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508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既然齐魏已经见好就收,并且派出使者议和,楚国也只能就坡下驴。

  拼命是肯定不能拼的。

  秦国毕竟还在一旁,现在秦国不出手,只是因为弊大于利,如果楚国和齐魏拼命,那时候秦国一定会下手,这一点可以百分百确认。

  这一场乱战下来,除了楚幽王血亏,楚国血亏,其他任何人都不亏。

  齐国和魏国各自拿下了几座城池,而且付出的代价极小。

  至于对嬴政来说,挑动三国又打了一场,怎么也不亏。尤其是打的楚国国力又一次受损,又一次大受损失。如今的楚国在屡次三番的大伤小伤下,已经是真正的伤筋动骨,国力大损了。

  并且楚幽王原本即将成功的平叛也彻底的功亏一篑,不止是没有灭了负刍,反而是让负刍更进一步,彻底拿下了金陵长江两岸,可以说负刍直到现在才算是彻底稳住了脚跟。

  面对防守齐备,真正意义上的长江天险,楚幽王再想像几个月前轻而易举的渡过长江,基本是不可能了。

  更何况,今年兴师动众起兵四十余万人,耗资无数,短时间内也完全没有实力再起大军平叛了。

  楚幽王气的几乎要呕血,但是还是只能忍下来这口气。

  然后,嬴政就派来使者,前来对先前楚幽王的求援做出了解释。

  昌平君也请求大秦出兵支援楚国抵御齐国魏国了,大秦的动作就是为了支援楚国的,只是没想到战争结束的这么快,都没等到大秦出兵。

  若有下次,大秦一定加快效率出兵!大秦绝不允许有人可以随意欺凌他国!

  下次再遇见这种事,随时招呼,大秦一定帮帮场子!

  嬴政下次一定的说法彻底引爆了楚幽王最后的忍耐,在下朝回宫以后,硬是吐了口血,气的大病。

  至于李园,在强打起精神勉强简单处理了一下善后事宜,也是立刻病倒了。

  李园都六十多的人了,接连奔走,军旅颠簸,好不容易放下一点心,不倒都不行。

  一国之君和令尹都病倒在床,虽然不算严重,只是积劳成疾,只要好生照料,不日便可痊愈。

  但是养病的这个空档期,是最宝贵的时间,病倒的两人无法用心处理负刍,只能让负刍有着更充裕的时间,更安实的稳住局面。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除了楚幽王。

  这个光明的未来,有的也不会太长远。

  等到尘埃落定,已经到了秦王政十四年八月。

  仲秋时节,气候凉爽,桂花飘香,是丰收的时间。

  今年苍天见怜,整个天下除了人祸,没有天灾,是一个难得的丰收之年。

  《尚书》有云:三年丰,三年欠。六年一小灾,十二年一大灾。

  丰收之年数年积蓄,方能抵御一年大灾,无论什么时候粮食都是最重要的。

  天灾是可怕的,会要人的命,更可怕的是,天灾往往还要伴随着人祸,会要全家的命。

  不过现在对于大秦来说,今年不只是没有天灾,也没有人祸。

  毕竟嬴政现在不打别人就不错了,还没人敢触大秦的虎须。

  韩地之人已经融入大秦数年,自从生活从地狱转到天堂,就一直越来越好。

  之前是天天挨打,国内政治腐败,君王昏庸,贵族无道。

  自从入了大秦,就再也没挨过打了,老爷们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质,都比原来强了太多了,可以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现在对外出征还能一起去抢功劳,韩地之人算是彻底归心了。

  赵国燕国也是难得的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太平世界,没有战乱,没有无穷无尽的盘剥,一切都是有规矩,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哪怕是奴隶,起码都是可以讲秦法的。

第639章 等待契机

  这是原本的燕赵之民不敢想的事情。

  燕赵苦寒,不只是环境恶劣。

  更是贵族凶恶专横,官员贪婪无度,也只有入了大秦,凡事按照秦法遵行,他们才知道什么是规矩。

  写在纸面上,严格遵守的规矩,哪怕仍有偏颇,可也都是明着来,总好过老爷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最终解释权全在他们口中的规矩。

  而且秦法真的是一视同仁,不容侵犯。近几年因犯法被处置的贵族比百姓还要多。

  毕竟平民往往不太敢犯法。

  而贵族往往不太喜欢遵守法律。

  尤其是大秦这种规矩繁多,严密严苛的法律。

  经由投胎技术好而得享富贵权力的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愚蠢和狂妄,甚至是普通百姓难以想象的。

  那些上位者们,贵族们的小把戏,洗脑普通平民,总是宣传他们这些上位者是多么的英明睿智,仁慈善良,而实际上。

  世卿世禄制下,既得利益群体,精英永远是少数,蠢货是多数。

  至于仁慈善良,那更是奢侈的东西。

  这些送上门让大秦立威又洗牌的蠢货,比想象中还要多。

  连坐制度下,对于大秦快速进行权力洗牌,增强掌控力,这群蠢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且,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凡事不患寡而患不均,所有人遵守同样的规矩,有功得赏,有过受罚,可以极快的提高凝聚力,认可度。

  再加上大秦高效的基层管理,基层建设,是真正切实的让普通百姓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提升。

  即便这个时代九成九的人并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大字不识一个,但是老百姓并不傻。

  日子是越过越好,还是越过越差,还是分得清的。

  贱的不行的蠢货是有,也许以后随着生活的变好会变得更多。

  人有一个共同心理,那就是当现在过得不好,一定回忆从前的好,但是记忆是会出错的,人们会本能的模糊那些会让自己难过的回忆,而放大幸福的回忆。

  但是现在,绝大多数普通百姓乃至于些许基层官吏,小贵族,还真没贱到怀念以前的日子。

  人的记性虽然往往不太好,但还不至于差到这种地步,这短短几年的时间,还不至于让他们模糊以前。

  虽然没有让他们过上传说中那样的好日子,但是比起来以前,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即便是隔壁三国都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可是大秦竟然依旧可以安宁无事,这是以往燕赵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燕赵之地百姓难以想象的事情。

  在这样的乱世,可以不打仗,可以说是是极为奢侈的事情。

  自周元王继位,进入战国时代,至今二百四十余年,仅仅有记载的大小纷战便多达二百三十多起,死亡兵卒两百四十多万,因战乱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之人不可计数。

  在战国,在战争中平民死亡数与士卒死亡数比例最少为五比一,最高甚至可以高达二十比一!

  每一场战争,除了战场之上死亡的普通士卒,在看不见的地方,死去的平民往往更加数不胜数。

  被官府夺去粮食供应战争而饿死,和死在战场上,这两种死法孰好孰坏,还真是难言的紧。

  安宁,和平,稳定,这就是乱世中的百姓最渴望却不可得的奢侈。

  而现在,嬴政为他们带来了。

  民心,可定。

  在燕赵韩各地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周边的魏国,楚国,也会看得到。

  首先确实是事实。

  其次、

  嬴政会积极传播!

  大秦,就是文明与和平,繁荣与安宁的灯塔!

  对于舆论的重要性,嬴政从来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有五分的好,要吹出十二分的好,而且要宣传的人尽皆知!

  只有如此,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才会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大秦天军去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舆论的武器用的好,可胜过百万大军!

  不过虽然在逐渐融合,一切稳中向好,也并不意味着真的一切都很顺利。

  韩国和燕国还好。

  韩国毗邻大秦,是对大秦的变化看的最清楚的,再加上数十年蚕食,韩安也是个懂事的,积极宣传配合韩人融入大秦,遵从圣君领导,融合相对顺利。

  燕国也还好,毕竟燕国王室实在丧失了人心,而燕国原先的体制在大秦的冲击下,对比差距太大。目前大秦在燕国不只是没有统治收益,还一直在投入人才物资扶持,燕国百姓是切实可以得到好处的。

  秦燕两国又一向交好,没什么仇恨,融入也是比较顺利。

  主要问题点还是在赵地百姓。

  还是赵国。

  长平之战的仇恨不过三十年,这仇恨依旧还未曾消散,这刻骨铭心的深仇大恨不是那么容易消散的。

  哪怕嬴政那么经营自己的名声,和嬴馨联姻,立嬴馨为后,几次三番援助赵国灾情,携手念端给赵地百姓带去更好的生活,甚至收下赵王后安抚赵地百姓。

  但是,人这种生物,恩情也许忘得快,可是仇恨,实在不是那么容易忘记的。

  如今赵地百姓,许多人心中依旧是排斥大秦,哪怕已经是秦人,可还是排斥。

  倒不是怀念旧国,旧国也没什么值得怀念的,只是单纯的排斥。

  倒也不至于造反,但是这种消极对待本身就是隐患,也会大大拖累融入大秦的进度,甚至某些人会成为暗地里策划谋逆之人的武器。

  尤其是代地。

  雁代之地民风彪悍,半农半牧,又常年在李牧的管理下,相对独立。

  李牧被杀,他们憎恨赵王室,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喜欢秦王室。

  在他们看来,一笔写不出两个赵,秦赵一家人,那是一丘之貉。

  雁代之地对融入大秦是最缺乏积极性的。

  如果只是依靠时间的力量,这需要太久的时间了。

  对此,嬴政期待的契机马上就要到了。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现在枣给的够多了,需要给点大嘴巴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