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648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皇十八子益光,是焰灵姬的儿子。因他母亲太过受宠,特封为了闽越王,于闽中郡为其封国。

  焰灵姬大喜过望,她是真没敢想,有一天自己的儿子也能成亲王!

  远是远了点,苦也是苦了点,乱也是乱了点,但那是亲王啊!是掌握实权的一国之主!

  而且那毕竟是她家乡百越之地,她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再说了,百越之地怎么也比苦寒的辽西辽东,比蛮荒的朝鲜半岛强吧?

  她虽然心中不舍与儿子分离,但还是喜大于愁,那份喜悦冲淡了离别的愁绪。

  她再一次感慨,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当年去劫囚。

  若不是被抓了,此生指不定就成了什么模样?

  哪里像现在,子女双全,姐弟重逢,郎君恩宠,荣华富贵,幸福美满的不行。

  以她的出身,儿子竟然都可以为王,坐享数百里江山,自从入了宫,这一生美的简直如同做梦一般。

  甚至,她入宫之前,做梦都不敢做这梦。

第804章 海外分封(二)

  那时候漂泊无依,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无葬身之地了,甚至生不如死。

  对此她感谢席翼简直感谢的不行,这是她的大贵人啊!

  席翼之子也跟随益光一起去了闽中,被拜为了闽中大将军。

  对此嬴政也很开心,有一说一,皇十八子这个数,实在让他牙根子疼,现在给分封了出去,他自己也踏实。

  其他儿子还小,暂时还差点历练,暂时还能再缓几年,给他们一些成长的空间,也让他们积蓄一下自己的班底。

  此番朝野变动也颇为剧烈,分封海外,开辟基业的机会,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

  这世上总是不缺愿意冒风险搏富贵的人。

  哪怕是要冒生命危险,哪怕是要吃苦受罪,哪怕要背井离乡,但是这世上是不缺这种拼了命也要逆天改命、改变自己和子孙命运的人。

  帝国初立,疆域辽阔,机会无数,但是想要获得真正意义上能够改变命运、跃升阶级的机会,也实在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世上不缺聪明人,神州核心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统一,早已经趋向于稳定,社会阶层开始固化。

  帝国太强了,不打别人就不错了,谁敢来捋大秦的龙须?

  也正是太安宁了,通过军功获得高位或者财富的机会几乎都看不到了。

  百姓虽然安居乐业,但是想要实现阶级跃迁,也实在机会不多了。

  即便是高官显贵,想要维持自身身份地位不坠,就已经是一件困难的事,丝毫不能懈怠。

  至于出身贫寒的人,想要靠能力通过科举或其他方式入仕爬上去,现在的竞争可不是一般的大。

  这毕竟不是二十年前战乱频仍、急需人才的时候了。

  那么如今诸多皇子各自立国开辟基业,需要大量人才和追随者,就是最好的机会!

  这是一个全新的“赛道”,充满风险,也充满机遇。

  对于老牌显贵家族来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基本原则。

  中央要有人为家族维持地位,地方也要有人去开辟新的基业!

  家中后辈子弟那么多,总需要安排出路。同样,这也是一种投资,投资在有潜力的皇子身上。

  乾坤未定,谁也不知道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

  这个道理老牌权贵少有不懂的,投资藩王,是一举多得的事,不做白不做。

  他们也都是纷纷将家中次子、庶子都给安排到各位亲王麾下,去博取家族在边地的富贵,为后世子孙去争一份稳定的基业,避免家族将所有希望都放在神都。

  即便是大家大族,也容不得坐吃山空立地吃陷。

  家族的富贵和荣耀向来是不进则退,起点固然高,可若是不去争取,衰败也是极快的。

  穷不过三代是因为三代就绝种了,而富不过三代说的就是衰败的快。

  富贵没了就成了穷人,再过三代也是绝种。

  想要代代相传富贵,哪是那么简单的事?越往上竞争越厉害!

  至于对那些贫寒出身的人来说,天下太平,安居乐业,固然是好事。

  但他们往上爬的难度可比乱世更难了,没有了搏命换富贵的战场机会。生活的底线变高了,但是上限也更难达到了。

  对于出身贫寒,但胸怀大志、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来说,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碌碌无为,蹉跎一生。

  多的是愿意抓住这新创业机会的人。

  顺势而为永远比逆势更容易成功,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和平台,永远比单纯的能力更重要。

  这世上再苦还能有比一辈子碌碌无为,空怀壮志而蹉跎一生更苦的事吗?

  在帝国的号召下,众多想要博取富贵、渴望实现阶级跃迁,为后世子孙立下基础的人,踊跃参与海外移民,前往各个亲王的封地。

  当然,这也是嬴政待遇给的高,政策给的好,同样宣传也做得好。

  当然,这也与嬴政给予的待遇高、政策好、宣传做得好有关。

  为了吸引人才和移民,他开出了极高的条件,并大力宣传海外封地的机遇和潜力,用富贵前景动人心。

  更是破格提拔了一些出身贫寒,有才能却因为没有背景而在中原郁郁不得志、没有机会的人。

  让他们一跃身居高位,成为辅佐皇子们开疆拓土的重臣。

  用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刺激人们的野心。

  富贵动人心,在如此诱惑下,自然有的是人愿意冲破束缚,前往海外冒险。

  除了前往海外的儿子,还有一些儿子被封为郡王但暂时留在神都。

  皇长子扶苏,被封为廉郡王;皇二子子笃,被封为诚郡王;皇三子天明,被封为信郡王;皇四子豫德,被封为毅郡王;皇八子大有,为贤郡王;皇九子云需,为惠郡王。

  他们是目前夺嫡的热门选手,虽然被封了王爵,但依旧留在神都辅政,暂时并未分封出去,以免影响继承人问题的走向。

  秦始皇帝九年,海外扩张的脚步继续。

  皇二十一子月神之子归妹,和皇二十二子芈云二子元亨,他们共同率领四千精锐,连带移民五千户,乘坐大舟,浩浩荡荡地渡海前往遥远的日本列岛,自九州岛登陆。

  随即开始了对日本列岛的征服,过程如同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尽皆臣服。

  现在日本列岛的土著和大秦的文明程度相差实在太远了,无论是制度、技术、文化还是个人能力,大秦对日本列岛是全方位的碾压。

  不提文明、智慧、谋略、工具器械、兵甲等物质层面的差距,哪怕是普通秦人的身高体格,都比当地土著高大强壮许多,更别提大秦还有修为高超的武道高手。

  归妹和元亨本就是人中之龙,文武双全,才智过人。而他们的修为,在当地土著眼中,那就是神。

  并且嬴政还暂时赐予他们一尊机关巨人用以显圣,收服当地土著。还有就是开采金银矿,借金银之利帮助他们建设。

  在嬴政大力的人力物力支持下,他们征服如今的日本列岛简直是易如反掌,如同探囊取物。

  徐福率领三百童男童女都能解决的问题,如今携带这个规模的移民群体,简直是闭着眼都能解决。

  哪怕有些见识的战国移民,在日本列岛建立着小势力,他们也丝毫没有反抗的心思,当场就是纳头就拜。

  这些战国移民更明白中原的强悍,那不是这贫瘠落后的岛民可以反抗的,反抗大秦如同螳臂当车。

  那三十丈如同小山的庞然大物,任是谁见了也要双腿发软,肝胆俱裂,哪里还敢升起反抗之心?

  日本列岛也被大秦完全纳入版图,也是划为了南北两国四郡。

  瀛洲、扶桑两郡为东瀛国,归妹为东瀛王。

  东莱、玄菟两郡为扶桑国,元亨为扶桑王。

  (以上这两个称呼都是古时候咱们神州对日本列岛的称呼。)

  秦始皇帝十一年,大秦的扩张继续向南。

  皇二十三子宜丰,弄玉之子,被册封为南海王,封国南海郡。

  皇二十七子巽随,夏月之子,领精兵一千五百,携两千户移民经滇地进入中南半岛、定于伊洛瓦底江上游,被封安南王,建国安南国。

  以此也打通了同身毒地区孔雀王朝的陆路贸易通道,同时也为以后谋划孔雀王朝,向身毒扩张,建立了重要的桥头堡。

  皇三十子乃大秦美人王旎之子节正,定于红河下游地区,建河内国,封河内王。

  秦始皇帝十三年,皇二十八子蜀山圣女含蕾之子萃聚,领精兵一千五百,携两千户移民经滇地进入中南半岛、定于湄南河中游,建中南国,被封中南王。

  皇三十二子,离舞之子巽象,册封为温王,封国温潭郡。

  皇三十三子,明珠之子涣聚,册封为象王,封国象郡。

  秦始皇帝十五年,皇三十四子,寒露之子益德,领精兵一千,携三千户移民经滇地进入中南半岛、定于湄公河下游,建扶南国,被封扶南王。

  此外,还有数位母族乃是外族出身(如匈奴和东胡,以及西域出身的美人)的皇子,这些因母族出身相对卑微的皇子,被分封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各地,都是郡王或县王级别,逐步蚕食吸纳西域诸国。

  经过这么多年温水煮青蛙般的文化渗透和经济吸纳,西域诸国的生活习俗和大秦几乎别无二致。

  他们说秦话,写秦字,用秦钱,行秦制,对大秦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现在只要愿意接纳他们成为秦人,给予他们平等的地位,多的是人迫不及待,渴望成为这个强大帝国的一部分。

  大秦可是世界的灯塔!

  是所有渴望安定、文明和强大的人民所向往之地!

  能有选择,谁不愿意成为大国、强国、先进之国、文明之国的百姓?

  谁不愿意成为真神天子的子民?受到天子的庇护,分享帝国的荣光?

  秦始皇帝十八年,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

  春华的独子,也是嬴政寄予厚望的皇五子,益王谦中,因病薨逝于遥远的益明国封地。

第805章 海外分封(三)

  嬴政早有儿子们会因为各种原因客死他乡的心理准备,毕竟分封海外本就是高风险之事,可接到这个消息,依旧甚是悲伤。

  蛮荒之地环境恶劣,气候与中原迥异,远不如神都宜居,恶劣的气候环境极易使中原移民患病。

  并且当地医疗资源贫瘠,神医难寻,一旦患了急病,又经不得舟车劳顿,想回神都治疗都不行,只能听天由命。