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545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田光也不负嬴政对他的了解,马上就紧急培训刘季农务事务和管理知识。

  准备举荐刘季出任咸阳农监尉,这算是朱家农监丞的属官,相当于县丞了。

  田光是真够意思。

  这是正经八百的官,可不是吏。

  而且这可是咸阳的农官,干的一切,那可都会被嬴政看在眼里的,干的好了,升迁不是一般的快。

  刘季心中大喜,极为感动,这就已经进入体制内了,而且可是官员了!

  农家老哥们是真仗义啊!

  刘季从来是极其聪明的人,天资聪颖,只要他想学,学什么都很快。

  再加上他本也就农户出身,不过一个月,就把农务管理等事务,都学了个通透,起码应付举荐考试没有问题,至于具体的事务,那自然需要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通透。

  在田光举荐刘季以后,出乎他意料的事情出现了。

  如今的大秦,关于举荐的情况,是越来越少了。

  限制越来越多,只有年六百石以上俸禄的官员贵族才有举荐的资格,而且都有次数限制,例如最低级的官员,小县为县长,一年只有一次举荐的机会。

  被举荐的人员,也要通过相关考试后才能正式上岗,而无论能否通过,这次举荐机会也就相当已经用掉了。

  而且一般很难担任重职,并且对于日后的升职,也更加严格一些。

  再加上举荐者和被举荐者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关系,这都导致愿意举荐的越来越少。

  但是虽然说举荐的情况越来越少,小小一个农监尉的职位,也不至于大王面见吧???

  渭水河里的王八都比这号的人物多啊。

  田光是真的不太理解,这段时间大王日理万机,忙的席不暇暖,这么点小官,一般考试过了以后,也就是批个准字的事,怎么可能被大王亲自过问呢?

  莫不是抽查?正好让自己赶上了?

  田光想了半天,觉得也就只有这种可能了。

  虽然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不过也觉得问题不大。

  田光对刘季的气质卖相,以及能力口才,也都是极为自信的。

  刘季聪慧,学习认真,考试没作弊,是走举荐的正当流程通过的。

  现在有机会面见大王,这也是他的福份。

  正常来说,刘季不在官场再爬个一二十年,可没资格踏入章台宫面见大王,也就大王视察农事的时候,兴许跟在视察团队最后面能一窥圣面,田光给机会兴许才能汇报一下工作。

  他这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能入宫面见大王,被大王亲自考校授官,那是正经八百的天大的福份。

  在刘季得知自己要入宫面见天子,经天子考校授官的时候,即便他一向心性不凡,遇事不慌,可还是有些紧张激动,又亢奋又忐忑。

  入咸阳他就远远看到过咸阳宫厚重威严的轮廓,每一次钟鼓楼敲响朝会的钟声,刘季都在想,什么时候他也可以参加,去参与,甚至决定这个庞大帝国,关乎亿万人的大事。

  现在惊喜竟然来的这么突然。

  他长这么大,见过最大的官,那就是跟在众人身后,小心窥视过大秦左相,别说和左相说话的资格了,靠近的资格都没有。

  能交谈几句的大官,目前最大的就是田光了。

  此时突然告诉他,让他入宫面见秦王,这个当今天下权势最重,最为传奇,有天命在身的天子,他想不慌是真的难。

  是真的紧张到不行,又十分激动亢奋。

  不过他马上就知道,想要入宫面见天子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第682章 入宫

  在确定入宫时间以后,宫廷礼仪就先培训了一天。

  那一天,刘季全神贯注,丝毫不敢懈怠,努力记住每一个动作、每一项规矩。

  到了被召见那一日,凌晨刚到丑时,夜色如墨,还是万籁俱寂。

  刘季就已经急忙从田光家的客房中起身,他这一夜辗转反侧,根本没睡好。为了今天能以最佳状态面见天子,他特意住在了田光家里。

  起床去净房排泄干净,再三洗漱,换上一身符合身份的新衣服,整理好衣冠。

  刘季对着铜镜再三整理,确保绝对万无一失,看着铜镜中的自己,眼神明亮,却有着掩饰不住的紧张忐忑。

  刘季闭目深呼吸,强压下纷乱思绪,尽力调整好心态。

  最后又用丁香水漱口,虽然不太可能靠近大王,但还是要做好准备,一定要尽善尽美。

  另外,为了避免中途如厕的尴尬,还要保持空腹,是一滴水也没喝,生怕中途如厕。

  等刘季准备好,田光也已经穿戴整齐,神色从容。看着仪表堂堂一丝不苟的刘季,心中满意,温和的点了点头,领着刘季走向早已备好的车架。

  在车架上,马车缓缓前行,车轮碾压着石板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田光看着刘季微微颤抖的双瞳,就连呼吸都有些小心,温和笑着抚慰刘季激动紧张的心情。

  “现在是不是感觉又紧张又兴奋,心都要跳出来了。”

  刘季有点局促的嘿嘿一笑,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

  田光笑道:“这也正常,当年我投入太子门下,第一次拜见先王也是如此,有些紧张很正常。”

  “不过也不用怕,没什么事的。无论是先王还是大王,皆是平易近人之圣君,你能现在就有幸面见大王,是你的福份。”

  刘季连连点头,田光的安慰也确实让刘季稍微宽心了一点。

  田光笑叹道:“即便是朱家,寻常也是见不到大王的,能面见大王陈奏政务的人,当今天下也没多少人。中枢的官员,若非八百石以上的官员,朝会都不配进入建章殿。”

  “地方官员,也唯有一郡的主要长官回京述职,才有机会面见大王。”

  “你刚刚踏入仕途,就有幸面见大王,这是你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让大王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对你的未来,有着莫大的裨益。”

  刘季重重点头:“多谢侠魁指导,弟子明白!”

  田光立刻打断,教导道:“错了,在朝中,要称职务!什么侠魁弟子,提也不能提。”

  刘季立马回道:“下官知错,多谢大夫指教。”

  田光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知道想要走进咸阳宫面见大王,需要多久吗?”田光目光深邃,看向刘季。

  刘季很干脆的摇了摇头,眼神认真的看着田光。

  田光也没打算刘季回话,他接下来说的话,既是告诉刘季,也是告诉自己。

  “对于天下九成九的人来说,一辈子也不可能。”

  刘季沉默不语,他知道这话一点也没错。

  田光又缓缓说道:“你知道从能够有资格参加朝会,直到有资格走进章台宫建章殿,又需要多久吗?”

  田光这句话既是在问刘季,又是在问自己,目光悠悠看向车厢窗外的夜空:

  “我也算天纵奇才,更有师父手把手教导,也不知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血汗,在江湖上也是有些名声,也做过许多行侠仗义之事,可仍旧是在四十岁那年才当上农家侠魁。”

  “直到那时,我才勉强有资格在诸国贵族面前位列上宾。可是即便如此,我也知道,看得上我,愿意重用我的,不会有几人。在他们眼里,我这个农家侠魁也不过是个泥腿子罢了。”

  “如果就这么下去,蹉跎一生最多也不过为他人之门客,想要登堂入仕,想要光宗耀祖,想要做一番事业,建立家族富贵,那是想也别想。”

  “昔年大王还是太子,投效大王后,蒙大王不弃,直接便举荐我为治农大夫,位列中卿,并且极为重用。”

  “那时候,我才有资格踏入建章殿参加朝会。”

  “那时候我已经四十五岁了。”

  “能够有资格踏入建章殿,就已经是超过天下九成九的官吏了。”

  “自那以后,直到今天,我又走了近二十年,中卿成了上卿,从建章殿最后那一排已经走到中间了。”

  “回想当年江湖漂泊,风里来雨里去,仇杀不断不得安宁,再想想今日,简直是恍若隔世。”

  田光说到这里,拍了拍刘季肩膀,他明显可以感觉到刘季情绪也变得有些低沉。

  “我出身卑微,受大王圣德大恩,受大王重用,走到今天已经是殊为不易。大王乃是天命圣君,注定改天换地的圣君,在大王的支持下,我也有幸做了那么一两件可以青史留名的事情,这些日后你会知道的。”

  “说实话,虽然我还想再进一步,但是我知道,是不太可能了。”

  “但是我这一生也已经足够满足了,得以光宗耀祖,名传青史,两个儿子也被大王看重厚待,并且可以为天下苍生真正做一些实事,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我现在愁的只剩下最后一件事,那就是我身为农家侠魁,农家的未来发展。”

  田光深叹一口气,微微皱着眉头,说道:“农家弟子,多是出身卑微。”

  “出身卑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坚韧顽强,奋发向上依旧是真丈夫。”

  “但是性情和才能,还有在官场中那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终究受这出身卑微的限制。尤其是入了官场,更是慢人一步,甚至更多。”

  “在这官场上,绝大多数时候,慢那么一步就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百业以农为首,可是这天下人又真正有多少贵人看得上农家人呢?”

  “若非大王圣德,受大王看重提携,农家人怕是一辈子也别想踏进建章殿。”

  “咱们许多农家弟子,在踏入仕途以后就去寻了别的门路。”

  “这些事我不是不知道,但是我也无可奈何,在官场上挡人前途比杀人父母还要严重。”

  “可有些人呀,早已经忘了,我们农家是凭什么被大王看重,就这群货色,想要爬上去,这辈子也别想。”

  “他们总觉得做农事不体面,走别的路子也许可以爬的更高,但是他们一辈子想要达到我如今的地位,也是千难万难。”

  “我农家诸多堂主,诸多长老弟子,在我之下的,唯有朱家可以接我衣钵。你是朱家的好兄弟,也是心性不俗,以后好好辅佐朱家,农家的传承以后就靠你们了。”

  刘季一直在默默听着田光的讲述,听闻此话,躬身拜下,语气坚定:“侠魁万请放心,季入得此门,绝不负侠魁栽培,朱家老哥对季有大恩,季绝非无情无义之徒!”

  田光哈哈一笑,将刘季搀扶起来,重重拍了拍刘季肩膀:“年纪大了总是有些啰嗦,我相信朱家不会看错人的,我也不会。”

  “人生的路上,没有人情的人是走不远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你抓住今天的机会,这可以让你少奋斗二十年。”

  “在大王那里留下姓名印象,只要做出功绩,你还年轻,可以比我走的更远。”

  刘季重重点头:“弟子一定尽力。”

  在距离宫门还有两百步的时候,马车缓缓停下,就要下车步行了。

  等到两人到了宫门前,此时不过是寅时二刻,宫门前已经有许多大臣在等候了。

  可是这么多大臣,个个神色肃穆,没有任何一人交头接耳,整个宫门前,除了走路声和风声,皆是寂静无声,就连咳嗽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