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别的不说,昌平君是万万想不到,负刍竟然已经得到了掌管郢都寿春城防左司马景杰的支持,要知道,这个位置可是要命的。
这意味着负刍得到了昭、屈、景三家中景氏的支持。
并且万万想不到,在楚国世代为将,军中势力雄厚的项氏一族族长项燕,和负刍竟然也私交甚厚,目前虽然不太可能直接起兵相助,但是项燕对楚幽王也有着颇多不满,私下里也曾与负刍诉苦。
这也是可以争取的关键力量,关键时刻,哪怕只是稍做犹疑,尤其是占据优势以后的支持,足以起到莫大的作用。
至于昭、屈两家,虽然还没有明牌要反,但最起码也是相对默许。
因为这两家和昌平君走的相当近。
至于昌平君,负刍也是颇为惊讶,虽然昌平君在都城朝堂势力不强,然而在西北诸郡竟然有着颇多拥趸,别的不说,只是让屈氏和景氏也坐视不管,这就已经帮了大忙了。
这次交底,让两人心里对反抗楚幽王更有信心,可是同样的,对各自也是更加忌惮。
但是无论如何,目前还算是竭诚合作。
楚幽王毕竟是做了几年的楚王,而造反这种事,无论多么小心谨慎也不为过,楚幽王只是坏,却不是什么彻底的蠢货。
对于兵权一向看的极重,城防禁军和王卒亲军,以及绝大部分城防军队一直在楚幽王手中,这也是他能大开杀戒的根本原因。
楚幽王毕竟是直接用亲军杀了春申君,在这个乱世,对于军权是从不放松的。
即便有着城防将领景杰的支持,可是军队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不是景杰一声令下,军士就敢冲击王宫的。
两人商定,目前还是要再逼楚幽王疯狂一把,只有吓得人人自危,让楚幽王更加与文武官员离心离德,才能举兵。
负刍说的这个故事,就是最好的引子。
没有任何一个王可以忍受这样直接冲击自己政权合法性的谣言随意传播。
而且还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间,以楚幽王的性格,必然会大开杀戒,重拳出击。
而这,只会让所有人为之惊恐,楚幽王本就不得人心,被逼迫到极限的群臣,是不会为他卖命的。
两人暗自散布这一则谣言,再加上嬴政的推波助澜,很快,这个离奇的故事就闹得满城风雨,并且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迅速向整个楚国乃至整个天下扩散。
没办法,普通人是没有获得具体信息的渠道的,更是难以分辨真假,在被有目的的引导下,自然容易人云亦云。
何况,这种宫闱秘事,最是百姓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
这种牵扯到那么多大人物的八卦,还是拥有着伦理、情色、秘闻、身世、王室传承、君王与权臣、阴谋与暗杀等等吊人胃口的因素,自然人人都兴致盎然。
不得不说,负刍编的这个故事虽然漏洞百出,但是如果抛开事实不谈,确实是一个好故事。是一个精彩至极的好故事,一个可以抓住所有人的眼球,让所有人都想了解,都想讨论的故事。
除此之外,诸多对楚幽王不满的臣民,哪怕是了解这是谣言的人,也乐意传播,而且是添油加醋,变着法的改进谣言大肆传播,借此羞辱楚幽王,以发泄心中不满。
不良谣言这种事,往往没有人敢轻易对涉及其中的人说明,尤其是对方位高权重。
例如,楚幽王和李园。
若非是心腹中的心腹,并且身份地位到达一定的地步,是绝对没有人敢对他们两个人说的。
他们两人只感觉气氛越发怪异,有些人看他们的眼神也是越发奇怪,可是什么消息也没有。
等到他们两人得到消息的时候,基本全楚国都快知道这个消息了。
这是李园的心腹冒死告诉李园的,李园听到这个谣言,瞬间是又惊又怒,冷汗沁透了后背的衣襟,气的青筋暴露。
其心可诛啊,其心可诛啊!
李园连夜入宫告诉了楚幽王,楚幽王当场把鼻子都要气歪了。
把身边能摔的都摔了,能砸的都砸了。
漏洞百出,胡说八道的谣言,竟然传的沸沸扬扬!而且自己竟然是最后知道的!现在全楚国都快知道了!
气昏头的楚幽王当场就下令,一定要查清楚到底是谁传出的这一则谣言,一定要诛他三族!
并且同时下令,禁止任何人讨论这件事情,禁止任何人传播这种居心叵测的谣言!
违者,杀无赦!
任何人再敢讨论这件谣言,格杀勿论!
愤怒过后,就是恐惧。
一位中年无子的君王,听到这样的谣言,带给他的只有无限的恐惧。
楚幽王和李园想的一样,这种要命的谣言绝不会没由头的冒出来,编排这种事是要冒着死全家的风险的,一定是有心人传播的!
而且这个谣言可以把这么多人都涉及进去,还说的似是而非,故事虽然是假的,但是关系可是真的。
这说明编这个故事的人身份不会太低,要不然既是不敢,也不可能知道中间那么多事,都过去三十多年了,这中间许多真实的关系,不是普通人可以知道的。
楚幽王很快联想到前番捉拿燕丹家眷的事情,很难不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现在已经确定的不能再确定了,肯定有至少一股,甚至多股的阴谋反叛势力!而且这些逆贼已经开始行动了!
楚幽王和李园一番商议,统一了意见,还是要杀,无论潜在的是谁,查到谁杀谁,宁杀错不放过。
立刻派遣心腹成立巡检司,专门调查此事,并且鼓励相互揭发,有赏减罪。
两人倒不是想不到负刍,只是两人这些年实在杀人太多了,暗中心怀怨怼,心有仇恨的人实在数不胜数,也完全不能确定是谁。
例如春申君的旧部和门客,就一直想为春申君复仇。这些年针对楚幽王和李园的刺杀和报复就没停过。
要知道春申君一向厚待门客,更是足足有着三千门客,这许多门客中,不乏赤胆忠心,有勇有谋之人。
春申君死的如此莫名其妙,更是全家被杀,如此凄惨。
连带原本锦衣玉食,安居有府宅,出行有豪车的门客现在也餐风露宿,甚至被追杀屠戮,如此深仇大恨,岂能不报?
不为春申君复仇,都没脸投靠他人!
为春申君复仇,则可以瞬间声传天下,留名青史。
虽然这件事牵涉春申君坏他名声,但是也说不准是不是有什么别的计量,日后说明此事,也不是不行。
更何况除了春申君的人,其他的也是数不胜数,这也怪不得楚幽王和李园无法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杀自己的亲弟弟,也不是轻易可以下的决定,毕竟明面上负刍一直不染权势,沉迷酒色。
至于昌平君,这个自幼生活在秦国,也就这几年才回楚国的弟弟,在楚国根基薄弱,并且一直安贫乐道,楚幽王和李园还真是没把他算进去。
毕竟怎么想,昌平君都没什么机会,既没什么权力,又一向颇受厚待,平日里也是谦逊无为,没理由牵扯其中,做这找死的事情。
楚幽王虽然没有第一时间杀掉负刍,却也是本能的派人盯紧了负刍,无论如何,负刍身份的威胁是真的。
对此负刍也是早有心理准备,只要不真的动手,被盯着就被盯着吧,反正不着急,这消息传下去指不定会成什么样。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靠杀人是止不住谣言的。
如果靠强权就可以压下不满,那别说现在周室已经完了,现在应该还是大夏才对,甚至奴隶制才是最先进的才对。
即便一时让人不敢直言,甚至只能道路以目,可是这压抑下,是只会越来越强烈的怒火,只会让人更加愤恨,直至彻底爆发。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可疏不可堵。
那么为民者呢?
为民者,只可宣之使言。
只可惜,这个道理,独裁的君王永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就像楚幽王,就在大开杀戒。
在屠刀下,很少有人愿意用牙口试一试屠刀。
但是思想是不会被屠刀跟着抹杀的。
思想可以被洗脑可以被操控,但是绝不可能被屠刀直接改变。
第587章 内乱启始
恰恰相反,屠刀勾起的虽然有怕,但更有怒。
臣民让渡自身权力是为了过得更好,为了可以活下去,不是为的给君王做无偿贡献,甘心任其杀戮的!
短短两个月时间,寿春就被杀了两千余人,抄家灭族的数都数不清。
任何不确定具体敌人的政治斗争都必然迅速无序扩大。
浑水摸鱼的人迅速加入其中,在这个过程中,趁机诬陷处理敌人,借机行事,趁火打劫,趁势牟利的更是比比皆是,秩序很快就陷入混乱。
高压统治,统治者总是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敌人’怎么杀也杀不完,而且越杀越多!
天知道哪里蹦出来那么多愿意冒死的反贼。
楚幽王和李园也是发现了不对,情况不对!
反贼是有,但是不可能那么多!再杀下去,怕是全楚国都是反贼了!
两人急忙喊停,要控制事态发展,只可惜为时已晚。
负刍眼睁睁看着局势发展,虽然也有一些自己人被杀,但是无辜被杀的更多。
直到所有人都怨声载道,民怨沸腾,这才联络心腹,武装亲兵,决定悍然出击!
楚幽王的杀戮是对负刍最好的助攻,若没有楚幽王不给人活路,造反这种死全家的事,是很难有人愿意跟着干的。
可是就在商定后,准备次日夜间动手之前,就这么短短的空档,楚幽王收到了好心人拐了好几个弯给他送上的消息。
巡检司的手下人在敲诈勒索一个小贵族的时候,还真得到了重要的消息,南武君负刍阴谋反叛!已经即将动手!
虽然这个小贵族也只是听说的,具体实情一概不知,但是这个消息足够惊人,不容大意。
立下大功,大喜过望的手下第一时间就汇报给了李园,李园本就是宁杀错不放过的人,何况负刍威胁如此之大,第一时间亲自入宫禀告了楚幽王。
负刍本就具有重大嫌疑被监控,楚幽王立刻派人去查,惊恐的发现,自己派去暗中盯着负刍的人已经失踪。
这几日负刍府中果有异动!
楚幽王又惊又怒,强自冷静下来,先把今日宫城禁军亲军进行了紧急换防,软禁了今日领兵的所有禁军亲军将领和中层军官,紧急调其他轮休的心腹统领。
然后又派心腹去换防接管郢都城防军,以及武库粮仓等重要设施。担心打草惊蛇负刍逃跑,在此同时派心腹亲兵去捉拿负刍,也派人去召见昌平君。
召见昌平君既是想稳一手,也是想要昌平君配合。楚幽王是想让昌平君开口干掉负刍,毕竟杀弟的名头实在不好听,这个锅还是需要多个人一起背。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