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昌平君心头一热,急忙起身回话:“多谢大王关怀,臣一切都好,家里也都好。臣前些年也续弦了,还又得了一个女儿。”
嬴政笑道:“坐下说话,不必拘谨。”
“一切都好,寡人就安心了,这些年寡人也时常思念熊卿,如今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
嬴政笑问道:“这次家人都一起回来了吗?”
昌平君坐下回道:“臣万谢大王关怀,这次臣回来,家眷也都一起回来了,这次回来,无论如何,臣不会再走了。”
嬴政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一家团圆是福,云儿和扶苏,也很想你啊。”
“回来了就好,其他的不必多说了,还是住回原府,寡人都给卿留着呢。”
“舟车劳顿,卿也辛苦,更何况还有孩子,这几日先休息一下,过两日入宫,寡人设家宴,和云儿一起为卿接风洗尘。”
“这次回来,还和以前一样,为大秦亚相。只是昌文君也是亚相,这些年也是辛苦,你们暂时同为亚相吧,都是一家人,以后齐心协力,为国为民。”嬴政是不遗余力的分薄相权。
昌平君起身拜倒,重重叩首,高声道:“万谢大王隆恩!臣本才疏学浅,承蒙大王错爱,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臣定当肝脑涂地,尽忠职守,以大王之念为念,只求不负大王期许,以报大王天恩。愿大王圣体安康,福泽绵延,大秦江山永固,万世长青!”
嬴政呵呵笑道:“快起来吧。对于熊卿之才德,寡人是放心的,不必多说。前些年,卿也有难处,寡人也知道,为人臣,为人子,自然要为君父分忧,已经过去了,不必再多说。”
“以后在大秦,卿只需要记住,卿不负寡人,寡人定不负卿。”
昌平君重重叩首,感激涕零,朗声道:“万谢大王圣恩,臣,定肝脑涂地,以报大王!”
“起来吧,卿也辛苦了,今日暂且如此,且回去安顿一番,好好休息,过两日赴宴。”
“若是缺些什么,随时告知寡人,不要委屈了自己。”
昌平君谢恩后告退,嬴政看着昌平君离去的背影,颇为深邃。
等昌平君回了馆舍,姬蘅迎上前来,眼见昌平君难掩喜色,提起的心放了下去,也是温柔为昌平君解去外袍。
昌平君牵起妻子的手坐下,笑道:“大王重情重义,一切都过去了,大王终究还是念着我的,一切也都和以前一样。”
姬蘅温柔笑道:“妾身相信夫君一定万事顺遂的。”
昌平君哈哈一笑,笑叹一声:“这才发现,还是回了大秦,心里最踏实,在大王治下,用心做事,比什么都好,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其他的无论什么事,也用不着自己担心。”
“大秦虽然也有争斗,派系复杂,可是终究都有章法,没有人敢因私忘公。唉,大秦终究必胜。”
姬蘅只是倚靠在昌平君怀里,一言不发,她很清楚,现在最合适的就是倾听。
两人温存了一会儿,昌平君笑道:“行了,先不说这些了。这些时日舟车劳顿,夫人和涟儿也辛苦了,住在馆舍多有不便,咱们回家吧。”
姬蘅也不多问,只是温柔点了点头。
昌平君回府以后,发现府邸门口已经有人候着了。
当年自己的住所竟然一直给自己保留着,也有专人负责看管打扫,现在回来可以直接入住。
昌平君心中复杂,也是控制不住的有些感动。
‘大王,终究是念着自己的。’
过了几日,嬴政为昌平君设宴接风洗尘,乃是家宴,除了昌平君一家,只有华阳太后,芈云和几个孩子。
宴席之上,嬴政也特别送了孩子见面礼物。
昌平君自然也不是空手来的,给华阳太后和芈云以及扶苏他们都带了礼物。
也给嬴政献了许多楚地特产以表心意。
家宴之上其乐融融,宾主尽欢。
次日,朝会之上,便宣布了昌平君归秦一事,另外就是官复原职,与昌文君同为亚相。
这事儿倒也没引起什么风浪,毕竟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而且只是亚相,又不是真做了相国,或者入阁了。
至于楚系,肯定就要乱上一阵了。
楚系是典型的对外相对团结,对内内斗严重。
不过嬴政也乐于看到这情况罢了。
第688章 秦王政十六年
昌平君一回秦,心中记挂的头等大事,便是去拜见华阳太后。此前的家宴虽说热闹,但那种场合,诸多心里话实在不便言说。
不过昌平君也真是赞叹阴阳家和道家的丹药,早就听说两家丹药神异,但是万万想不到竟然如此神奇!
家宴之时看见姑母吓了一跳,姑母看着比自己还年轻,国色无双,就像小时候见到的一样。
他给华阳太后备的还有一些楚地故乡的特产和吃食,不等华阳太后召见,就麻溜的去求见了。
这些承载着故乡气息的物品,或许能给姑母带去一些慰藉。
昌平君一看到华阳太后,便是热泪盈眶,当即拜倒:“臣熊启拜见太后,太后金安!”声音里满是久别重逢的激动与深深的敬意。
华阳太后坐在主位,仪态端庄,神色柔和,轻声说道:“起来吧。”
昌平君连忙小步跑到华阳太后身旁,微微躬身,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感激之色,说道:“姑母,此番启儿能够回来,劳烦姑母费心了,是启儿不孝。”说着,眼眶已然泛红,声音也微微哽咽。
华阳太后轻叹一声,说道:“傻孩子,说这么见外的话。”
“楚国已经是个烂摊子,你在那里面不是好事,你自幼在秦国长大,在楚国终究是根基薄弱。”
昌平君轻轻点了点头。
“启儿明白,昔年回去,也是身不由己。”
华阳太后微微颔首:“回来了就好。”
“姑母也只有两件事要叮嘱你,你必须答应我。”
昌平君神色瞬间严肃认真起来,重重地点头:“姑母请说,启儿一定听从。”
华阳太后神情一肃,郑重说道:“第一,你既然回了大秦,就一定要忠于大王,不许再有其他的想法!”
“大王乃是天命圣君,文治武功,心性手段,皆是天下无双。你自幼在姑母膝下长大,姑母知道你自幼心怀大志,但是绝不要有愚蠢的想法。天下注定一统,大王身带天命,这是必然的,你安心辅佐大王,别再想楚国那些事。”
昌平君跪在华阳太后一侧,重重点头:“请姑母放心,启儿明白,这几年在楚国,启儿已经明白楚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楚国早已是积重难返,启儿不会再有非分之想了。”
华阳太后松了口气,欣慰说道:“好,你明白就好。”
“第二件事,这是最重要的,你不要轻易牵扯进太子之争。”
“还有云儿,你妹妹她自幼天之骄女,一生顺遂。她现在心里唯一的坎儿,就是大秦王后的位置,以及扶苏。”
“你要多劝劝她,千万不要做傻事。”
“你要记住,国本之争,但凡牵扯进去,一个不小心就是全家死无葬身之地。”
“就像你当年对待大王一样,不要牵扯进去。”
“到了你如今这个高位,荣华富贵应有尽有,家族富贵也是无忧,再进一步凶险莫测,是好是坏,不可捉摸,还是小心稳妥为主。”
“大王子嗣众多,后宫环境也是复杂,你绝不可轻易牵扯进去。”
“记住,永远忠于大王,也只忠于大王,面对任何公子,都是公事公办,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家族无忧。”
昌平君听后,微微沉吟,思索片刻后回道:“多谢姑母教诲,启儿明白,启儿一定照看好妹妹。”
“只是,几位公子年纪慢慢也就大了,太子之争必然也快要开始了,我和妹妹无论如何,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想要置身事外怕是不可能。”
“所有楚人,天然就是支持扶苏的,启儿更是云儿的兄长,在外朝的楚系中,也是举足轻重,这想要超然物外,怕是不可能做到的,到时候终究会身不由己。”
华阳太后再次轻叹一声,目光中满是忧虑:“哀家知道,所以哀家劝你不要轻易牵扯其中,为的就是你自己可以留一条后路。”
“你在朝堂之上,既然想要做楚人的领头羊,那自然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有些事确实是避无可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让你毫不控制,任由发展,你要做的就是控制好事情的发展。无论是楚人的情绪和想法,还是云儿的想法和做法。”
“不是让你跟着他们胡闹,更不是让你领头对抗,推波助澜。要的是你小心控制事情的发展,不要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昌平君沉吟再三,叹息道:“启儿明白了,启儿一定尽力。”
华阳太后皱眉道:“不要让下面人的情绪冲昏了你的头脑,你是要领导他们的,而不是被他们当枪使。”
“到了你这地步,最重要的是求稳,尤其是国本之争,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之地。”
“若实在是不可为,你该退就退。还有,不要过早的考虑国本之事,大王正当壮年,年富力强,修为更是惊世骇俗,可以说是旷古烁今,必能长生久视。”
“现在不是过早考虑太子之事的时候,那些太早就参与进去的都是蠢货,而且太早就定下太子,也未必就是好事。”
昌平君思虑再三,郑重点头:“启儿明白,多谢姑母教诲,启儿一定铭记于心。”
此时,华阳太后已面露倦色,抬手轻轻揉了揉眉心,最后说道:“记住,无论什么事,一切以大王的心意为准。至于大王的心意,多看,多想,谨慎做。”
“行了,你去吧,以后的事,还是要看你们自己,你们自己的路终究还是要你们自己走。”
昌平君拜倒行礼:“多谢姑母教诲关怀,启儿明白,一定时刻谨记在心。”
华阳太后闭目点了点头。
昌平君缓缓退出华阳宫,外面的天色已然渐暗,余晖洒在宫墙上,映出一片昏黄。
他心中满是沉重,忍不住默默叹息。
天底下身不由己的事太多了,坐在自己如今这个位置上,有些事便不得不做。
终究是要为后世子孙考虑啊。
如今没了世袭罔替的家业,若不支持自家外甥,这后世子孙就要沦落黔首了。
秦王政十五年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年,大秦气势如虹,一举吞并魏齐两大国。
放眼天下,此时仅剩下秦楚两国对峙。就现在两国的差距,就是壮汉和稚儿的差距,若非刚吃饱不适合剧烈运动,也不过是翻手可灭。
大司命也有了第一个孩子,不过不随她心意,是一位公主,嬴政为其取名嬴沫。
他们阴阳家的女英入宫几年了,也终于有了一个孩子,只可惜,还是个公主,名嬴汐。
在得知女英有孕后,她姐姐娥皇顿时醋意大发,整整一个月都没搭理女英,情绪低落了两个月才慢慢缓过来。在侍寝的时候,死活都要加满!
生下孩子以后,她们姐妹两又是足足一个月没说话。
姬琼也很不容易的又得了一个孩子,她自从遭逢大变,心情郁结,也影响到了身子,一直便有些清瘦。如今可以为贞吉再添一个妹妹,这对她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事,嬴政取名嬴汲。
而薄霜也又得了一个女儿,嬴沐。
薄霜因此被封为长使,她心里的滋味是难言得紧。这两个女儿,可如何权重对待啊,而且这后半生,她姐姐早月也是靠这孩子了。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