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当然,这一年是非常热闹的一年,在蒙骜攻打晋阳的时候,其余各国也都没闲着。
齐国还在攻燕要夺回聊城,魏国乘大胜之威正在打韩国,而魏国的声威也令其余诸国心中忌惮,魏国曾经也是天下霸主这事,大家是不会忘得,而且魏国身处中原腹地,土地肥沃,百姓众多,兵强马壮,不能给魏国机会,对于韩、楚、赵、齐来说,魏国的威胁不比秦国小,甚至更大。
尤其是楚国,两国接壤最多,现在最慌的就是楚国,楚国已经准备先下手为强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作者君努力码字中,从每日两更改为每日三更,更新时间改为凌晨两更和午时一更,感谢支持,求追读,别养书啊
第101章 修缮秦法
秦国朝堂,在蒙骜班师回朝之后,嬴政大大封赏了蒙骜,这一仗打的很有必要,蒙骜‘自作主张’的狠辣也是彻底压下了国内的一些浮动的人心。
世人也知道了秦国的新王并不是什么软柿子,嬴政成功的给自己声望套上了一层威严。
无威不成事,这次立威是必须的,当然也很成功。
秦国终于缓过气了,嬴政也是缓过气了。
在收复晋阳后,章台宫中,嬴政和一众重臣定下了基本国策,暂且低调,积蓄国力,慢慢蚕食三晋,先拿韩国开刀,韩国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也没有什么可以力挽狂澜的能臣,有的只是一群心怀鬼胎的虫豸,是最好的欺负对象。
也是彻底定下了要修改秦法,秦策的逐步改变规划,这件事在子楚刚刚继位便已经提上了日程,由朝中重臣儒墨道法四家联合用了几年才拿出了一套方案,准备逐步慢慢推行,一点点改变风气。
具体大的原则性还是不能改的,现在还不是大改的时候,只是略微放宽一点,让秦国上下都可以稍稍喘口气。
秦法严苛不是假的,而这个严苛不只是针对普通百姓,对待官员和贵族也是极其严苛的,以前还好,打下来的战果极大,可以重赏重罚。
现在不行了,秦国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而日后可以确定的是新吸纳的土地和人口会更多,严苛的秦法不利于新拿下土地人口的稳定统治,既然已经是弊大于利,那就必须做出改变了。
可以将军功爵视为生存积分制,积分越高活得越好,积分不够会死。
秦国耕战体系虽说耕与战都可以得爵受赏,但是还是主要靠军功。
重赏与重罚,主要靠军功得赏,再以繁杂全面的秦法重罚压迫百姓,压榨出百姓所有的能力。
这是一件要把握好尺度的事,而且很难把握,因为一个不小心,百姓就真的没法活了,真崩了就完了,必须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点,一个可以咬着牙接受的点。
但是人民的承受是有极限的,当没有足够军功,就意味着没有重赏,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放弃繁杂全面的重罚,起码一些日常的事不至于要命。
严刑峻法是为了逼迫百姓参战获爵,是为了保证生存和更好的生活,有足够立功的机会,重赏重罚是可以的,但是现在很明显没有那么多立功的机会了,既然‘收入’减少,那么‘支出’也要适当减少,否则就会死。
到了现在积分的获取与失去已经不成比例了,必须适当修改这套积分体系了,赏的不能变,还要靠这个吊着所有人,原则性罚的也不能变,容易没动力,只能是先对一些细枝末节的严苛律法进行宽松修缮,待一统后再把减积分的非原则性法条大改。
现在让上下可以喘口气,可以活下去就足够了。一定要给人活路,这条路可以不好走,但是不能不给,不给就没法活了,那就只能跟你拼了。
另外嬴政也重点再强调了一点,在策划的新国策,必须保留现在所有人都要交税的原则。
无论贵族还是官员赋税都要缴纳,只在徭役上根据身份地位给予减免。
并且连坐和告举也都一定要保留。
然后在日后的战争中,军功的计算也做出了一点改变,俘虏和斩获同等军功,敌方投降军功减半,给对方投降的机会,严禁杀俘虏,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主,以此减少弑杀,暂做试行。
俘虏用处都找好了,大秦用苦役的地方多的是,当然也要给他们一些希望,服苦役只要满足一定年限,暂定五年,给他们放归故里,并且可以享有秦人待遇,苦役五年也不怕作乱了,人都废了,不可能再有参战能力了,而且五年后,他们的故里大概率也是秦地了。
五年苦役也够他们把自己的军功价值给挣回来了。
无家可归的也可以移民安排,怎么都好处理。
也允许赎回俘虏,就是比较贵,只要粮食,对应价值要是秦国军功的三倍以上,估计大概率各国王室贵族是不舍得的,这样也可以散布对他们不利的谣言,怎么都不亏。
民心不是一下子失去的,但是失去是很难再得到的,慢慢占领大义,这是同战场胜利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事情。
针对如何稳固打下来的新城池也做出了大改变,最重要的改变就是给予新吸纳的百姓同关中秦民同等待遇,别的不说,成年分地以及大秦合理的晋身机制,就是远远胜过六国。
百姓之心好收,和秦国官员比起来,六国贵族才是最拟人的生物,秦法严苛,起码还有法,其他贵族统治比较严重的地方,那可真是无法无天。
只有一点还要慢一点才能和关中秦民相同,那就是参军做官,只有三年以内此地未曾反叛以及没有反叛记录的人,才可以参军拿军功当官员。
说白了只要当三年老实人,就成彻底的秦民了。
主要是六国老贵族,这群人掌握一座城池最多的资源,也不能一开始就把人给逼死,毕竟这群人投降的动力还是很足的,要给他们投降的希望。
直接全杀是不行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以后攻城会容易招致拼死抵抗,不利于日后扩张,但是这群人不去死又不行,没有那么多资源分给百姓和立功士卒,只有干掉大贵族灭族抄家,秦国手里才能有足够的资源封赏扩张,才能良性循环啊。
当然一些小贵族也是愿意真心投秦的,毕竟即便是小贵族在本地也很难有晋身机会,但是秦国是真有,再怎么样,秦国的机会是比六国大太多了,他们底子怎么都比平民强,只要有机会愿意干,晋身机会怎么都是比平民强太多,毕竟他们无论文武受教育的资源都胜过平民太多了。
贵族专政专治的时代,世卿世禄制的阶级固化,是后人难以想象的,王侯将相,是真的有种才行,现代九州的阶级固化起码乘以十倍,才能看见世卿世禄制的车尾灯。
即便现在是战国末期了,上升通道也只是松了一点缝隙,想要上升也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六国士子人才为什么明明知道秦法严苛,也多投秦而来,因为没办法,就大秦给机会。
他们最怕是不给机会,但是现在给了机会,只要好好做事,秦国连年扩张,多的是晋身机会,能看透的聪明人多的是,这片土地上,不甘寂寞、不甘平凡,愿意搏一搏的人,也多的是。
政治的秘诀就是把自己的朋友变得多多的,敌人变得少少的,不能把所有人都推到敌对一面,太愚蠢了。
要针对的是那些不可能成为朋友的大贵族,以及部分中小贵族,愿意投效大秦的中小贵族和士子,是可以吸纳的。
第102章 积蓄国力,内外双修
嬴政想了个方法,现在是先给了他们一点希望,大秦法律严苛,军功爵位下,什么爵位什么待遇,是不允许享受与爵位不等生活的,但是现在投降的贵族可以不剥夺现有的待遇和财富。
但是想要再拥有更多,包括后代能否拥有相等待遇,只能按照秦法了,立功得爵才行,这是给他们投降的心理安慰,促使他们愿意投降。
只要投降了,放下了枪,那后面就由不得他们了,当然,不会直接杀的,大秦是讲法的。
刚才的三年也是给他们挖的坑,秦法修缮的再宽松,也不是这群贵族可以忍受的,越是大贵族越是难以忍受,太了解这群贵族了,让他们老实做人比让他们去死还难,但是你犯法被处理可就别喊冤了,毕竟你要是真能好好做人,那还真就给你机会。
主打的就是以法治国,公平!
嬴政立下了标准,以后派往新地的官员只派顶尖酷吏,只派狠角色,加上重兵驻守,并且宽民严贵,百姓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可以放宽。
贵族嘛,往死里杀,犯法就杀,连坐着杀,这群人不把资源让出来,怎么分出去收买人心,反正这个年代的贵族伱要是全杀了肯定有冤枉的,十个杀九个,还有落下的。
倒也不至于真那么绝,主要针对大中型贵族,以及声名狼藉的贵族,毕竟名声不好,杀了也只会得到好名声,小贵族是没必要揪着不放的。
而且还采用了刘彻发明的绝招,参考告缗令,当地贵族犯事,举报者尽皆重赏,无论举报人身份,尽皆可以升爵拿赏,贵族也可以,奴仆也可以,一跃成为自由人并且有钱有爵的诱惑不是常人可以抵挡的。
还有那为了报仇的,可以说这一招真是效果斐然,而且再次说明,赏赐极重,反正拿贵族的家产,也不心疼;毕竟对国来说,只要统治稳定,百姓老实缴纳赋税,承担徭役就是最大的财富。
这一招令当地人狗咬狗,秦军反而可以做好人,依法办事谁能说些什么,屠刀又不会对准百姓,普通百姓才是多数。
不用担心当地贵族挑动舆论,只要杀得够快够多,死人是不会说话的,而且死的是少数群体,百姓才是多数的,百姓还得了实惠,自然拥护,这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认知很低,而且,普通平民甚至奴仆是不可能真跟贵族一条心的,那怎么可能?
普通百姓甚至奴仆去心疼贵族,那是多贱啊,没那么多人贱的难受。
人们永远在不团结这件事情上非常团结。
这招可以很快瓦解当地贵族豪强势力,并且在有意无意引导下,不怎么毁大秦名声,起码比直接杀强太多了,再说了人性总是恨背叛者更恨敌人的,在六国贵族眼睛里,告举的六国百姓就是叛徒,是比秦军更可恶的存在。
而百姓做了这些事,也再没有其他路可走,只能跟着大秦一条道走到底,这一套连招下来,基本不会再反叛,可以彻底收入治下,这一招,稳得很。
自从有了纸和书,普通基层管理人员是急速增长,本身基层工作就是只要经过锻炼就可以胜任的,会读会写足够了,再过几年,中低层管理官员就不会缺了,也不怕现在杀一些贵族知识分子没人做事,贵族最大的用处就是拥有管理能力,只要不缺管理人才,随便杀!
原本的嬴政就是只能用这群人,还是太宽容了,贵族还是杀得太少,但那是知识分子不够,没办法的妥协,现在不用惯着他们了,该杀就杀,想当贵族和官员的多了去了。
最后就是,对于官员的律法也要适当放松,过于严苛只会令官员想方设法的钻漏洞,得不偿失,当官是为了过好日子的,不是为了一点小事就跟着死翘翘的,既然怎么都是死,那就不怕了,还不如放开了牟利,兴许还能用足够的钱财买条出路。
当然也不是放任官员,而是放松一点,秦法太严了,现在已经有严重钻漏洞贪腐以及各种违法乱纪的迹象了,不改不行了。
对于官员过于严苛,只会逼得他们欺上瞒下,甚至为了脱罪肆无忌惮。
但是过于宽松也不行,会导致贪腐横行,并且还会上下勾结,沆瀣一气,导致民不聊生。
这个度,只能慢慢调整啊,国家发展每个阶段都不一样。
对于官员政绩考核制度也提前做好了规划,结合实际情况,拿出了大秦考成法,逐渐推行全国,秦法一向摆明车马,实际上这样大家反而放心,有法可依。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积蓄国力,打仗就是打国力,以秦国的体制,可怕的动员能力可以把每一分国力都压榨出来供应战争,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积蓄国力,以堂皇大势征服才是长久之道。
对于其他一些具体实施方面,对内,让墨家与公输家开动马力生产攻城器械,防守?不需要。
鼓励生产和耕种,这也是大秦一直在做的,毕竟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当然,任何时候都是如此,有着农家的相助,也是事半功倍,田光及几位长老现在可是干劲十足,他们也算是潜邸之臣了,现在太子当了大王,只要做出成绩,那还不是前途无量。
同时大力培养管理人才,以咸阳学宫为最高学府,在诸郡设立官学,也只能郡一级设立,县还不太可能,但是现在也够用了,这一世管理基础一定打好!
有了纸和印刷术,培养人才没有那么艰难了,而且给中低层群体一个新的阶级上升机会,也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帝国只要有足够的基层管理人员,真正属于帝国的基层官吏,就不可能二世而亡。
现在知识分子不足,暂时不需要那么规范的科举,只是先打好了基础,通过一定的测试考试就可以入仕,为日后科举制度暂且先做准备。
对外,不只是赵国,和其余诸国都派出了使臣签订和约,以放松他们的戒心,又派出大量说客携带重金挑动诸国争乱,现在就是挑动打魏国的好机会,各国的仇恨与利益纠葛不挑拨都会打起来,何况专门挑拨。
嬴政暗暗下定决心,再缓缓,明年就拿韩国开刀。
西戎诸羌也没忘记,诸羌不过是疥癣之疾,现在这群人依旧臣服大秦,和一群野人也没啥区别,还是以六国为重,他们不敢闹什么乱子,现在还是以经济控制为主,这是吕不韦的拿手好戏,对付这群野人,闭上眼都够耍他们的。
一边挑拨西戎羌人、胡人、匈奴争斗,一边采取经济控制,双管齐下,够他们老实的,羌人还是只能依靠大秦的,否则多面夹击立时就会完蛋,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蛮夷都不足为惧,随随便便按着锤,也就匈奴彻底统一之后才算是大患,那时候早就一统天下了,随便摁着锤。
第103章 正式继位,秦王政元年
结束了一天政务已是深夜,嬴政回到兰池宫,以他的精力也不免感到有些疲惫,不是身体上,主要是精神上。
也是这段时间彻底亲政,嬴政才知道治理大国多么耗费心神,做昏君倒是容易,但是想要做一代明君甚至圣君,实在是不容易啊。
老子说的真是千古不变之至理,治大国如烹小鲜啊。
火大了会糊,过犹不及会坏事;火小了不行,火候不到事难成。
盐多了不行,太重了难以承受;盐少了不行,太轻了不解疲劳。
只能说不容易啊。
做老大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做蛋糕和分蛋糕,分蛋糕甚至比做蛋糕还重要,不容易啊。
幸好,真不好分还可以杀人,适当杀一些就会好分了。
依旧老样子,惊鲵跪坐在榻上,嬴政躺在她腿上,惊鲵十指纤纤,掌中运功为嬴政按摩头颅舒缓精神,离舞在为嬴政揉捏小腿。
这时甘泉宫有人来报,太后惊悸难眠。
嬴政连忙起身,在春华秋实服侍下穿好衣服,急忙赶往甘泉宫。
赵姬自从子楚薨逝后,伤心非常,夜间难眠,全靠念端开出安神药才能休息,嬴政最近又是过于忙碌,废寝忘食,莫说陪赵姬,即便是以前每日陪同赵姬共进晚餐之事也是许久没有了,这段时间吃饭也是直接在章台宫进食,甚至直接在章台宫就寝。
每日里嬴政没有太多时间陪伴赵姬,赵姬也是知道嬴政忙碌,也不曾打扰他,只是让念端多开些药物,只是长久依靠药物也非善事,更怕产生药物依赖。
最近一段时间念端慢慢减少药物,希望赵姬可以靠时间缓解心情,只是谈何容易,今日赵姬便是难以入眠,心悸不畅,庚影手足无措,急忙派侍女前来请嬴政。
嬴政匆忙来到了甘泉宫,小黄跑着迎上来,嬴政没空搭理它,不等人通报,脚步匆匆进了寝殿,只见赵姬躺在榻上面容憔悴,脸色苍白,急忙上前握住赵姬小手,掌心相对用自己先天内炁调节内息。
赵姬见嬴政来了,心中欢喜,展颜笑道:“政儿,你怎么来了?母亲没什么事,这么晚了,你最近劳累的厉害,快回去休息吧。”
嬴政一边为赵姬调理,一边笑道:“最近没什么事了,空闲了许多,特意来看看母后,是政儿不好,最近忙于国事没有好好陪陪母后。”
赵姬摇了摇头:“胡说,这么晚了还没睡,你哪里得了空闲,母后没事,别费功夫了,回去休息吧,一会母后再喝一剂汤药就好了,念端大师的药还是好用的。”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