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541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但是虽然不说,可是谁又知道他有多羡慕伏念和李斯啊!

  在大秦的急速扩张期,伏念和李斯那是火箭般的升迁速度,入仕便是秦王心腹,被提拔重用,不过中年,就已经是郡级高官了。

  端木敬德看着这两个晚辈,说心里不急是假的。

  任何一个儒者都想入仕,辅佐明君治国平天下,顺便得享富贵,名留青史。

  端木敬德能力心性智慧皆是一等,要不然也不可能做小圣贤庄之主,可以和荀子分庭抗礼。

  眼见着晚辈上了大船,都要借助圣君名留青史了,他还是只能蜗居滨海教书,这个感觉不是一般的难受着急。

  等秦王征辟,他可等了太久了,每天望向西方,等的就是今天!

  嬴政没有启用端木敬德和荀子,为的也就是今天。

  荀子和端木敬德他们二人在齐鲁之地经营多年,虽然未曾为官,但确实是极有威望的名士。

  小圣贤庄招收的弟子并不缺大族子弟,小圣贤庄并不只是单纯的一个学校,可以说本身就是一个学派,大家族岂会不重视自家子弟之教育?

  纵然是贵族教育,也未必比得上小圣贤庄的教育,而且在小圣贤庄还可以多结识人脉。

  在齐鲁之地,小圣贤庄无疑是求学问道的最佳去处,也是儒家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整个齐鲁之地,儒家的影响力首屈一指,甚至可以说儒家的势力是最强的。

  以荀子和端木敬德二人之声名,加上他们众多的门生,一旦进入仕途,就是两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对于安定齐国,顺利吸收齐国,是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的。

  所以嬴政哪怕明知道端木敬德虽然不好意思说,但是心心念念想要入仕,可就是装不知道,为的就是到今天一举两得!

  至于荀子的声望,那就更不用说了。他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其中齐襄王复国后,荀子还参与了稷下学宫重建,成为学宫领袖。

  只可惜,彼时的齐国,再度陷入齐王与贵族共治的复杂局面,寻常士子的晋升之路被大大打压,普通学者难有出头之日。

  荀子作为普通士子的领军人物,也只能在郁郁不得志中以教书为生,难以施展自己的宏图大志。

  但是只要给荀子一个机会,就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力量。毫不客气的说,在齐鲁之地,借助荀子之力瞬间就可以拉起来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而且这股力量相对参与的旧贵族并不多。

  端木敬德代表的是出身较高的那一批人,荀子身边的则是出身一般的人,这两派注定会对抗。

  荀子虽然在小圣贤庄安居,但是论辈分和地位,竟然还是和端木敬德一辈,并且是端木敬德之师弟,这就是出身的影响了,并且也有着旧贵族对新生出身平凡士子的打压。

  所以嬴政根本不怕儒家在齐鲁之地尾大不掉,儒家,你不管他,他自己就打起来了。

  嬴政给他们的待遇也是极高,起码比他们弟子高,做老师的这个面子是要给他们保住的。

  儒家最看重这个了。

  当然,嬴政也看重,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喜欢君君臣臣等级分明这一套。

  有着田建、后胜,再加上端木敬德和荀子的支持,剩下的那些大贵族大商人的些许反对,已经不值一提。

  只要对他们是知根知底,就不怕他们做事阳奉阴违。

  恰恰相反,嬴政甚至期待他们闹事,正好拿他们的脑袋杀鸡儆猴,顺便借此机会平息民愤,获取民心。

  不过这种人实在不多,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贵族的身条向来柔顺得很。

  如今天下之形势,即便是瞎子也能看得出来了。

  现在所有的压力都给到了楚国。

  在魏国被灭的时候,楚幽王就已经陷入了难以缓解的焦虑,而不过短短两个月,齐国更是学了韩国,一箭不发就投了秦国。

  如今的秦国已经强大到了他不敢想的地步,至于对比,这也已经没有任何对比的必要了。

  楚国虽然地域庞大,然而一则地广人稀,二来许多地方未曾开发,三来许多地方也并没有实际控制,四来地方独立性太强,根本没办法团结成一股力。

  即便不说现在国内叛乱的事情,哪怕是整个楚国可以动用的力量最多也不过是秦国的三成,甚至不到三成,再加上无法团结,即便是拼命都不可能。

  各地封君贵族,那是会拼命的人吗?

  而现在楚国更是一分为二,内斗不休,内乱若是解决不了,等到秦国消化掉魏国和齐国,那时候便可一举南下,覆灭楚国。

  对此,楚幽王毫不怀疑。

  然后楚幽王就更焦虑了,现在的内外形势让他简直是寝食难安,每日里焦躁的不行,即便是酒色也不能抚慰他的内心。

  而且他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必须安排后事了。

  至于负刍这边,他现在再怎么不愿意想外界的威胁,现在也不得不想了。

  负刍非常清楚,秦国绝不会停下征服的步伐。

  更何况,现在距离一统天下,也只剩下最后一步了。

  这最后一步,没有人会停下的。

  而现在的楚国面对秦国,不能说是毫无还手之力,但也是必败无疑。

  负刍想的是做楚王,而不是亡国,楚国都没了,再怎么争又有什么意义?

  但是他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事情发生到现在这一步,他也没有别的路可选了。

  如果投降好大哥,那是必死无疑。

  如果不投,等秦国打过来,楚国就要亡国。

  自己的王更没希望了。

  他也是难以控制的,焦虑的不行。

  也就在此时,嬴政派到他身边做门客的茅焦进言了。

  上次也是他建议负刍去找齐魏求援的。

  茅焦告诉他:若投楚王必死无疑。

  如今双方已然水火不容,即便是愿意投降,麾下人也绝对不愿意,只因以现在这情况,哪怕是无条件投降,也必将被楚王清洗。

  但是只要继续顽抗,便可进退有余。

第678章 神龙再现

  茅焦告诉负刍:

  一来,若是可胜,则得偌大楚国。即便不主动进攻,只要小心防守,也可保一时不失。

  若是他日秦国来攻,江东位于东方,首当其冲的只能是楚王,而楚王现在只有楚国的半壁江山,必然不是秦国之对手。

  到那时便可伺机而动。

  秦国若不想或不能一举拿下楚国,则可伺机攻楚王,一举平乱得楚国全境,到那时再与秦国计较。

  纵然秦国有能力一举拿下楚国,真是事不可为,在江东西南尽皆沦陷后,也可以这江东之地换取富贵,只要投降及时,无论如何也可保家族富贵。

  另外若是可伺机得楚国全境,无论如何与秦国也有了殊死一搏的能力,即便最终仍旧难以胜利,可是以这偌大之楚国依旧也可以换取世世代代的家族富贵,并且可保先祖祭祀不断。

  现在无论如何,也绝不可束手待毙,主动投降楚王,只因手下也必然反叛,到那时楚国只会更乱。

  现在只要坚定守住,待时而动,无论如何也是进退有余。

  若是担心楚国安危,也完全可以在秦国攻楚的时候,派人领兵去支援楚王,这也并不冲突,大义无亏。

  茅焦这一番长篇大论,彻底说服了负刍摇摆的心。

  没错!投了必死无疑,那是给好大哥做了嫁衣。

  万一好大哥把楚国卖了个好价格呢?就像齐王一样。

  那还不如自己视情况而定,即便再不行,只要投降的快,家族富贵仍旧可保,祖宗香火祭祀仍旧可存。

  这再怎么也比死全家强啊。

  现在投是不能投的,那肯定死全家。

  这个账太好算了,负刍当即便是更加坚定了争夺王位的决心。

  不过也给楚幽王去了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的表示,兄弟倪于墙,外御其辱,若是秦国来攻,为了大楚,他一定竭力抗敌!

  楚幽王看到信,简单扫了两眼,当场就把信给撕了,看了这信更是来气,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楚国变得如此虚弱,还不都是因为这个孽障弟弟。

  现在怎么还有脸说为了大楚。

  且不提他们兄弟两个兄友弟恭。

  此时的昌平君在府中一个人喝着酒,秋风萧瑟,枯黄的落叶在风中肆意飞舞,纷纷扬扬铺了满地,他已经喝了许多了,但是却一点醉意也没有。

  嬴政一统天下的心他是清楚的,但是他万万想不到,嬴政一统天下的步伐竟然可以这么快。

  一切都恍在梦中,短短几个月的功夫,两个万乘之国,就全成了秦土,而楚国竟然还在内乱不休。

  昌平君已经彻底不再奢望嬴政会帮他坐上楚王之位,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楚国剩余的时间也不会多了。

  昌平君现在越想越是后悔,越想越是生气。

  自己原本在秦国亚相做的好好的,结果被父王算计,回了楚国也不受重用,又遇见这么两个犬兄。

  想要请求大秦支援自己坐上王位,现在也完全没了机会。

  现在手里只有七座城可以掌控,若非秦军作为后盾,这七座城也不过眨眼间就被好大哥夺走了。

  昌平君饮酒不断,心中思绪万千,如同乱麻般纠结,对于自己的前路,他现在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楚国,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可这天下之大,除了楚国,就只剩下秦国了。

  就在昌平君大口喝酒的时候,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咯咯笑着跑了过来,这孩子一身华服,粉雕玉琢,极为可爱。

  “父亲父亲。”这孩子一边喊着父亲,一头撞进了昌平君的怀中,跑的太快还险些摔倒。

  “涟儿,小心些,父亲正在想事情,不要打扰父亲。”

  一道温柔婉约,如潺潺溪流般的声音传来,紧跟孩子后面的还有一位美妇人。

  这美妇人名姬蘅,乃是项氏之女,昌平君原配已经病逝,在昌平君回楚和项氏联姻,娶了这位项氏贵女。

  姬蘅身姿婀娜,步伐轻盈,如弱柳扶风。她的面容甚美,肌肤似雪白皙,双眸犹如一汪清泉,透着温婉与柔情。

  昌平君一把搂住了芈涟,在她小脸使劲蹭了蹭,看向姬蘅,呵呵笑道:“没事,为夫没什么事。”

  “涟儿,今天乖不乖啊。”

  芈涟一本正经的,奶声奶气的回道:“父亲,涟儿很乖的。”

  昌平君仰头哈哈大笑,笑声在庭院中回荡,使劲亲了亲孩子。

  姬蘅坐在昌平君一侧,满眼柔情的看着这一对父女,身姿优雅,譬如春日玉兰花。

  “夫君,你今日已经喝了太多酒了,不知有什么烦心事,妾身虽不能为夫君分忧解难,可有些事说出来心里总是更舒服一些的,你我夫妻一体,夫君无论什么事,都可以和妾身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