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王翦拟好奏表,将所有事情写的清清楚楚,连带燕国所有王室,以及高渐离等人一并送往咸阳。
接下来蔡泽坐镇蓟都处理所有接收燕国的事宜,而王翦继续率领大军去接管四方城池,蓟都东北辽东之地,虽然苦寒贫瘠,人口稀少,但是依旧还有数千里土地,不可能放弃。
虽然暂时没时间吞并箕氏朝鲜,但是也绝不会允许箕氏朝鲜有趁火打劫的可能,燕国的土地,必须全部被大秦吞下,轮不到箕氏朝鲜痴心妄想。
实际上,嬴政还是想多了。
箕氏朝鲜早就日渐衰弱,受到了秦开的致命打击,被燕国打的不要不要的,这些年一直被燕国欺负,现在他们根本不敢展望中原。
燕国在他们眼中已经是完全不能得罪的庞然大物,短短几个月就能把燕国灭了的秦国,就更不是他们能得罪的了,甚至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当秦军到达满番汗,彻底占据燕国所有土地的时候,箕氏朝鲜也终于知道了大秦灭燕的消息。
箕氏朝鲜和中原的关系一直未曾断绝,虽然消息有些滞后,但是并不是对中原一无所知。
当看到大秦灭了燕国以后,毫不犹豫的直接滑跪了,立刻派遣使者入军中,请求纳贡朝秦。
箕氏朝鲜原本就给燕国朝贡,现在立刻无缝衔接,直接请求给大秦朝贡。
主打的就是一个识相!
领军打到满番汗的是白亦非,这可是他好不容易争取到的立功机会,为此姬无夜都大为不满。
他对箕氏朝鲜也并非一无所知,但是毕竟过于遥远,也只知道一点点。
幸好是一路平推,还有大量燕国官员配合,多番协调配合下,也是走通了箕氏朝鲜朝贡的路线。
虽然如今的箕氏朝鲜国土也不算太小,但是终究过于贫瘠落后,尤其是被燕国彻底打废了,现在也没人拿他当回事。
无论如何,燕国,已经彻底被灭了。
自四月进兵,六月中旬,就已经拿下蓟都。
甚至比吞并赵国还要简单,反抗力度更弱,剩下的也只是逐渐消化了。
燕国原本六郡并未大改,依旧是六郡,只是细微处改了一下。
如今大秦对于新吞并土地实施改造,早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秦王政十三年,立国八百余年的燕国,彻底被灭。
当今天下,只剩下秦、魏、齐、楚,四国。
以下是继位之初的版图:
以下是目前版图的参考图,涂色不太均匀,但是大差不差(原参考图出自:史图馆无骨者伊瓦尔)
嬴政吞并天下的步伐已经彻底无人可挡。
燕国被灭的消息迅速传遍天下。
齐王建暗叹一声,情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于是派后胜携带重礼入咸阳,为嬴政替天行道灭燕而贺。
其中还有一个他的女儿,刚满十五,也给嬴政送过去了。
燕国被灭,他也是真的高兴!
近些年攻齐的诸国,一个个都被秦国灭了,死敌都死在自家前面,而且就死在自己眼前,这感觉真是不要太好!
现在就差一个魏国了!
齐王建接着奏乐接着舞,尽享他的太平富贵。
与齐王建的接着奏乐接着舞比起来,魏景湣王现在是已经快要心如死灰了。
他当然知道燕国这次死定了,但是万万想不到,秦国竟然可以如此之快,如此之顺利灭燕。
那么,下一个是谁,好像已经不需要再考虑了。
现在大梁城距离秦国最近的疆域,已经不足百里,不说是朝发夕至,但是也是随时可以杀至大梁城。
现在的魏国在秦国面前,已经就像一个三岁稚子面对成年壮汉了。
天时暂且不论,人和肯定是比不过秦国的。面对如今庞然大物的秦国,魏国人人畏秦如虎,即便是主战的魏庸,都已经多年没有提过与秦国为敌了,许多百姓更是已经心向秦国了。
至于多少官员和贵族早就和秦国勾勾搭搭,这个魏景湣王查都不敢查。
至于地利,地利有,不过是秦国那边的。
提起这个魏景湣王就想哭。
大梁城是魏国一百多年来悉心打造的都城,是中原中心的中心。
此地东接齐鲁,南控江淮,西临嵩岳,北据燕赵,诸侯四通辐辏,交通便利,乃是天下中原及以东绝对的交通要道。。
更是土地肥沃,水道密布,是天下第一等的繁华之所。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了。
大梁城,无险可守!
第577章 天高皇帝远啊
先前魏国幅员千里,大梁城在腹心之处,更有河东河内与中原互为犄角,魏国强盛之时,自然是只有他打别人,没有别人打他的份儿。
但是现在,如果秦国打过来,他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抗。
并且还有大患!
魏惠王时期为了修建水运交通线路以及发展农业,修建了大型人工运河‘鸿沟’,将黄河与淮河首次连通一起。
这条人工开凿的‘大沟’,以魏都大梁为中心,从荥阳以北起,引黄河水经大梁城折向东南至陈都宛丘,向南注入颍水,由此入淮河。
鸿沟前后数次大修,西自荥阳以下引黄河水为源,向东流经中牟、大梁,折而南下,入颍河通淮河,把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菏等主要河道全部连接起来,构成了鸿沟水系。
鸿沟有圃田泽调节,水量充沛,与其相连的河道,水位相对稳定。向南通淮河、邗沟与长江贯通;向东通济水、泗水,沿济水而下,可通淄济运河;向北通黄河,溯黄河西向,与洛河、渭水相连,使大梁城和魏国一跃成为全国水路交通的核心。
位处中原,凭借这联通天下的水路,魏国一向最是富庶强大。
大梁城哪都好,唯独在战争地势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大梁城地势低沉,北有黄河,再加上多年构建的鸿沟水系,一旦水攻,整个大梁城方圆百里都要成为一片泽国,所有人都要去喂鱼。
对于大梁城的优劣,魏景湣王不是不清楚,或者说天下人都是清楚的。
只是以前魏国势大,这个所谓的威胁也不是威胁,没人能打到他家门口儿去挖他家的河。
可是现在,魏国出门就是秦国了,苦心修建的水道,都一半是秦国的了,秦国还在上游,这就麻了!
即便是秦国攻来,魏国也毫无地利可言,而且还要祈求秦人仁慈,千万别掘开水道使用水攻,否则那根本就不用打了。
至于迁都?更加完全不可能!魏国现在只剩下三郡之地,还能去哪里?
而且大梁城毕竟苦心经营一百多年,城坚墙高,堪称是铜墙铁壁,在不使用水攻的情况下,堪称固若金汤。
如果迁都,且不说国都牵涉极广,在如今的危局下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只说整个魏国都无险可守,还能去哪?仓促之间,又怎么可能修建的起一座坚城?
怕就怕,这边儿刚要迁都,那边秦楚就全都打过来了!不说秦国,楚国也绝不会坐视不管,只会趁火打劫!
而且大梁城是整个魏国的政治、经济与交通核心,根本也不可能迁都,整个魏国都可能会停摆的。
现在的魏景湣王是寝食难安,根本是连觉也睡不着,他是真怕醒来就发现秦军到家门口了。
更或者一觉醒来,水已经淹到床上了。
他是真的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至于楚幽王,他现在同样焦虑。
焦虑的是和魏国差不多的事情。
这些年秦国的疆域越来越大,极速扩张,不只是距离大梁城只有一步之遥,距离寿春也不远了。
寿春虽然不至于像大梁那样劣势明显,危在旦夕,但是也实在无法带给楚幽王太多的安全感。
前些年楚考烈王迁都到寿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因为距离秦国已经太近了,完全没有战略安全。
再加上,百越与楚国的战争一直没停,虽然烈度并不强,并且在他绝户的政令下,整个百越所有部落都损失惨重。
但是,楚国也一直被拖着,让他根本没有精力处理其他事情。
而继位这些年下来,整个楚国不能说是红红火火吧,只能说是江河日下。
对内,那是人心沦丧,政治混乱,发展倒退。
对外,还没赢过一场,而强敌秦国已经肉眼可见的天下无敌了。
现在的楚幽王不能说是威望极高,只能说是摇摇欲坠。
楚幽王也一直在是否迁都中犹豫不决,他既是为了战略安全,也是为了换个地方再好好整顿一些朝堂,毕竟每次迁都都是一次彻底的利益重新分割。
可是毕竟才迁都到寿春没几年,而且寿春这地方也是早就精挑细选,苦心建设的好地方。寿春也是水系便利,交通发达,土地肥沃,更是位处楚国中心,可以有效辐射南北。
现在秦国毕竟还没打过来,就这么就迁都,楚幽王也实在心有不甘。
主要是离了寿春,在更向东南方向,合适的地方就只剩下吴越之地了。那可就去的太远了,而且过于原始落后了,多是蛮荒之地,实在不是适合生活的地方。
并且,若是真的迁都过于偏靠东南,就必然会面临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会减弱对中原地区的掌控。整个楚国最繁华的西北部,无论是被秦国逐步蚕食,还是秦国大举来攻不利于指挥抵抗,都是天大的祸事。
天高皇帝远这话,可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到最后,偏靠东南蛮荒落后之处,面对雄霸天下的秦国,怎么都是只有死路一条。
再者说,迁都本就没有多久,现在立稳脚跟,占据朝堂的都是自己的核心心腹,若是再迁都,必然也会再引起一场混乱,让现在本就混乱的楚国更加雪上加霜。
最怕的是,还会给反对自己的人机会。
楚幽王也曾试探提出迁都之事,引起的反对声十分强烈,阻力极大,这也导致楚幽王现在实在是左右为难。
不迁都,万一秦国打过来抵抗不住,怕是跑都来不及。即便是跑了,仓促间在蛮荒之地也不太可能重整旗鼓,只会被秦国一鼓作气拿下。
迁都,同样有可能导致先行削弱自身,而且更是阻力大。
对他不满的人自从他继位开始,就一直是数不胜数,他全靠残酷手段稳定朝纲,也实在不太敢轻举妄动,他不敢给暗自反对他的人机会。
楚幽王头疼的是不得了,他是真的愁。
搞得他也只能频繁去后宫发泄一下压力,最近李园又给他弄来了一些绝色妖娆的百越美人,他正新鲜的厉害。
同样,现在嬴政也在头疼一件事了。
当然不是怎么打魏国,现在的魏国只是一盘菜,大秦已经占据神州整个西部北部以及大半的中原,对魏国楚国已经彻底形成了高屋建瓴的战略优势,现在战争已经不是需要担心的事情了。
在原本历史上灭了燕国以后,也不过一年多就灭了魏国,现在只会更简单,通过灭燕大秦的威严已经打出来了。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