,驻兵于两国边界,作势要攻濮阳,威慑王翦。
楚幽王同样如此,真打是不敢打的,也就做做样子帮个忙,令项燕领兵十万,作势要攻舞阳、平舆一线。
主要是楚魏两国觉得,秦国大军现在在攻伐西域,一时半会怕是也不至于要与三国开战,大家应该也只是对峙。
秦国如果真的来硬,那就不打,一切都是误会。
种种急信传至咸阳,文武诸臣群情激奋,兴奋的不行,终于要打仗了,立功的机会终于又要到了。
去年一年没有动兵,知道日子是怎么过的嘛?心急如焚啊。
侯爵一直在向着大家招手,但是就是没有机会更进一步,如今机会来了呀。
你们知道大秦现在有多强吗?早就想推了你们了,若非大王仁德,不愿开启无义之战,早就碾碎你们了。
朝堂战意汹涌,但是嬴政并不急,他是下棋的人,自家的棋子有着自己的利益。
但是身为棋手,要考虑全局的利益。
嬴政一直在苦恼一件事情,那就是这辈子名声搞得太好,现在想要打别人,都怪不好意思的。
所以他需要一个理由,冠冕堂皇吞并天下的理由好找,但是直接攻伐他国,还需要他们给出来一个借口。
如果真是一个秦卒在你国走丢了这个借口,即便是嬴政也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就在嬴政一直有些苦恼这个理由该怎么找,或者说该怎么创造的时候,姚贾送上了助攻。
这个人中之龙,当世英杰,敏锐的察觉到了大秦席卷天下之势,早就想投靠大秦。
然而其深知出身卑微,无功而入秦,安能身居高位?
其多年在诸国游历,深知诸国之矛盾,将这天下形势看的一清二楚,故而想要先投入赵国,欲合纵诸国,挑起内争,以此大功入秦。
在其去寻郭开的那一夜,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先找的俟伟,俟伟是嬴政派到郭开身边保护(监视)他的天字密卫,在他一语道破郭开是为大秦做事的时候,他差点就死了。
但是第二句话就令俟伟收住了利剑。
姚贾面对即将划破自己脖颈的俟伟面不改色,轻声道:“在下为助秦王一统天下而来。”
姚贾轻而易举便说服了俟伟,之后在俟伟的带领下找到了郭开,郭开原本大骇,然而一番深谈,姚贾轻易折服郭开,这才有了之后的事。
在嬴政接到俟伟的急信以后,立刻便是大喜,真是瞌睡了就来枕头。
正愁找不到借口呢,若是诸国再行合纵之事,那大秦无论对谁宣战,攻伐吞并何国,都再也说不出什么来。
何况,还能再挑起诸国内斗一番,再一次消耗诸国国力,何乐而不为?
原本这些年嬴政屡番挑动天下风云,早已是将诸国折腾的欲仙欲死,损失惨重,国力疲敝,再想挑动他们打起来,实在是非常不简单。
倒不是诸国不想打,实在是他们已经没有能力了。
但是这世界上真正之大才总是没有机会创造机会的,姚贾就是这种人。
诸国即便再怎么虚弱,只要愿意努努力,还是能够再榨一榨的。
嬴政当机立断,给予姚贾大力支持,给予了其调动部分诸国密卫的权限,并且将部分信息透露给了姚贾,让他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同时也将魏国魏庸和齐国后胜的一部分情况也告诉了他。
嬴政在亲笔书信里面盛言夸赞,许诺高官名爵。
姚贾果然也没有让嬴政失望,其在五国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再一次挑动赵齐燕开战,并且楚魏加入其中,还一同公示合纵。
虽说赵悼襄王心里还是有些发怵,并没有直言抗秦,但是事情发展到现在,理由已经足够了。
不过,嬴政觉得还不用急。
楚魏齐还可以再打一通,都打起来还可以再占一次便宜。
早就接到燕国的求援,也觉得差不多的嬴政,令王翦适当进攻赵国,威慑赵国退兵。
同时令杨端和,张唐分别领兵三万震慑魏楚两国。
别以为攻伐西域的大军没回来,你们就可以放肆!
但是嬴政严令他们不许发动大战,并且要营造出一种忌惮的架势,同时强压下了朝堂沸腾请战之声。
果然,在嬴政派出大军以后,魏景湣王立马就想起了被秦国支配的恐惧,在姚贾巧舌如簧以及魏庸正气凛然的蛊惑下,升起的那么一点点强硬反抗之心,立刻就消失了。
总不至于真的为了赵国和秦国开战吧?
虽然目前看着秦国确实兵力不足,增援至桂岭和濮阳的不过三万人,但是如果激怒秦国,怕就是三十万了。
楚国那边也是一样,楚幽王也是想起了前年秦军的强悍,严令项燕不许主动出击,绝不许挑衅秦国,绝不许主动开战!
赵悼襄王眼见王翦缓缓攻向平阳,而楚魏两国被秦军震慑,丝毫不敢开战,心中一声长叹。
虫豸啊虫豸,真是一群虫豸!和他们利益无关,是真的一点儿力都不愿意出啊!
赵悼襄王也只好急信乐乘回援。
诸国刚刚宣布合纵,赵国首当其冲,秦王必然大怒,不可大意啊。
感谢
@我好凉吖
@缘.
@a京墨
打赏支持
第483章 ‘美人啊美人’
而且这段时间不知道怎么搞的,燕军防守的极其完备,在严防死守下,也一直难以推进。
现在也算不错了,拿下了武遂,燕国在赵国面前已经无险可守,以后随时可以攻进燕国腹地。
这段时间燕军严防死守,在不方便透露姓名的某田氏的好心暗助下,燕国防守的无懈可击。
再加上拿下武遂,大功到手以后,乐乘和李牧互有嫌隙,已经在各自拖后腿了。
种种原因之下,赵军接下来的进攻并不是很顺利,更没有取得大的成就。
赵悼襄王虽然不知道内因,但是既然现在很难继续推进了,还不如见好就收,以后再伺机而动。
回过头来,赵悼襄王心中大骂,可恶的齐国,白吃赵国的粮食,真就一点也不出力,等着吧你!
赵悼襄王一边令乐乘回援,一边令李牧巩固拿下的城池和据点,另外派出使臣逼燕王喜谈和停战。
约定双方以易水为界,此战罢休。
燕王喜虽然不甘,但是燕丹和雁春君的急信每日不断,前线焦灼令他也毫无主意,没办法,当失去阻挡骑兵的屏障,燕军面对李牧,实在是被动之至。
现在秦国出兵,也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武阳不丢,攻赵的桥头堡就在,只能找机会再夺回来了。
燕王喜捏着鼻子同意了停战。
对于这一场战斗,赵悼襄王整体还是满意的,主要是对燕的战略局面打开了,有了战略要地,主动权在赵。
在乐乘回援以后,王翦便止兵不前,等待嬴政的命令。
赵悼襄王在令乐乘回援的时候,已经同时派遣使臣去往秦国,言明误会。
虽然四国合纵,但那是为了应对不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的乱局,绝不是为了针对秦国。
至于具体是为了应对什么可能发生的乱局,只是有可能发生的乱局,对于有可能发生的乱局,那要等发生了才知道。
但是绝对不是为了针对秦国。
看目前楚魏这两个盟友的样子,怎么也不像能支援自己的样子,得好就收吧,总不能真的再跟秦国打起来吧?
赵悼襄王的说法差点气笑了嬴政,但是嬴政并未多加计较,直接让使臣回去了,好似认可了这种说法。
同时全部撤兵,当做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楚魏两国心中也都是深深的松了口气,和秦军对峙的压力实在有点大,虽然是自己兵力占优,但是看着对面黑压压,寂静无声的秦军,莫名的压力实在令人心颤。
同样秦国如此轻易就撤兵,也让三国心中惴惴不安,秦国反应如此平淡,实在不同寻常。
难道真是秦王认可了这个理由?
还是秦国不想开战?
还是秦国大军在外,一时之间不合适开战?
还是秦国真的忌惮四国,不敢开战?
从此番秦军的态势来看,好像还真是有几分忌惮。
也对啊,秦国十几万大军攻伐西域还没回来,必然兵力空虚,岂敢同时对抗三国,啊不,四国!
但是无论如何,不开战总是好的。
如今看来,合纵也是有用的,起码壮了声势,秦国也不敢轻易放肆。
在赵悼襄王确定秦国退兵以后,立刻派使臣去楚魏两国,痛斥两国背信弃义,秦军来攻,两国停步不前,根本没有履行约定。
两国自然不满,我们都派兵威慑了,还要怎么样?
况且,你偷吃燕国本就是你不对,你惹出的祸事,凭什么让大家陪你一起背着?
嘴炮打了几轮,这事也就过去了,毕竟大家都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赵国成功偷吃到的经历,也大大鼓舞了楚国和魏国。
如今看来,合纵确实是有些用的,即便是秦国,面对四国,也要慎重对待。
准确的说,还是三国,齐国真就是混日子的。
魏景湣王的心思是真的活泛了起来,若是可以吞并齐国,以东补西,齐国又是富庶,大魏未尝不可重复往日光辉!
至于先前想着和齐国一同进攻楚国,嗨,那不还没定嘛?
大争之世,要灵活!
巧了,楚国也是这么想的。
楚国魏国一番联络,决定攻齐,两国同时派出使臣奔赴赵国,要求赵国兑现承诺,一同攻齐,并且所有所得,归两国所有。
赵悼襄王当然不干,给你们陪跑,傻子才干。
你们先前履行的约定,也没完全达成啊!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