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3章

作者:指尖灵

  他自己还未结婚,没有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开口提出分家,有些不太合适。

  事情还是得先跟大哥说清楚,然后商量着来。

  两个侄女长大,他们也还一直想添个儿子,都需要更大的房子。

  全家挤在一起,别的不说,就连夫妻之间那点事儿,动作都得小心克制,生怕弄出响动被隔壁的父母和楼上的兄弟听到,都做不痛快,分开多好,还能避免很多矛盾。

  只是,陈平心头的那股怨气,得先泄了才能好好说话。

  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钱!

  必须努力挣钱才行,挣到钱了,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法子。

  事实上,陈安是有些懒,但这一年下来,是真的在跟人学采药。

  只是在不少人看来,经常误工,更像是不务正业的懒人德性。

  这行当,不是谁都能干出些名堂的。

  山村里,在这年头,工分才最要紧,挣到足够的工分,才是保证一家老小不那么容易饿肚子的不二法门。

  在米仓山,采药的人往往也得会狩猎,毕竟,不少珍贵药材,诸如熊胆、鹿茸、麝香、豹骨之类,本就出自猎物身上。

  既然是跟人学,自然是要拜师,要懂孝敬的,要得师傅喜欢才行。

  谁都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不是那个人,谁愿意教?教会了,那是要跟着一起在山里争食的。

  这是他这一年没啥进项的原因,大都用来孝敬师傅了。

  也正是因为懂事,确实从师傅那里学到不少采药、打猎的真本事。

  采药、狩猎的能耐,陈安上辈子没啥机会用到,但这辈子却能成为他敢于扎根山里的资本之一。

  不然,就凭一年到头上工所得的那丁点工分,还有土地到户后,在那微薄贫瘠的山地上种点苞米、红苕,没点来钱的门道,想要把日子过好,谈何容易。

  这是陈安上辈子就有的想法,这辈子走走这路子,也算如愿。

  怎么说都是亲兄弟,陈平对他虽然充满怨念,平日里其实还是多有包容,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陈安很清楚这一点。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奶同胞的兄弟,生养自己的父母,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处理好才行。

  血浓于水,没有比这更亲的了。

  难得重活一世,不再是阴阳两隔,得珍惜。

  至于村里的其他人,上辈子,陈安腿废了,也算是见惯了人情冷暖。

  没什么好说的,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陈安扛着锄头,一边顺着曲折蜿蜒的山道走,一边盘算着心里的事情,最终很现实地发现,空气的清新,始终比不过金钱的油墨味。

  一夜的降温,将路边的野草,低矮的灌木丛,裹上厚厚一层冰霜,随着太阳升起,被融化后断裂、滑落,山道两侧已经掉落不少冰霜条段,还不时能听到两侧传来掉落的哗啦声。

  在太阳的蒸腾下,冰霜融化,蒸腾起水汽,让弥漫在山间的雾气又浓重了几分。

  即使透过浓重的雾气能看到红彤彤的太阳,这样的天气是好是坏也没个准数,云开雾散会晴朗无云,也很有可能就此变得阴霾。

  陈安无心欣赏这云牵雾绕如包裹在乳浆中的山中景色,他将被冷得有些僵硬的双手放在嘴边呵着热气,使劲地搓了几下,把脚步加快了些,希望能早点弄上几只竹溜子回来。

  中午是赶不上了,但在晚上一家人回来的时候,他希望一家子能吃上他送上的美味。

  作为最容易获取的猎物,竹溜子在村子附近,很难有生存空间,村里半大的崽儿,都有足够的能耐拿捏它们。

  陈安需要去得更远些。

  上辈子杵着拐杖,单腿跳着放羊,经常和山野打交道,见过有竹溜子的地方不少,要找到它们,对于陈安而言,真不是难事儿。

  竹溜子,因吃竹子而得名。

  毋庸置疑,竹子是竹溜子最好的食物。

  它们经常藏在地下打洞,啃食竹根、竹笋、草根、树根等东西。

  朝着竹林、松树林和山地向阳的草坡上去找就对了。

  走了近一个小时,陈安已经远离村子五六里地,直到此时,山间的云雾才渐渐散开,脸上有了太阳带来的暖意,他也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半坡崎岖的小路高处,是大片向阳的山坡草地,长满成片的茅草。

  茅草叶早已经枯黄,茎秆顶端小穗上的种子也早已经随着柔毛一同脱落,随风飞散,所剩无几。

  茅草这玩意儿耐干旱,也耐水淹,似乎随便一个地方都能生长,除了能用来铺茅草屋房顶遮雨外,大概也就是牲口会捞上几口,要是长到地里边,那就是祸害。

  想要铲除田地里的茅草,极其费工,可谓“几番除不尽,茎断根又生”,再生能力之强,超乎想象,就连晒干的茅草根茎,遇到湿土都还能成活,顽固得不得了。

  地面上的草叶茎秆干枯,但地下老化的根茎依然保持充分的水分,对于竹溜子而言,是极好的食物。

  茅草根茎竹溜子喜欢吃,人也可以吃,刨出来的鲜嫩茅根,长得很像折耳根,放嘴里嚼,甜甜的,不仅是陈安小时候的零食,也是现在农村崽儿喜欢的零食,就连大人,在地里边刨到了,也经常捋掉上面的泥巴,然后直接塞嘴里嚼,品着那点甜味。

  这本就是一种药,流鼻血的时候可以用来熬水喝,有人用来煲汤,甚至赤脚医生也经常用来做药,还曾有过收购,只是太常见,不值什么钱。

  另外,茅草刚抽条出来的鲜嫩柔毛花絮,也是直接可以用来吃的,同样是甜的。

  虽然茅草有些可恶,却也有不少童年的乐趣。

第5章 想吃肉不容易啊

  那么一大片茅草生长的山坡,陈安以前经常看到里边有,现在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在里边随便找找,就能找到竹溜子的洞穴,而且可能会有几个。

  只是还不知道,有没有人来找过、刨过,如果有,就得另外换地方了。

  不管怎样,得进去找了才知道有无。

  他扛着锄头钻进了比他矮不了多少的茅草丛中,用锄头把拍打、压弯茅草,在露出的间隙中,寻找着竹溜子的洞穴。

  竹溜子夜晚活跃,白天大都窝在洞里睡觉,动作再大,也不用担心会惊跑它们。

  陈安的动作可谓是大刀阔斧,拍打得茅草丛哗啦作响。

  没用多长时间,他就在茅草丛中看到了一堆土丘。

  土丘是竹溜子在挖掘洞道时推出的泥土堆积而成,下面便是洞口。

  陈安细细看了下,土丘的泥土还非常新鲜,他立马能断定洞里生活有竹溜子。

  若是土丘干燥,或是上面落满叶片,长了青苔与其他植物,便可断定洞里没有竹溜子。

  洞道内,是否有竹溜子还可以通过洞口周边有没有被竹溜子咬断的竹子、植物茎秆等它能吃的东西来进行判断。

  若洞口周围有显现的被咬断的植物痕迹,就可以断定洞里有竹溜子存在。

  竹溜子不仅喜欢在洞里吃植物的根茎,还经常在夜里外出,把竹子、树枝之类的食物咬断,拖到洞里啃食。

  这些对于山里人来说,都是常识性的东西。

  眼前这个土丘,除了泥土新鲜外,周边的小灌木丛树根脚还有不少被啃噬的新鲜痕迹,散落着一层竹溜子一小段一小段跟药用胶囊形状相似的粪便,有的棕黄,有的已经变得黑绿。

  只是,在陈安看来,这粪便颗粒实在太小了些,由此断定,里面的竹溜子还小,现在把它刨出来,没多少肉,没什么搞头,还不如让它继续在里边待着,过上一段时间,等它长大了再来。

  要刨就刨大的,这才有意思。

  陈安果断放弃这个位置,继续在茅草丛中翻找,十数分钟后,他找到了第二个土丘。

  这土丘就比之前看到那个要大得多,泥土一样很新鲜,粪便也大了两三倍,周边还有不少竹溜子外出活动的脚印,分属两只竹溜子。

  通常情况下,野外的竹溜子洞穴中会有一公一母两只竹溜子,这种配对的竹溜子,向来形影不离。

  竹溜子,一年四季都能生崽,繁殖能力很强,经常遇到有三四只幼崽同穴的情况。

  刚刚成年的竹溜子,会有一段时间独居生活,这种情况下的洞穴中,就只有一只竹鼠了。

  以陈安的经验来看,这个洞穴中刨出来的两只竹溜子,每只至少也有三斤,看粪便,现在还没有幼崽,适合捕捉,没有必要担心幼崽死亡之类的情况发生。

  如果有幼崽,不是在哺乳期,已经能自己啃噬根茎之类的东西,也不用担心它们存活的问题。

  “就从你开始了。”陈安面现喜色,小声地嘀咕了一句。

  他扬起锄头,将那土丘的泥土扒掉,露出下面的洞道。

  洞道很大,再一次证明陈安的判断,他伸手往洞道里边摸了一下,没进去多远,就遇到了分岔,也拖出来一些新鲜的草根、木段,都是竹溜子晚上吃剩下的。

  山坡上生长的大都是茅草,不像竹林里边,茅草根细,用锄头轻易就能挖断,要是在竹林里,盘根错节的竹根就难搞了。

  捕捉竹溜子,最常用的法子有三个。

  在秋冬季节,竹溜子洞穴比较深,人工挖掘洞穴费时费力,一般在确定洞穴内有竹溜子后,将洞口的泥土挖开,在洞道口设置捕笼就行,还要检查周边有没有别的出口,用石头堵死,然后等待晚上竹溜子出来活动的时候,自己进入笼子。

  或者设置捕鼠夹。

  可是在这种地方,晚上外边冷,长在地下的草根就够它们吃了,可能几天不出来也正常。

  这需要时间等待,陈安不想等,直接放弃了。

  另一个法子,是用烟熏。

  砍一段大竹筒,一头留节,一头开口,从开口这边放入稻壳,在有节的一端,插入一根中空的细竹竿,然后点燃稻壳,放入洞内。

  有细竹竿一端留在洞外,用泥巴封好洞口缝隙,嘴对小竹竿,用力吹气,将烟雾吹进洞穴深处。

  竹溜子难以忍受的情况下,会从后洞爬出来。

  这法子,在陈安看来,也不太可取,他以前用过,经常会出现把竹溜子闷死在洞穴里边的情况,到头来,还是得挖。

  受到惊扰的竹溜子,会第一时间钻进最深的洞穴里躲避,并且会不断地往深处刨土,将洞道堵住,聪明得很。

  第三个法子,就是用水灌了。

  当水灌满整个洞穴后,竹溜子就会被逼出洞来,可以说是最高效实用的法子。

  可现在这位置,地处大山半腰,山沟里并没有水,实在不方便。

  关键是,灌水务必要满,不能停停灌灌,否则,水很快渗透进入土层中,不一定能灌出竹溜子。

  这也是陈安只带着一把锄头就来这里的原因,因为他很清楚,今天想要刨到竹溜子并且吃上,那费时费力的挖掘笨办法,才是最好的法子。

  挖吧!拼体力。

  不然,大部分人都缺肉的年头,在距离村子七八里的地方,这些竹溜子想要轮到自己也难,就因为都知道搞起来非常费劲,往往刨一个竹溜子洞穴,两个人轮换着挖,折腾两三个小时还没挖到都属正常,有的真的是太深了。

上一篇:星际大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