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528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在御龙巡天的过程中,伏羲俯瞰大地,看到了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山川河流的走势,以及亿万黎庶生活的点点滴滴。

  伏羲通过这次巡天,深刻地领悟了天地之间的奥秘,也是因为可以俯瞰大地万千,才能进一步完善了他所创立的八卦。

  不止是伏羲氏,还有帝轩辕,帝颛顼。

  一个是御龙飞升,一个也是御龙巡游天下。

  这皆是得天命的古之圣皇大帝,这也证明了,能得神龙俯首的,注定非同一般。

  事到如今,哪怕再怎么顽固的人,硬是让他咬着牙说秦王没有天命,自己心中都不信。

  尤其是普通百姓,对此更是深信不疑。

  所以现在赵地百姓是真信了,哪怕还没遭灾,但是已经信了个十成十了。

  嬴政的名声本就很好,重信重义大家都是知道的,哪怕之前还有些半信半疑,但如今加上神龙的佐证,也不会有人不信了。

  一时之间,民心是既喜又悲,很是惶恐。

  喜的是大灾变小灾,若真是如先前大王所说那样九年九灾,那就真的不用考虑活了。

  而且还知道前两年是什么灾,提前有了应对之策,这就已经好了太多了。大王也没有不管,反而是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大力备灾。

  圣君是真圣君啊!在这种圣君之下竟然还有别的心思,真的是该死啊。有天谴都活该!

  悲的是还有三年的灾,虽然大王已经下令备灾,有关中支援,不至于等死,但是多受苦楚也是必不可免的。

  惶恐的是,不知道第三年是什么灾,也不知道是发生在什么地方,想要防备都没办法。

  只希望这两年将功赎罪,好好表现,上天给免了责罚。

  这也导致赵地百姓,对于举报谋逆份子格外的热情积极,功劳和奖赏另外说,主要也是为了将功折罪,祈求上天宽恕。

  燕赵百姓淳朴,这也是投桃报李,为了回报嬴政的仁德。

  不得不说,嬴政精心策划的这一场大戏,极具震慑力,让百姓们深受感动。

  这一套连招下来,锅是上天的,平民岂敢怪罪上天?自然恨的是招致上天降下灾祸的人。

  嬴政得到的只有仁善宽厚之名,是彻底的得了民心,毕竟没有任何百姓想要和上天作对,也没有任何百姓想要遭受天灾、天谴。

  在上天的威严下,没有人可以不匍匐臣服。

  至于其他地方的百姓,大灾落不到他们头上,他们倒是没什么担忧的。

  不过依旧是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影响。

  没有任何一个百姓不想生活在一名圣君的治下。

  如果有,那他肯定不是普通百姓。

  那些不幸还没能融入大秦的地区,百姓们许多都是心神摇曳,期望成为圣君之民。

  已经是秦人的一些地区,例如韩地燕地,乃至于部分被拿下的楚地,现在都是既庆幸又与有荣焉。

  庆幸没有顽固反抗,排斥抵制融入大秦。庆幸可以生活在一名圣君的治下,生活已经比以前过得更好,以后肯定会更好了。

  包括北方草原的匈奴人和东胡人,西边的羌人和西域,在得知咸阳发生的神迹以后,更是彻底没了反抗之心,心甘情愿的臣服,一心向往孝忠大秦,成为秦人。

  这事儿容不得他们不信,在嬴政身边做亲卫的各国质子,都是眼睁睁看着神龙俯首的,他们哪里见过这种神迹?早已被震撼得五体投地。

  本就被教育忠于嬴政的蛮夷胡人,接受的一直是嬴政天眷圣君的观念,本就相信嬴政是天子,现在又真切的看到了神迹,哪怕真有人跟他们说是假的,他们也是绝对不信的。

  一个个匆匆传信给族中国内,信中是赌咒发誓,信誓旦旦的描述了发生的一切,让老家的父兄族长酋长国王等,绝对不要逆天行事!

  秦王就是天子!天神下凡!一定要绝对完全的服从,做秦王的忠犬是莫大的荣幸!

  运气好,哪天大王御龙飞升,大家跟着也能鸡犬升天了!就像运气好跟着黄帝轩辕,攀龙飞升的臣子一样。

  这些小地方落后地区来的人,现在对嬴政已经是狂热的崇拜了,嬴政一声令下,让他们去死也绝不会犹豫。

  天下的百姓,一开始肯定是有人不信的,但是架不住看到这件事的人太多了,说的人也太多了。

  口口相传之下,每个人都信誓旦旦,仿佛亲眼所见一般,每个人都敢赌咒发誓。

  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不信都难。

  对此嬴政非常满意,好用的招儿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去用。

  只要是有利于统治,只要是有利于他的传承统治,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做。

  对于百姓的‘引导’,是任何政权都会心照不宣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他现在只不过做的更真一些。

  虽然数百年以后,这些依旧只不过会成为传说,人往往是不会相信自己没有亲眼见过的东西的。

  但是现在可以有利他的统治,让他可以彻底的让所有人都贯彻自己的意志,这就足够了。

  世上哪有万世不移的事物。

  唯有当下的稳固统治才是重中之重。

  顾好现在,才有未来。

第663章 宣战

  嬴政这一手,不止是普通百姓,即便是许多官员贵族、士子、学者,也都是心悦诚服。

  原本便对嬴政忠心耿耿的人,此刻那股忠诚已然达到死心塌地的境地。

  而那些原本心怀二心之人,在这般局势之下,多数也都收敛了心思,不再有其他杂念。

  那些曾心怀妄想的人,如今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不再有非分之想,转而真正地向嬴政效忠。

  此时的嬴政,端坐在巍峨的宫殿之中,周身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自信。整个大秦帝国,仿佛都被一层祥瑞的光辉所笼罩,所有人沉浸在天命护佑的喜悦氛围里。

  然而,世间之事,总是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在楚国,刚刚病愈的楚幽王,面色苍白,身形还有些虚弱,他现在是真高兴不起来了。

  他接到的第一条消息,是嬴政紧急大朝会说的托梦一事,对这个楚幽王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心里嘲笑秦王又搞这些糊弄愚民的把戏。

  等接到第二条祭天之后的消息后,他笑不出来了,甚至有些迷茫恐惧。

  他也控制不住的怀疑,难道这世间真有天命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难道天命真的已经偏向了秦王那边?

  在狠狠摔了一个酒杯之后,楚幽王阴着脸决定不再想这事。

  有龙又如何?未必就一定代表有天命。

  即便是有,那又怎样?

  天命也不是一成不变、不能消失的。

  想那大夏、大商、大周,曾经何其辉煌,不也都走向了灭亡吗?

  与此同时,在魏国,魏景湣王此刻的心情犹如坠入了冰窖,整个人都麻了。

  说实话,对于天命不天命的说法,他已然不在乎了。

  因为,秦军那如狼似虎的进攻态势已经迫在眉睫。

  虽然宣战的秦使还未抵达魏国,但秦王在大朝会上已经宣布了攻魏之事,他又怎么可能毫无察觉?

  即便消息再怎么不灵通,也不至于迟钝到这个地步。

  秦王拿着上天之命的说法攻魏,他连反驳谴责的动力都没有。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说什么也没用了呀。

  现在魏国国内民心浮动,百姓们人心惶惶,魏景湣王简直是心中惊骇。

  该死的愚民,都被秦王蛊惑了!

  秦王说的上天之意难道就真的是上天之意吗?

  寡人岂是昏庸无能之君啊?!

  但是魏景湣王偏偏不敢反驳此事,一来以现在的舆论形势,他反驳效果不大。

  二来,他也是怕激怒秦王。

  毕竟想要反驳这条舆论,只能说秦王没有天命,秦王得到的天命也是假的。

  可是如果这么说,一来是否了任何一位君王最看重的天命,二来是否了秦王的信誉。

  这都大概率会激怒秦王,激怒秦军。

  这简直就是在绝自己的后路啊!

  魏景湣王思虑了好几天,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忍,没有对这件事进行反驳。

  但是面对现在的危局,他也是真的绝望。

  现在想求援都不知道去哪求,齐国肯定没用。

  至于楚国,嗨,也没用。如今楚国自身也难保,根本指望不上。

  就靠现在无险可守的魏国,凭什么去抵挡秦国?

  还有一条最让魏景湣王心中不安的事情,那就是传说中的水淹大梁城。

  魏景湣王丝毫不怀疑这个计划的可实施性,虽然传闻秦王给否了这个建议,但是魏景湣王太清楚了,这就是威胁。

  真要是攻城不顺,前方大将一定会‘自作主张’用水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

  到时候秦王把责任都推到前方大将身上,但是前方大将又有大功,无非是训斥一顿,罚酒三杯。

  等下次再给一个更大的立功机会。

  明面上不给什么奖赏,暗地里给着弥补。

  这点小伎俩,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君王不方便做的事,自会有人自作主张代劳。

  这意味着,想要靠经营百年,铜墙铁壁的大梁城硬抗,是绝对不可能的。

  并且如果因为自己顽抗,大梁城成为一片水泽,那么秦王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把所有的罪都推在自己身上。

  还是那句话,冥顽不灵,违抗天命嘛。

  那时候整个大魏王室的结果就一定不会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