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往事1988 第334章

作者:安静的想

  不过托马斯倒是给他提了个醒,除了比特,另外一家公司更需要windows95系统。

  …

  距离网景完成融资,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有了上亿美元资金的注入,它早就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全新的办公楼,占地上千平方米的服务器中心,可谓鸟枪换大炮。

  不仅如此,网景现在的人才班底也强大无比。

  在杜尔的人脉关系作用下,他召集来了众多经验丰富的管理层。

  例如此时担任网景ceo一职的吉姆.巴克斯代尔,他之前是at&t无线公司的执行董事,更上一份工作则是联邦快递的ceo。

  副总裁人选麦克.霍默,他是苹果公司的老将。

  法律顾问则是他们的老朋友,来自wsgr律所的威尔逊.桑西尼。

  甚至网景新的办公楼,也颇有来头。它依旧在山景城,但地点换到了飞兆半导体大楼,转角就是马车轮酒吧。

  吉姆.克拉克已经从繁杂的事务中脱身,他作为大股东完全可以享受安逸的生活。

  不过或许是因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克拉克现在依旧时常出现在网景的办公室中。

  这不,每隔一星期才来一次的迪恩,却每次都能遇见他。

  “吉姆,微软要分发新一代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包了,网景需要第一时间提交申请。”

  “新一代操作系统?”克拉克有些疑惑,“很重要?”

  “对网景来说很重要。”迪恩脸色严肃,“再过几个月说不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为什么?”克拉克一愣。

  “因为互联网太热门了,我有一种预感,新一轮的‘淘金热’正在酝酿。”

  迪恩一直认为今年,也就是95年,它是互联网浪潮中关键性的一年。

  最根本的原因是nsf网,将在几个月后彻底成为历史。

  没有了最后的监管,在资本的操纵下,互联网一定会爆发出惊人的活力。

  而从93年就开始的互联网基础建设,也到了收获红利的时候。

  美利坚大多数城市都完成了光纤宽带的接入,虽然这只是主干线的铺设。

  但它让网络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了可能,并且把整个北美连接在了一起。

  这些所有的因素,造就了互联网浪潮。

  毫无疑问,只要利益足够大,所有人都想进来分一杯羹。

  “迪恩,你的意思是网景会迎来强大的竞争对手?”

  “这只是猜测,但有备无患。”迪恩不相信西雅图的人品,资本更是毫无节操可言。

  克拉克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也收起了脸上的轻松之色。

  “我会和巴克斯代尔聊聊,在网景上市前,我一直在这里…”

  嘀嘀嘀,克拉克话说了一半,口袋中的手机响了。

  他抱歉了一声,就转过身去接电话。

  然而没说两句,他就脸色难看的挂断了电话。

  “怎么了?”迪恩好奇的问道。

  “格伦.米勒在墨西哥海岸,把一杆猎枪放进了嘴里,然后扣动了扳机。”

  刚刚是米勒妻子打来了的电话,根据米勒手机的通话记录看,他最后一个电话打给了克拉克。

  迪恩也被这个消息惊了一下,两人对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

  “待会网景的会议你需要参加吗?”

  “不,我和巴克斯代尔交代一句就走。”

  “去哪?”

  “去弗吉尼亚。”

  悲剧的发生,并不能阻止迪恩前进的脚步。

第346章 低到惊人的费用

  迪恩来弗吉尼亚主要是为了解决toktok的问题,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

  比特的即时聊天软件,为什么会和这里扯上关系?

  原因就在于东海岸这里有多家isp运营商,全美最大的网络服务商aol自然不用说。

  规模第三的uunet、spi等也在附近,他们的用户加起来大概覆盖了,美利坚一半的互联网运营市场份额。

  这一点很有趣,互联网的热潮在西海岸兴起,但提供基础的服务却来自东海岸。

  这或许和东海岸的投资风格有关,因为老钱们下意识的认为基础设施类的投资更稳定。

  软件、网站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犹如无根浮萍。

  但不管是其中的任何一种,都离不开网络,这是一种趋势。

  投资运营网络服务的公司,就像投资电话公司一样。

  虽然利润没有上百倍那么夸张,但长远收益可观,而且市场波动相对较小。

  当然即使是这样,在这些公司初创阶段,也离不开来自硅谷风投的支持。

  比如迪恩,他就在cix联盟中撒了很多钱,那时候网络远没有今天这样流行。

  也因为当初的投资,他才能在aol的决策中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现在他需要再次发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aol接受更低的收费标准。

  只有这样,互联网才能更加普及,用户的上网成本才能降低到忽略不计。

  然后toktok才会真正变得流行起来,人们也不再需要担心下个月的电话账单问题。

  这些事情一环扣一环,他需要层层打通,最后才能摘到最诱人的那颗果实。

  不过在去aol之前,他需要先处理另外一件事。

  “亚当斯,你看起来可一点也不像,一家快要上市公司的超级创始人。”

  刚进入他的办公室,迪恩就笑了起来。

  堂堂uunet的董事会主席,看起来却和技术宅男没什么区别。

  三十多岁,满脸和善。有一头蓬松的棕色头发,留着大胡子。

  上身穿着马球衫,腿上则套着白色牛仔裤。

  迪恩进来的时候,这家伙正把双脚翘在办公桌上,抖个不停。

  “去他的超级创始人,我到现在还没搞明白发生了什么?”

  亚当斯感觉一切都太过梦幻,一转眼uunet都快上市了。

  然后各种各样的人找上门来,其中有些人胃口大的惊人,一张嘴就是收购uunet。

  “怎么说,是谁准备收购我们?”迪恩今天来这里就是为了这件事。

  他拥有uunet近20%的股份,是名副其实的大股东。

  是的,在当初设立扶持基金时,uunet也是他的主要投资对象。

  两千万美元中的400万都给了它,作为交换他拿到了接近三分之一的股份。

  不过在后来,uunet又开启了多轮融资,现在迪恩的股份被稀释到了20%附近。

  当然收购这种大事,必须要有他这位大股东的点头。

  “是都市光纤,他们准备以6亿美元的价格整体买下uunet。

  迪恩,你的意见呢?”亚当斯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只是一个爱好互联网技术的年轻人,这個数字让他感觉有些虚幻。

  “都市光纤?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们似乎是uunet股东中的一员?”

  “没错,他们想亲自接手这一门生意,他们有这样的条件。”

  听名字就知道,都市光纤是干什么的。

  他们的手中有大量的光纤线路系统,遍布东海岸11个主要大城市。

  不仅如此,都市光纤还提供基础的交换机服务。

  uunet在扩张期时,曾借助他们的设施来扩大业务范围。

  也是从那时,双方签下了入股协议。

  现在都市光纤想把uunet整体并入公司,并且是在上市前完成它。

  因为一旦uunet上市,再想操作这样的事那就不那么容易了。

  亚当斯想征求迪恩的意见,不仅仅在于他是大股东,此外他也愿意相信迪恩。

  在93年时,uunet开始大规模扩张,不过这是一项非常烧钱的活计。

  亚当斯坚持让uunet建设自己的交换机服务器中心,这意味他们需要在各个地方安置硬件设施。

  毫无疑问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对于接触风投,亚当斯显得犹豫不决。

  他对金融家普遍持怀疑态度,也不愿意向风投派来的监督者汇报。

  他关心的是如何促进网上的公开交流,他不想损害这一目的纯洁性。

  但迪恩打消了他的疑虑,前者为uunet介绍了阿克塞尔风投。

  这是一家专精网络通信的风险投资公司,他们内部拥有大量这一领域的专家。

  阿克塞尔评估了uunet的潜力,甚至还在通信技术问题上给了亚当斯一些建议。

上一篇:藏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