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652章

作者:高月

  他对张平不再提防,推心置腹给他介绍流求岛的情况。

  张平笑了笑,“你们对朝廷的局势不了解吧?”

  “知道的,安禄山造反,逃来那么多中原百姓,我们都知道朝廷情况,我前不久去晋江县买粗铁,还听说朝廷迁都洛阳,现在是齐王坐镇长安,算是另一个朝廷。”

  张平笑道:“我们就是齐王任命的官员,泉州交给齐王了,齐王很重视流求大岛,他希望能迁徙更多的百姓来大岛上生活,还承诺一百年内流求百姓免除一切税赋。”

  葛村长眼睛一亮,连忙问道:“那朝廷答应吗?”

  张平淡淡道:“齐王迟早会成为天下君王,他的承诺就是大唐天子的承诺。”

  “那太好了!”

  葛村长激动万分,他们是逃民,被官府注销了户籍,如果朝廷同意给他们免税,那他们又重新成为大唐百姓了。

  张平明白他的激动,微微笑道:“我是泉州刺史,按照齐王殿下的部署,我们会在流求岛上建设一座县城,叫做流求县,属于泉州府管辖,你们所有人都是流求县民,包括高山上的土人。”

  “齐王想把县城建在哪里?”

  “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葛村长挠道:“其实我建议就建在我们这里,不是我有私心,而是船只从泉州过来,如果遇到风浪可以西在龟龙屿上避一避,还可以在龟龙屿中转,等建第二座县城,可以去最北面。”

  张平点点头,“我回去向齐王殿下汇报一下,齐王殿下同意,就可以着手实施了。”

  “那太好了,有了县城就有店铺和学校,买东西方便,孩子们也可以读书了。”

  张平想了想问道:“附近有多少村子?”

  “加上我们一共有五座村子,都在方圆二十里内,都是沿河而居。”

  张平欣然道:“那就先建一座镇子,再建一座军营,我准备在这里驻军一千人,保护大家安全。”

  葛村长简直喜出望外,有了驻军,他们就不用害怕海盗的袭击了。

  张平随即去看了村庄的农田,农田都是沿着浊水溪开辟,大概有几千亩,都是种植水稻,一年两熟,水肥好,热量充足,亩产有六七百斤。

  确实能养活自己了,还有余粮和土人交换猎物,加上浊水溪上游能淘到金砂,所有人都勤劳肯干,他们日子过得很不错。

  张平随即又和一群老人座谈,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困难,老人们都一致赞成修建县城,他们又能成为大唐百姓。

  至于困难,和龟龙屿上的百姓一样,一个是安全问题,害怕海盗来杀戮抢掠他们,一个就是孩子读书问题,希望官府能办学。

  张平把调查的情况都记录下来,有的事情他可以尽快安排,比如驻军,这是齐王殿下早就要求的,再比如修建镇子和军营,他也可以先做起来,其他就要禀报齐王殿下了。

  次日上午,三艘大船返航了,在所有人依依不舍的挥手中,船队驶入了大海,向泉州方向驶去。

第1090章 云州计划

  李邺回到长安已经半个月了,此时是腊月二十日,距离新年还有十天,而就在五天前,独孤老太太终于顺利下葬,了结了所有人的一桩心事。

  独孤新月也疲惫交加,仿佛大病一场,在家里足足躺了三天,才慢慢恢复过来。

  这天上午,在起居房内,独孤新月和几个姐妹商议新年的安排,独孤太微也在一起,她白天基本上都在齐王宫和几个姐姐厮混,晚上才回去陪母亲。

  她的婚事被订在正月初十,虽然不可能像娶正妻那样大办婚宴,广请宾客,但独孤明夫妇也要将女儿风风光光送出门,齐王宫也要张灯结彩,李邺还要在勤政务本楼设宴,宴请齐王府的百官同僚,举行婚礼,最基本的三件套要有,结发、合卺和撒帐,青庐也要有,算是一个比较简朴的婚礼。

  “我懒得多想了!”

  独孤新月倚靠在软榻上懒洋洋笑道:“我觉得还是和去年的一样,除夕上午发放年赏,下午全家一起沐浴,好好泡一個澡,把一年的污秽洗去,傍晚吃年夜饭,晚上祭祀。”

  独孤新月又对小妹道:“太微和我们一起吗?”

  独孤太微连连点头,“除夕我父母要去大伯那里过,晚上他们要一起祭祀,我就不想去了。”

  独孤新月点点头,又问杨玉环道:“三姐除夕要过来吗?”

  “我没问她,应该过来吧!她一个人,怎么过除夕?”

  “过来大家热闹一点。”

  三人闲聊,清羽又向独孤太微请教绘画的技巧。

  趁着这个空,独孤新月给杨玉环使个眼色,两人走到外面走廊上。

  独孤新月低声道:“明天上午太微母亲和我继母要来看太微的住处,可能会和我们一起吃午饭。”

  杨玉环明白独孤新月的意思,信成公主认识自己,她问道:“夫君什么意思?”

  “夫君说,时机还不成熟,最好不要让她们知晓。”

  杨玉环点点头,“那明天我带秋河去三姐那里避一避!”

  独孤新月歉然道:“真是抱歉,家人一来,就委屈你了。”

  “这没什么,大姐不要往心里去。”

  独孤新月想了想道:“明天我就让人把瀛洲里望仙阁收拾好,万一她们再来,二妹就可以留在望仙阁内。”

  杨玉环勉强笑道:“大姐不要担心了,她们和我都不熟,我稍微化一下妆,肯定不认识了,何况也只是打个招呼。”

  “也行!我和夫君商量一下。”

  此时,在参谋房内,李邺正和李泌等高官站在沙盘前,商议夺取云州的问题,云州就是大同,一旦拿下云州,就直接和幽州接壤,可以对朱泚施加强大的压力。

  李泌微微笑道:“说辞很重要,很多时候,同样的事情,换一个说辞,感觉和性质都会完全不同,殿下也不要说租借,就说借道,就和咱们从前借用河东通道去河北赈灾一样。”

  刘晏竖起大拇指赞道:“借道这个借口很好,既给了朝廷面子,又不着痕迹。也算是给足了朝廷面子,在朝廷内部动荡之际,他们也不会和殿下计较,尤其是文官,卑职相信他们也一样担心朱泚的报复。”

  旁边陈焕道:“殿下打算什么时候派兵,准备派多少军队,后勤粮草物资要开始准备起来了。”

  李邺沉吟一下道:“初步考虑派三万军队,开春后就要行动,主要是拿下飞狐陉,所以不光是云州,蔚州也要同时拿下,现在我们在灵州那边有多少粮食?”

  “灵州的粮食大概有十万石左右,粮食差不多,只是物资缺乏,关键是殿下要确定一个后勤点,就好安排了。”

  李邺用木杆指向河套中的后套地区,“就是这里,榆林县,从这里到云州,骑兵走三天左右,沿着紫河穿过山脉进入云州,从我在朝廷掌握的情况,目前云州有田神功麾下的五千军队驻扎,蔚州有两千军队,这些都问题不大,容易解决!”

  旁边枢密使段秀实沉吟良久道:“殿下说契丹也在对幽州虎视眈眈,还有高句丽人的势力也在蠢蠢欲动,三万人是否足够?”

  李邺摇摇头,“三万军队只是警告,现在我并不打算进攻幽州,时机还不成熟。”

  段秀实点点头,“如果只是警告,三万人倒是够了。”

  几人又讨论了物资备战情况,这才各自散去。

  这时,韦应物在门口道:“殿下,雷将军来了!”

  “请他进来!”

  很快,雷万春匆匆走了进来。

  李邺笑道:“听说雷将军当祖父了,恭喜啊!”

  雷万春挠挠头笑道:“长子还算争气,第一个孩子就是个大胖小子,我给孩子取名雷万钧。”

  “雷万钧?”李邺笑着往向雷万春。

  雷万春叹口气道:“这是我兄弟的名字,我们从小父母双亡,相依为命长大,他是我最怀念的亲人,死在安禄山的刀下,用我的长孙来纪念他。”

  李邺点点头,话题一转道:“找你来,是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雷万春立刻抱拳道:“卑职愿为殿下分忧!”

  态度非常好,不问任务是什么,立刻果断接受,让李邺很欣慰。

  “是关于幽州,我在洛阳杀了朱滔,担心朱泚会报复朝廷,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头上放一把刀。”

  李邺用木杆指向云州和蔚州,“这里,河东最北面的云州和蔚州,雷将军率三万军队把它们拿下,当地驻军尽量不杀,把他们驱逐南下,当然,如果他们不知趣,要拼死抵抗,那也不必客气。”

  雷万春点点头,“卑职明白了,什么时候出发?”

  “过了年就出发,你率领军队带足物资先到榆林县。”

  李邺用木杆指向榆林县道:“粮食和帐篷灵州驻军会通过冰橇运送到榆林县,你们在榆林县的黄河对岸驻营,一旦冰雪开始消融,军队就沿着紫河进入云州,怎么拿下云州和蔚州你自己决定,拿下两州,你立刻派军队进驻飞狐县,我估计那边会有朱泚的军队,击溃他们,让他们回去报信,明白了吗?”

  “卑职明白!”

  “你的任务不是攻打幽州,只是拿下云州和蔚州后,威胁幽州的安全,让朱泚意识到,他的后颈有了一把雪亮的战刀,他胆敢乱来,就斩断他的人头。”

  雷万春默默点头,他完全理解了。

  李邺笑道:“去吧!好好和家人团聚过年,过完年后出发,所需的各种物资和军队,枢密院会联系伱,至于朝廷那边,那是我的事情,你就别管了。”

  “卑职告退!”

  雷万春行一礼,匆匆去了。

  李邺负手站在沙盘前,默默望着幽州,朱泚会不会急不可耐,冬天就开始报仇呢?

  李邺走出参谋房,对韦应物令道:“速派人去把内卫李都统请来!”

第1091章 三位英才

  李邺回到官房,在自己宽大的椅子上坐下,他的桌案和其他人不同,大部分官员都是低矮的桌案,配上坐榻,那可是需要跪坐,跪坐延续了两千年,尽管唐朝胡风盛行,低层百姓早就坐上凳子,很多酒楼也是做个假坐榻,在坐榻上挖个洞,让客人放腿,

  但在上层的朝廷乃至各个官衙内,依旧是坐榻和桌案,一直没有改变。

  直到李邺这个另类出现,李邺现在的桌案和椅子已经和后世没有任何区别了,桌子高约三尺,桌面宽大,椅子也是有靠背的高足木椅,两侧有扶手,有厚厚的坐垫。

  其实李邺这套桌椅在陇右就有了,也渐渐开始在河陇节度府上流行起来,李邺从不强迫官员和自己一样,但政治自古就有站队的传统,站队既是效忠,也是效仿,自己主公坐什么样的桌椅,下属自然也要跟随,短短两年时间,李邺麾下官员的桌椅基本上都一致了,差别只有大小。

  据说朝廷那边也出现了桌椅,当然朝廷内部比较敏感,不好明着效仿,但地方各州县官衙却毫无顾忌地流行起齐王式桌椅.

  李邺坐下,桌上是郭昕的任命书,是枢密院草拟,吏部司审核盖章,长史刘晏和国相李泌都盖章同意,最后是由李邺签字,才能生效。

  兹任命郭昕为河中都督府副都督,封忠武将军,出任河中左兵马使、屯田使。

  这里面河中都督府副都督是官职,忠武将军是从四品官阶,兵马使和屯田使是具体职务,三者合一才是完整的任务。

  李邺提笔签署了郭昕的任命书,这才发现下面还有一份任命书,是韦平的任命书,任命他为果州岳池县县丞,还不错了,去年才考中进士,第一個任期一般都是主簿或者县尉,第二个任期才有可能是县丞。

  现在韦平第一个任期就是县丞了,让他官宦生涯加快了四年时间,这也是因为他是韦氏家族子弟的缘故。

  韦平的任命不需要李邺批准,小小的县尉由李泌批准就生效了,李邺这边只批准五品以上官员,因为韦平是李邺推荐,所以李泌要拿给他看一看。

  这时,韦应物走进来,将几份文牒放在李邺桌上,李邺指指任命书笑问道:“这个韦平你认识吧!”

  韦应物点点头,“知道是族人,但并不熟悉!”

  “家族太大的缘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