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这种情况下就靠城内这些人心惶惶,军心涣散的散兵就想挡住,是真的没那么容易。
主要是人心浮动啊。
坚定对抗秦军的只是少数人,多数人早就想着怎么投了。
总不能真为了你赵国拼命吧?
自己家还过不过了?
主动投,被动投,以及坚决反抗,可是完全不同的三个下场。
眼看着朝堂群臣,基本上还是个个情绪低沉,也没什么希望的模样,赵悼倡后也属实踏实不起来。
她也不傻,说是坚定守住就有办法,说是坚定守住就有未来,但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坚定守住啊?
这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看上去可没几个坚定的呀。
看看隔壁韩国就知道,配合秦国主动投降,他们这些贵族老爷还是贵族老爷。坚定反抗的,据说都抄家灭族了。哪怕没死的也是流放到了西域和滇地,天呐,那都是什么地方啊?哪里是人去的地方啊。
郭开站出来说话:“右相和春平君所言甚是,事到如今也不需要想太多了,坚定守住,只要坚定守住,冬日到来,秦军必然不战而退。”
赵悼倡后连连点头,一旁的赵王迁也是跟着点头,他只知道现在形势危急,但是到底有多危急,他还是没有概念的。
另外,赵悼倡后为了在此危难之际震慑人心,同样也是为了泄愤,下令诛杀李牧全族。
在这个时候,也没人为李牧求情了,毕竟若是没有李牧这事,形势不至于恶化的如此之快,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就在赵国君臣确定要坚定守住这个主意后,不过一日,秦国的使臣就到了。
没错,使臣又是李戬,他是天生的使臣圣体,一般他出使都很顺利。
赵悼倡后根本没敢耽搁,赶紧接见李戬。但是她也不傻,为了避免出现什么尴尬的情况,并没有召集群臣。
只是请了郭开,春平君,姚贾等人。
先前让建信君和乐乘去平叛的好处,现在就要显现出来了。
现在整个赵国朝堂,还在邯郸的,威望最高的主心骨就是郭开,再无第二人。
哪怕春平君和赵悼倡后已经极其亲密,可是论起来信任度,她还是更信郭开的判断,毕竟郭开的判断从来没错过,是有口皆碑的。
而且双方十几年来关系都那么好,这个信任度,不是短短一年多的管鲍之交的友谊可以比得上的。
再者说以郭开如今的职位和威望,在这个危机的情况下,赵悼倡后也必须倚仗郭开。
在现在这个情况,朝堂众臣与其听赵悼倡后的,更愿意听郭开的。
真关乎家族生死存亡,没人愿意听一个妇人的,那简直就是找死。
李戬入了殿内,看到只有寥寥几人,熟人更是只有郭开,也毫不在意。
虽然原则上来说他国使臣前来协商国事,为了表示尊重,应该举行大朝会,召集朝堂文武重臣一同接见商议。
他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并不重要,真正说话管用的也就是这几个人,这几个人在就够了。
李戬礼数周全的向赵悼倡后和赵王迁行礼,态度不卑不亢:“外臣李戬拜见太后,太后金安。拜见赵王,大王万福金安。”
赵悼倡后轻声道:“平身。来人,赐座。”
李戬回道:“多谢太后,多谢大王。”
等到李戬坐下后,春平君厉声开口:“久闻秦王宽厚仁德,从不兴不义之兵,如今看来,怕是徒有虚名。”
“今年本就是大灾之年,百姓饱受旱魃之苦,民不聊生,死伤无数。可秦王竟然还无礼兴兵,无故攻我大赵,致使生灵涂炭,苍生燎燎,此番而来,还有何话要说?”
李戬哈哈大笑:“这位想必就是春平君,久闻春平君精明强干,想不到竟然会说出这种话来。”
“汝赵国合纵各国,攻秦之心人尽皆知,你我两国本为通家之好,是你赵国屡次三番背盟弃约,攻我大秦。”
“秦王政五年便是毁约合纵,无故悍然攻秦,汝有何话可说?”
“是我家大王,天降圣君,仁德宽厚,怜悯苍生,这才屡次三番不计较毁约背盟之举,可是你赵国不思悔改,仍旧想要攻我大秦。作乱之心从未收敛,四国合纵之事世人皆知,怎么?莫非只许你赵国攻我大秦,竟不许我大秦反击吗?世间岂有这番道理?”
春平君也不再说什么,像这种破事儿,掰扯也掰扯不明白,而且硬是掰扯,也确实是赵国理亏。
郭开急忙开口打圆场:“事已至此,无需多言,不知贵使此来所为何事?”
李戬也不再纠结,直接了当说正事:“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家大王秉上天之命而生,一向最是厌战,更是厌恶杀戮。如今两国纷争至此,绝非我家大王所愿。”
“我家大王一向以天下苍生为念,为的是天下太平,众生皆安。”
“前番韩国内附大秦,使得韩国君臣百姓得享安宁,如今富贵太平,外臣此来也是为了两家合为一家,永享太平而来。”
“世间争斗纷乱,皆是因为各国各存,难免纷争,也只有成为一家人才不会再有纷争。”
“此番我大秦出兵四十万,誓要令两家合为一家,永享安宁。我家大王一向仁慈爱人,天下子民皆乃我家大王之子民,天下臣子皆乃我家大王之臣子,我家大王为天下之君父也,实不忍兵戈之下苍生涂炭,特此令臣来请太后大王归降大秦,以为阖家之好。”
“我家大王许诺,赵王若是愿降,不失封侯之位,万户之邑,世代富贵可保,祖宗祭祀可存。”
“若是不识天数,坚决顽抗,大秦天军杀至,那时候再要请降也不许了。”
“我家大王虽不喜杀戮,不好战争,但是更厌恶为一己之私而耽搁天下苍生之人,若是执迷不悟,必然灭其族,亡其祀。”
春平君拍案而起:“好大的胆,你这是威胁我大赵!胆敢在太后大王面前如此放肆!真以为我大赵毫无反抗之力,不敢杀你吗?”
李戬呵呵轻笑:“赵国亦是礼仪之邦,两国交战,不杀来使,我此来是为转述我家大王之意。”
李戬看向赵悼倡后,笑道:“想必太后不是无理之人。”
赵悼倡后心中早已是五味杂陈,心乱如麻,听闻此话,勉强笑了笑:“我大赵自然是礼仪之邦,岂会擅杀使者?”
吩咐春平君道:“春平君请安坐。”
春平君脸色铁青的坐下。
郭开也是面色阴沉的问道:“贵使之来意我等已然知晓,只是秦王未免也太霸道了,我大赵仍有数十万大军,数千里之地,如今之局势虽稍有危急,然而大赵却也不是没有遇见过,可是每一次也都安然度过了。”
“如今大灾之年,秦国屡次起兵,大军出动,不知粮草还能支援几时?冬日将至,不知秦军还能支持多久?”
“就凭这三言两语就想让我大赵归降,未免也太异想天开了,我大赵可不是小小的韩国。”
“如今之形势对秦国来说也是不易,秦王怜悯天下苍生,我家大王自然也是,两家征战都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但是想要我大赵举手而降是绝不可能的。不若化干戈为玉帛,秦王想要开疆扩土,我大赵可以割让些许城池给秦王以做诚意。”
李戬忽然哈哈大笑:“我大秦出兵四十万,难道只是为了区区几座城池吗?”
“郭相未免也太将我大秦看得小家子气了些。”
“实不相瞒,我家大王已然下定决心,必要两家合为一家,事已至此,再勿多言。”
李戬脸色瞬间冷了下来:“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战,只是最后的结果,也希望太后和大王做好准备。”
“要么和平合为一家,仍不失举族之富贵。”
“臣前来之前,我家大王曾与臣私下交谈,昔年大王为质赵国,赵王悉心待之,这份情谊大王是记在心中的。”
“两家为通家之好,赵国长公主乃我家惠宜夫人,已为我家大王生下两位公子,大王实在是不想两家兵戈相见。”
“我家大王希望赵国做出正确的选择。”
“太后应当也知晓,韩国弱小。然而韩国请求内附后,我家大王依旧是以礼待之,贵爵赐之,举国上下臣民也尽是厚待,早已为天下做好了表率。赵国切莫自误啊,莫要为天下做了另一个截然相反结果的表率。”
“太后,大王尚且年少,还有数不尽的富贵要享,生死存亡一念之间,请三思而行。”
“外臣暂且告退。”
郭开连忙说道:“贵使且慢,是否还”
李戬直接打断郭开发言:“郭大人无需多言,我家大王最讨厌讨价还价,给出的条件是不需要再谈的。”
“没有其他的可能,太后、大王,外臣暂且告退。”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赵悼倡后勉强道:“卿暂且退下吧,哀家、哀家商议后再召见卿。”
第533章 臣为人臣,不可不为主君考量
李戬说道:“对了,还有一事外臣要告知太后,在外臣自咸阳出发之前,我家大王赐予了惠宜夫人玄鸟六凤冠。”
李戬感叹道:“我家大王一向极宠惠宜夫人,更是一向想要消弭两国仇怨,如今这一切,都在太后一念之间啊。”
说罢李戬取出一封信件,说道:“太后,这是外臣临行前惠宜夫人令臣带来的信件。”
内侍急忙去恭敬取来呈上给赵悼倡后。
李戬又是一丝不苟的行了一礼,悠悠然退下。
李戬离开后,殿内一时间沉寂无声。
赵悼倡后拆开信件。
‘王嫂惠鉴,嬴馨拜上:
昔别故土,入秦联姻。今吾为秦君之惠宜夫人,虽处秦宫之中,心常念赵。
忆吾赵国,山川壮美,人物风流。邯郸之城,繁华如锦;邯郸之民,质朴而勇。吾生于斯,长于斯,赵国之土,乃吾根之所系;赵国之人,乃吾亲之所爱。
然今时势变迁,秦强而赵弱。战祸连年,百姓受苦,田园荒芜,城郭残破。吾每思及此,心痛如绞。吾夫秦君,素有安定苍生之心,平定天下之志。秦之兵锋,锐不可当。吾夫之志,坚不可摧。
吾深知,战则两伤,和则两利。为赵国百姓计,为赵国未来计,吾恳请王嫂与新君,审时度势,附秦求和。吾夫秦君仁德宽厚,以韩为鉴,必不亏待赵国百姓与贵族。百姓可免兵戈之苦,贵族可保身家之安,王室更不失公侯之位,世代荣华。
吾为秦君之夫人,备受恩宠,幸育二子,得赐宝冠。两国安宁,家族富贵,祖宗祭祀,只在一念之间。吾虽在秦,然吾之心永系赵国。愿赵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望王嫂共新君,深思熟虑,早做决断。
王嫂万请三思,切莫自误,嬴馨再拜上。’
当赵悼倡后看罢信件,传阅众人,众人皆是不言不语。
所有人看着赵悼倡后,赵悼倡后掌心额头都已经沁出香汗,这压抑的气氛让她几乎窒息,更是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殿内一直沉默,并没有多久,突然有人来报,秦军攻城了!
众人大骇,这太突然了。
这段时间王翦和蒙武虽然围城,但是并没有攻城,一直是把邯郸城围的水泄不通。
可是今日刚和秦国使臣磋商,秦军竟然立刻攻城,很明显,这是威逼。
春平君瞬间起身:“太后、大王,臣先去城门盯着,今日秦人实在放肆,臣也要让秦人知道大赵并不是容易欺辱的,今日便杀一杀他们的威风。”
赵悼倡后连连点头,关心道:“一切都拜托春平君了,一定要小心。”
春平君点了点头,大步而去。
春平君离开,赵悼倡后柳眉紧皱,粉面悲苦,郭开缓缓开口:“太后,不知太后如何看待今日秦使所言?”
赵悼倡后反问道:“郭卿心中何意?”
郭开苦涩道:“臣试探秦使,愿意割地求和,可是秦使丝毫不犹豫,直接拒绝,已经足见秦国灭赵之心何其坚决,只怕这次秦王不灭大赵,誓不罢休了。”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