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燕国赵国相爱相杀可以,无论是谁吞并谁,都是北方一霸。
但是唯独不能被其他国吞并,若被他国吞并,两国唇亡齿寒,赵国若亡,燕国必不长久。
这个道理燕王喜看的非常清楚。
他也非常清楚,赵国不至于如此简单就投降。赵国和韩国可不一样,韩国早就被秦国蚕食的差不多了,又在秦国眼皮子底下被团团包围,更是早就已经对秦国俯首称臣。
可是赵国还有着千里江山,如果拼命的话,还能拼的起三十万大军,现在不过被秦国稍微打了打,总不至于像韩国一样直接投降。
现在得到的这个消息,大概率是赵国为了逼迫诸国出手相助而散布的。
但是,燕王喜不敢赌。
如今的赵国主少国疑,只有孤儿寡母,群臣人心浮动也是正常,若真是抵抗不住在秦国的压力下,未必会拼命,也未尝不可能就直接投降。
但是现在让燕国出手相助对抗秦国,燕王喜也是不敢。
虽说心里也已经打消了趁机攻赵的想法,但是就这么直接和秦国对上,燕王喜也是真的下不了这个决心。
现在若是帮助赵国度过了危机,但是得罪死了秦国,若是秦国和赵国谈和,然后合作攻燕,赵国和秦国再做了交易,那时候燕国又该何去何从?
至于魏景湣王和楚幽王这边,他们的想法和燕王喜一样,他们也不相信赵国如此轻易就投降。
但是他们也不敢赌。
秦国已经够强了,占据了半壁天下,若是真的再简单吞并赵国,那其余诸国是真的半点儿希望也没了。
而这三国眼看着郭开入秦的消息传来,而秦国的攻势也确实停止,更是心中不安。
种种消息都在告诉他们,现在的情况极其危急,必须做出决断了。
魏景湣王咬着牙,起兵十万,令魏兆领兵攻往淇水一线,逼迫王翦回援。
楚幽王也是咬着牙派出了十五万大军,在项燕的带领下攻向上蔡,行攻秦救赵之举。
然后他们就和早就等着他们的王贲与麃公对上了。
楚魏两国毕竟没有燕王喜的顾虑,事已至此,也不能不上了。
至于燕王喜,还在观望。
在楚魏两国出兵以后,赵国上下也终于松了口气,但是,赵国也完全没有想着反攻。
现在若是反攻,岂不是还是不能和秦国交好?
郭开按照商定的主意,接着推进和秦国谈和,嬴政顺坡下驴,为了后续一系列考虑,都没要求赵国继续割地,只要赵国认可如今的局势就行,承认大秦对今年攻下城池的占领,大秦就可以暂时退兵。
郭开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机会大秦怎么不狠狠咬上一口,明明有自己相助的,但是自然也不会逆着嬴政的心思。
毕竟对赵国来说,这也是大功一件啊!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两面儿都有功劳啊!
郭开带着好消息回了赵国,赵国君臣皆是大喜。
真不愧是郭开啊!真是国士无双!事情交给他就从没有令人失望过。
赵悼倡后惊喜交加,大大的奖赏了郭开,心中感激至极。
真不愧是郭开啊,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让人失望,心中也有些后悔先前不听郭开的谏言,如果早早就和秦国打好关系,也就不至于有今天了。
先王临终前说的没错,有什么事下定不了决心,一定要听郭开的。赵悼倡后心中暗下决心,以后郭开的建议一定要听。
而郭开就给出了新的建议,那就是延缓通知魏楚两国,秦赵两国停战的消息。
给的理由是,既然想要祸水东引,把秦国的目标放在魏楚两国,那就必须让秦国觉得有利可得,如何有利可得?自然是两国极度虚弱,谁都知道柿子要挑软的捏。
第525章 一团乱战
如今秦国发兵六路,共计三四十万大军,其中大半都在赵国,如今已经和赵国停战,那么在赵国的秦军必然会支援楚魏两国的战场。
只要延缓消息,出其不意之下,两国必受重创。
再加上两国此番攻秦必然激怒秦国,面对被重创的两国,秦国必然会把目光放在楚魏两国身上。
再者说,秦国虽强,然而以一国之力对抗魏楚两国,终究也要多费些力气,秦国打了魏楚两国,一时半会儿总也没有力气再打赵国了。
坐山观虎斗,怎么也不亏。
至于得罪两国,本身两国也靠不住,此番也是被逼无奈才出手相助,他们为的也不是赵国,为的是他们自己。
常言道死道友不死贫道,能够把祸事引到两国身上,赵国抓着这个难得的机会,趁机休养生息才最为重要。
至于会不会迎来两国的报复?
那就更不用担心了,中间隔着秦国,和楚国更是遥远,再者说,两国接下来还要等着秦国的报复,哪还有时间精力来报复赵国?
赵悼倡后深觉有理。建信君也是对两国先前的见死不救,伺机观望而心怀愤恨,再者说也觉得郭开所言有理,也是支持。
也只有春平君感觉有些不对,可是看着赵悼倡后也是恼怒两国作为的样子,也是默认了。
与赵国停战以后,嬴政片刻没有停息,立刻下令王翦和蒙武转向支援王贲和麃公,进攻魏楚两国。
王翦直插魏国大梁城而去,而蒙武领兵直捣楚军后路。
魏国和楚国攻秦之军,虽然人数占优,但是论起战力,还真未必顶的上只有他们一半兵力的秦军,而面对稳扎稳打,坚决防守的王贲和麃公,更是根本打不动,并且被王贲和麃公死死缠住。
他们更是想不到,赵国丝毫不念救助之情,反而想着祸水东引,让他们吸引秦国的仇恨。
当然,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赵国也不可能不告知魏楚两国。
通告楚魏两国,秦赵已经停战,并且秦国大军已经急速驰援的使者,是驾车慢慢去的。
当然不是马车,是牛车。
反正使者派了,路上耽搁了这没办法,毕竟兵荒马乱,道路遥远嘛。
魏国这些年早就被蚕食的极其虚弱,国土更是少的可怜了,淇水济水早就被嬴政拿下,都城大梁城,已经是相当于一个美人只披了一件好似用作情趣的轻纱,只要大秦想,随时可以逼近大梁城。
王翦的大军直攻大梁,出其不意之下,大军距离大梁城已经不足五十里,吓得魏景湣王急忙要求撤军回援,并且要求四方驰援大梁城,他已经准备打大梁守卫战了。
结果王翦只是虚晃一枪,他并不是真的想要攻下大梁城,现在还不是时候,他的目的是魏国的十万大军。
再将这十万大军击溃,魏国以后就真的只剩下挨打的命,再也没有还手的能力了。
魏兆在接到大梁求援的消息以后,也是为之大骇,心中震恐无比,急忙回兵救援,王贲立刻出城追击,魏兆也根本不敢多加纠缠,也完全没有心思和王贲交战。
只是一路急行军,迫切回去救援大梁城。
然后就中了王翦的埋伏了。
在王贲紧随其后,王翦大军伏击之下,魏军损失惨重。
王氏父子完美的配合,阵斩两万二千余人,将魏军彻底击溃,顺手将中牟也拿下了,整个魏国,已经彻底成了俎上鱼肉。
现在的魏国,也只剩下不到三郡之地了。
至于楚国这边,散漫的楚军更是来不及反应,就被嬴政培养出来擅长闪电战,直插后路的蒙武杀了个措手不及。
楚军直接溃散,四处奔逃,麃公趁势配合蒙武出城掩杀,作为后备支援的李信也随同追击,阵斩三万六千余人,直反攻到了巨阳才停下脚步,骇的楚幽王都想再次迁都了。
但是就在两国都惴惴不安的时候,秦国的使者到了,申饬了两国一顿,就提出了条件,也不用割地赔城,给钱给粮就行,惊骇至极的两国自然立刻同意。
随后在秦使的催促下,急忙将钱粮送往了秦国。
虽然今年到现在只在三月下了场小雨,从那以后到现在滴雨未下,怕是会有旱灾,但是无所谓,能停战就好。
最多饿死一些草民,小问题。
反正草民如草,总是生了一茬又一茬的。
总比顶着大灾还要应对秦国的攻伐好吧?
而赵国想要坐山观虎斗的想法也破灭了。因为他根本坐不住。
就在嬴政与赵国暂时停战,郭开还尚未离开咸阳的时候,嬴政就已经派人传信给燕王喜,大秦会暂时与赵国停战,集中精神教训魏楚两国。
嬴政笃定,燕王喜绝不会放过趁火打劫的机会。
他就是这样的人。
当然即便燕王喜真的克制住了贪欲,倒也无所谓,本身也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的事儿。
而燕王喜果然也没有让嬴政失望,他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贪欲,在秦国撤兵与魏楚两国打起来以后,赵国危机刚刚解除,悍然出兵攻赵。
发兵十五万,直取中山以东,曲逆,阳屋,夏城等地(今河北保定一线)。
这次领军大将是他的另一个弟弟城阳君,副将是雁春君和太叔栋,他已经不相信雁春君的能力了。
原本想要派将渠为副将,但是将渠苦苦哀求燕王喜不要出兵,燕王喜大怒。
你到底是哪国的臣子?寡人每次打赵国你都不让,这是多好的机会啊,赵国都被秦国打亡国了,不趁这个机会抢一波好好发育,还等什么?
燕王喜把将渠赶出宫去,根本不听,执意出兵。
赵国本就损失惨重,秦军虽撤,但是这口气还完全没喘过来,燕王喜时机把握得很好,打了个赵国措手不及。
原本正在紧急收拾北方残局,在石城(今河北石家庄)休整,准备赶赴邯郸的李牧,现在也完全没机会去邯郸,他离得最近,只好赶紧顶上去救火。
不过,石城这边的残局也不能无人收拾,于是他把公子嘉,如今的安阳君给留在了这里收拾残局,以安阳君的身份和能力,倒也无可厚非。
李牧的政治嗅觉虽然差,可是也没有差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他受新王大恩,前太子被封为安阳君,丢到了北疆,就是为了让自己看着他,对此,李牧还是明白的,对于看好这么一个落寞的年轻公子,李牧还是有信心的。
秦国攻赵的时候,李牧紧急率兵救援邯郸,安阳君也主动请缨,李牧再三思虑之下,觉得还是把他带在自己身边更安全,于是也带着安阳君一起南下回援。
结果就被杨端和与张唐死死拖在了石城一线,虽然杨端和和张唐并没有大肆主动进攻,却是一直纠缠不休,令李牧寸步不得寸进。
任李牧心中焦急万分,可是面对杨端和与张唐这两位老将率领的八万秦军,李牧也绝不敢有一分掉以轻心,更不敢有一分弄险。
直到秦军撤退,秦赵两国暂时停战,李牧准备收拾战场残局,正要赶紧去邯郸的时候,燕国又打来了。
焦头烂额的事接连不断,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先把安阳君放在石城负责简单休整,随后再率领大军尽快支援,他自己则是率领两万精骑先行支援而去。
李牧虽强,可是他率领的赵军早已经和秦军交战两个多月,早已经是疲惫不堪,损伤众多,无甚战心,如今来不及休整,又要奔波三百余里与燕军交战,赵军战力和作战意志都早已是衰弱到了极点。
即便李牧有着骑兵的优势,可是以这样的疲惫之军应对养精蓄锐的燕军,依旧是打的艰难。
等到李牧和燕军已经接战,邯郸城才收到燕国进攻的消息,以及李牧的临机安排。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此时的赵国朝堂倒也并不十分焦急,小小的燕国不足为虑。
打不过秦国,还打不过你吗?
捶你一个小小的燕国,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