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646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反正只要中央王朝强盛,能够震慑四方,地方藩王即便有些小心思也不是问题,完全可以控制。

  而若是中央王朝不行了,陷入衰弱或混乱,那乱七八糟的事可就更多了。

  那时候靠分布在各地的血脉相连的地方藩王,兴许还能再稳住局面,延续帝国的血脉和统治。

  这个轻重先后,嬴政还是搞得清楚的。

  什么嫡系不嫡系根本不重要,笑话,自家儿孙就是自家儿孙,还能有什么不一样的不成?

  只要还留着自家的血脉,那就都无所谓。

  无论如何,肥水不流外人田,肉还是烂到自家锅里好。

  郡王县王都好安排,最难的还是亲王封藩。

  去的地方都太苦了,前期必然要提供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物力财力好说,朝廷有钱。

  但是人力只能靠重赏和政策吸引了。

  要不然现在生活在太平盛世,社会矛盾平缓,没有太大生存压力,有多少人愿意放弃现在安逸的生活,去那鸟不拉屎、充满风险的地方?

  纵然有愿意豁出去博取世代富贵的有识之士,那能有多少人愿意前往?

  至于流放的犯人,数量既是不够,而且他们也不可靠。

  而且也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去管理和建设,如此一来,这只能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一招了。

  用极高的待遇和承诺来吸引人才,那成本可就太高了。

  可也只能如此,移民这种事,用强是不行的。

  只能是采用移民政策扶持,去了多分地、减税免税、增加爵位、征服分奴隶等等优惠政策支持,以及神州腹地给予资源帮助他们扎根。

  想到这些,嬴政又感到了一丝头疼。

  最后,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把哪些儿子给分封出去?

  分封这件事看着是件无上美事,但前提是分封的是已经开发好的,有百姓的地方,那才是美事。

  像现在这种分封到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的分封,那可真不算什么美事。收益起码要两三代人以后才能看到,属于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苦差事。

  而且,这不仅是件需要长期投入的苦差事,还是一件危险极高的事情。

  开荒蛮荒土地,有太多未知与危险了,艰难险阻困难重重,真的是一个不小心就会死人的,甚至可能全死。

  蛮荒之地环境恶劣,完全原始丝毫不适合人居,再加上这些个地方现在本也就不是丰美肥沃之地。

  天气环境变化无常,气候恶劣,常常伴有瘴气与各种致命的疫病,还有潜伏在丛林荒野中的猛兽和毒虫威胁生命安全。

  更致命的是,物资短缺是常态,无论是用于生产生活的工具,还是最基本的粮食和药品,都难以得到充足的补给。

  开荒史,从来都是一部充满艰辛、血泪与牺牲的历史。

  一块原始土地,哪怕是看上去适宜耕种的肥沃土地,想要将它开垦出来,变成可以稳定耕种、养活大量人口的良田,需要花费无尽的心血、汗水甚至生命的代价。

  这可完全不是坐在京城张张口动动手,发几道政令,就能轻松做到的事情。

  甚至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疫病就可能导致整个移民开荒队伍的全部团灭。

  相比较神都的繁华富贵安逸舒适生活,跑到遥远荒凉的蛮荒之地,过着如同野人般艰苦简陋的日子,去从零开始建设,实在是太残酷了,对习惯了富贵日子的皇子们而言更是如此。

  与之相比,即便只是当一个没有实权、只拿俸禄的米虫县王,也比当一个掌握实权的亲王要好,至少生命安全有保障。

  毕竟建设初期,哪怕是大王,也照样别想耍什么威风。说是大王,一切原始蛮荒,手底下也没多少人,每一个劳动力都弥足珍贵。

  想要建设好自己的封国,必须要亲力亲为,呕心沥血,与所有跟随他前往的臣民齐心协力,患难与共,才能勉强维持下去。

  还有,教化土著居民,将他们融入大秦之中,这也不是简单的事。

  又不能全杀,全杀了,只靠神州移民自然发展,那人口的增长实在是太慢了,不利于封地的快速发展和统治。

  说起来当海外封地的大王很好听,是荣耀与富贵,但若是前期日子过得还没神都街头的一条野狗好,那还有几位皇子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当这个所谓的“大王”,可就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毕竟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发配、流放,是去替帝国吃苦,替帝国冒险。

  毕竟这是实质上的发配、流放。

  甚至比流放西域那些相对熟悉、已有城池的地方都要惨得多。

  嬴政盘算了一下现在已经成年的儿子,那些过于平庸、能力太废的不行,出身高贵的不合适,有争夺皇位资格的暂时不行。

  而且虽然需要制衡,但是临近地区也需要挑私交关系还行的皇子在一起,前期开发条件艰苦,需要他们能够携手共进,互相帮衬,不能互相拖后腿。

  盘算来盘算去,嬴政心里也是纠结。毕竟是自家亲生的儿子,他心中既有皇帝的考量,也有父亲的牵挂。

  而且还要想着他们各自的母亲——那些他心爱的妃嫔们,这事传出去以后,不知道多少人要来到他面前哭闹了,撒娇也好,以泪洗面也罢,想想都头疼。

  牛不喝水强按头,硬是逼着去了,怕是也做不好事情。

  最后嬴政也是心里叹了口气,决定先把这风放出去,让风吹一吹,看看后宫妃嫔和孩子们的反应,也让他们心里有点准备。

  在灭了箕氏朝鲜、成功又一次向天下展示了大秦的强悍和天子的威严以后,此番北巡的主要目的基本都完成了。

  随即,嬴政便结束了北地的行程,开始返程回神都。

  回去是经辽东郡、辽西郡、右北平郡、广阳郡,过恒山郡、巨鹿郡、邯郸郡、上党郡、河东郡,巡游整个赵地,随即入关回神都。

  此番巡游,前后也是折腾了近一年,但是这却是必要的安定人心、震慑不轨之举。

  巡游期间,除了黑龙和白蛟这两位“老演员”照样一同出行,时常显露神威以显示天子威严外,这次还有意外惊喜,更有真正的神女临凡,偶尔显示神迹。

第802章 兵魔神

  那当然是瑶池金母和九天玄女了。

  没办法,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瑶池金母和玄女岂能就在巫山干等?她们对嬴政思念得紧,自然是经常不远千里来寻嬴政。

  当然,对她们来说,这点距离和阻隔也不算什么就是了。

  既然来了,嬴政又岂能不好好借势?在嬴政的手段下,这两位女神也只能顺着他,配合他进行显圣。

  对此她们也很无奈,可谁让嬴政实在是手段高超,自然还是能帮就帮。

  毕竟是自家夫君嘛,总要满足他的。

  最终此行巡游,有真正的神女随行,显圣的效果自然是极好的,进一步加深了百姓对大秦天子的敬畏和信仰。

  巡游队伍自然也是带着许多妃嫔和子女,尚未回到神都,刚刚入关以后,嬴政就把分封皇子前往海外的风声给放了出去。

  果不其然,这消息传出去以后,立刻引起了一阵人心惶惶。

  没人想现在就出局,也没人愿意去鸟不拉屎的地方吃苦冒险。

  只有寥寥数人,自觉争皇位无望,但是内心不甘又野心勃勃的皇子,愿意去闯下一番基业。

  宁为鸡首,不为凤尾!

  嬴政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暗地里留意着这许多反应,观察着儿子们的心性和潜力。

  目前倒也不急,让风再吹一吹吧。

  日后若有被动出局的,离得远远的,纵然苦了些,起码也能保住性命,手足相残不是任何一个父亲想要看到的事情。

  秦始皇帝六年春,在嬴政软磨硬泡,巧舌如簧,深入浅出的不懈努力“说服”下,玄女终于同意嬴政启用兵魔神。

  在玄女的指点下,小貔貅迅速被找到,让精卫带着小貔貅去给兵魔神解封,公输仇亲自率领得意弟子,前往楼兰接收并驾驭兵魔神,将其带回神州。

  只是兵魔神乃是天降陨星所造,极为凶厉,常人难以长时间操控,否则必被影响心智。

  玄女特别赠与了一颗宝珠,操控兵魔神之人佩戴此宝珠,方可护住心智。

  公输仇正是如此才能操控着兵魔神一步步自楼兰回到神都,楼兰也结束了他们两千多年的任务,迎来了自由。

  但是这也意味着楼兰失去了神的庇护。

  兵魔神高达六十余丈(近一百五十米,原著没有写具体高度,这是根据人物比例测算的,相当于四五十层楼高,极为骇人。如果没概念的话,举个例子:迪迦奥特曼常规形态也就五十三米高,在兵魔神面前就像婴儿;闪耀形态是一百二十米高,但即便如此在兵魔神面前也相当于三等残废)。

  这是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移动的山脉。

  只可惜,如今天地元气稀薄,这座曾经毁天灭地的战争机器,已经很难发挥出其在元气充沛时代所拥有的战争威力,威能可谓十不存一。

  它过于笨重,稀薄的天地元气无法支撑它进行灵活的行动。而且因为它过于庞大,它的材质也因为元气不足而变得相对脆弱,不像上古时期那样坚不可摧。

  看着虽然巨大,极具威慑力,但实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强大和实用,现在更多时候也就只能用来唬人。

  回神都的路上,中途更是停了许多次。

  既是因为公输仇即便有玄女赐予的宝珠,也无法长时间独自操控这座庞然大物,需要休息和轮换的缘故。

  也因为天地元气稀薄,兵魔神需要不断吸纳天地间微弱的元气进行蓄能的缘故。

  这一路上自楼兰回神都,也没白白浪费,嬴政刻意交待,要一路上要趟着路回来。

  这么庞大沉重的身躯,如同移动的山峰,只是一路走过去,平推沿途的障碍,就天然成了一条宽阔平坦的“路”。

  只要经过简单修缮,就是一条宽阔结实的好路,这也算是更方便联通神州腹地、河西走廊和西域诸国了,加快了交通建设。

  兵魔神被运回神都以后,身为实用主义者的嬴政,丝毫不带可惜的(实际心疼坏了),毫不犹豫的命令墨家和公输家联手,通力合作将这兵魔神分解重铸,将其材料和技术物尽其用。

  在天地元气彻底沉寂以前,嬴政定要将这宝贝的利用价值彻底榨干啊!

  兵魔神被拆解,墨家和公输家倾尽全力联手,以最新的机关术工艺,重新糅合加入大量珍贵的五行精金,铭刻更精妙、更适合当前元气环境的阵法铭文。

  足足历时一年多,而这还是因为有着玄女的亲自出手相助,最终新制作出了十二尊体型略小,近三十丈(近七十米高,约二十多层楼高)的机关巨人(这里的尺寸是根据三维物体缩放逻辑拆分,并非简单线性比例分割,而是考虑了材料和结构)。

  被分解以后,单个机关巨人的凶戾之气大降,对天地元气的消耗也是大降。

  相比于笨重且消耗巨大的兵魔神本体,这些分散的机关巨人实际上反而是更实用、更灵活、更易于维护和部署。

  为了给这些机关巨人充能以及安全操控,嬴政将贴身佩戴的和氏璧(不是传国玉玺那一半,详情看前文)一分为二十四份。

  其中十二份作为能源吸纳核心,安装到了十二尊机关巨人的操控和驱动中心。

  借助和氏璧可储蓄元气的功能,加上结合机关巨人的核心驱动材质,那块天降陨星,一位星神的“肉体”,为各个机关巨人铭刻全天不休、自动吸纳天地元气的阵法铭文,如此勉强可以储能一两天,用上一两天。

  其余十二份则被制作成操控这些机关巨人的钥匙,另外,传国玉玺则是权限最高的总操控钥匙,可以控制所有机关巨人。

  这十二尊机关巨人放在同一地点会大大增加当地的天地元气消耗,储能效果会变得很差。

  为了加大加速储能效率和使用效率,这十二尊机关巨人,被嬴政安置在神州四方,分别进行重要工程,挖河建桥,修路开山。

  除了用于神州腹地的建设,这些机关巨人日后还会被暂时交给开疆扩土的皇子们,用以在海外封地显圣,无比巨大的身躯和神异的力量,足以震慑收拢当地的土著,加速统治的建立。

  只是如此剧烈的使用这十二尊机关巨人,必然对天地间本就稀薄的元气造成了更大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