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杀了熊犹不行,且不说如今刺杀的难度,熊犹已经立了太子,儿子都十五六岁了。若是杀了熊犹,少主继位,必然是只能谈和的。
连他儿子一起杀了更不行,那就只能是负刍继位了,相当于给负刍做了嫁衣。
而且也不能老是用刺杀的手段,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还是少用为好,要不然一则坏名声,二则坏政治风气。
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毁了熊犹的名声,让跟随负刍的贵族丧失对熊犹的信任,让他们相信,哪怕是投降了也必然是死路一条!
也只有如此,退无可退的他们,才只能殊死相搏。
嬴政眼珠一转,决定送上助攻,把水搅浑。
既然是李园的主意,那就让李园收回主意!
嬴政派人自江东向寿春大肆传播谣言,以江东贵族的口吻,就说先王熊悍已薨,江东臣民皆是认可新王。
现在还不曾去朝拜新王,就是因为先王和新王身边的奸佞还未被铲除。
现在大家在江东起兵,只为了清君侧,若是新王杀了奸佞李园,江东所有臣民皆束手就擒,主动朝拜新王请罪。
不求新王彻底赦免臣子的罪过,甚至不求免了死罪,只求免了家族之罪就好,为首之人,皆是自愿赴死。
嬴政这以退为进的谣言,确实起了作用。
负刍不知道这谣言是怎么起的,但是很快他就明白这一招的毒辣之处,立刻也开始推波助澜。
谁提的主意,就让谁收回这个主意,而因自身安危收回主意的这个人,也必然引得君王不满,这还能挑拨熊犹和李园的亲密关系。
君王总是喜欢谈大局的,你一人之命,难道有大局重要吗?
李园想要破除此举,除非他不怕死,主动请熊犹用他的人头平定江东,把自己的生死主动交在熊犹手中,熊犹大概率不会做这种事。
但是,李园不可能是这种人,他绝不可能拿自己的人头去赌熊犹的智慧,以及对他这个舅舅的感情。
这些谣言的风从江东刮到寿春以后,李园是真的吓了一跳,虽然知道熊犹应该不会信这种事,但是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熊犹真动心了该如何是好?
江东主动谈起投降,只要求用自己的人头做台阶,大王可就能体面太多了。
李园果断的不再提怀柔妥协,和平拿下江东的事宜。
他倒是也没有直接去收回自己的计策,还是从侧面,派其他心腹大臣向熊犹进言,讲述那些即便愿意归降的贵族,也绝不能信任的各种理由,而他自己不再反驳。
本就在犹疑的熊犹,在听闻借李园人头一用这个谣言以后,还真是心动了一下,但是还是克制住了这个想法。
在听了好几位大臣讲述接受江东贵族归降的坏处以后,熊犹反而没有打消招降江东贵族的想法。
又看李园一反常态,沉默不言,就知道李园是因为听了谣言,这才改了主意。
心中果然不满。
也就在此时,疑似景氏秘密派使者过来,告诉熊犹,只要愿意杀了李园,并且保证不牵连家人,那么就愿意献上负刍的人头,整个江东都愿意束手就擒。
算是彻底夯实了谣言。
这不是谣言,是事实。
这下子,熊犹是真的有点心动了。
恰巧,熊犹身边的宠臣进言,请熊犹暂时不要相信,先暗自派人去江东,试探几家贵族是真是假,景氏是否能代表所有人,到时候再做计较。
熊犹暗自劝说自己,先悄悄确定一下而已,并不是一定要这么做。
而且江东既然有投降的想法,那么主动权已经到了自家这边了,条件都是可以谈的嘛。
随即熊犹就真的暗地里派了使者,去试探江东一些重要贵族,尤其是负刍的核心助力。
这股子谣言江东大小贵族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股风吹的所有人都心思浮动,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阻止和澄清。
等熊犹的使者和许多贵族接触以后,许多贵族第一时间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复,可也没有拒绝。
也就在此时,负刍召开了宴席,请了整个江东所有重要贵族官员,在各怀鬼胎下,酒酣饭饱后,挑明了许多人和熊犹有联络的事情。
许多人面色大变,还以为负刍要动手,但是负刍只是说出了一个道理。
新王刚刚继位,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就愿意把忠于先王和自己的老臣,堂堂令尹,自己的亲舅舅给卖掉,这样无情无义的人,只是第二个熊悍!
面对这样的人,投降以后难道会有好下场吗?
他为了培养自己的班底,难道不会翻后账吗?到那时大家一盘散沙,只能是成为待宰羔羊,被各个击破。
而且太后还在,亲哥哥被杀,太后岂能不恨?
到时候新王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平息太后的怒火,都只能翻旧账,找替罪羊。
自古以来,谋逆不是成就是败。
从没有妥协,更没有认输轻罚的,奢望和平解决的,都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别说奢求留一条性命,哪怕是自己死,家族最后也绝对保不住!
负刍这一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头上,瞬间让心怀侥幸的人又看清了现实。
造反没成功,还想平安落地,或者保住家族富贵,那怎么可能?
现在坚决对抗下去,日子虽然苦了些,但是终究还能过下去,而且等待时机也未必就不能胜利,终究还是有着希望的。
可现在若是投了,那结局必然是极为凄惨的。
负刍趁热打铁,当即宣布,自立为楚王。
宣布熊犹为伪王,就要正式再立朝堂!
先前还打着清君侧的口号,现在是彻底装也不装了,就是要把所有人绑死在自己的船上。
景氏景杰毫不犹豫的支持,连带负刍几个早就提前沟通好的铁杆心腹,也都纷纷站出来支持。
这种情况下,所有人也已经是无路可选,一时间,众人纷纷支持负刍为王。
负刍当即自立为王,封景杰为令尹,然后就大肆册封群臣。人人升官,再立了朝廷,一时间也算喜气洋洋。
至于以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了。
现在只能先凝聚人心,以现在的高官官位,以及未来的美好期盼凝聚人心战力了。
至于现在就把所有中央高官全都封了出去,以后还怎么吸纳江东以外的官员贵族,那就以后再说了。
现在必须彻底断了所有人的摇摆之心,让他们再也没有后路可选,否则就没有以后了。
第693章 没救的楚国
让负刍下定这个决心,茅焦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当负刍自立为王的消息传到寿春的时候,熊犹大怒,这是对他的赤裸裸的挑衅!
首先确定了江东投降是假,这就已经让熊犹又羞又怒。
现在负刍又自立为王,还称呼熊犹是伪王,更是让熊犹怒不可遏。
你政权都没有合法性,苟且江东一隅之地,凭什么说寡人是伪王?
至于李园,现在也完全不考虑收降江东的事了。
负刍那边添油加醋,大肆宣扬熊犹听信谣言,派出密使前往江东,商议想要用李园人头换取江东投降的事情,搞得众人皆知。
不止是让李园心寒,更是让熊犹许多臣子都心寒失望。
李园和熊犹也难以避免的心生隔阂。
熊犹在舆论战输的一塌糊涂,还没正式继位,名声就已经大大受损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麾下大部分人已经放弃效忠负刍了。
现在负刍自立为王,失了大义,还把高官官位都封了出去,大家若是再投靠他还能再得到些什么?
负刍已经彻底竖起了反旗,双方只能对抗到底了。
与此同时,项燕收到了负刍的密信。
项燕本就一直和负刍以及昌平君交好,更是对熊悍不满,但是项氏也不至于真要造反。
他们还没到那一步。
负刍造反以后,和项燕的秘密往来也没断过。
项燕也没想断,身为古老贵族,最基础的一项原则,那就是多方下注。
反正都是王室,效忠熊悍熊犹的基础上,和负刍交好,还把侄女嫁给了昌平君。
主打的就是脚踩多条船,无论哪条船翻了,都能来得及跳上另一条。
负刍也不是彻底把所有的官位都给封了出去,还是留下了几个重要的高位的。
就像大将军的位子,就给项燕留着。
传信也是告诉项燕,大将军的位置,虚位以待,若是愿意相助,愿意封侯以待。
封侯两个字一出,项燕狠狠地心动了。
但是还是咬着牙,并未立刻表示同意,只是给了使者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
利益虽然动人心,但是还是那句话,做贵族,稳最重要!
也不只是项燕收到了负刍的书信,屈氏和昭氏也都收到了负刍的书信,为他们许诺了高官厚禄。
这虽然不能让屈氏和昭氏倒向负刍,但是也足以让他们犹豫一二了。
在关键时候,犹豫这么一下,就足以决定胜负。
熊犹虽然暂时无法通过军事手段干掉负刍,但是也完全没有闲着。
对整个江东地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严厉封锁,严禁任何人与江东联络,禁止任何商队与江东地区交易,熊犹想要凭借经济手段使江东物资枯竭。
不过效果嘛.
以熊犹的统治力度,想要对同为一家的江东采用经济制裁,难度未免太高了些。
效果一般,还只会搞得民怨沸腾。
不过无论如何,双方也都在尽量使用盘外招,想要凭借纯粹战争以外的手段战胜对方。
这对嬴政来说怎么都是一件好事,嬴政更是不遗余力的盯紧了他们两兄弟,想方设法的在中间添油加醋,挑拨离间。
就这样,秦王政十七年也过去了。
除了楚国乱个不停,整个大秦都在蓬勃发展,两年多的时间下来,魏地和齐地也消化的差不多了,都走上了正轨。
几位阁臣在去年就陆续自总管区撤了回来,只在各地留了中央部分部门分部。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