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而魏景湣王在魏庸的力劝之下,也是悍然出兵八万,由魏庸领兵,自仪台出兵,直攻楚国北方相城。
这还不止,嬴政也凑了凑热闹,起兵八万,陈兵在上蔡和楚国接壤的一线,故意搞出动静,更是吓得楚幽王胆战心惊。
楚幽王面对此危局,气的拔剑击柱,君王愤怒的咆哮在宫中响彻云霄,吓得殿内所有人死死贴在地上不敢动弹,生怕被暴怒的楚幽王看到。
此时的楚幽王就像一头愤怒至极,还受了伤的猛虎。
愤怒和恐惧的情绪掺杂在一起,让他暴跳如雷,但是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
面对眼前的情况,负刍的事也只能暂且放在一旁。
楚幽王不得不退,必须先挡住魏国齐国,还要重点防御秦国!
楚幽王可不敢赌秦军会不会也趁机南下。
他可不信秦国是来帮他的,且不说秦国什么回复也没给,即便明确表示来帮他,楚幽王也绝对不敢信。
假道灭虢这个道理,没有人不明白。
楚幽王非常果断,急令李园,放弃江东已经拿下的城池,放弃金陵,放弃长江,放弃了所有战果。
除了守住对岸的四座关键城池和重要渡口,其他的都放弃了。
李园大军一路退到昭关,派一支精锐守好昭关,防止负刍内外勾结,亦或袭扰后方。
然后大部队分兵两路,一路由李园亲自带兵抵御齐国,一路由昭氏昭珩升任为莫敖,领兵抵御魏国。
最后就是楚幽王最恐惧的秦国,楚幽王咬着牙,在能掌控的地方尽起丁壮,凡是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男丁,尽皆征召,又硬是起兵十五万人,全部去准备抵御秦国。
而且需要兵分两路,一路由屈氏屈辞带领,奔赴期思县,一路由项燕带领奔赴巨阳,准备随时应对秦军。
齐国魏国的趁火打劫气的李园大口呕血,大事将成,这两国怎么会突然出兵?
齐国什么时候也这么积极出征了?
他齐国就不说了,你魏国难道不怕秦国趁机直接灭了你魏国?
完了,一切都前功尽弃了。
李园都一把年纪了,还要军旅奔波,受了这个刺激差点儿就起不来了,但还是咬着牙做好一切规划,回守昭关稳住江东形势后,马不停蹄去抵御齐国。
负刍为之大喜,想不到求援真的有用!现在有救了!
不过负刍不傻,天底下没有帮着外人打自己人的,若是真的这么干了,自己将失去一切民心,就真的没有任何机会和希望可以夺得王位了。
但是毫无动作也不行,秦国现在貌似有动静,但是什么也没说。以秦王出师必要有名的风格,秦国绝不会真正出手,现在看着有动静,实则反而不会有危险。
恰恰相反,秦国若是风平浪静,那才是真的危险,说明是在酝酿着狂风暴雨,一旦出手便是石破天惊。
再者说,以如今的天下形势来看,秦国现在对楚国出手是弊大于利,还不如继续坐视三国纷争内乱。
综合来看,秦国绝不会出手,只会用一些小动作左右局势,却不会真正大举进兵。
那么如果秦国巍然不动,只靠齐国和魏国,不可能大胜楚国,最多占点小便宜。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趁机争取一些优势,那么等齐国魏国退兵,自己还是挡不住楚幽王的进攻。
再者说,是自己向齐国,魏国求援。齐国,魏国也是打着拨乱反正救援自己的名头出的兵。
虽说这个名头只是一个理由,大家全都是心怀鬼胎。但若是自己坐视不理,到时候扛不住好大哥的进攻,再去求援,还会有谁支援?做事不能面子上都过去不去。
负刍再三思虑,选了个折中的法子。
现在进攻江东的大军都已经撤退,好大哥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应对秦齐魏三国上,自己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压力。
但是绝不能跟过去,无论打谁都不是。
现在最适合的是稳步缓缓推进,收回被李园夺回的城池,顺便拿下一些关键地区,保证稳住阵脚。
但是也绝不狠命进攻,更不能直冲寿春,以免逼得好大哥鱼死网破。
只尽量收回一些地盘,稳固住防御就足够了。
负刍打定主意,就开始慢慢进攻,收回了昭关以东所有城池,不费一兵一卒收回了金陵,负刍抓紧时间修建长江防线,还小进了一步,把长江西岸的历阳,这个小小的桥头堡也拿下了。
即便是负刍也不得不心中暗自赞叹自己好大哥的果决,在决断这一块,他自认真不如自己这个大哥。
为了不和自己多做无用的胶着之战,避免被牵制掣肘,竟然直接放弃战果,只守住关键点。
负刍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攻打昭关,且不说昭关乃是出了名险要关隘,易守难攻,刚被大杀四方的负刍没有能力强攻昭关。
即便可以,现在也不能打。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
帮着外人打自家兄弟,那是万万不能做的。
才怪!
负刍虽然放弃了攻打昭关,放弃了直攻寿春而去,但是却毫不犹豫的得寸进尺,在拿下历阳后,毫不客气的猛攻江东长江对过的鸠兹,棠邑城,广陵城三座重点战略城邑。
此番被势如破竹的推到金陵,就是吃亏在长江天险对过的重要城池全在好大哥手里,这才导致长江天险根本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在四路齐攻之下直接就被攻破防线。
可是只要拿下这四座战略城邑,后面仰仗长江天险,以金陵为后援中枢,好大哥再想轻易攻过长江是不可能了。
而且经过这一场大乱战,短时间内好大哥也没有实力再起兵攻来了。
负刍是一点也不客气的对好大哥进行雪上加霜,至于楚国的利益?
那是楚王的事。
什么时候当上楚王,什么时候才有资格考虑。
第638章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现在楚幽王面对的就是这么个四方受气的情况。
李园领兵十万和齐国对峙,双方大战没有,小战不停,后胜并不是什么好战之人,更不是什么当世名将,在拿下曲阜和几座小城后,遇见了李园率领大军到来,就麻利的停下了脚步,见好就收。
反正对于嬴政的要求,他已经做到了。
至于昭珩,他领兵八万对上了怨气冲天的魏庸,刚开始魏庸很顺利的拿下了几座小城,这也导致魏庸更加怨气深重。
在魏庸看来,进攻如此顺利,若是攻的是彭城一线,哪怕只是把徐州拿下,那也是大赚特赚,结果现在,自己是什么好处也得不到了,打下来的城池也都是大王的。
魏庸毫不客气的把怨气撒在了昭珩身上,进攻非常猛烈。
搞得昭珩都非常不解,你们魏国不是来趁火打劫的吗?至于这么卖力吗?已经占到便宜了,见好就收不好吗?
昭珩也被魏庸持续不断的进攻打的来了脾气,你们这群趁火打劫的混账搞得跟有理了似的,昭珩也是狠狠地进行了反击,楚国和魏国的战斗反而是极其惨烈的。
至于楚幽王大张旗鼓派遣两路十五万大军,则是一直在和秦军对峙。
嬴政本就没有打算进攻,只是牵扯楚幽王的兵力,现在楚幽王应激反应这么强烈,反而正合嬴政的意。
楚幽王冷静下来后,也是想明白秦国不会出手了。
想明白后楚幽王是又气又恨,心里都在滴血。搞这么一出,大楚要多久才能恢复元气啊!
但是没办法,即便再来一次他也不敢赌。
但是既然已经拼了命了,那也不能浪费。
楚幽王立刻就把这十五万大军分出十一万,八万支援昭珩,三万支援李园,两路大军分别只留下两万精锐预防万一,其他的都派去打魏国和齐国。
现在楚幽王最恨的就是齐魏两国。
至于昌平君,自从楚幽王开战,他都是最纠结的,既兴奋又恐惧又迷茫,他想要趁着这个混乱的阶梯再上一步,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在没有办法得到秦军的全力协助之前,他手里的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提,尤其是昭氏和屈氏重回楚幽王麾下以后。
然后接下来发生的这一连串事情,让他更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突然之间,齐国魏国趁火打劫齐齐进攻楚国,秦国也有异动。
昌平君是既激动又纠结。
激动的是,能不能趁机说服秦国下场,一举定乾坤!
纠结的是,怕是乾坤定太过了,若是一个不小心,三国趁机灭了楚国,瓜分了楚国那乐子可就大了。
但是很快昌平君就发现自己想多了,在几番试探沟通下发现,秦国只是虚张声势,根本没想出兵。
至于原本已经快要平定战乱的大哥,依旧是被迫撤兵,只能先紧急抵御齐国和魏国,面对秦国这边也丝毫不敢大意,布下重兵防御。
昌平君暗叹一声,可以太平发育的楚国不符合秦国的利益,秦国也不想有人可以轻易赢得最终的胜局,秦国一定希望维持楚国一直内乱,直到秦国要出兵。
对于局势的把握和掌控,秦王实在是操纵自如,一切尽在秦王掌控之中。
既是知道了秦王的心思,同样昌平君也是真的担心出什么意外,真要是外敌灭了楚国,这也绝对不是昌平君想要看到的。
昌平君只能心有不甘的放下了,在这场战争中搅动风云的心思。
昌平君虽然对嬴政心存不满,但是也是深深藏在心底,完全不敢有任何表露。
如今的他除了依靠秦国,再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没有办法,依靠外力,就是要低头做孙子。
昌平君内心打定了主意,伺机借助秦国的力量登上王位,一切都等掌握大权后再说。
随着楚幽王抽调大军援助齐国和魏国的战场,这场乱战也终于要结束了。
对齐魏两国,楚人皆是同仇敌忾,原本内战就不是楚人想打的,结果竟然还有人趁火打劫!
也不看看你魏国和齐国都已经什么模样了,竟然还敢主动进攻大楚?
自古以来,仇敌趁火打劫最是惹人憎恨不过。
尤其是楚国封君们,他们为了自己的封地,为了自己家族的身家富贵,打防守战一向最是卖力。
在腾出手专心对敌以后,随着援军到来,齐国后胜这边非常果断的停下了进攻的脚步,直接撤退回守战果。
然后立刻派出使者和李园议和。
即便是已经打出了真火的魏庸,在楚幽王增援大军到来以后,面对着绝对的兵力劣势,也是毫不犹豫的撤退,只守住战果,随即派出使者谈和。
如今的魏武卒毕竟不是真正的魏武卒了,现在的魏国也不可能养得起八万魏武卒。
魏庸又不傻,出出气就可以了,不能真拼命,即便是魏庸想拼命,军中将士也不想。
毕竟只是来占点儿便宜的,不是真玩儿命的。
面对齐国和魏国这无赖的基操,楚幽王好一会儿才缓下来心情,即便极度不甘,极度愤怒,但还是咬着牙忍了。
不忍也不行,全国总动员是不能持续太久的,十五岁以上男丁全部发动,这相当于几乎停止了一切生产,拼命也不是这么拼的。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