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544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可若是不失,神龙盘踞天下,那这些草莽,终究只能匍匐屈服真龙身下。

  人的野心都是逐步变大的,但是人的底线也是逐步降低的,底线的高低也是不同的,做人的底色更是不同的。

  似刘季这等豪杰,不缺情义、不缺能力、不缺手段,这种人可为一方顶梁柱,是值得好好培养的,也是可以好好培养掌握的。

  和赵高那种就完全不一样了,赵高那种货色,养不熟的白眼狼,趁早杀了省事。

  既然有这么一份渊源,那就给他们一个机会。

  以如今张耳之身份,朱家一定愿意倾力相助,如今张耳和农家是已经绑死了,张耳的中苍烙印,也是决计去不了了。

  朱家一向做事谨慎,刘季来咸阳,以张耳现在的情况,朱家一定正式拉刘季入农家,要让他们彻底投入农家。

  萧何曹参可能走考试这条路入仕,但是刘季,额,他也只有举荐这条路可走了。

  为了表示重视,很可能是田光亲自举荐。

  朝堂之上,道家天宗和隗状走得近,人宗就比较暧昧了,儒家和吕不韦走得近,但也有好几派分别和蔡泽尉缭走得近。

  墨家三派分别和蔡泽以及军方以及中苍,还有吕不韦隗状都走得近,法家和中苍走得近,但是和隗状吕不韦也不差。

  公输家和中苍、张唐、还有军方走得近,不过和其他的也不差。

  公输家比较纯粹,除了和墨家抢项目,其他涉及的利益争斗不多。

  农家则是都差不多。

  至于阴阳家,那是自成一派,阴阳家是靠着差异型打法,自成一派。

  纵横家毫无疑问是尉缭的,而且逐渐势弱的名家,和尉缭走的也很近。

  这还只算学派,若是算上入仕途径、家族出身、地域等,朝堂形势就更乱了。

  你像出身,军功的看不起科考的,科考的看不上举荐的,举荐的看不上恩荫的,恩荫的看不上泥腿子出身的。

  军功贵族是一伙,新晋科考文人是一伙,举荐的又是一伙,恩荫的贵族出身的又是一伙。

  其中军功贵族也有恩荫的,也有走科举这条路的,也有举荐平民的。

  军功贵族也分老牌贵族和新晋贵族,这就已经乱的不行了。

  是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那些既有家世,要靠自己本事得军功或者是走科考入仕的,和那些贫困出身的,也玩不一块。

  还有就是地域,说是融入大秦以后就都是秦人,笑话,这才几年啊?

  自然是老秦人更亲老秦人,赵人更亲赵人。

  哪怕是老秦人,关中和关外也不一样,你巴蜀的配跟我们老关中人一起玩儿吗?

  赵人也是如此,你雁代的乡下人,那配跟我们邯郸的一起吗?

  另外还有外戚,嬴政后宫那么多人,这外戚多的是,各国各地区,简直是乱的不行。

  说实话,有时候嬴政自己都要在心里默默算一圈,才能理的清关系。

  这样的朝堂,也就嬴政能理得清镇得住,这也怪不得燕丹想要把嬴政办了,以解除威胁。

  嬴政若是没了,立时大秦就会大乱。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好处就是嬴政对朝堂的掌控是绝对的。

  嬴政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平日里可以争,但是不能坏了规矩,做事更不能互相扯后腿。

  只允许比对方跑的更快,但是不允许打对方的腿,坏大秦的事。

  说起来,现在农家依旧是最尴尬的,田光的政治水平,实在不行,管理水平和组织建设水平,说实话也不过是中人之姿。

  田光的优点在于为人豪迈仗义,处事大方,爱结交朋友。

第681章 举荐

  农家弟子众多,究其缘由,是因门槛低,毕竟天底下过着苦日子的农民数不胜数,很多人只是在农家挂个名罢了。

  这也就意味着,农家组织松散,办事效率低下,不少人的能力实在堪忧。

  而绝大多数弟子,虽然是农家的弟子,可更是国家的农民,需要辛苦劳作。

  再不就是‘流’‘氓’之辈,这种人说实话更没用,放屁添风的货色。

  自从农家投身大秦官场,整个农家都为大秦所用。对大秦而言,农家需要的并非人多势众,而是真正的技术人员。而培养这些技术人员,既需他们刻苦学习,又得有一定天赋。

  整个农家都进行了精简化、技术化、专业化,人员大幅度缩减,普通弟子都融入大秦踏踏实实做平民了。

  对于农家如今的这般局面,尤其是田光的整体表现,嬴政是认可的。

  交给田光的事,本职工作,他是全心全意去做的,也可以做好,态度和本职工作能力没问题。

  农家在嬴政这里一直很重要,嬴政一直很重视农家,可这也导致田光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一直是骑墙派,骑的还是十字角的地方。

  也就是嬴政爱护,田光身为潜邸之臣,当初跪的快,这些年也一直是忠心耿耿,尽心尽力,要不然就他这么骑墙,日子早就没法过了。

  农家的多数都是贫苦出身,毕竟出身高贵的谁去农家啊。

  农家走出的文人士子也少之又少,毕竟没几个文人愿意真的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地。

  天底下所有当官的只嫌自家土地不够多,可又有几人真的去种地?

  农家之人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真正的核心精英,以及骨干中层,说实话,很少,就这还是精简过后的。

  论起来管理,和儒家中间至少还能差出三个墨家来。

  现在的农家,许多下一代也不甘心从事农业生产,这也可以理解,这世上真没多少人愿意做农民。

  哪怕是干技术活。

  许多弟子,甚至有好几个核心弟子都进军中博富贵去了。

  军中个个都是人才,人人身怀绝技,找机会上去杀就行了,大家超喜欢军中的。

  说实话,目前农家已经有些青黄不接了。

  终究还是浮躁了,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什么了,不是他们的武艺,也不是什么几个江湖侠士,靠的是他们的农业技术!

  但是老想从技术人员变成管理人员,专业根本对不上。

  骑墙骑成这样,还没被灭,除了嬴政爱护,那不就是因为技术人员没威胁嘛。

  农家出身,爬到高层以后,那就肯定不是农家了,这是无法改变的根本矛盾点。

  曾经江湖门派的关系,一旦进入官场后,不能说是不值一提,但是也脆弱的够呛了。

  尤其是在不能提供继续往上攀爬的动力以后。

  例如那些在军中混出头的,混的圈子可就不是只有农家了,甚至不优先和农家在一起了。

  泥腿子混出头,自己都嫌弃泥腿子了。

  想着这些事,嬴政就在考虑怎么再拉农家一把。

  民以食为天,这世上终究是那些真正需要人低头做事的事情最重要。

  起码对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

  农家需要有自己人能爬到高位,还要念旧情讲义气,愿意庇护,并且正确领导他们。

  刘季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人讲义气,够圆滑,有胸襟,有能力,组织力强,乃是真正的豪杰。

  田光年纪不小了,可以说是后继无人,朱家虽然比田光差一辈,可是年龄差的并不太多,等田光下去了,朱家怕是也挺不太久。

  现在培养刘季,正好接朱家的班。即便是还能再进步,也可庇护农家。

  让刘季管理农事,这也是能让他在他父兄面前长面子的事。

  他父兄务农攒一辈子的家业,可刘季是管他们的,这多好。

  嬴政想到这里,嘴角上扬,露出了一个颇为恶趣味的笑。心里还有些遗憾,不能亲眼看到那有趣的场景。

  果不其然,一切如嬴政所料。

  在刘季给朱家送上拜帖,留下现在住的地址以后,朱家果然第一时间就派人去下请帖,大摆宴席设宴邀请。

  刘季携带五百金令带珍贵重礼入府拜见,朱家极为热情,而且更为赞赏。

  一年不见,曾经那个稍显稚嫩的小老弟,成长的极为迅速,现在言谈举止,更为自然大方,气度不凡,更是沉稳了许多。

  两人叙旧,刘季首先奉上厚礼,这是他和张耳共同准备的心意。

  奉上礼物后,刘季认真地对朱家表示了感谢,随后便照实说了自己和张耳遭遇的事,以及如今的现状。朱家听着,神色变幻,既暗暗心惊,又忍不住暗暗欢喜。

  原本想着十年二十年后用的关系,现在看来,哪里还用得着那么久?

  现在就已经是不可小觑了。

  接下来刘季更是一脸诚恳的主动说出了,想要来咸阳发展,请朱家给指一条明路。

  朱家沉吟过后,只让刘季等他消息,其他的没有多说。

  刘季也不多问,接下来两人只是闲谈,一叙思念,朱家大摆宴席为他接风洗尘。

  过了两日,朱家再请刘季赴宴,带着刘季去了田光府上,将刘季引荐给了田光。

  朱家加大了对刘季的投入。

  果不其然,田光也是相中了这个年轻人,田光可能搞政治不行,但是这看人的眼光绝对不差。

  再加上早就听朱家介绍过,以及刘季和农家的渊源,还有就是现在想在咸阳发展。

  以他这爱结交朋友的性格,自然是邀请刘季加入农家。

  刘季早有心理准备,背靠大树好乘凉,像他这种小角色,还没有考虑政治派系的资格。

  更何况,他们兄弟早就和农家绑死了。

  借农家的路子保住了富贵,更上一层楼,这可不是送一份厚礼就能还得了的人情。

  大家早就是自己人了。

  除非不在大秦官场混了,否则无路可选。

  当即刘季就大礼拜下,正式入了农家,就在朱家神农堂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