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原本历史上,手段过于粗糙残暴,想投的都不敢投,只能死命反抗。
最终一切的征服也只能靠强权与杀戮,纵然天下人一时服软,可是仇恨深埋心中,统治成本极其高昂,隐患深埋水下,稍不小心,便会掀起惊涛骇浪,将这艘船彻底打翻。
但是如今是仁德和屠刀双管齐下,而且以仁德为主,既可以大大抵消抵抗之心,又可以消弭仇恨,稳固统治,减少统治成本,更快更好的吸纳同化一切。
天下事若是此消彼长,便是天大的差别。负一和一之间差的可是二,而这一正一负更是天壤之别。
统治是一门精妙的艺术,暴力是这门艺术的底色,但是如果只有暴力是玩儿不好这门艺术的。
就像盖房子,暴力是地基,没有暴力就无从谈起后续。
但是只有暴力,那能收获的也就只有一个地基,永远是盖不起来房子的。
至于这套房子到底能盖多少,盖多大,那就更看统治集团的统治艺术了,其中最高统治者的能力,至关重要。
至于赵国这边,眼看着就又要再打邯郸保卫战了,赵国上下君臣还急得好似无头苍蝇一般呢。
赵悼倡后同赵国文武大臣齐聚一堂共同商议,实际上也只剩下文臣了,大将都早已经全派出去抵抗了,不管怎么着也只能先挡住再说。
乐乘面对王翦苦苦支持,持续败退,赵葱面对蒙武,更是无力反抗。
只有南下回援的李牧,率领的是他心腹兵卒,是他在北疆镇守二十年,一手带出来的北疆铁骑,足足八万余人,并且战力强横,斗志顽强。
北疆燕代之地现在的生活习惯还是以游牧为主,人人精通骑射,再加上临近胡人,可以经常去拿一些牲畜,这才拿的出这么多骑兵。
但是即便如此,面对杨端和张唐这两个百战老将,依旧是占不到任何便宜。
李牧虽有地利人和,人数也和杨端和张唐差不多,但是终究是在后勤、军备,军械上差距太大了。
双方僵持不下,李牧即便心急如焚,数次强攻,可是依旧是难以寸进。
杨端和张唐并不着急,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拖住李牧,只要拖住,李牧的日子就不长了。
只是拖住李牧,对他们两个来说根本不难。
李牧在北疆深耕二十余年,一直是大权在握,在此期间吏治清明,守护北疆,打击胡人,在北疆的威望毫不夸张的说,是绝对大于赵王的。
在北疆他的权力大到什么地步?他可以随意调整设置代地,雁门的官吏,可以设置军市,军市收入是全部划归幕府(李牧统率军队的领导机构)充作军费。
整个赵国中央对北疆的管理,也就只剩下税收和经济管理,以及少量高层中层官员,军队将领等。
不过赵国朝堂对于李牧的大权也不是没有防备,在后勤补养上面还是卡的很死的,防的就是李牧有不轨之心。
并且于军中的大量中层军官安插的是远房宗室子弟以及贵族子弟,跟随李牧征战自然是尽心尽力,但若是李牧想要对赵国有不轨之心,那怕是就使唤不动了。
而且李牧的家小族人也都在邯郸,唯有一子跟随在他身边。
而赵悼襄王的最后一手,就已经彻底断了李牧的一切退路,他这辈子除了能够为赵王迁卖命,就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无功而封君,待遇丰厚,有托孤之任,幼主如此待之,他若不以死报之,则天下再无其容身之处。
而且以李牧的身份地位,即便是嬴政,也给不出更高的待遇了,再高就有些不值了。
如此强将,死了太可惜了,但是如此强敌,还是死了最好。
并且,不能死在大秦手里。
李牧治理北疆二十余年,保国安民,那是兢兢业业,威望极高,李牧和那些拟人贵族还是完全不同的,颇得民心。
既然怎么都是要死,让他死在赵国自己人手里才是最好的。
就像春申君死于楚幽王之手,瞬间便是对自己家国最大的重创。
失去的民心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再得回来的,况且还有等着趁虚而入的大秦。
李牧只要一死,北疆十余万精锐,瞬间便是鸟兽散了,再也不足为虑。
赵国失去的民心,顺势便会流向秦国。
在此万难之际,邯郸的孤儿寡母最需要支援的时候,李牧只要去不了,无论什么原因,他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战场上当然也可以战胜李牧,但是一来不能速胜,二来损失惨重,完全没有必要。
大秦自有战神郭开在此,有郭开一人可杀李牧,毁北疆,乱民心,又何必大秦的大军出马?
大军出动还要损失惨重,吸引仇恨,这可是大大的赔本儿买卖,嬴政绝对不会做的。
如今的赵国朝堂,赵王迁是肯定指望不上的,很明显他并不是另一个嬴政。
现在他待在朝堂上,能够感受到紧张恐惧的气氛,但是什么也做不了,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孩子。
赵悼倡后满面愁容看着下面演绎人间百态的众臣,一张绝色俏脸尽是忧愁,紧皱的柳眉根本松不开。
至于台下的臣子现在叽叽喳喳,吵闹不休,明面上所有人讨论的只有一点儿,如何才能停战?
打是不能打的,因为完全打不过。
至于心里是怎么想的?心里的真实想法,那就不方便说了。
眼见吵闹了许久,还是没个结果,建信君看着赵悼倡后越来越焦急的表情,赵王迁也是越来越紧张的表情,建信君站出来大声疾呼:“够了够了,都别吵了,怎么都吵不出来一个结果,成何体统?”
建信君这个美人,为相多年,再加上年岁已长,也终于养出了些威严,在他的呵斥下,议论纷吵之声慢慢停歇。
看到有主心骨说话,赵悼倡后心里也是出了口气,连忙问道:“右相,如今秦国攻势凶猛,如何是好?可有良策?”
建信君长出口气,蹙着眉头缓缓说道:“秦国去年已经吞并了韩国,如今借着所谓的合纵之事,大举起兵攻我大赵,为的便是吞并天下,想要让秦国退兵已经不是什么轻易之事,直接和秦国谈必然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当今之计,必须寻求他国援助,共同抵御秦国,只有先挡住秦国的步伐,才能再和秦国谈停战一事。”
赵悼倡后紧皱着眉说道:“早就已经派出使臣向诸国求援,可是齐国直接拒绝,燕国魏国楚国迟迟不给个具体答复,想必也是畏惧秦国,不敢出兵,指望他国怕是指望不上了。”
建信君回道:“燕国魏国楚国没有直接拒绝,那就是还有相助的心思,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必然明白。他们现在既是畏惧秦国,同样也是想要大赵多消耗秦国的力量。”
“无论是大赵真的抵御不住的时候,他们再出兵,还是秦国真的吞并了赵国再出兵,对他们来说都是更有利的。毕竟即便秦国想要吞并赵国,也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到那时候他们再趁机出手,是存了乱中取利的心思。”
“既然如此,就要逼他们出手相助!”建信君眼中闪过狠厉。
赵悼倡后急忙问道:“如何逼他们出手?”
第524章 瞬息万变
建信君厉声道:“太后可派出使臣去大秦,请求停战,愿意割城献地,暂且拖住秦国攻势。动静一定要大,要众人皆知。然后派人散布消息告诉各国,大赵欲仿韩国之事,内附降秦,以安家族富贵。”
“如此一来,秦国越发壮大,并且无甚损失,到那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诸国必然心急恐惧,必然出兵相助!”
建信君这话说完,即便是郭开和姚贾也不由得心中感慨,够狠。
这一招太狠了,别的不说,燕国魏国楚国这三国绝对不敢赌赵国会不会直接投。
毕竟赵国如果殊死抵抗,是绝对有死无生,既然如此,还不如在还有筹码的时候直接投降,如此尚不失家族富贵。
韩国的例子在那摆着呢。
而赵国这孤儿寡母顶不住秦国的压力也是很正常的呀,恰恰相反,真顶得住这压力才不正常。
赵悼倡后则是一愣,犹豫良久才回道:“这、真的事已至此了吗?”
郭开出声道:“太后怕是误会了,右相这是以迂为直之计。”
“并非是真的要投降秦国,只是逼迫燕魏楚三国出手。”
“右相这一计策妙极,无论三国有什么主意,只要他们不想立刻被秦国吞并,那就只能出兵相助,先帮我大赵度过这一难关再说。”
眼见郭开这么说,赵悼倡后这才把心放下。
说起来,秦国突然对赵国动手,赵悼倡后就已经后悔的不行。早知道,早就听从建信君和姚贾的建议,在秦国出手之前,就与秦国交好,厚礼贿赂秦国,让秦国把目光盯在魏国身上,哪像现在,即便想要割地谈和,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此时春平君也开口道:“右相所言甚是,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从事。”
“两步同时进行,派使臣去秦国谈和,哪怕是需要献地,尽可能先拖住时间。”
“同时散布大赵投秦的谣言,逼迫三国出兵相助,但是即便三国出兵相助,与秦国的谈和该进行还是要进行。”
“即便有三国出兵相助,最多也只是一时打退秦国,三国若退,秦国必然卷土重来,秦王绝不是吃亏的人。”
“打退秦国以后,赵国依旧应与秦国谈和,哪怕割让城池,也要暂时和秦国交好,让秦国把目光放在魏国楚国身上。”
这段时间赵悼倡后和春平君正是恋奸情热,爱屋及乌,为了赵悼倡后考虑,为了赵国考虑,春平君现在也绝不会再使绊子,哪怕他和建信君郭开是死仇。
不得不说,赵悼襄王最后一手权力制衡用的是真好,春平君为了赵国不会不卖力,但是又有建信君和郭开这两个绝对不可能和春平君和好的大臣制衡,保证了朝堂的稳定。
军权更是由宗室赵葱和燕国出身的乐乘以及李牧掌管,另外分散掌控军权的将军还有傅抵、颜聚、司马尚、庆舍、扈辙等人,牢牢的维持着军政平衡,哪怕是孤儿寡母,也能掌控朝局。
当然,他哥跟他老婆混在一起的事,他可是万万想不到了。
赵悼倡后听完春平君的话,彻底下定决心:“好,那就按照右相的意思办,具体割让哪些城池,就由两位相国和春平君决定吧,哀家和大王就把赵国交给你们了。”
建信君大礼拜下,肃然道:“臣定誓死报效大王!”
郭开起身说道:“此事议定以后臣亲身去秦国求和,事若不成臣绝不归来!”
赵悼倡后拱手一礼:“情势危急,有劳众卿了。”
赵王迁也有样学样,拱手一礼:“寡人有劳众卿了。”
众人连忙拜倒。
几人并没有讨论太久,很快就定下了割让城池土地的地区和数量,郭开匆匆赶往秦国。
秦王政十一年五月,郭开为赵国使臣到了咸阳城。
以郭开的面子,嬴政下令暂缓进攻,暂时谈着和谈的事情,做戏要做真嘛。
同时已经又起兵十五万,兵分三路,其中两路,由王贲和麃公率领,准备应对魏国和楚国的援助,另一路由李信率领准备随时支援。李信在王翦麾下又历练学习了一年,也该独当一面了。
成蟜这次也在麃公麾下任监军,他现在已经不小了,孩子都有两个了,也该历练历练为他王兄分忧了。
在郭开入秦谈和的同时,建信君派往各国散布消息的人也已经到了,诸国听闻赵国欲投秦,皆是大骇。
燕王喜原本看着秦国大举攻赵势如破竹,也是心痒难耐,早就做好了出兵的准备,当然不是为了赵国抵御秦国。
是为了趁机在赵国身上也咬下一口肉来,虽然秦国很强,但是燕王喜并不觉得秦国可以一战灭赵。
既然不能一战灭赵,那这个便宜不占可就白不占呀。
中山以东,那可原本都是燕国的城池啊,而且都是繁华之地,足足十五座城,若是可以夺回来,真是做梦都能笑醒。
对于赵国的求援,燕王喜本想直接拒绝,但他是一个谨慎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投机主义者。
他本能的并没有直接拒绝赵国的求援,而是选择了再观望一下。
当燕王喜听到赵国欲直接投秦的消息后,心中大骇!
燕王喜并不傻,赵国可以伤,可以残,但是唯独不可以亡!
亡了燕国也就完蛋了!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