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板面王仔
舔了方正一这么长时间也没见到回报,搞得里外不是人。
现在倒好,不但没从方正一手里落到好,反而被狠狠坑了一把。
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啊!
杨风帆的死的心都有了,精神也瞬间萎靡了不少。
景帝问道:“卿可胜任?”
杨风帆勉强笑了笑:“陛下有命,臣万死不辞!”
景帝摆了摆手:“万死谈不上,既然你愿意,那朕就准你任平万县县令,退朝后再与户部详谈。”
“臣遵旨。”说罢,杨风帆在一片窃笑声中,失魂落魄的走了回去。
“继续议事吧。”
朝会一过,方正一见四下无人注意,追上了许温书。
先行了一礼,微笑道:“许大人,今日多谢啦。”
许温书冷哼一声:“你我两清了,以后再有事不要找老夫,还有我侄儿许平...”
“你放心,此事只是普通的生意,过去了就过去了。”
许温书一扭头,利落的转身离去,懒得再搭理他。
方正一笑嘻嘻浑不在意,只要目的达到了,其他的都无所谓。
正在原地琢磨着平万县该如何处理,耳旁忽然传来一道颤颤巍巍的声音。
“方...方大人。”
.....
第733章 赚洋人的达不溜
方正一转身一看,见是杨风帆,鼓起笑脸道:“小杨啊,怎么了?”
杨风帆欲哭无泪。
怎么了?还能怎么了,今天你不提这一茬,我什么事都没有!
杨风帆低声哀求道:“方大人,下官...不想去平万县当县令,您..能不能求您去陛下那帮我说项换一个人去啊,我实在是没那份本事。”
“您看..过年过节的我还往您家送过礼物...您千万得帮帮我呀,我真去了一辈子抬不起头啊,回也回不来了!”
杨风帆哭嚎起来,逐渐开始口无遮拦。
方正一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正因为你给本官送过礼物,所以你才该去。”
“付出就应该有回报,如今这回报不就来了吗?你知道我费了多大的劲才让朝廷开这么一个试点么?”
“嘎?”杨风帆的哭嚎戛然而止。
望着方正一泪眼模糊道:“啥?你安排的?你不是反对的吗?”
方正一微笑:“我有理由骗你么?你说你也没少往我家捣腾东西,我要是害你将来谁还敢给我送礼啊?”
“那...那..”
“那什么那?有我在,平万县将来会背靠桃源县,岂有不火之理呀?到时候我还会派人辅助你,过个一两年保你升官发财。”
“你想想我桃源县的钻石,大品天仙茶,还有青霉素..最近市面上才出现的压缩饼干,罐头,哪一样拿出去不会富起一大片人?多的我也不说了,有时间你来我家里详谈。”
“啊....”杨风帆掐了掐自己的脸,仍然没回过味。
方正一见状,笑道:“放宽心,我说的都是真的,有一句假话我大舅被雷劈死!”
杨风帆的表情逐渐由呆滞转为喜悦。
都把李公老命给赌上了,还能说的是假话吗?自己竟然赚了?
我草!我赚了!
“多谢方大人!多谢方大人!我晚上再去您家拜会!”
说罢,杨风帆脚步轻快的离开了。
杨风帆前脚离开,郭天养后脚又至,笑眯眯的凑到方正一身旁道:“贤弟,演的好啊。”
方正一斜睨了他一眼,有些意外,手一摊道:“知我者郭哥也。”
郭天养嘿嘿一笑:“旁人不知道,咱家还不知道吗,就冲我跟陛下第一次去桃源县见你对商贾的态度,也知道你是演的。陛下召见,请吧。”
呵呵,看来自己重商的印象早就给俩人留下了。
方正一笑着点头,随后跟随郭天养去见景帝。
待到了景帝面前,景帝开口便问道:“你是怎么说服许卿的?”
方正一道:“陛下,臣还能怎么说服,自然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许大人深明大义,觉得我说的有理,便答应帮臣了。”
“不过臣也有个问题,看陛下的意思,似乎并不反对宽商一事,可是此前臣的奏疏为何留中了...”
景帝背着手,沉思道:“朕不知是对是错,但朝臣一定是会反对的。既然无法论断,那自然麻烦能少一些便少一些,朕也不想多生事端,平日里的事已经够多了。”
“对了,近几日的报纸上的关于经济之论的文章都是你做的吧?”
方正一羞涩一笑:“陛下慧眼如炬!臣果然什么都瞒不过陛下,不过那些东西谈不上什么文章,都是臣这么多年总结出来的一些浅见,做不得真。”
景帝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那你给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臣想的倒也简单。”方正一整理了一番思路,“当下商贾就是资源的调配者,只有通过商贾之手才能更好的调配资源。”
“如果朝廷来主导,怕是力有不逮的。因为朝廷不知道百姓今晚是想吃菜,还是想吃肉。也不知他们是要买棉,还是要买麻,更不知道要买什么颜色的布料。这些东西看似平平无奇,不值一提,但是无数人的需求汇聚到一起,便形成了一股极其复杂的力量。”
“唯有无数商贾才能满足这无比复杂的需求。而在满足需求,寻求利益的过程中他们要对接生产,由此又会创造新的财富。”
“如今压制商贾,就是压制财富的创造。”
景帝慢慢踱起步子:“嗯,你继续说。”
“二来,臣从洋人口中听说..他们不善耕种但却极擅长经商。我们以后早晚要跟洋人打交道的,海外无数的资源也要通过交易转回大景,现在是时候提前引导出一些优秀的敢于冒险的商贾。”
“否则将来跟洋人做买卖,光指着朝廷肯定是不能把钱赚尽的。何不通过民间商贾赚取更多呢?肥的总归是咱们大景的百姓。”
景帝露出笑容,这话算说到心坎里了。
别的不提,赚外人的钱,厚自己的钱包,没人不愿意做这样的买卖。
“呵呵,赚洋人的钱,朕是很有兴趣的。不过一切的都要看平万县后效如何。”
方正一道:“陛下,臣有一请求。”
“说吧。”
“臣打算在平万县修建卫所。小吏盘剥商贾的风气已久,恐怕不是一时半会能消除的,杨风帆久在翰林,恐怕无力应对地方上的问题。锦衣卫在京中打击不法已有成效,所以恳请陛下允许锦衣卫在平万县修建卫所。”
“嗯,此事朕准了。锦衣卫在京城中做的一直不错,虽然跟朕当初设想的有些不太一样...你尽管放手去做吧。”
“陛下英明!那臣去忙了。”
“等一下,有时间把让妙菡跟宸予入宫多住些时日,朕有好几日没见过外孙了。”
“呃...儿臣知道了。”
方正一告别景帝,路上还在思考着。
关于放开商贾管制,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他没说...那就是蒸汽机。
桃源县有余财之后便开始大力组织人手研究烧开水技术。
如今也已经过去数年了,虽有进步但是离成功尚且有些距离,毕竟他是个‘文盲’。
只能凭借印象指导别人研发,研发层面约等于从零开始。
不过这些年也是有许多积累了....
一旦某一日研发成功,并能投入使用,那就相当于跨入了工业时代的门槛。
到时候社会的发展会呈指数型上升,资本诞生,物资开始极大地丰富。
但是没成功说出去只能被人当成是笑话,只能等稳妥之后再谈。
有日子没去过蒸汽所,是时候应该看一看进度如何了。
无数的银子砸下去,到现在总不能就给弄个高压锅吧!
......
第734章 视察蒸汽研究所
几日时间内,方正一拉着杨风帆详谈了一番关于平万县的宽商之策。
民事自然不必多管,只是对于商贾在合理的范围内应松尽松,提供一切方便。
当地的一些小问题,派锦衣卫进驻辅佐处理。
最后则是优选了一批桃源县的商贾,准备在平万县收购地产,大动拳脚....
一切安排完,方正一方才腾出功夫,准备去东郊学院看一看蒸汽研究所。
李元照得知后死皮赖脸的跟了上来。
这个所谓蒸汽研究所他在桃源县还是有所耳闻的,但是从来没见过到底是何模样。
蒸汽...这东西也能研究,听起来就很有意思。
蒸汽研究所,一直是桃源县最重要的也是最没卵用的研究所。
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产出,只有投入。
但是方正一不在意,一旦蒸汽机研究成功,在当下这个时代无异于是后世可比肩可控核聚变的技术。
自东郊大学成立,蒸汽研究所便被移入了学校内。
一是方便招揽人才,二是按照方正一的设想以后产学研结合,也可以更好的对接资源,定制部件。
不过鉴于研究性质跟研究进度,火器所跟蒸汽所两所研究所的位置都处在东郊大学内相对偏远的角落,甚至单独围了起来,故此很少有人问津。
等二人赶到,蒸汽研究所外大门敞开着,一旁是门卫室门口还拴着一条黄狗。
黄狗见有陌生人造访,开始汪汪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